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閱讀練習及答案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第14—15題。
送梓州①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臺縣。②文翁:漢景帝時的蜀郡太守,曾舉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14、對本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兩聯描繪巴蜀雄秀山川風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詩人對梓州風光的熱烈向往,對李氏即將前往赴任的無限欣羨。
B、頸聯既表現了蜀地的物產、民風,也說明蜀地僻遠經濟落后,人民窮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遠。
C、尾聯以文翁來反襯李使君,用典貼切,并借以傳達出自己真誠、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謂用典妙筆。
D、這首詩立意不在惜別而在勸勉,全詩沒有一般送別詩的感傷氣氛,情緒積極開朗,格調高遠明快。
15、首聯是如何寫景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
14、C【解析】并非反襯,而是以文翁來比李使君。
15、運用了想像、夸張的手法來寫景。作者沒有實寫眼前送別之地的景物,而是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風光: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是杜鵑的啼聲。
字詞解釋:⑴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臺。李使君:李叔明,先任東川節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鎮梓州。
⑵樹杪(miǎo):樹梢。
⑶橦(tóng)布:橦木花織成的布,為梓州特產。
⑷芋田:蜀中產芋,當時為主糧之一。這句指巴人常為農田事發生訟案。
⑸文翁:漢景時為郡太守,政尚寬宏,見蜀地僻陋,乃建造學宮,誘育人才,使巴蜀日漸開化。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譯文及注釋02-14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古詩賞析06-09
《送梓州李使君》王維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
《送李端》閱讀練習及答案01-05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閱讀練習及答案01-1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練習及答案12-0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閱讀練習及答案09-15
白居易《別州民》閱讀練習及答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