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知識經濟呼喚加強人文教育閱讀答案
什么是知識經濟?1996年,亞太經合組織指出,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也就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顯然,知識經濟是與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相對而言的。農業經濟的核心要素是土地,工業經濟的核心要素是資本,而知識經 濟的核心要素是知識。也就是說,當代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取決于科技的進步,知識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甚至起著主導性作用。據世界銀行統計,20世紀,科學技術因素在推動經濟增長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20世紀之初,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人力、物力和資金的投入,科技因素所占比重僅為5%~10%;20世紀50~70年代,這一比重發展為49%; 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發達國家,這一比重高達80%以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近10年,也主要得益于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科技。因此,1996年,一些人士據此認為,知識經濟時代即將到來。
知識經濟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而高科技需要以人文作為導向。所謂高科技,是指建立在最新科學成就基礎上的一系列新型尖端技術的泛稱。而高新技術產業,則是指一種技術 密集度高,技術創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節約能源并能對相關產業產生較大波及效果的新型產業。高新技術領域包括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和空間技術。應該看到,高新技術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和許多新的人文問題。如能源短缺、資源枯竭、自然生態失衡、環境污染等等。高科技運用于軍事,也使得人類時刻面臨著毀滅性的災難。要解決這些問題,科技要么能力有限,要么根本無能為力。因此,加強人文文化建設,以人文作為高科技的導向,就顯得十分重要。下面僅以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為例,予以簡單說明。
首先,知識經濟與信息技術關系十分密切,特別是網絡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 響。可以說,信息技術正滲透到當今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這種影響是全方位的,席卷所有領域的方方面面。但是,當我們在享受網絡化技術帶來的信息和知識的同時,我們還不得不面對這一虛擬世界中的種種“垃圾”,諸如色情、不負責任的言論等等,我們還不得不時常擔心,擔心那些人為制造的計算機病毒對我們電腦的侵入。網絡世界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但也使得一些人整天沉溺于虛幻的世界中,而現實感日漸衰退。
其次,生命科學的發展,帶來的人文問題是為突出。“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使得社會倫理和環境倫理問題更為突出。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地應對這些新的人文問題,人類幾千 年來形成的價值體系、道德倫理觀念甚至會坍塌。
歸根到底,科學技術還只是工具,它能否正確發揮作用,從而造福人類,不取決于科學技術本身,而取決于掌握科學技術的人。在科技的作用日益巨大的今天,我們要警惕唯科學 主義思潮的泛濫,那種以為科學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觀點,會給人類造成災難性后果,愛因斯坦早就指出:“我們的問題不能由科學來解決,而只能由人自己來解決。” “如果你們想使自己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類,那么,你們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本身,應當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關心怎么樣組織人的勞動和產品分配這樣一些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用以讓科學思想的成果去造福于人類而不至于成為禍害。”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的《高科技·高情感》 ,也就是強調在發展高科技的同時,要注重人的情感世界,注重人文文化的建設。
發展高科技,發展經濟,最終目的是為了人,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而為了使高科技能更好地服務于這個最終目標,我們就要在發展高科技的同時,加強人文文 化的建設,以人文文化作為高科技的向導。例如,在發展信息科學、加快網絡化建設的同時,建設計算機文化和網絡文化;在發展生命科學的同時,注重生命科學中的倫理學問題,等等;更為重要的是,要加強對掌握高科技的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教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高科技真正服務于人,而不至于將手段異化為目的,迷失我們真正的目標。
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而創新能力的培養,則離不開人文素養的滋潤,因為創新不僅需要有邏輯思維,還需要有想象力,有直覺。關于這一點,愛因斯坦講得非常透徹。作為偉 大的物理學家,他同時也精通音樂,尤其擅長小提琴藝術。他認為,物理學給了他知識,而藝術給了他想象力;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它可以概括一切。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就是從想象開始的:人類如果以與光速相等的速度飛行,那將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然后,他用了七年的時間,進行數學推論,創建了黎曼幾何,最終創建了相對論。
創新同樣離不開多學科的綜合。以生命科學為例,人的生命現象不僅是生理現象,也是社會現象。人腦有140億個神經元細胞,這些神經元雖然在胚胎發育三個月后就已基本長成,但它們彼此是孤立的,沒有建立起聯接。這一聯接是在人出生以后,依靠突觸才完成的。在社會環境的作用下,腦電波產生共振,形成聯接。其中。早期教育尤為關鍵。可見,要揭開腦科學的秘密,需要多學科的綜合,其中當然也少不了人文社會科學。
(選自劉獻君《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文教育》,載《中國學者心目中的科學·人文》“人文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
1. 下列對知識經濟的解釋,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A. 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也就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上的經濟。
B. 知識經濟是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并列的一種經濟形態。它們的核心要素分別是知識、土地和資本。
C.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主要依賴于科技進步,知識起著很大的甚至是主導性作用。
D.正因為科學技術因素在推動20世紀經濟增長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所以有人認為,知識經濟時代即將到來。
2.下列對科技因素在20世紀經濟增長中的比重的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20世紀初,經濟增長主要靠人力、物力和資金的投入,科技所占的比重很少。
B.20世紀50~70年代,科技因素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中所占比重已達到49%。
C.20世紀80年代,在發達國家,科技因素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比重達80%以上。
D.20世紀90年代,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科技使美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近10年。
3. 下列表述,不能說明發展高科技的意義的一項是(2分)
A. 所謂高科技,通常是指那些建立在最新科學成就基礎上、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新型尖端技術。
B. 高新技術產業往往技術密集度高、創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節約能源并能產生較大影響。
C. 高新技術領域包括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和空間技術。
D. 高新技術盡管帶來能源短缺、生態失衡、環境污染等負面影響,但造福人類卻是確定無疑的。
4. 下列對信息技術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信息技術正逐漸滲透到當今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而且這種影響涉及所有領域的方方面面。
B. 知識經濟與信息技術關系十分密切,特別是網絡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極廣泛的影響,甚至可以說知識經濟就是信息技術經濟。
C. 人們在享受網絡化技術帶來的信息和知識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種種“垃圾”擔心制造計算機病毒的攻擊。
【知識經濟呼喚加強人文教育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親情呼喚》閱讀原文及答案08-23
懸賞舉報人文本閱讀題及答案08-01
愛的教育閱讀練習及答案07-05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閱讀答案08-19
《小議傳統讀書教育》閱讀答案07-29
教育:《觀雨 陳與義》閱讀答案04-24
生態教育閱讀題及參考答案09-10
譚泓《媒介素養教育》閱讀答案08-21
等閱讀及答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