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

時間:2023-10-21 14:46:24 賽賽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有效檢驗我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 1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閱讀題目

  8.簡析頸聯中的“分”和“掛”字的妙用。(6分)

  答:

  9.分析說明“愁倚兩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詩人的思想感情。(5分)

  答: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閱讀答案

  8.野竹與云氣相接,這本是一幅靜景,但詩人用了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它使人聯想到隨山岡徐徐移動的云霧,不斷從野竹梢頭飄過的情景。(3分)一線泉水,凌空飛瀉,這本來是一幅動景,然而詩人用一個“掛”字,就由動化靜了,它使人像看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的圖景。(3分)

  9.“愁倚兩三松”描寫了詩人在松樹之間徘徊的情形,(1分)表達了詩人訪道士不遇之焦躁不安的心緒(1分)和悵然若失的愁情;(1分)也側面折射出詩人對道士的渴慕。(2分)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鑒賞

  全詩八句,前六句寫往“訪”,重在寫景,景色優美;末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

  首聯兩句展現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寫所聞,泉水淙淙,犬吠隱隱;次句寫所見,桃花帶露,濃艷耀目。詩人正是緣溪而行,穿林進山的。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連忘返,且讓人聯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處世外桃源,超塵拔俗。第二句中“帶露濃”三字,除了為桃花增色外,還點出了入山的時間是在早晨,與下一聯中的“溪午”相映照。

  頷聯“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是詩人進山的第二程。詩人在林間小道上行進,常常見到出沒的麋鹿;林深路長,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是道院該打鐘的時候了,卻聽不到鐘聲。這兩句極寫山中之幽靜,暗示道士已經外出。鹿性喜靜,常在林木深處活動。既然“時見鹿”,可見其幽靜。正午時分,鐘聲杳然,唯有溪聲清晰可聞,這就更顯出周圍的寧靜。環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與首聯所寫的桃源景象正好銜接。這兩句景語又含蓄地敘事:以“時見鹿”反襯不見人;以“不聞鐘”暗示道院無人。“不聞鐘”與題中“不遇”遙相呼應。

  頸聯“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是詩人進山的.第三程。從上一聯“不聞鐘”,可以想見詩人距離道院尚有一段距離。這一聯寫來到道院前所見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見融入青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峰的飛瀑而已。詩人用筆巧妙而又細膩:“野竹”句用一個“分”字,描畫野竹青靄兩種近似的色調匯成一片綠色;“飛泉”句用一個“掛”字,顯示白色飛泉與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游目四顧,細細品味起眼前的景色來。所以,這兩句寫景,既可以看出道院這一片凈土的淡泊與高潔,又可以體味到詩人造訪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懷。

  尾聯兩句“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詩人通過問訊的方式,從側面寫出“不遇”的事實,又以倚松再三的動作寄寫“不遇”的惆悵,用筆略帶迂回,感情亦隨勢流轉,久久不絕。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給人啟示,也更能讓人深刻理解詩人的其他詩作。

  此作的構思并不復雜,它寫詩人的所聞所見,都是為了突出訪道士不遇的主題。全詩辭句平易自然,純用白描,景美情深。當然,并不是說李白這首詩已經寫得盡善盡美了。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后期比較成熟的詩作,都寫得十分灑脫、酣暢、飄逸、雄渾,字里行間,充滿著一股豪氣。而他這首詩,在這方面的特點還不夠明顯,還不夠濃郁。這說明此作還帶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跡。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 2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以動襯靜,時有時無的犬吠、潺潺的水聲,反襯山中的寧靜,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

  B.頷聯寫“見鹿”反襯不見人,寫“不聞鐘”暗示“無人”,既是寫景,又含蓄地敘事,并呼應了標題的“不遇”。

  C.頸聯“飛泉掛碧峰”中的“掛”字,化動為靜,描繪出山泉垂直下落的情狀,又能讓人感受到碧峰的峭拔高峻。

  D.全詩寫作者尋訪戴天山道士的所見所聞,通篇側重寫景,風格清新自然、豪邁灑脫,沿襲了李白一貫的創作風格。

  15.概括詩歌中詩人心情的變化過程,并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

  14.D(全詩并沒有呈現豪邁灑脫的風格)

  15.①前往深山尋找道士的愉悅:水流淙淙,犬吠隱隱,桃花帶露,清新優美的景物烘托詩人的愉悅。

  ②對道士清新高雅的`居住環境的欣賞(或者沉醉自然美景的閑適):綠竹蒼翠,山峰清碧,飛泉掛壁,詩人游目四顧,沉醉于美景中。

  3、尋人不遇的惆悵失望:尾聯直抒胸臆,并通過“倚松”的動作寄托詩人的惆悵。(每點2分,共6分)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相關文章: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閱讀答案04-11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05-14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詩原文07-18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賞析03-07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譯文及注釋10-18

晉書周訪傳閱讀試題及答案 (附翻譯)06-22

《戴胄犯顏執法》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4-08

書戴嵩畫牛閱讀試題訓練(附答案)07-05

關于《訪蘭》閱讀答案07-26

《絕唱》閱讀附答案05-1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 |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 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 在线午夜爽爽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