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陶淵明《雜詩其四》原文、注釋、賞析

時間:2024-10-10 10:14:03 智聰 陶淵明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晉]陶淵明《雜詩其四》原文、注釋、賞析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晉]陶淵明《雜詩其四》原文、注釋、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晉]陶淵明《雜詩其四》原文、注釋、賞析

  原文:

  《雜詩(其四)》

  [晉]陶淵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

  觴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緩帶盡歡娛,起晚眠常早。

  孰若當世士,冰炭滿懷抱。

  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

  注釋:

  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古《箋》:“曹子建《贈白馬王彪》詩:‘丈夫志四海。’《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保:安也。《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趙岐注:“保,安也。”

  3、觴弦肆朝日:意謂每日設列弦歌宴席。肆:陳列。逯注:“朝日當作朝夕。”

  4、樽中酒不燥:陶注:“燥,干也。與孔文舉‘樽中酒不空’意同。”案:《后漢書·孔融傳》:“及退閑職,賓客日盈其門,常嘆曰:‘坐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5、緩帶:放寬衣帶。古《箋》:“曹子建《箜篌引》:‘緩帶傾庶羞。’”王叔岷《箋證稿》:“《穀梁》文十八年傳:‘一人有子,三人緩帶。’楊士勛疏:‘緩帶者,優游之稱也。’”

  6、孰若當世士,冰炭滿懷抱:意謂何能如當世之士,義利交戰于胸中,而不得安寧耶?古《箋》:“《淮南·齊俗訓》:‘貪祿者見利不顧身,而好名者非義不茍得,此相為論,譬猶冰炭鉤繩也,何時而合?’”丁《箋注》:“彼此不能相合者,恒以冰炭為喻。”

  7、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意謂人死之后歸于墳墓,安用此空名以稱道哉?何注:“謝靈運《吊廬陵王》詩:‘一隨往化滅,安用空名揚?’”丘壟:冢,墳墓。道:黃文煥《陶詩析義》曰:“丘壟中復能用否乎?復能道否乎?”王叔岷《箋證稿》曰:“古氏據《古詩》訓道為寶,非也。丁氏訓道為引,義亦難通。道猶稱也,《論語·衛靈公篇》:‘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陶公反其意,謂百年歸丘壟,安用此空名稱哉?何注引謝詩‘安用空名揚’,揚亦稱也,最得其旨。”

  賞析:

  淳真之性情與自然之語言,是陶詩之體和用。其性情之淳真,乃包涵著深刻豐富的思想;其語言之自然,亦出自爐火純青的功夫。鐘嶸《詩品》稱最高造詣的詩歌,當“使味之者無極”,唯陶詩最是如此。陶淵明這《雜詩十二首》之第四首“丈夫志四海”,發舒自由生活之歡欣情趣,語甚曠達,其意蘊,則深具一種執著、嚴肅的人生態度。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起筆兩句即是一人生態度之對比,為全詩舉綱。“丈夫”即下文“當世士”,“志四海”言其進取心。淵明自己,則異乎“丈夫”之志,而但愿“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此借用《論語·述而》語)。以下六句,便展開抒寫其樂事種種。“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親人相聚,子孫相保,首先意味著的是棄官還家,可見淵明對于做官看得輕,對于骨肉之情、天倫之樂看得重。“親戚共一處”之“一處”,與《歸去來辭》“悅親戚之情話”之“悅”,皆情見乎辭。“子孫還相保”之“相保”,尤須體會。當晉宋之際,殺戮、戰爭,年年歲歲,無休無止,能夠子孫相保,便非尋常事情,而是至為真實的幸事、樂事呵。“觴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清陶澍注云:“燥,干也。與孔文舉‘尊中酒不空’意同。”杯酒弦歌,以消時日,杯中之酒,尤喜不空。這在詩人,又是一份樂事。若是在官拘束,又哪得如此暢快。透露個中消息,尤其在于下面兩句。“緩帶盡歡娛,起晚眠常早。”“緩帶”二字便不可輕易放過。蕭統《陶淵明傳》所記那著名的故事:淵明為彭澤令,“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至于“盡歡娛”三字,則概言此六句所寫一切樂事。下句“起晚眠常早”,若理解為懶散,卻是不妥。《歸園田居》云:“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淵明之勤勞如此。此二句言不修邊幅,無拘無束,早睡晚起,樂在其中,實意味著永遠擺脫宦游場中“應束帶見之”、“違己交病”之種種煩惱。以上六句所寫,皆至尋常事,卻又是至真實之事,皆喻說著棄官歸隱之后,不再喪失自我,喻說著自由。一個依自不依他,從心所欲的人,是真正快活的人。“孰若當世士,冰炭滿懷抱。”意思是:哪像當世士人們,內心充滿了矛盾沖突,有如冰炭相加那樣!“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澍注《靖節先生集》附錄引朱熹語)其中那些能詩之士,作起詩來,也是“志深軒冕,而泛詠皋壤;心纏機務,而虛述人外”(《文心雕龍·情采》)。當時士風虛妄不實如此。“冰炭滿懷抱”一語,實一針見血。“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明何孟春注云:“謝靈運《吊廬陵王》詩‘一隨往化滅,安用空名揚’,意同。”解得甚是。人生一世,終歸墳墓,不須稱揚空名。空名,正是當世士們所追逐的標的。追逐空名的人生,終是喪失自我的人生。獨立自由的人生,才是真實不虛的人生。兩種人生之價值,誰正誰負,詩中已揭示得明白。

  回顧首句“丈夫志四海”,原來是微婉之語。“冰炭滿懷抱”的“當世士”,實在算不上真文夫。其所謂“四海志”,不過是“志深軒冕”、“招權納貨”之私。其名實之不合,又何啻冰炭。淵明本是“猛志逸四海”之人,可是在晉宋之際那一亂世,一位正直的士人往往連自己生命也無法保全,就不必論實現天下之志了。退出黑暗政治,不與同流合污,保全獨立自由之生命、人格,此便是一種至為真實可貴之志。透過全詩的曠達之語,可以體會到淵明嚴肅的人生態度。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28歲以前,由于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于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公元393年(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歲到公元405年(晉安帝義熙元年)41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公元406年(義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歸田后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晉]陶淵明《雜詩其四》原文、注釋、賞析】相關文章:

雜詩陶淵明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6-19

《雜詩》陶淵明原文10-17

陶淵明《雜詩·其四》全文及鑒賞07-22

陶淵明 《雜詩》譯文及賞析07-28

陶淵明 《雜詩》其一全詩及賞析01-13

陶淵明《雜詩》05-21

雜詩陶淵明04-13

雜詩陶淵明03-30

陶淵明古詩《雜詩十二首其二》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5-2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性爱视屏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播放在线播放 |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 日本一本精品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日韩乱码人人爽人人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