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教案(精選7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筆調靈活,輕快,構思渾樸、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下面是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教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教案 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說吃每個句子的意思,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
2、能借助圖畫,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培養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揭題,簡介作者
1、板書課題,交代: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2、討論題意。
(1)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夜,點明時間;行,點明事情;黃沙,點明地點。)
(2)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夜間行進在黃沙嶺的道路上。)
3、簡介作者。
4、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已被金人占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一中國。他曾造貶閑居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殺嶺較熟悉。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要求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練讀。
(3)指名讀,師生評述是否正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理解句意。
1、默讀課文,想一性每句話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詞,實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1)指名說說詞語的意思。
驚鵲:鵲兒被驚醒。鳴蟬:蟬兒鳴叫。
社:社廟。溪橋:溪上的小橋。
(2)指名說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月光十分明亮,鵲兒被驚醒了從樹枝上飛起,引起樹枝搖曳;半夜了清風吹拂,傳來聲聲蟬鳴。
七八個星外天,兩三點雨山前:遙遠的天邊閃爍著七八顆星星,黃沙嶺上下起了兩三點陣雨。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過去熟悉的在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在路轉溪橋后才忽然見到。
4、稻花香里書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指名說:誰“聽取蛙聲一片”?又是誰“稻花香里說豐年”?
(2)討論:這句話該如何解釋?
5、試把意思連起來說一遍。
四、齊讀課文。
五、作業
用鋼筆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解釋帶點的詞語,再說說句子的意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二、精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指導朗讀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1)詞中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象?
(2)詞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指明說。
(1)詞中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象?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夏季:鳴蟬、稻花香、蛙聲。)
(2)詞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
3、指導朗讀。
(1)輕聲朗讀課文,用心體會作者感情,用“/”標出停頓處,用“.”標出重音。
(2)指名標出停頓及重音處,在不斷的朗讀、體會中,不斷地修改。
(3)按照停頓與重音的提示,練讀課文,指名讀,師生評議。
4、練背、指名背、齊背。
三、觀察圖畫,想像情景
1、看圖,指名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
2、回想課文,把作者聽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補充進去。師生評議。
3、用一段話寫成短文。
四、總結課文
1、課文描寫的是什么?表達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不懂的?
五、作業
1、默寫這首詞。
2、修改小短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
3、根據詞意,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4、通過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閱讀。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悠悠中華文明五千年,古代詩詞,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幾千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多讀一些古詩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而且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素養。
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古詩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學生自由背誦。
看來,課前,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詩詞。今天這節課讓我們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
先來看一位老朋友(出示辛棄疾的圖片)這是誰?
對,那誰能談談你知道的辛棄疾?
辛棄疾,他出生時家鄉已被今人占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一國家,他曾遭貶閑居江蘇上饒多年,今晚,月光如水,清風拂面,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詞——
齊讀,板書課題。
讀了這個題目,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二)初讀感悟。
請大家自讀,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抑揚頓挫。
指名讀。
看來大家都預習的很充分,詞讀的那么流利,那意思明白了嗎?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把你讀懂的地方跟大家說一說,不懂的地方請教一下周圍的同學。
全班交流。
你能不能結合對字詞的理解,把整首詞的意思說一說?
(三)再讀感悟。
你喜歡作者描繪出來的畫面嗎?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結合相關詩句和你的想象談談想法。
是什么人在說豐年?會說些什么?豐年與稻花香、蛙聲有什么關系?是什么樣的心情?
作者看到“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時會怎樣想?怎么做?
從“舊時茅店社林邊”和“路轉溪橋忽見”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過這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當時心情怎樣?
請你帶著你的這種心情讀一讀這兩句。
(四)拓展延伸。
詞人用自然樸素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園風光,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幾幅漂亮的圖片,請你們來給配一配詩句,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有信心嗎?
四、教學反思。
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寫的是作者在夏夜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色,表達了此人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熱愛農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清新爽朗的風格,讓人不僅看到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園風光,而且產生一種身歷其境的美妙感覺。
在這一課中,我設計了方法引導,理解詩意,體會意境,拓展延伸幾個教學環節,希望引導學生在疏通、理解古詞意思的基礎上,結合課下搜集整理的資料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在理解古詞意思時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這一環節基本上完成了預設,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學生基本上理解了詞的意思。但在理解“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時,我沒能及時指出這里的七八個,兩三點都是虛指,造成了錯誤,在課后也及時進行了糾正。體會意境這一環節本想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談談自己有沒有過詞人那種“路轉溪橋忽見”的感受,可是因為前面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上課時就把這部分給略過了,造成了這點沒有講透。
新課標規定,對詩詞的學習應該是由誦讀開始,到體會意境,最后在落實到誦讀,但整堂課我只在第一個環節扎實了誦讀,沒有進行誦讀的指導,還是讀得不夠。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點反思,今后我會繼續學習怎樣進行古詩詞的教學,爭取講好每一首古詩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教案 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正確書寫“鵲”字,背誦這首詞。
2、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理解詞的意思。品味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誦讀、品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理解詞的意思,體會詞人情感。
教學難點:
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詞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詩詞、辛棄疾的資料等,完成課前預習學案。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由詞引入,自主解題
1、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唐詩宋詞又是其中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板書課題),指名學生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二、初讀全詞,讀通讀順
1、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詞。
2、指名朗讀,學生評價,教師評價。
教師小結:我們讀詩詞的時候要稍加停頓,抑揚頓挫,那就會讀出節奏和韻味來。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標注的停頓再讀一讀。(課件出示全詞,學生練習朗讀)
3、指名朗讀、教師范讀、男女生比賽讀、師生配合讀。
過渡: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著讀著我們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了一些畫面呢?那就讓我們帶著豐富的想象來品讀詞的上闋吧!
三、解詞品悟,課上研討
(例中學)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想象畫面,試著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大膽的說一說。
2、全班展示匯報。
學生自主發言。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描繪得真美啊!作者幾乎動用了所有的感官描繪了黃沙嶺的夜景,大家來說一說有哪些感官呢。(教師板書:看--明月別枝;聽--鵲啼蟬鳴蛙聲說豐年;嗅--稻花香)你覺得這樣的夜景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想象會產生美麗,我們在品味詩詞之美的時候,一定要大力借助想象。
3、提問:是什么驚動了棲息在樹上的喜鵲呢?
學生自主發言。
4、提問:是誰在說豐年?又是怎么說的?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這明月、清風,這鵲啼、蟬鳴、蛙聲,還有這彌漫著的稻花香,使得黃沙嶺的夜晚是那樣的清幽、靜謐和美好,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歸納板書:熱愛大自然企盼豐年)此時,作者行走在這樣的夜晚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學生自由發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老師以譯文的形式帶著大家再次重溫上闋的內容。(課件出示上闋詞義,讀給學生聽)
5、指名讀。
教師小結:我們來總結一下剛才學習上闋的方法:先是想象畫面,然后是抓關鍵詞語理解詞義、體會情感,最后是串聯整個詞義,讀中悟情。
(實踐悟)請同學們運用剛才學習的方法,品讀下闋。
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6、全班展示匯報。
過渡:多么美的'月夜啊!仿佛畫卷一般。詞人就這樣滿懷喜悅地行走在路上,之后怎么樣了?誰來描繪一下下闋的畫面?
學生自主發言。
7、教師小結:剛才還是明月高懸,一片明朗,轉眼就變得昏暗只看得見幾顆星星了,雨點也飄落下來。此時作者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想到什么?(教師板書:思避雨)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路轉溪橋忽然看見了茅店,作者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自由發言)在山野中夜行遇雨,倉皇之間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可以想見,此時作者的心情是何等欣慰!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老師帶著大家再次重溫下闋的內容。(課件出示下闋詞義,讀給學生聽)
8、指名讀。
教師小結:就是這后兩句點名了詞人的身份--行人。也讓我們理解了題目“夜行黃山道中”,原來明月別枝是行人所見,鵲啼、鳴蟬、蛙聲、說豐年是行人所聞,遇雨急尋茅店是行人所思。整首詞都沒有離開“夜行”二字!既寫出了賞景之美,又寫出了避雨之趣。讓我們充滿情感的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吧!
四、整體感悟,盤點收獲
1、學生再讀全詞,回歸整體,嘗試背誦。
2、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并會默寫本首詞。
2、(遷移用)請同學們運用以上學習的方法,閱讀李清照的《如夢令》,也可閱讀辛棄疾或其他詞人的詞作。
以下任選一個完成:
3、結合本首詞的意境寫一篇短文,字數不少于200字。
4、結合本首詞的意境畫一幅畫。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教案 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反復誦讀,感悟詞中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借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景、心中情。
課件設計:
PP四張抒情音樂一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背辛棄疾詞《清平樂村居》
2、揭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詞牌詞題
二、布置初讀。
1、自由誦讀:字字正確、句句通順。
2、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三、初讀檢查。
1、(出示課件1)指名讀,正音;齊讀。
2、質疑,引導解疑。
四、小組學習。
1、用心讀,邊讀邊想畫面。
2、小組內互說,有感情地朗讀。
五、大組交流。
1、自由說自己印象最深的畫面。
①引詞句。②說畫面。③作補充。④練誦讀。
2、范讀。學生閉眼想象完整畫面。
3、(出示課件2)說完整畫面。
①小組內互說。②獨立說或合作說完整畫面。
4、配樂誦讀。
①指名誦讀。②簡評。③齊誦,可變換方式。④練背。
六、補充積累。
1、(出示課件3、4)補充辛棄疾詞《南鄉子》《破陣子》,師生齊誦。
板書設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景情
鄉村夏夜舒適喜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教案 5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詞的節奏、韻味,背誦課文。
2.抓“明月、驚鶴、鳴蟬”等詞語進行品味,扣“說豐年”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并在誦讀中感悟作者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詞句的意思。在讀中理解、想象詞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
學習準備:學生課前了解詞人辛棄疾及創作背景;預習課文。
教學準備:收集辛棄疾的相關資料,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區別詞與詩的形式,解題。
1.出示《靜夜思》《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學生區別詩與詞的大致形式。(題目、字數……)
2.解題。
二、檢查預習,讀通字詞
(一)檢查預習情況。出示詞語。
出示詞語:(明月、清風)抽讀。
出示詞語:(驚鵲、鳴蟬、蛙聲)抽讀。
出示詞語:(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抽讀。
(出示句子: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抽讀指導讀準確;老師示范讀、學生齊讀。
(出示詞語:忽見)抽讀(正音,為什么讀現呢?“見”是一個古今字,讀“現”的音,是出現的意思。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見”是一樣的。)
(二)檢測讀文的情況。
三、再讀詩詞,體會音韻
(一)劃出節奏。
請同學們拿著筆,輕輕讀這首詞,試著劃一劃這首詞的節奏。
(二)讀出韻味。
押的是an韻,而這些句末押韻的字叫做這首詞的韻腳。一起來讀讀這些韻腳。
四、品讀詩詞,感受意境
(一)品讀夏夜的清幽
(出示句子)“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師:描寫了哪些景物?
生:明月、驚鵲、清風、鳴蟬
(1)抓住詞中的意象“驚鵲”“明月”“清風”“鳴蟬”感受夏夜的美。
(2)抓“鳴蟬”體會以動襯靜的寫法。
2.品讀“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出示句子: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在“稻花香”中體會豐收的喜悅
(2)換角色,體會豐收的喜悅
(二)品讀沉醉的喜悅
1.體會天色的變化。
(出示句子: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2.體會景美醉人。
(出示句子: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五、鏈接背景,感悟情感
(一)感悟情感
1.出示背景資料。(出示辛棄疾生平)
2.師:一位愛國詞人,因為光復祖國的雄才大志得不到施展,一腔忠勇,奮發而為詞,辛棄疾才會痛首疾呼:“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還寫到:“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3.誦讀全詩,升華情感。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教案 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的意思。
3、能借助圖畫,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學會邊讀邊想,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寫成一段話。
4、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詞中表現地自然美,培養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詞的大概意思。
2、背誦課文。
3、想象這首詞描繪的情景,并寫成一段話。
教學準備:
含有這首詞的投影片。
擬訂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讀通詞句,理解詞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1、板書課題。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2、討論題意。
⑴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
⑵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
⑶簡介作者。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已被金人占據,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一國家。他曾遭貶閑居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沙嶺較熟悉。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練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詞意。
1、默讀課文,思考:每句話的意思,實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1)指名說說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2)說說還不明白的地方。
參考:①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月光十分明亮,鵲兒被驚醒了,從樹枝上飛起,引起樹枝搖曳;半夜里清風吹拂,傳來聲聲蟬鳴。
②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遙遠的天邊閃爍著七八顆星星,黃沙嶺上下起了兩三點陣雨。
③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過去熟悉的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在路轉溪橋后也忽然見到。
4、投影出示: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教案 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背誦并默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3、能借助圖畫,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理解這首詞的意思,并能背誦。
教學難點:
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3、同學們,讀了題目你們有什么發現?(學生自由說)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西江月”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才是詞的題目。
4、簡介作者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他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一中國。他被免去官職以后閑居在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沙嶺較熟悉。這首詞就是他那里生活時寫下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首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說說這首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借助注釋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實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4、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1)出示圖片,引導理解上闕詞義。(明亮的月亮升起來驚動喜鵲飛離樹枝,清爽的夜風伴隨著蟬的鳴叫。聞到稻花的香氣,聽到青蛙的叫聲,讓人想象出一派豐收的美景。)
(2)出示出示圖片,引導理解下闕詞義。(很遠的天空閃爍著七八個星星,山前似乎有淅淅瀝瀝的雨點滴落。舊時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店哪里去了呢?轉過了一個彎,在小溪的石橋上忽然就看到了。)
三、讀中感悟
讀課文,體會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讓學生試著背誦這首詞。(注意詞的'節奏)
五、課堂總結
這首詞通過寫鄉村夏夜月明風清,稻花飄香,蛙聲和蟬鳴,顯示了豐收在望的喜悅,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農村生活的熱愛。
六、作業
背誦并默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板書設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看:明月驚鵲星星茅店
聽:鳴蟬蛙聲雨聲
聞:稻花的香味
想:豐收的年月
(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教案】相關文章: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07-18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說課設計12-02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經典教案10-07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8-02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8-26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9-11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教案07-31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08-29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