陶淵明集卷之一詩四言《命子》

時間:2024-08-25 00:19:01 陶淵明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陶淵明集卷之一詩四言《命子》

  《命子》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首四言詩,出自《陶淵明集》,此詩通過歷述陶氏先祖功德、祖輩光榮來激勵兒子,表達了詩人希望兒子成長,同時也訓示兒子將來要成為一個有作為、有抱負的人。全詩言辭懇切,感情厚重,表現出詩人對兒子的希冀之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陶淵明集卷之一詩四言《命子》,歡迎閱讀。

陶淵明集卷之一詩四言《命子》

  [說明]

  據此詩內容推斷,當為詩人初得長子儼時所作。時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陶淵明二十九歲。《冊府元龜》錄此詩題作《訓子》。《命子》也就是訓示兒子的意思。這首詩共十章,前六章歷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勵兒子繼承祖輩光榮的家風;后四章旨在表達對兒子的殷切希望和諄諄誡勉,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全詩言辭懇切,感情厚重,表現出詩人對兒子的希冀之切。

  [原文]

  陶淵明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賓,歷世重光。

  御龍勤夏,豕韋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紛紛戰國,漠漠衰周。

  鳳隱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繞云,奔鯨駭流。

  天集有漢,眷予愍侯。

  於赫愍侯,運當攀龍。

  撫劍風邁,顯茲武功。

  書誓河山,啟土開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蹤。

  渾渾長源,蔚蔚洪柯。

  群川載導,眾條載羅。

  時有語默,運因隆寙。

  在我中晉,業融長沙。

  桓桓長沙,伊勛伊德。

  天子疇我,專征南國。

  功遂辭歸,臨寵不忒。

  孰謂斯心,而近可得。

  肅矣我祖,慎終如始。

  直方二臺,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虛止。

  寄跡風云,冥茲慍喜。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顧慚華鬢,負影只立。

  三千之罪,無後為急。

  我誠念哉,呱聞爾泣。

  卜云嘉日,占亦良時。

  名汝曰儼,字汝求思。

  溫恭朝夕,念茲在茲。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厲夜生子,遽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見其生,實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日居月諸,漸免子孩。

  福不虛至,禍亦易來。

  夙興夜寐,愿爾斯才。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注釋]

  (1)愛:乃。陶唐:指帝堯。堯初居于陶丘(今山東定陶縣),后遷居于唐(今河北唐縣),因稱陶唐氏。

  (2)虞賓:指堯的后代。相傳堯禪位給舜,堯的后代為賓于虞,因稱虞賓。

  (3)傳說陶唐氏的后代,在夏朝時為御龍氏,在商朝時為豸韋氏。勤:服務,效勞。翼:輔佐。

  (4)穆穆:儀表美好,容止端莊恭敬。

  (5)紛紛:騷亂的樣子。

  (6)幽人:隱士。

  (7)逸虬繞云:奔騰的虬龍環繞著烏云。虬:傳說中無角的龍。奔鯨駭流:驚奔的鯨魚掀起巨浪激流。這兩句形容戰國、周末群雄戰亂、狂暴縱橫的亂世。

  (8)天集:上天成全。

  (9)放赫:贊嘆詞。

  (10)撫劍:持劍。

  (11)書誓山河:指封爵盛典。《漢書》記漢高祖與功臣盟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如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啟土開封:陶舍封地在開封(今屬河南),稱開封侯。啟土:指分封土地。

  (12)斖斖:勤勉不倦的樣子。

  (13)渾渾:大水流動的樣子。

  (14)載:開始。

  (15)時:指時運。

  (16)中晉:晉世之中,指東晉。

  (17)桓桓:威武的樣子。

  (18)疇:使相等。《后漢書。祭遵傳》:“死則疇其爵邑,世無絕嗣。”李賢注:“疇,等也;言功臣死后子孫襲封,世世與先人等。”專:主掌。南國:南方諸侯之國。陶侃曾鎮武昌;都督荊、湘、江等州軍事;平定湘州刺史杜弢、廣州刺史王機、交州梁碩的叛亂,進號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19)遂:成。

  (20)斯心:指“功遂辭歸,臨寵不忒”的思想境界。

  (21)肅:莊重,嚴肅。

  (22)直:正直。

  (23)於皇:贊嘆詞。

  (24)寄跡風云:暫時托身于仕途。古人常把做官叫作風云際會。冥茲溫喜:沒有歡喜和惱怒的界限。即得官沒有歡喜之情,失官亦無惱怒之色。《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溫色。”這兩句是詩人說自己的先父不以做官為意的態度。

  (25)嗟:感嘆。

  (26)華鬢:花白的頭發。

  (27)三千之罪:《尚書》:“五刑之屬三千。”意謂犯五刑罪的有三千種之多。無后為急:《孟子。離婁》:“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無后,即無子。急,指最重要的。

  (28)呱:嬰兒啼哭聲。

  (29)卜:占卜,古人用火的龜甲,視其裂紋作為吉兇的預兆。這兩句是說,兒子的出生時日,為吉日良辰。

  (30)儼:恭敬莊重。古人的名與字多取相近的意義。陶淵明給長子起名與字取義于《禮記。曲禮》:“毋不敬,儼若思。”

  (31)溫恭:溫和恭敬。

  (32)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孫。相傳孔伋忠實地繼承了孔子的儒學思想。陶儼字求思,含有向孔伋學習的意思。庶:庶幾,表示希望之詞。企:企及,趕上。而:語助詞。

  (33)厲:同“癘”,患癩病的人。

  (34)凡百:概括之辭。《詩經。小雅。雨無正》:“凡百君子,各敬爾身。”凡百是“凡百君子”的簡語。

  (35)可:合宜,好。

  (36)斯:此,這。

  (37)日居月諸:語出《詩經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意思是說時光一天天地過去。居、諸,皆語助詞。孩:幼兒。

  (38)這兩句是詩人告誡兒子應小心謹慎地處世,懂得幸福不會憑空而來,災禍卻容易招來。

  (39)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奮不懈。

  (40)亦已:也就罷了。

  [譯文]

  我家祖先甚遙遠,帝堯之世稱陶唐。

  其后為臣賓于虞,歷世不絕顯榮光。

  御龍效力于夏世,豕韋亦曾輔佐商。

  周世陶叔甚端莊,我祖由此得盛昌。

  亂世紛紛屬戰國,衰頹冷落彼東周。

  鳳凰隱沒在林中,隱士幽居在山丘。

  虬龍奔騰繞烏云,鯨魚奔竄掀激流。

  上天成全立漢代,顧念我祖封愍侯。

  赫赫愍侯聲威揚,命中注定輔帝王。

  英勇威武仗劍行,屢立戰功在疆場。

  漢帝盟誓澤子孫,我祖受封甚榮光。

  陶青勤勉任丞相,先人功業得弘揚。

  濤濤大河源頭長,茂盛大樹干粗壯。

  群川支流共來源,眾枝雖繁依樹長。

  時運有顯有隱沒,起伏盛衰豈有常?

  在我東晉鼎盛日,長沙郡公業輝煌。

  威武英姿長沙公,功勛卓著道德崇。

  天子賜爵永世襲,分掌軍權司南征。

  功成不居愿辭歸,心明無須恃榮寵。

  誰說如此高尚心,近世能得再遭逢?

  我祖嚴肅且穩重。謹慎善始亦善終。

  正直嚴明樹楷模,恩惠遍郡似春風。

  可贊先父仁慈心,恬淡無為不求名。

  暫時托身于仕途,不喜不怒得失同。

  嘆我寡聞學識淺,仰望前輩難企及。

  自顧華發心慚愧,孤身一人負影立。

  刑罰罪過有三千,身后無兒數第一。

  我心為此甚憂慮,欣然聽你叭叭啼。

  我子降生我占卜,皆曰吉日兼良時。

  為你取名叫做儼,為你取字叫求思。

  溫和恭敬朝夕處,名字含義須牢記。

  孔子賢孫名孔伋,愿你效法能企及。

  癲病患者夜生子,急取燈火瞧仔細。

  凡百君子皆有心,并非唯獨我自己。

  既見我兒喜降生,實愿將來有出息。

  人們經常這樣講,此情真誠無假意。

  日月如梭去匆匆,我兒漸漸會成長。

  幸福不會憑空至,災禍容易身邊降。

  早起晚睡須勤奮。愿你未來成棟梁。

  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

  創作背景

  關于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學界有多種說法。王瑤編注《陶淵明集》認為此詩當為初得長子陶儼時所作,暫系為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當時陶淵明二十九歲;鄧安生編《陶淵明年譜》認為此詩必作于長子儼三歲以前,暫系《命子》詩當作于太元二十一年(396)前后;龔斌《陶淵明集校箋》指出,“此詩作于得長子儼后,淵明年約二十六七歲”;郭維森、包景誠譯注《陶淵明集全譯》指出,此詩約作于晉安帝義熙二年(406),此時陶淵明四十二歲,其長子陶儼已經十四歲,詩人在陶儼即將步入“成童”時期,寫了這首詩,勉勵他繼承祖輩家風,努力成才。

  賞析

  《命子》詩共十章,前六章歷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勵兒子繼承祖輩光榮的家風;后四章旨在表達對兒子的殷切希望和諄諄誡勉,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其中第七章為過渡段。全詩言辭懇切,感情厚重,表現出詩人對兒子的希冀之切。詩人歌頌祖上用舍行藏都合乎道,頗為求實;又歌頌宗族的傳統品德,并且期望兒子不辱沒祖輩光榮風范:這些都具有積極意義。

  《命子》詩描述了詩人的人生價值取向。第一,《命子》詩表達了詩人振興家族的強烈愿望,這是其出仕以建功立業的內驅力。詩人中《飲酒二十首》其十六說:“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表明他自小深受儒家積極用世思想的影響。《命子》詩表達的主要思想,就是希望陶氏家族能夠“歷世重光”。這是他的義務與責任,也是他此后幾度出仕的強大動力。這與《孟子·離婁章句上》所強調的“天下之本在國,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家國情懷也是相通的。在詩中,詩人津津樂道于先世功德,重彩濃墨地贊頌曾祖陶侃的勛業,對祖父和父親的功業亦進行了敘述。詩人對先世的功業引以為榮,但他對于家族的急劇衰落有著深深憂慮,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盡快地延續陶氏家族的榮耀,所以,這種憂患意識使詩人建功立業的宏愿在心中激蕩起來。與此同時,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門第觀念的強化,家族教育也興盛起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詩人把對兒子的教育問題提到了振興門第的高度來認識。他深感到自己的愿望可能難以實現,“嗟余寡陋,瞻望弗及”,因此,他在詩中希望兒子能承擔起振興家族的重任,殷切地期望兒子長大以后早日成才,做到如《詩經·商頌·那》篇所說的“溫恭朝夕,執事有恪”,學習孔伋,繼承孔子盛德精神,以發揚光大家族的偉業與榮耀,完成自己的夙愿。

  第二,《命子》詩中提岀了出仕的前提條件和為官理念。詩人既有“大濟蒼生”的理想,又有效法陶氏先賢、振興家族的強烈愿望,然而,他動必緣義,他的出仕是有原則性的。一是詩中確立了出仕的前提條件,即在政治清明的好時代才出仕。若社會昏暗則晦跡煙霞避塵世。在《命子》詩中,陶淵明于第四章中用《周易·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語意,歸納出祖先仕隱情境。詩人研究了陶氏祖先出處、顯隱的規律,認為皆與時勢相關。他認為,亂離之世則失去出仕的條件,故在第二章說,“紛紛戰國,漠漠衰周”,戰國、衰周時期,“鳳隱于林,幽人在丘”,社會昏暗,烏煙瘴氣,只能隱居不仕。詩人所津津樂道的陶氏先賢建功立業的時代大多是政治清明之時、國運昌隆之世,如陶唐、漢高祖時代。在第三章中,詩人以豪邁之筆描寫了陶舍追隨劉邦建功立業,而其子陶青能繼承父志,官至丞相。父子二人之所以能光宗耀祖,使家族昌盛起來,皆因為生在漢高祖盛世。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政治腐敗,吏治混亂,難以施展抱負,雖然振興家族、建功立業愿望強烈,也只能作罷。二是確立了以德為本、施惠于民的為官理念。這是此詩價值取向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詩中,詩人飽含深情地回顧了陶氏先世功德,第五章里追述其曾祖陶侃的勛勞,第六章敘述其祖父功業。這里,詩人贊頌祖先“伊勛伊德”“惠和千里”的美德和勛業,說明他所認定的出仕價值追求是以德為本,施惠于民。這種為官之道,重在“德”“惠”的價值觀,與儒家學說的“仁”緊密相連,蘊含了對于自己出仕的人格要求。

  第三,《命子》詩中展示了知天安命、委運任化的超然胸襟。這首先表現在肯定其父陶敏虛靜恬淡的胸襟上。第六章云:“於皇仁考,淡焉虛止。寄跡風云,冥茲慍喜。”《論語·公冶長篇第五》云:“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人于此稱贊其父襟懷超然,或仕或隱,皆能虛靜恬淡,不以為意,得之不喜,失之無怨。這種超然品性對陶淵明一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其次表現在他對兒子教育的問題上。詩人用四章的篇幅專門談兒子教育事,這說明他對于后代寄予了厚望,希望通過自己“夙興夜寐”的勤奮教育,使孩子長大成材。但在教子問題上他又不刻意為之,展現出委之天運的襟懷:“爾之不才,亦已焉哉。”詩人這種曠達心胸,在其后來撰寫的《責子》詩中也同樣展現了出來。

  這首詩中所提出的人生價值取向,對于其此后仕途規劃影響深遠。事實證明,導致陶淵明仕途進退或仕或隱的成因,基本與此詩所規劃的價值取向相符。

  《命子》詩列數陶門輝煌家史,自豪地歌頌自家祖先功德,激勵兒子好好讀書,勤勞成才,以孔伋為榜樣,成一代學問家、思想家。詩人一方面性情恬淡,虛心飄逸,遠離權利中心,在山村耕種為生;但另ー方面卻心有不甘,希望有所作為。列數祖宗功德作為,說明他還是很在意官場功名,自己無法實現的理想,寄希望于后代。這首詩也表現出詩人為自己的無所作為而發的淡淡的哀嘆和悲涼。因為自己出息不大,所以也不強求兒子。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集卷之一詩四言《命子》】相關文章:

陶淵明集卷之一詩四言《榮木并序》09-23

陶淵明集卷之三詩五言《雜詩十二首》04-19

陶淵明《命子》十首全文及翻譯01-12

陶淵明《命子》十首原文及翻譯02-25

陶淵明集卷之三詩五言《述酒》04-11

陶淵明集卷之七疏祭文《與子儼等疏》12-09

陶淵明集卷之二詩五言《形影神并序》04-09

陶淵明集卷之四詩五言《擬古九首》04-11

陶淵明的詩04-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天堂网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