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背誦李白的詩,了解作者及其詩的風格。
2、理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3、了解李白的友情詩及借月抒情詩。
二、學情分析:
學生由于剛升入初中,對初中的學習生活還不適應,加之語文綜合能力還不夠高,對詩詞學習感悟力比較弱,課外知識積累較少。因此,本節課除了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外,還專門為學生安排了拓展閱讀,激發興趣,加強積累。
三、重點、難點:
理解李白詩的意境及所抒發的感情。
四、教學活動:
(一)課前預習:
。、以小組為單位,自選、背誦李白詩,準備課堂展示。
2、組長負責給組員講解詩歌。
。ǘ⿲胄抡n:
《尚書》中說“詩言志”,我們也經常說詩如其人,就是說從一個人的詩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懷、個性、才華等,李白的詩也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所以,我們要了解李白,就要從他的詩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詩,又不能不從了解李白的人開始。
(三)講授(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李白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游,在此后十年內,漫游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天寶初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涂。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大量采用夸張、擬人和生動的比喻,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ㄋ模⿲W自學:
1、從詩的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反復讀,理解內容:
。ǎ保┰娙嗽谑拙渲袑懥四男┚拔,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楊花漂泊不定,給人以流落之感,子規暗含悲痛之情。詩人取這兩樣景物,既點明了時令,也渲染了悲涼哀傷的氛圍。
。ǎ玻┱堎p析詩的最后兩句(溫馨提示:可從寫法和思想感情兩方面分析)
這兩句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達了對朋友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五)拓展閱讀: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⑴
客自長安來⑵,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⑸。
作品注釋:
。1)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韋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長安。
。ǎ玻┛停褐疙f八。
(3)咸陽:指長安。
。ǎ矗┎豢傻溃簾o法用語言表達。
(5)望望:瞻望,盼望。
。┵p讀李白:
1、送別詩、友情詩:
《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別》、《客中作》、《山中與幽人對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
2、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
《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獨坐敬亭山》、《山中問答》、《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登金陵鳳凰臺》、《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詞耶溪采蓮女》、《蜀道難》,以充滿想象的神奇之筆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
3、描寫渴望建功立業、仕途艱難、內心苦悶的:
《秋浦歌》、《南陵別兒童入京》、《把酒問月》、《將進酒》、《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古朗月行》、《行路難》、《月下獨酌》等。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為朝廷重用,為國效勞,卻懷才不遇,詩人內心悲憤,常借酒、借月抒懷,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負。
4、邊塞詩、宮怨詩:
《關山月》、《塞下曲》、《勞勞亭歌》、《玉階怨》、《怨情》、《長門怨》、《子夜吳歌--秋歌》,表現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ㄆ撸┬阄绎L采:師生共讀《將進酒》。
(八)賞讀李白:
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古詩詞的美,我們和王維一起“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和杜甫一起”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和李商隱一樣“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和蘇軾一樣“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九)課下作業:
。薄⒆杂砷喿x,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友情詩,背下來,下節課背給小組的同學聽。
2、自己嘗試著寫一首小詩,發到夢想花開群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06-08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04-19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12-07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03-27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翻譯09-16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欣賞12-2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原文12-16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原文12-1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