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峽猿啼之謎閱讀訓練及答案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這首情景交融、有聲有色的絕句,表達了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輕舟飛駛的狀態。
為什么“兩岸猿聲啼不住”呢?
前幾年,英國科學家波爾杰丁通過到熱帶叢林實地考察,并用儀器測量,終于揭開了猿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當第一道陽光照射到樹梢上的時候,長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靜謐,雄猿首先領唱,幾分鐘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陽升起時才結束。早飯后,合唱繼續進行。
波爾杰丁發現,猿啼與它們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關。一般猿每隔兩三年產子猿,子猿長到七八歲時,才開始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已經成熟的雄猿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發出求偶的啼鳴,直到鄰近雌猿聞聲進入它的地盤與其結成夫妻,建立家庭為止。這個家庭還有個規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許單獨啼鳴,以免招來異性;當然,“父母”不在家時,小雄猿也會偷偷地叫上幾聲。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會不斷地啼鳴:一是為了保衛家庭的地盤和維護一夫一妻制而不許別人侵犯,二是為了呼喚離家子猿。
說到三峽猿啼,有人認為猿聲并非是兩岸啼。
據酈道元《水經注》載:“自三峽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當年李白過三峽,正是“晴初霜旦”“林寒澗肅”之時,故能聽到不絕于耳的猿聲。
但是,清代學者梁章鉅在《浪跡叢談》中卻寫道:三峽的確多啼猿,但它們都生于南岸,而鮮見于北岸。史書中還曾記載,有人從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還千方百計地逃回南岸去。由此認為,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應改為“南岸猿聲啼不住”。
為何猿聲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認為,三峽“岸似雙屏合,天如匹練開”。北岸巫山山脈是南北走向,正迎著北方寒風,山高林深,氣溫偏低,不適宜猿猴生長。所以,猿要逃回到南岸去。
“三峽猿啼”的根本問題,即“發出了啼聲的是猿還是猴”。長期以來,學者們認為世界上現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長臂猿四種猿類,前兩種分布在非洲,后兩種定居在亞洲,其中在我國的長臂猿僅出沒于云南、海南島等地的林區。若由此看來,三峽上發出啼聲的就不該是猿了。那么事實究竟如何呢?
1987年,中科院的一個考察組在錯開峽西南大腳洞發現了一件長臂猿左側下頜骨化石;其門齒、犬齒已脫落,前臼齒、臼齒保存完好,牙齒稍有磨蝕。與該化石一起出土的還有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的亞化石,這些動物骨骼的有機物質含量很高,與尚未石化的長臂猿下頜骨一致。此外,他們還從土層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經鑒定,這些陶制品和骨制品和文化性質與3000年前的川東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證明,那一歷史時期的長江三峽確實有過長臂猿的活動,李白并沒有錯將猴叫認作猿啼。
7.文章末句“由此證明”的“此”所指代的內容是()
A.錯開峽西南大腳洞發現了長臂猿下頜骨化石。
B.與長臂猿化石一起出土的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的亞化石。
C.長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距今約3000年。
D.長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
答案:(C)(據后文“此”所“證明”的內容,C項對前文的概括全面、準確)
8.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波爾杰丁認為猿啼是建立或維護家庭的需要。
B.清代學者認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認為北岸氣候惡劣,不適宜猿的生長。
C.中科院考察組對長臂猿化石的發現,可作為李白詩中“猿啼”的佐證。
D.長期以來,學者們經過對世界上四種猿類分布情況的研究,認定三峽無“猿”,李白聽到的不該是猿聲。
答案:(D)(文中有“若由此看來”一句,據此,D項的“認定三峽無‘猿’”,是作者據學者研究所作的推斷,非學者的觀點。)
9.引用通常是為了證明作者觀點。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對波爾杰丁的考察發現,作者是贊同的。
B.對清代學者和史書的觀點,從“但是”一詞,可見作者的青睞。
C.引用長期以來學者們的觀點,作者是為了推出三峽無“猿”的質疑。
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發現,作者意在證明三峽有“猿”,李白無誤。
答案:(B)(對“南岸說”,作者只客觀引述介紹,未表明觀點、傾向)
【三峽猿啼之謎閱讀訓練及答案】相關文章:
《三峽猿啼之謎》閱讀答案08-14
《三峽猿啼之謎》的閱讀答案04-19
《橡樹之謎》散文閱讀訓練附答案04-12
《三峽》的閱讀答案07-13
《鄉愁》閱讀訓練及答案01-21
《爐火》閱讀訓練及答案10-31
《燕子》閱讀訓練及答案12-18
《塞翁失馬》閱讀訓練及答案11-12
小說閱讀訓練及答案06-26
《三峽之秋》閱讀答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