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學設計

時間:2024-06-22 21:17:55 雨巷 我要投稿

《雨巷》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雨巷》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雨巷》教學設計15篇

《雨巷》教學設計1

  一、指導誦讀

  1、要給學生示范,無論如何教師自己首先要敢于張開嘴,無論能否做到最好,但自己一定要“躬親”,偶爾的使用名家錄音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數時間要自己來,和學生一起成長。

  我要求自己90%以上的課文由自己范讀。

  2、要給學生時間,特別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因為是高一,再加上大多數同學來自農村,我在課堂上要花去二十分鐘的時間給誦讀,我稱之為鋪墊,上來就讓他們談感受,分析意象,有點空中樓閣的感覺。

  3、方法要靈活多樣,要給予指導。

  在朗誦《雨巷》前,要讓學生先理解它的感情基調,我采用了比較的方法。江濤有一首改編自戴望舒詩歌的歌曲《雨巷》,我找來放給學生聽,他們一下子全明白了,歌曲比較歡快,而原詩是憂傷而低沉的。

  二、內容賞析:

  在問題設計上,我采用一竿子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直接觸及詩歌最本質的問題。

  1、作者所要傳達的他自己的心愿就是作品中的一句詩: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2、作者為何希望――逢著一個姑娘?也就是說詩人的希望為什么與“姑娘”意象組合?

  明確:從《詩經》開始,相思、求索主題就與“伊人”意象聯系在一起了!霸诤又蕖钡摹榜厚皇缗,“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都是用來表現愛而生思,思而不得的思想情緒和精神狀態的。

  一般的詩人,在理想和抱負都破滅的情況下,總要追問一些原因,向社會,向祖先,向蒼天。追問不到答案時,最后向女性求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離騷》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

  ――李白《長相思》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水龍吟》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徐志摩《再別康橋》

  詩詞中的姑娘從抽象的“窈窕淑女”“伊人”到具體的“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有了很大的發展。

  3、為何“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丁香姑娘”是《雨巷》的核心意象,為什么是丁香呢,而不是其它呢?

  國色天香的牡丹不好嗎?不勝涼風的嬌羞的水蓮花不好嗎?一支春帶雨梨花不好嗎?春雨江南的杏花也很美呀,為什么非得丁香呢?

  丁香,夏季開花,枝頂著花,細小的十字小白花或紫花或黃花,一簇一簇的。枝條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盤花扣,這就是“丁香結”。

  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丁香”與“愁”相結,在古典詩詞中頻繁出現。

  繡領任垂蓬髻,丁香開結春梢。

  ――杜牧《代人寄遠》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王雱《秋波媚》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結。

  ――賀鑄《石州慢》

  丁香露泣殘枝,算未比,愁腸寸結。

  ――蔡伸《柳梢春》

  每個人都有許多煩心的事、憂愁的事和感傷的事,一件完了又有一件,人生的問題是解不完的,愁更是永遠解不完的`。丁香年年結,結是解不完的,結是解不開的!岸∠憬Y”負載著解不完、解不開的愁,已經很久遠了!

  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4、如何理解詩中我的形象?

  詩中有一個反復的句子,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可以看出詩中的“我”如姑娘一樣苦悶、彷徨、惆悵。

  波德萊爾《惡之花》第四章“一個世紀病的新患者”中有這樣一段論述:

  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中,歐洲資產階級文學中出現了一群面目各異卻聲氣相通的著名主人公,他們是歌德的維特、拜倫的曼弗雷德,等等……他們都是頑強的個人主義者,都深深地患上了世紀。簯n郁,孤獨,無聊,高傲,悲觀,叛逆。這些著名的主人公提供了不同的療治心病的辦法,或自殺,或浪游,或離群索居,或躲進象牙塔,或棲息溫柔鄉。

  詩人翁加雷蒂的《懷舊》對此作了詳盡的描寫:

  那時

  天色即將破曉

  春天將臨

  路上行人稀少

  巴黎

  籠罩著

  慘霧愁云

  在橋的

  一個角落里

  我對一位

  苗條的姑娘的

  無止境的沉默

  陷入沉思

  我們

  同病相憐

  我們失魂落魄

  呆在一起

  5、詩中還有另外三個意象――油紙傘、籬墻和雨巷,其中最重要的意象是為雨巷。

  雨巷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這里的雨不是暴風雨,也不是雷陣雨嗎。這是江南梅雨天的小雨,連綿不絕的,無窮無盡的,絲絲縷縷的,迷迷蒙蒙的!白栽陲w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細雨迷蒙,無限傷感。

  而小巷狹窄破舊,陰暗潮濕,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是一條空巷,而且殘破。有“頹圮的籬墻”。這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迷蒙的細雨籠著狹窄破舊的小巷,再加上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頹圮的籬墻,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蒙破敗空寂的背景,給人的心理體驗是冷漠、凄清、又惆悵。

  在這里雨巷和籬墻、油紙傘一起為丁香姑娘的出場營造了一個非常朦朧而凄美的背景。

  詩歌《蒹葭》中蒼蒼的蒹葭,結霜的白露為在水一方的伊人的出現營造了一個朦朧迷離的氛圍,這里襯托的背景和“雨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丁香姑娘是真實還是虛幻的?

  甲方:丁香一樣的姑娘并不是真的存在于現實社會,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里,因為作者在詩中寫道:“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因此,丁香姑娘只是一個虛構的角色,她被用來抒發作者心中的情感,她是一個線索,是詩中的靈魂人物,是一種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所以作者說“希望”。

  乙方:丁香姑娘是存在的,是因為本詩包含著作者深深的情感,沒有這個人是不會有那么細膩的描寫和那么深的感情的!

  總之詩歌反映的是“我”在孤寂中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

  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現時這種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希望破滅后的青年知識分子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

  四、拓展深化

  人都有這樣一種體驗,最孤獨苦痛的時候,你的傾訴對象也許只是一個和你一樣的完全陌生的姑娘,那一瞬間的相遇與想像開啟了你情感的閘門。

  與一位陌生人在街頭在雨巷在……擦肩而過。這種迷惘這種渴望在他們的心中灼燒,在他們的筆下結晶著,千百年來無限地囤積著。與波德萊爾《給一位過路的女子》一詩比較閱讀,看看二者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喧鬧的街巷在我的周圍叫喊。

  頎長苗條,一身喪服,莊重憂愁,

  一個女人走過,她那奢華的手

  提起又擺動衣衫的彩色花邊。

  輕盈而高貴,一雙腿宛若雕刻。

  我緊張如迷途的人,在她眼中,

  那暗淡的、孕育著風暴的天空

  啜飲迷人的溫情,銷魂的快樂。

  電光一閃……復歸于黑暗!——美人已去,

  你的目光一瞥突然使我復活,

  難道我從此只能會你于來世?

  遠遠地走了!晚了!也許是永訣!

  我不知你何往,你不知我何去,

  啊我可能愛上你,啊你該知悉!

《雨巷》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初步學會鑒賞詩歌。

  【教學重點難點】

  對詩歌情感基調的把握,理解全詩的意象。

  【教學設想】

  以朗讀為主,在熟讀基礎上背誦全詩,在討論與交流中,結合教師的分析解說,學生能夠把握詩的情感,理解詩歌的意象。

  【教學安排】

 。舱n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猩1):你說你曾一度迷失在無邊的詩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個撐著油紙傘的女孩,只因傘下那雙透明閃亮的雙眸,嘴角輕含的淡淡憂郁,呵!結著丁香一樣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許久不曾開啟的心房,如花般靜靜地綻放。

 。猩2):哦,女孩,你難道真是從中翩然而至,在這寂寞的雨季來喚醒我沉睡已久的心靈。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純與美麗,如果你瞬間消失,我也不會驚奇,因為你的出現已是奇跡。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會于古朝的畫中尋你,于幽幽的池邊畫你,盡管我色彩的筆天邊勾勒你丁香花一樣的心事。

  (女生1):輕輕的,我穿過雨巷,穿過綿綿的情詩,就這樣來到飄浮著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驚訝,也不要多問,我只想跳出發黃的詩頁,我只想在丁香花盛開的雨季,重溫在深巷中徘徊的憂郁。盡管它只會存在于這個雨季。

 。w):是誰,曾經用美妙的文字,敘我成溫柔憂郁的佳人;是誰,用甜甜的木蕭,奏我出丁香一樣的芬芳;是誰,用流音的古箏,彈我成千年的紅顏知音。

  (師):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轉身離去時的那一聲幽幽的嘆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層淡淡的憂郁,它們已經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遠留在了每一位愛詩人的心里!好,讓我們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

  二、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州人。中國著名的現代詩人,他的代表作還有《我用殘損的手掌》,詩集《望舒詩稿》《望舒草》《我底記憶》。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因而詩作呈現出孤獨抑郁、消沉的特點。

  分析姑娘的象征含義

  〓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么詩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征著什么?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霸娙藢⒍∠惆愕墓媚飳懙媚前闱逖,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队晗铩肥窃娙思拍撵`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再考慮“為什么”的問題。那就是為什么戴望舒這么憂傷。

 、磐纯嗟男木常涸蚴亲髡咄纯嗟某鯌。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后來失敗了。

 、坪诎档默F實: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队晗铩芬部梢允且徊糠诌M步青年的這種心境的反映。那個時期寫出了《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也是例證。“雨巷”意象正是作者心理現實和社會現實的象征,也是一切苦悶的象征。

  對于美好的東西,我們都想得到,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自然會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寫出了我們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的一種感情,那就是“憂傷”。詩歌把詩人的感覺就是這樣傳輸給我們,使我們產生了與他一樣或近似的情感體驗。在文藝學上,這種情況叫共鳴。能讓讀者產生強烈共鳴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讓不同時代的人產生共鳴的作品,那就是偉大的作品了。

  〓探討詩歌主題:(此詩的內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愛情詩哲理詩政治詩

  在夢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復雜情緒。

 。ǹ蓮奶角蟆袄硐胧鞘裁础边@一角度來發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八、《雨巷》──象征手法的運用

  1、根據前面對意象的分析,進一步思考:“丁香一樣”的姑娘有何象征意義?

  《雨巷》刻畫了陰冷的綿綿細雨,刻畫了悠長寂寥的雨巷。在這里,“雨巷”正是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的象征。詩人還刻畫了一個滿心哀怨惆悵彷徨、撐著油紙傘走過的姑娘。這“姑娘”正是詩人理想的象征。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雨巷》再現了當時一部分青年心靈深處的聲音。我們分明可以看到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2、“雨巷”又有何象征意義?

  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悠長狹窄而寂寥的江南“雨巷”的陰沉圖景,這正是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的寫照。

《雨巷》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理解意象,通過意象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 把握本課思想內容,在課堂上背熟一部分課文

  3. 體會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義

 。ń虒W重點,難點)

  1.朦朧詩的特點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義

  4.真正做到課堂背誦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朗讀課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啟發法:通過圖畫進行引導啟發

  3.探討法: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ㄕn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交流導入):采用幽默回顧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中導入新課──前些天我們學校有人把一首古詩給改了,這首詩的名字叫“春曉”!按簳浴北桓某桑骸按好卟挥X曉,處處蚊子咬……”大家知道后兩句嗎?(灑下敵敵畏,不知死多少)《學生笑──調動氣氛》

  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學把一首現代詩給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詩嗎?(學生沉默或答錯),大家都不知道?恩,這讓我感到很高興,因為這樣我就知道這首詩不是我們班上的同學改的,這首詩改的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我給大家念幾句,看看你們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詩被改:你站在**樓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蚊子裝飾了你的床帳,你裝飾了蚊子的夢。(**根據自己學校教學樓的名字自行修改)

  (引導學生回憶起“斷章”)斷章是一首朦朧詩,朦朧詩是一種追求朦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達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詩,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種意義的實物(板書),大家喜歡“斷章”這首詩嗎?(……)那大家喜歡朦朧詩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回答)

  喜歡的同學要注意了,因為今天我給你們講的課就是一首極為經典的朦朧詩,不喜歡的同學更要注意了,因為我相信你們聽完這堂課后就會喜歡上朦朧詩的。現在請大家翻開課文,請大聲告訴我,今天我們要上的課叫什么?(雨巷,在黑板上寫出“雨巷”)

 。ǘ├首x

  請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著“雨巷”)。大家來說說看在你們心中“雨巷”是什么樣的一種景?(……)好,大家都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樣表達他心中的“雨巷”,而這種“雨巷”憑什么成為百年經典。好,下面請**同學為我們朗讀一下這首詩,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詩中的“意象”,同時注意這幾個字詞:頹圮,太息,彳亍!兑庀笫侵妇哂心撤N意義的實物(指著板書強調),大家不要找錯了!

  (朗讀完后進行點評,可從普通話標準,節奏輕重急緩,感情是否豐富等方面進行點評)

 。ㄈ┳骷医榻B,寫作背景

  大家說“雨巷”這首詩寫得美不美?(美)剛才我也說了,這首詩是中國朦朧詩的百年經典。那么對于這么出名的詩,有誰能夠向我們介紹一下它的作者跟寫作背景呢?(明確: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队晗铩肥谴魍娴某擅骱颓捌诘拇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匯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匯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適當板書)

 。ㄋ模┱乙庀螅6個:油紙傘,雨巷,丁香,我,姑娘,籬墻)

 。ㄎ澹┓治稣n文,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這首詩的開頭給我們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ㄔ诤诎瀹媹D)雨巷,它是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它給我們的感覺是什么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誰撐著油紙傘(作者=我),我在干么?(獨自彷徨)。為什么彷徨?(讀詩一定要聯系寫作背景,在作者介紹中我說過因大革命的失敗,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悶,所以他彷徨著,沒有目的,沒有方向的胡亂走著)這時我的心里又是怎樣的?(凄清,迷茫,苦悶,徘徊)

  這時候的“我”,就只在不斷彷徨,苦悶嗎?(不是)

  雖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沒有放棄追求,“我希望逢著……的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來的虛構的人物,如果我們在畫上添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那整幅畫給我們的`感覺又是怎樣?(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滿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終怎樣了?實現了嗎(沒有,希望破滅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滅了──她默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終就是以失望跟幻滅結尾嗎(不是的,我依舊是充滿希望──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圖,經過分析我們不難知道這首詩所表達的是“追求與幻滅,希望與失望的雙重情調”,“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感”。

 。┓治鲆庀

  剛才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這首詩,現在我們要對這首詩進行具體分析。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明確與朦朧并存,也就是說它的意境是明確于朦朧并存。意境是通過意象來表達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從意象入手,剛才我們已經找出了6個意象,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確與朦朧于一身的:

  第一個是油紙傘。明確:這是件真實的雨具。朦朧:油紙傘不比自動傘,它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

  第二個是雨巷。明確:下著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朦朧: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三個是我。明確:“我”就是指詩人自己。朦朧:指像詩人那樣迷失方向,處彷徨苦悶,找不到出路的先進青年。

  給大家分析了三個意象,大家現在應該知道如何理解朦朧與明確并存了吧(知道)。那剩下的三個就當作家庭作業,同學們帶回去好好思考,下節課我來提問。

 。ㄆ撸┮龑П痴b

  請同學們找出上半部分詩中的動詞(撐,彷徨,逢,結著,是有……)

  請大家跟我一起朗讀一遍這首詩(……)現在合上課本,看黑板試著回憶:

  動詞(撐,彷徨,希望逢,結著,是有……)

  撐著什么東西(油紙傘),撐著油紙傘干嘛?(獨自彷徨)彷徨在哪?(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詩人僅僅在彷徨嗎,不(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姑娘是怎么樣的?(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先寫顏色,再寫芬芳,最后寫憂愁?《舉個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著999朵玫瑰向你走來,因為太遠,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這時映入你腦海的先是一團紅(顏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時,大家就會聞到玫瑰撲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時大家會不會想:“這么多玫瑰是送給誰?給我的嗎?”(內心──憂愁)》

  這個姑娘在干嗎(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作業:1.分析剩下的三個意象

  2.完成課后作業

  第二課時

  (一) 導入

  放“雨巷”的朗讀帶

 。ǘ 分析意象

  1. 籬墻。明確:一堵墻。

  朦朧:(這個籬墻是頹圮)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2. 丁香。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朦朧: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

  3. 姑娘。明確:一個女孩子。朦朧: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

  (三)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詩中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ㄋ模 課堂練習:解讀課后習題。

 。ㄎ澹 復習全文

  (六) 作業:把剩下的練習完成。

  2.預習下一節課

《雨巷》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感知詩歌的意想及特征。

  2.通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

  3.并嘗試新詩的寫作。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詩的意象及主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設計

  初讀詩歌,試著給詩劃分節奏,體會其音樂美;

  再讀詩歌,初步感受詩人表達的情感;

  自主質疑,提出你在讀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

 。ㄒ唬┏踝x詩歌,整體感知

  檢查學生朗讀,你覺得在這首詩中彌漫著一種什么樣的情緒,請用一個形容詞概括。

  學生活動。

  教師引導明確:憂愁、哀怨、惆悵……

 。ǘ┢纷x詩歌,把握意象

  結合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你從詩中哪些地方感受到這種情感?(通過學生的活動引出對意象的把握)

  教師明確:“雨巷”、“油紙傘”、“丁香一樣的姑娘”等

  (三)賞析意象,把握主旨

  著重品讀“丁香一樣的姑娘”這一意象

  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

  學生活動

  教師補充: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為丁香結。古代文人常以它作為憂愁情緒的代詞,它是一種愁怨的代表,是悲傷的情緒(請同學一起看圖片)。以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并非戴望舒的'獨創。李璟的《浣溪沙》中就有“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商隱的《代贈》詩中也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戴望舒在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再加上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孤高、美麗、憂傷的代詞。

  你對丁香一樣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學生活動:討論、發言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中適時適當的補充詩歌的創作背景、詩人的相關生平,幫助學生理解詩的主旨。

 。ㄋ模┰僮x詩歌,品味感悟

  在把握詩人情感和詩歌主旨的前提下,再次誦讀全詩

 。ㄎ澹┙處熆偨Y讀詩的方法

  1.整體感悟:初讀感覺

  2.把握意象:吟讀推敲

  3.知人論世(史學價值):拓展閱讀。

  4.個性體驗。

 。┩卣归喿x:

  1.在古典詩詞中有很多類似“丁香”這樣的意象,如:柳、明月、黃花、杜鵑……,請你選擇一兩個意象,找出相關詩詞,并對詩中意象作簡單賞析。

  2.嘗試創作一首詩歌,并在詩中用意象來表達情感。

  3.請把《雨巷》與胡適的《兩只蝴蝶》作一比較,并作一簡單評析。

《雨巷》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課外收集資料,了解戴望舒這一現代知識分子的心路及其創作。

  2、品味語言,感悟生活,認識《雨巷》尋夢者的彷徨,以及內心頑強的追求。

  3、課內外有意地進行語言遷移訓練,提高觀察和讀寫聽說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學習重點:

  《雨巷》思想感情較復雜,象征色彩濃重,不容易理解,故重難點確定為:1、分析清楚意象所隱含的思想感情。2、弄清《雨巷》中尋夢者的彷徨、頑強。

  課前準備:

  1、小組合作,收集關于作品的文字介紹和圖信。

  2、預習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你熟悉杜牧的《山行》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熟悉馬致遠的《秋思》嗎?能給大家朗誦嗎?

  你能說說你對上面兩首詩的理解嗎?

  2、資料交流并談感受。

  各小組投影展示,邊看圖片邊作介紹邊談感受(教師適時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

  收集資料時,你有什么感受。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其他在配樂聲中聆聽內容,感受詩作內容。

  2、如果你來讀某節,你將如何把握,給同學們說說,

  3、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詩作的內容嗎?

  三、相互質疑,探究寫作意圖。

  1、將你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四人一組,組內交流,然后找出一個你們認為最難的.或最有價值的問題向其他組的同學提問。

 。▽W生思考,交流、提問、答問)

  2、老師也設計了一些問題(投影展示)。有些問題同學們也已經問過,有些還需我們討論一下。

 。1)雨巷有什么特點?滲透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戴望舒為什么用“丁香”來寫姑娘?寫姑娘時的“行”能否換成“徘徊”、“投吧”能否換成“謝”、“消了”能否換成“淡了”、“散了”能否換成“失了”?請分別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3)“丁香般”的姑娘可能寄托著作者什么情感?

  (4)“我”著墨并不多,但給人印象特深,為什么?

 。5)“我”、“姑娘”找尋下去的結果會是什么?

  師:剛才針對課文進行了探究,我想大家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了解了吧?誰來給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啟發聯想

  這樣的心、這樣的情,你熟悉嗎?讓我們聯想一下自己的閱讀經歷、人生旅途也曾感受過的“雨巷”的情感。

  五、拓展遷移

  人類該有怎樣的情懷才能走出“雨巷”?

  六、作業

  1、請記錄下自己讀完后的感受,或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說的話。

  2、自選題(三選一)

  (1)配樂朗讀

  (2)搜集戴望舒的詩歌,制作戴詩專題匯報。

 。3)給讀者寫一封薦讀《雨巷》的信。

  附:板書設計

  雨 巷

  悠長、寂寥、頹圮—黑暗、沉悶的現實

  希望逢著

  我

《雨巷》教學設計6

  【教學設想】

  經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通過意象揣摩現代詩情感的方法,因此意象不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雨巷》這首詩在音韻上有著很高的成就,葉圣陶曾評價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詩歌的音韻同樣是進入詩歌意境與情感的抓手,本課擬主要從音韻的角度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學目標】

  1、通過想象、朗誦領會詩歌意境。

  2、通過比較、誦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領悟音韻在意境營造、感情抒發的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比較、誦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領悟音韻在意境營造、感情抒發的作用。

  【教學難點】

  領悟音韻在意境營造、感情抒發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走進雨巷:體驗入境

  1、聽歌曲《丁香花》感受歌曲憂傷的氛圍,了解丁香花的象征意義。

  2、聽教師配樂朗誦《雨巷》,想象如果給《雨巷》配上插圖,你會畫上什么?用上哪些色彩?

  小結:暮春時節,江南煙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斑駁頹圮的籬墻,一把懷舊古典的油紙傘,滿腹心事的詩人,美麗憂傷的丁香姑娘,共同營造了凄清哀婉、惆悵彷徨的意境。

  3、選擇你喜歡的章節,用聲音表現畫面和作者的情緒。(提示:注意語調、語速、語氣、停連、輕重的處理)

  二、徜徉雨巷:涵泳悟情

  研讀詩歌,感受《雨巷》聲韻之美,領悟音韻對于意境營造、情感抒發的作用。

  1、找出詩歌中復沓的詞語,體會詞語復沓的意義。

  2、找出詩歌中復沓的句子,體會句子復沓的意義。

  3、找出詩歌中復沓的章節,體會復沓復沓的意義。

  小結:復沓營造了一種悅耳和諧的音樂美,以舒緩綿長的旋律傳達出纏綿悠長的哀婉惆悵之情。

  4、找出詩歌的韻腳,體會ang韻表達的情感。

  小結:ang韻有悠長而開闊的感覺,表達一種綿長,哀而不傷的情感。

  三、沉醉雨巷:誦讀領悟

  四、布置作業:拓展提升

  研讀賞析《蒹葭》,比較兩首詩的異同,寫一篇小評論。

  附:板書設計雨巷戴望舒

  意象音韻

  雨巷詞語復沓

  籬墻句子復沓

  油紙傘章節復沓

  丁香姑娘ang韻

  “我”

  凄清哀婉、惆悵彷徨纏綿悠長、哀而不傷

《雨巷》教學設計7

  一、導入

  一到陰雨的天氣,天是濕漉漉的,地是濕漉漉的,讓我們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幾分濕漉漉的 。雨總是帶給我們一些莫名的憂郁、無可名狀的哀傷,但這種微妙的情緒又很難準確把握,用語言傳神地表達,“雨巷詩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雨巷>>。

  二、作者介紹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于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三、朗讀此首詩,讀完后談談對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結合前兩首詩來談。

  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明確:朦朧。整首詩都籠罩在朦朧的意境之中。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

  明確:一共是6個,道具背景:雨巷、油紙傘、丁香、籬墻(景物)

  人物形象:我、姑娘

  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經歷)

  第三個是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

  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冷艷、愁怨和哀婉。

  《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景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 · 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商隱《代曾》詩: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許邦才《丁香花》詩:蘇小西陵踏月歸,香車白馬引郎來.。年曾綰同心結,此日春風為剪開,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歌詞《丁香花》等,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總之,丁香姑娘美麗、、高潔和愁怨彷徨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

  四、分析丁香先生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北憩F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正如作者所說的“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跋怂念伾,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队晗铩肥窃娙思拍撵`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五、本詩主題:《雨巷》是詩人傷感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

  詩人借“丁香一樣的姑娘”表達一種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滅后的空虛和傷感,從而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失望,也是當時不滿現實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識分子共同的復雜內心世界的表露。

  時間:暮春---- - --凄婉 傷感

  地點:小巷---- - -- 悠長 幽深 寂靜 頹圮

  情景:細雨---- - --空蒙 迷離

  道具:油紙傘---- - --復古 懷舊 神秘

  故事:我在雨巷想逢著一個丁香姑娘

  人物:丁香姑娘---- - --美麗 憂郁 哀怨 凄婉

  丁香先生---- - --我喜歡你彷徨中的美麗,

  我銘記你遺憾時的憂傷

  六、原因探究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準確的傳達出了“憂傷”這種典型情緒。那為什么戴望舒這么憂傷呢?

  1、失戀的痛苦:在愛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戀愛在1927年,他愛戀著同學施蜇存的妹妹,后來戀愛失敗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現實的黑暗: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 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 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 “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七、、藝術特色:本詩鮮明地體現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作特色。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樣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麗高潔——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難以實現

  丁香姑娘的飄然離去——理想的幻滅

  2. 變幻文法結構,經過巧妙組合,實現由散文到詩的轉化。

  《雨巷》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作者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而又渾然天成組成了現代詩的神形兼備的能力。以第一節為例: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如此排列即成了散文。詩人寫詩手段是打破散文的文法結構,詩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對完整的語意組合,以某種詩藝標準做原則。此詩中詩人遵循的原則是語音,強調語音的節奏和音調,節奏有長短停頓,詩歌更注重語音的結構。

  3.《雨巷》的音節特色

  可以說《雨巷》在音韻,節奏方面所達到的神奇效果是這首詩最為突出的成就。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值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钡冗B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茉~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 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3. 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等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涌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雨巷》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 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 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⑶ 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過程與方法:

  ⑴ 本詩教學按“初步感知──互動交流──合作探究──擴展升華”的過程進行。

 、 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的喜愛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1、意象的象征意義。

  2、鑒賞與領悟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讓我們撐一把油紙傘,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聆聽瀟瀟春雨,感受20世紀30年代知識分子的寂寞惆悵。

  (老師投影雨巷圖片以及作者介紹)

  二、整體感知

  被稱為“雨巷詩人”的戴望舒,他的《雨巷》到底有何出眾之處呢?讓我們閉起眼睛,在朗誦中體會詩歌的情緒。

  (老師放錄音)

  問:錄音聽完了,我們能從其中感覺到怎樣的情緒?

  (要求學生在文中勾畫出來,并引導學生答出: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等詞語)

  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

  (引導學生體會到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讓人感傷、感悟的東西有時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無限豐富的。)

  (學生本著感情基調朗誦,要求低沉幽怨)

  三、互動交流

  問:這種低沉、哀怨和無奈的體驗是從哪里來的?

  (引導學生發分析詩歌意象:意象:油紙傘、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墻……)

  在詩中,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獨立,但卻使我們覺得形象之間有著某種聯系,共同具有某些東西。在這朦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說什么?

  (學生討論從意象得出的感受)

  投影主要意象所引發的感受:

  第一個是油紙傘:

  因為油紙傘本身就給人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感覺。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

  特點:悠長、寂寥。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三個是丁香: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閑!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厥拙G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

  (學生朗讀,要求讀出不同意象的不同感情)

  總之,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

  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彷徨、凄婉迷茫的。容易消失離去的。

  第四個是籬墻:

  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衰敗的感覺。

  第五個是“我”:

  “我”是冷漠、凄清、惆悵的。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四、合作探究

  同學都很好的把握住的文章的情感基調──愁怨。但是作者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感情的呢?

  (引導學生自由分析詩歌的象征意義:愛情詩、革命詩、哲理詩)

  (其間補充背景材料)

  (老師投影作者及時代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队晗铩肪褪且徊糠诌M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

  五、拓展升華

  這樣美麗的意境,這些傳統而又現代的意象,怎么能不鉤起讀者的共鳴。我想在座的同學們對于作者的這種感情深有感觸。那么拿起我們自己的筆,假設我們是詩歌中的主人翁,結合詩歌中的意象,寫一段你想象中那個雨巷邂逅的場面。用自己的筆描繪出雨巷那種獨特的意境。

  (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

  (教師選擇符合原詩情境的佳作朗讀)

  六、結束語

  “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詩人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詩的語言正如星星的光輝,永遠閃耀在天際。每當細雨迷蒙的時候,每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請你一定記得在那發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

  (投影,放音樂)

  (學生在《雨巷》的圖片中朗讀全詩)

  【板書】

  雨 巷

  戴望舒

  意象 感受

  雨巷 幽深、寂靜、

  油紙傘 復古、懷舊、神秘、迷蒙

  籬墻 哀怨、凄涼、衰敗 象征意義

  丁香般的姑娘 美麗、高潔、愁怨

  我 彷徨、迷惘、寂寞

《雨巷》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分析和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誦讀此詩。

  情感目標: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象與情合”、 “情由境生”。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úシ庞耙粑募┯商评诘母琛抖∠慊ā穼氪魍嫦壬摹队晗铩贰

  師:……唐磊歌中反復提到一個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實際上,歌曲最初的創作靈感應該來源于現代名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并欣賞望舒先生80年前《雨巷》中的“丁香情結”(板書課題)。

  二:教學步驟

 。ㄒ唬┳骷医榻B(幻燈片)

  師:為什么一首小詩竟引得后人紛紛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許人呢?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ǘ﹦撟鞅尘埃ɑ脽羝

  有人說,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大凡優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魯迅《藥》,《雨巷》成詩的時代背景又是怎樣呢?再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三)朗讀指導《雨巷》(播放影音文件)

  大家一定等得不耐煩了,下面就讓我們踩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走進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雨

  巷吧……

  生劃分節奏,找韻腳,學生仿讀,師范讀,感受作品音樂美。(提問:音樂美是如

  何造成的?)

  生:反復、復沓、疊詞、押韻,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幾處。聲音和感情的回

  環往復。

  師:既沖破新格律的束縛,又在音樂美上有所體現,難怪葉圣陶說,此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四)課文分析

  1、 意象理解(意象是構成詩歌藝術的基本部件——余光中)

  何為意象?(生明確:意象是詩歌寫作的焦點,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是詩

  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蛟豢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相結合。)

  如:粉筆(寫教師)/白開水(寫生活的平淡無味)

  師:我們再回到課文,畫面里的內容?

  生:描繪了一個姑娘。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怎樣的姑娘?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

 。▽W生的想象各種各樣,但都會提到表現“姑娘”迷茫打扮和衣著以及環境的特點:下雨、潮濕等)

  師:同學們所說的這些情緒(迷茫、走走停停、愁怨等)在我們的詩人那里是用一種怎樣的意象來概括的?

  生:丁香

  問:為什么作者用丁香來形容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

  (幻燈片):丁香花圖片

  (幻燈片):古詩中用丁香來描寫愁的句子: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商隱《代贈》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李璟 《浣溪沙》

  講解:古詩中詩人也用丁香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詩中丁香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個字(學生回答:愁)。

  師:可見,選擇意象一定要做到“象與情合”,能不能多舉幾例?

  生:回答如下

  1.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痹诵煸偎肌峨p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倍家晕嗤┤~落來寫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崩铎稀队菝廊恕罚骸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時間關系,這里不再展開了……

  2、主旨理解

  師:“詩言志,歌詠聲”,本詩到底傳遞了怎樣一種“聲音”?

 。ㄉ懻撛诩埳蠈,等待提問和老師的總結。)

  A、政治詩(姑娘=我)

  執著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滅的追求,如“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卻始終沒有遇到這樣一位姑娘,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為憑借,將它理解為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

  (出示幻燈片)

  情緒:苦悶、彷徨

  基調:困惑、幻滅

  B、看成愛情詩未尚不可(幻燈片)(姑娘=姑娘)

  情緒:失戀

  基調:哀怨

  C、看成哲理詩也有道理(幻燈片)(姑娘=理想)

  情緒:可望而不可即

  基調:無奈

 。ㄒ虼耍瑢τ谠姼柚髦嫉陌盐帐强梢远嘞虻摹#

  3、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幻燈片)

  答:朦朧、含蓄 (音樂美剛說)

  除了丁香外,還采用哪些意想達到朦朧、含蓄?

  A、油紙傘

  B、雨巷

 。–、丁香)

  意境:傷感、惆悵、無奈

  (五)想象探究

  1、提問:為什么要用“雨巷”為題,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為題?

 。ㄉ懻搶懠埳系却釂枺

  例:1、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原名《妻妾成群》,改后的名稱作用:一株生命的花朵在紅墻深院中逐漸枯萎,主題得到突出。

  2、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環境如何?)

  3、蘇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4、柳永“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對比《回娘家》歌)

  生明確:環境與情感抒發關系密切!坝晗铩笔且环N基礎,提供了一種環境。

  ◎提問:(分析環境特征)“雨巷”是由兩個字組成:雨和巷,這兩個意象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濕、冷;巷:陰暗、狹窄、悠長等

  (《木蘭花》中“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一句就用得巧妙,以三月下個不停的雨水來比喻綿綿不絕的離愁,兩句疊加,形象深切地表現出心中的悲傷之情,以雨寫愁,也很巧妙。)

  2、“雨巷”是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

  板書:

  象 情

  與 由

  情 境

  合 生

  (六)歸納小結(幻燈片)

  這節課我們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讀課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義的抒情詩;進一步品味精讀,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把握了詩歌的主旨和特色。

  (七)布置作業(幻燈片)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艾青)

  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鄉愁

  同學們發揮想象,學寫一首小詩《思念》。

  最后:男女生分組背誦《雨巷》,再次感受。

  三、退出:

 。úシ庞耙粑募┰诮瓭母杪暋队晗铩分邢抡n。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后,各種各樣的感受盈滿于胸:對詩歌的熱愛、與學生分享詩情的期待、對講解清晰一首現代詩歌焦慮、初次嘗試的緊張、身邊熱情同事提醒的茅塞頓開、課堂上學生精彩回答的感動、少年鋒利語言的贊賞……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教學是語言與理性的藝術,如何在二者之間架構一座橋梁,這節課做了一些嘗試:營造環境讓學生體會、啟發學生去想象、學會與人分享這種情感、把課堂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討論和感受。文學的學習不是截然分開的,古詩與現代詩有許多相通的東西,其中的繼承和超越需要仔細了解和分析……

《雨巷》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分析“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通過對抒情主人公“我”、意象“雨巷”等特點分析,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朗讀來體味詩歌的語言特點。

  【教學設想】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借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此境地中,詩中描寫了抒情主人公“我”對“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追求,表現了詩人具有時代特點的心路歷程。在教學中可以有四個層次。第一層次:意象的解析。使學生緊扣文本,在捕捉、分析意象的特點后,了解到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雨巷中孤獨的ㄔ亍著的彷徨者?梢砸龑W生合理地補充情節,填補詩歌空白,使意象清晰。借此來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第二層次:知人論詩、知世論詩。結合詩人的經歷,詩人的感受,我們可以了解大革命失敗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的心境。第三層次:象征手法的運用。詩中的“我”“雨巷”“姑娘”是充滿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美好理想的象征。由此理解“我”在孤寂中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第四層次: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體會本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重點】

 。、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

  2、體會本詩的象征意義。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一讀《雨巷》,解讀文本

 。、共同朗讀,體會:詩歌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美?是如何表現的?

 。ㄖ凰伎迹

 。、詩中都描繪了怎樣的場景畫面(包括人物形象)?

  明確:抒情主人公“我”;“丁香一樣”的姑娘;雨巷;雨;籬墻;油紙傘。在詩中,這些意象形式上各自獨立,但卻使我們覺得形象之間有著某種特殊關系,共同具有某些東西。

  3、補充情節,分析意象:

  以下列問題引導學生活動:

  ⑴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

 、 抒情主人公“我”有著怎樣的境遇?

  “丁香一樣”的姑娘有著怎樣的境遇?

 、 我的“希望”結局如何?一定是這樣的結局嗎?為什么?

 。ǜ鶕娭械那楣,學生很容易從字面上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這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以上面問題為線,引導學生分析詩中意象的特點:

 、 抒情主人公“我”:獨自、冷漠、凄清、又惆悵、希望。

 、 姑娘:哀怨又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悵、默默彳亍、凄婉、迷茫、消散。

  抒情主人公所處周圍的環境也值得關注:

  雨巷:悠長(沒有盡頭)、寂寥(雨巷寂寥,人更寂寥)。

  油紙傘: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分冷漠、凄清氛圍。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襯出撐一傘風雨,雨中彳亍的形象,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

  籬墻:“頹圮”多了幾分黯淡無奈與感傷。

  雨:哀曲。

 。▎栴}⑵問題⑶可以使學生結合文本挖掘抒情主人公“我”“姑娘”的意象特征,并就此展開豐富的想象。問題⑷可以結合描寫環境的意象,雨巷──“悠長又寂寥”,籬墻──“頹圮”,油紙傘等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讓學生說說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分析“丁香”意象,“丁香一樣”的姑娘的特點。

  投影:

  攤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厥妆滩ㄈ,接天流。

  代贈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古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不以顏色艷麗、香氣濃烈著稱,但她溫柔恬靜,深沉多情;她的清香持久悠長,也就更能沁人心脾,她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

  寫到丁香,就不能不寫丁香結,丁香結本身象征愁心。這個“結”,既可指含苞欲放的花朵,更雙關著愛情的纏結,幽怨的郁結,男女們種種復雜感情的糾結。所以,詩人用丁香比喻所愛所欣賞贊美的少女,把自己和丁香姑娘在思緒和感情上緊緊地聯系了起來。

  《雨巷》一開始就用“我希望逢著……”的句式,把與丁香姑娘相遇,作為最大的懸念提了出來。以下就緊扣著姑娘、姑娘和“我”的相似,描寫、刻畫姑娘的行為動作、外形神態,并探索著她的內心世界,表現了熱烈期待的態度。但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這里表現了主人公執著追求但又無法把握的孤苦心情。

  三、二讀《雨巷》──知人論詩、知世論詩

  (可以作為預習作業,讓學生查找作者的有關材料。)

  1、“我”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作者戴望舒是怎樣一個人呢?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今杭州余杭)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1928年后成為水沫社和其后的《現代》雜志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派詩歌。1932年后留學法國、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編《星島x報》副刊。1941年底香港淪陷,被日軍以抗日罪名下獄,在獄中保持了民族氣節,次年春被營救出獄?箲饎倮蠡厣虾=虝。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區。1950年因病逝世。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明朗、沉摯。

 。、《雨巷》產生于一個怎樣的時代呢?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队晗铩肪褪且徊糠诌M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彷徨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

  四、三讀《雨巷》──象征手法的運用

 。薄⒏鶕懊鎸σ庀蟮姆治,進一步思考:“丁香一樣”的姑娘有何象征意義?

  《雨巷》刻畫了陰冷的綿綿細雨,刻畫了悠長寂寥的雨巷。在這里,“雨巷”正是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的象征。詩人還刻畫了一個滿心哀怨惆悵彷徨、撐著油紙傘走過的姑娘。這“姑娘”正是詩人理想的象征。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队晗铩吩佻F了當時一部分青年心靈深處的聲音。我們分明可以看到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雨巷”又有何象征意義?

  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悠長狹窄而寂寥的江南“雨巷”的陰沉圖景,這正是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的寫照。

  五、四讀《雨巷》──品味語言

  指導:

  1、在朗讀中分析、品味詩歌語言的特點。

 。病⒆⒁庵匾、停頓、基調、語速,體會詩人情感。

  舉例1:

  排比、反復的運用:

  她 /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朗讀指導: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憂愁和無奈。讀時語調應舒緩。抒情主人公在想象時,他一定是在仔細地觀察那丁香一樣的女子的清艷!八怯小边@里應有一個心理上的停頓;“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顏色”“芬芳”“憂愁”要重讀,并且反復的地方要讀出變化,“丁香一樣的/顏色”要讀出驚異,“丁香一樣的/芬芳”在語氣上與上句構成遞進,“丁香一樣的/憂愁”要回落,讀得低沉!霸谟曛校г埂敝袘幸粋視覺上的停頓,“哀怨”要重讀!鞍г梗郑葆濉本,“又”后停頓稍長,“彷徨”這個疊韻詞,韻母發音要到位,讀得深沉舒緩!岸∠阋粯拥念伾,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上下句式連貫,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舉例2:末段和第一段構成反復,朗讀處理上,要注意讀出區別。

  舉例3:

  詞的重疊運用: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詞的重疊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队晗铩吩谝艄澾\用上的靈動富有生命力。

  舉例4:

  押韻:

  《雨巷》共七節,每節六行,每節押“ang”二到三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

  舉例5:

  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用了大量的帶有感情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等,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搬葆濉薄胺曳肌薄般皭潯边@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涌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六、學生練習朗讀,之后播放朗讀錄音,以豐富學生的體會

  七、作業

  試將《雨巷》改寫成一篇500字的抒情散文。

《雨巷》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薄盐找庀,感受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2、掌握“姑娘”的象征意義。

  【探究重點】

  1、把握意象,體會詩人感情。

 。、掌握象征意義。

  【探究難點】

  把握“丁香”這個意象,體會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體會感情

 。、教師范讀,學生體會感情。

 。、思考:整首詩抒發了一種什么感情?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憂愁、苦悶、惆悵。

  三、局部鑒賞,體會感情

 。、意象:

 、 本詩題目為“雨巷”,全詩為我們展示了一條怎樣的“雨巷”?請從詩中進行歸納。(朗讀、思考)

  巷──悠長、寂寥、狹窄、衰敗,曲折。封閉,沉悶。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保ㄌ諟Y明《歸園田居》)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保懹巍杜R安春雨初霽》)

  雨──這封閉、沉悶的環境中下著綿綿細雨,這里,沒有陽光,沒有活力和生機。環境的壓抑襯托內心的孤寂、苦悶。

 、 在這條令人窒息的雨巷中,“我”在干什么?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彳亍,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⑶ “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又是怎樣的姑娘?朗讀第二節,回答。

  丁香姑娘──美麗、高潔、憂愁。

 、 “丁香一樣地憂愁”,以丁香來表現愁情不是戴望舒的獨創,在中國古詩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① 寫“愁”的名詩名句:

  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牛嶠《感恩多》: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

  丁香結即丁香花蕾。以此象征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歌傳統的表現手法。

  ② 以“丁香結”“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來表現憂愁,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

  “結著愁怨的姑娘”由丁香之愁過渡到寫姑娘之愁!敖Y”字將抽象的情緒寫得具體可感,突出了愁之深(層層緊緊包裹起來)、愁之濃(濃得難以化開)、愁之美(如一個美麗的結,一個憂郁的結)。這是一個愁結,也是一個心結。

 、 中國古詩中有許多意象,古代文人常常對花傷春,對月傷神,梅、蘭、竹、菊是高潔的象征,折一枝柳代表相思離別,詩人為何借丁香來抒發愁怨?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但易凋謝,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是寫愁的傳統意象。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 為什么“我希望逢著”的,是一位“結著愁怨的”、“冷漠、凄清又惆悵”的姑娘,而不是一位美麗、大方、開朗、充滿青春活力的姑娘?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繼續欣賞。

 、 “我”與“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相逢了嗎?結局如何?朗讀3~6節。

 、 “我”真的與這樣一位姑娘相逢并且又擦肩而過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是假設的情節?為什么連假設的情節都不完美?這又是一個疑問,我們仍然帶著這個疑問繼續欣賞。

  ⑺ 首尾兩節都強調了“希望”,首節“希望逢著”,末尾“希望飄過”,由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詩人感情有什么變化?朗讀體會。

  首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是因為對未來充滿希望,渴望著這樣一位姑娘與自己相依相伴走完寂寞的旅程;末節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地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是“我”在彷徨中思索,迷惘中向往的結果。“我”一方面覺得這樣的姑娘不可能出現,另一方面又不愿放棄這種希望,國此是渴求與痛苦的矛盾心情的寫照。此時,“我”是繼續彷徨,繼續渺茫的希望。

  四、象征意義

  為什么“我希望逢著”的,是一位“結著愁怨的”、“冷漠、凄清又惆悵”的姑娘,而不是一位美麗、大方、開朗、充滿青春活力的姑娘?為什么連假設的.情節都不完美?結合1927年夏天的背景思考,姑娘有無象征意義?

  背景: 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曾因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和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象征意義:

  雨巷──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

  我──孤獨的彳亍著的彷徨者。

  姑娘──這種美好理想、朦朧的希望。

 。ㄓ拈L寂寥的雨巷中,苦悶憂傷的“我”在癡癡地等待著自己心中的姑娘,她遠遠地走來,又靜靜地飄過,將自己從希望的頂峰拋入幻滅的低谷……而這一切竟是“我”幻想的情節!其中又有多少的苦悶、憂傷和無奈。

  五、再次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丁香”是愁品。李商隱用它來表達愁思,李璟用它來表現愁情,七十七年前,詩人戴望舒用這個傳統意象創造了一個美麗憂愁的姑娘,七十七年后的今天,唐磊再一次借用了“丁香”的形象,塑造了一個崇高而感人的形象,請聽歌曲《丁香花》:丁香花唐 磊 口白:暖風吹過的季節,天空飄過丁香雨。山間里,來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從此,孩子們的生命不再像他們生長的土地一樣貧瘠,丁香花開,丁香花落,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痕跡,病魔把無情的雙手伸向了她。終于,在那個落寞的秋季,風又吹起,秋風帶走了落葉,也帶走了她的笑臉。朗朗的讀書聲回蕩在天空中,卻再也喚不回那熟悉的聲音。

  唱:你說你最愛丁香花,因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憂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當花兒枯萎的時候,當畫面定格的時候,多么嬌嫩的花,卻躲不過風吹雨打。飄啊搖啊的一生,多少美麗編織的夢啊,這樣匆匆你走了,留給我一生牽掛,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滿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荒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七、作業

  運用熟悉的意象,寫一首短詩,抒發某種情感。

  杯中的清酒,

  醉了夕陽下最后一抹余暉。

  那河畔的楊柳早已落盡芳華,

  隨風散開離別的愁緒。

  揣在懷里的紅豆,

  是否遺落異鄉的土壤,

  在牽掛里結出相思。

  悠遠的清笛和著月光,

  涼秋夜半,

  吹起那首共嬋娟的歌謠。

  讓沉寂的心湖蕩開一團漪淪,

  低聲,輕問:

  遠方的你,還好嗎? 意象可以使你的煩躁、你的憂傷凝固成永恒的美麗,去感染更多的人,甚至流傳到將來。這就是文學的魅力。行走在文學的殿堂中,徜洋在詩意的世界里,我們年輕的生命將更芬芳和美麗!

《雨巷》教學設計12

  【教學重點】

  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探索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從多角度鑒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詩歌重在朗讀,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也被稱為“美讀”。本課旨在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探究詩歌的內涵及藝術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霸姛o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學步驟】

  上課前發一張草稿紙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疑問,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課或者課后探討。

  一、導入課文

 。、自由誦讀。

 。病⒃僮x一遍(可默讀可有感情的讀出聲來),邊讀邊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原初體驗。讀一篇文章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響,請2~3名同學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嘗試性“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學習詩歌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讀”,讀出感情來,讀出技巧,讀出美感來。

 、 請一位同學示范朗讀;

 。ń處熀蛯W生評點)

 、 聽錄音范讀;

  (提示學生看有沒有新的感受,記在紙上)

 、 學生再讀。

 。ǹ升R讀,盡量模仿范讀的節奏和技巧,體會感情)

  二、進入詩歌

 。薄⑻骄吭姼梃b賞的一些方法:

  我們前面學了幾首詩歌,做題也見過很多詩歌鑒賞的題型,你是怎樣閱讀鑒賞一首詩歌的?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ń處熍c學生共同探討,可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通過代表交流,教師做適當的補充。教師應著重引導而不是講解,并且善于激發學生的疑問。為避免場面失控或者意外情況發生,影響課堂氣氛或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準備好以下素材備用。)

 。、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燈片)

 。、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為什么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一般的凄婉迷!保鼥V。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墻”、“油紙傘”。

  4、情感基調。

 。ǹ赏ㄟ^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怠⒈磉_技巧。

 。ㄖ胤治鱿笳魇址ǖ倪\用,什么是象征?幾個主要的意象分別象征了什么?)

 。丁⒃姼璧膬群

 。ù嗽姷膬群蓮亩嘟嵌确治觯

  在夢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復雜情緒。

 。ǹ蓮奶角蟆袄硐胧鞘裁础边@一角度來發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藝術特色:

 。ǹ赏ㄟ^比較的方法來賞析,看看《雨巷》在藝術風格上有那些特點。)

  著重談談音樂美:和諧的韻腳,押韻;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句式上的回環復沓;節和詞的反復出現(注意第一節與最后一節的“逢著”和“飄過”,可進行探討);流暢圓潤,富于吟唱 。(可播放《雨巷》這首歌)

 。、配樂詩朗誦。

  三、作業

  發揮大膽想象,把《雨巷》改編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說,并試著比較詩歌語言與散文和小說語言的異同。

《雨巷》教學設計13

  一、 教材地位及作用

  《雨巷》是高一語文課本第一冊詩歌單元的第二課。學習《雨巷》,體會典型意象所營造出的優美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實現多方位情感的體驗,從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⒈知識和能力目標:

 、 朗讀品味,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 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整體基調,深入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

  ③ 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多方面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 探究詩歌內涵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

 、 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雨巷》,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詩人的正確認識,對作品的共鳴。

  三、教學重(難)點

 、蓖ㄟ^朗讀與鑒賞,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整體基調;

  ⒉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礎上了解其象征意義,提高鑒賞詩歌的方法和感悟詩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

 、伲榫皩敕ǎ呵榫暗膭撛O一直以來都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提倡的一種手段,它能拉近讀者與文本的時空距離,也為教學的開展做感情上的鋪墊,尤其是詩歌的教學,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

 、冢首x感悟法: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即可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詩歌的情感又可以讓學生充份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郏涣魈接懛ǎ盒抡n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

  發現和創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難點,在意象和象征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梁。

 、埽卣惯w移法: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學法

 、伲灾髡b讀法:詩歌是一種凝煉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

 、冢撓肱c想象法:《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③.合作和探究法: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閱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是個有效而簡單的方式。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⒈ 同學們,上課開始之前,我們先看一段視頻好嗎?

  播放舞蹈《小城雨巷》的視頻

  ⒉ 同學們,《小城雨巷》整體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生答:煙雨蒙蒙,雨巷深深,舞者跳舞優美····

  (二)走進詩人戴望舒

  對于江南、對于雨巷,無數的作者、詩人都曾經描寫過、抒發過對她的濃厚情感。其中有一位近代的詩人,因為一首描寫雨巷的詩被稱為“雨巷詩人”。這位詩人就是戴望舒。 介紹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筆名戴夢鷗、江恩、艾昂甫,浙江杭州人,F代派象征主義詩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8年發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代》雜志的創作,并成為30年代“現代派”詩人群體的領袖。

  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

  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的明朗、誠摯。

  《雨巷》最初發表在1928年《小說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圣陶稱《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三)體味全詩,整體感知

 、弊屛覀冏哌M《雨巷》,去感知詩人的內心世界。

  播放《雨巷》配樂朗誦

 、残蕾p完了這篇詩歌,那么這首詩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呢?或者說,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生答:低沉幽怨傷感

 、惩瑢W們分析的很正確,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誦,邊朗誦邊體會詩歌中所呈現的低沉、幽怨、傷感的感情基調。

 、凑堃幻瑢W作示范朗誦,讓同學們再次感受詩歌的基調。

  (四)分組討論,尋找意象

 、毕旅胬蠋熞o同學們分組,咱們班一共有42名同學,分為7組,一組6名同學并設一名組長。

  分組完畢

  ⒉同學們,我們知道詩歌是由意象組成,一個個特殊的意象營造出詩歌特有的意境,《雨巷》也不例外。讓我們回到課本,走進《雨巷》的情節里,找出你所認為的這首詩的意象,并說出這些意象給人的`感受和象征意義。各個小組內部成員進行討論,派出一名同學對小組的觀點進行總結。

  小組討論完畢

 、趁恳恍〗M進行發言,并把他們的觀點寫在黑板上,指出學生討論中疏忽、遺漏的部分,最后形成板書。

  生答:明確意象有六個:雨巷、油紙傘、丁香、籬墻、我、姑娘。

 、伲坝晗铩, 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 滿了朦朧美。象征著作者的寂寥、憂郁的心境。

  ②.“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郏岸∠恪,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這是源于中國人的“丁香情結”。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

  ④.“籬墻”,這個籬笆墻是頹圮的,就是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⑤.“我”,詩人自己的化身。像丁香般的姑娘一樣彷徨、迷惘、寂寞 。

  ⑥.“姑娘”,詩人心目中戀人,理想的化身。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樣,稍縱即逝,不可把握,給詩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戀和無限的惆悵。

  (五)板書設計

  意象 感受 象征意義

  雨巷幽深、寂靜心境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秘、迷蒙

  籬墻 哀怨、凄涼、衰敗

  丁香般的姑娘 美麗、憂愁、惆悵 戀人、理想 我彷徨、迷惘、寂寞 詩人

  (六)深入文本,具體分析

 、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回憶這篇詩歌的主要情節

  時間: 暮春凄婉傷感

  地點: 小巷悠長 幽深 寂靜 頹圮

  情景: 細雨空蒙 迷離

  道具: 油紙傘復古 懷舊 神秘

  故事: 我在雨巷想逢著一個丁香姑娘

  人物: 丁香姑娘美麗 憂郁 哀怨 凄婉

  我喜歡你彷徨中的美麗,

  丁香先生

  我銘記你遺憾時的憂傷

  主題: 盡情地抒發著自己的傷感憂愁和迷惘

 、 逐段進行解說,充分把握詩歌的整體概念。

  撐著油紙傘, 獨自 /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 一個丁香一樣地 / 結著愁怨的姑娘。

  表現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這個丁香般的姑娘美麗高潔、哀怨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表面上是說姑娘,實際上是在說詩人自己。他因為理想難以實現,心情是冷漠,凄清又惆悵的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嘆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這位丁香姑娘處在一種凄婉迷茫的狀態。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靜靜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丁香般的姑娘就在細雨朦朧中消散了。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詩人繼續追尋著丁香一樣的姑娘。

  ⒊ 同學們,我們對這首詩已經有了大體的把握。有哪位同學能說一說這篇詩歌故事的發展脈絡呢?

  生答:這首詩剛開始詩人表達了他想遇到丁香姑娘的愿望。后來,他真的遇到了一位凄婉、哀怨的丁香姑娘。他與丁香姑娘擦肩而過。詩的最后表現出詩人想再見這位丁香姑娘。

  ⒋不錯。這位同學已經說出了這篇詩歌的段落。

  一 (1) “我”希望遇見丁香姑娘

  二 (2-6)“我”遇見丁香姑娘。

  三 (7) “我”希望再次遇見丁香姑娘

  (七)、溫故知新、品味音樂美

  葉圣陶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探討分析《雨巷》的藝術特色

  ⒈變法結構,經過巧妙組合,實現由散文到詩的轉化。

  例如: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散文)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詩歌)

  效果:通過切割散文式長句,渾然天成地組成了神形兼備的現代詩。

 、矎晚尘涫降拿钣

  如第三節 “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

  如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

  效果: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吃~的重疊運用

  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

  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效果: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使《雨巷》在音節運用上顯得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

《雨巷》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誦讀此詩。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增強對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象與情合”“情由境生”。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啟發式、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導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師:……唐磊歌中反復提到一個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實際上,歌曲最初的創作靈感應該來源于現代名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并欣賞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結”(板書課題)。

  二、教學步驟

  (一)作家介紹

  師:為什么一首小詩竟引得后人紛紛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許人呢?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教師歸納)(幻燈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雨巷》寫于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二)創作背景(幻燈片)

  有人說,文學是時代的鏡子,大凡優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個時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魯迅《藥》,《雨巷》成詩的時代背景又是怎樣呢?再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

  (三)朗讀指導《雨巷》(課件播放朗誦)

  下面就讓我們踩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走進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雨巷吧……

  生劃分節奏,找韻腳,學生仿讀,師范讀,感受作品音樂美。(提問:音樂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復、復沓、疊詞、押韻,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幾處,構成聲音和感情的回環往復。

  師:既沖破新格律的束縛,又在音樂美上有所體現,難怪葉圣陶說,此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四)課文分析

  1.意象理解(幻燈片)

  何為意象?(簡單地說,就是詩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觀存在的,但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眼中,就會蒙上一層主觀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顯著特點即意在物先。就是說,詩人先有某種情意,而后將它移注于外物之中,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移情”;移情的結果就是意象的產生。)

  如:粉筆(寫教師)/白開水(寫生活的平淡無味)

  師:我們再回到課文,畫面里的內容?

  生:描繪了一個姑娘。

  師:請大家討論一下迎面而來的是一個怎樣的姑娘?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

 。▽W生的想象各種各樣,但都會提到表現“姑娘”迷茫打扮和衣著以及環境的特點:下雨、潮濕等)

  師:同學們所說的這些情緒(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們的詩人那里是用一種怎樣的意象來概括的'?

  生:丁香

  問:為什么作者用丁香來形容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

  古詩中用丁香來描寫愁的句子:(幻燈片)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景《浣溪沙》

  講解:古詩中詩人也用丁香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詩中丁香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個字(學生回答:愁)。

  師:可見,選擇意象一定要做到“象與情合”,能不能多舉幾例?

  生:回答如下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碧貏e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睆牧己玫淖T赋霭l,寫兄弟之情。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崩铎稀队菝廊恕罚骸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時間關系,這里不再展開了……

  2.主旨理解

  師:“詩言志,歌詠聲”,本詩到底傳遞了怎樣一種“聲音”?

  (生交流討論,等待提問和老師的總結。)

  A.政治詩(姑娘=我)

  執著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們在時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尋“我向何處去”,想走一條光明的道路,但他們又感到前途渺茫,無路可走。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滅的追求,如“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卻始終沒有遇到這樣一位姑娘,因此我們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一特定背景為憑借,將它理解為一曲表達理想哀歌的政治詩。

  情緒:苦悶、彷徨

  基調:困惑、幻滅

  B.看成愛情詩未嘗不可(姑娘=姑娘)

  情緒:失戀

  基調:哀怨

  C.看成哲理詩也有道理(姑娘=理想)

  情緒:可望而不可即

  基調:無奈

 。ㄒ虼耍瑢τ谠姼柚髦嫉陌盐帐强梢远嘞虻。)

  3.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巧用象征,詩意朦朧、含蓄(音樂美剛說)

  除了丁香外,還采用哪些意象達到朦朧、含蓄?

  A.油紙傘

  B.雨巷

  (C.丁香)

  意境:傷感、惆悵、無奈

  (五)想象·探究

  1.提問:為什么要用“雨巷”為題,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為題?

 。ㄉ涣饔懻,等待提問)

  例: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環境如何?);蘇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生明確:環境與情感抒發關系密切。“雨巷”是一種基礎,提供了一種環境。

  提問:(分析環境特征)“雨巷”是由兩個字組成:雨和巷,這兩個意象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濕、冷;巷:陰暗、狹窄、悠長等

  2.“雨巷”是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板書:

  象 與 情 合

  情 由 境 生

  (六)歸納小結

  這節課我們閱讀欣賞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讀課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義的抒情詩;進一步品味精讀,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詩歌的內容,把握了詩歌的主旨和特色。

  (七)布置作業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艾青)

  如: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鄉愁

  請同學們發揮想象,選取生活中的一景或一物,寫一首表達某種情感或感悟的現代詩。

  最后:男女生分組背誦《雨巷》,再次感受。

  三、退出:

 。ㄕn件播放歌曲)在江濤的歌聲《雨巷》中下課。

  【教學后記】

  本節課通過對現代詩歌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對現代詩歌有初步的認識,提高對現代詩歌的鑒賞能力,初步嘗試詩歌寫作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要將這三個目的貫穿于課文學習的全過程,有意識地加進相關的學習內容。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教學是語言與理性的藝術,如何在二者之間架構一座橋梁,這節課做了一些嘗試:營造環境讓學生體會、啟發學生去想象、學會與人分享這種情感、把課堂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討論和感受。文學的學習不是截然分開的,古詩與現代詩有許多相通的東西,其中的繼承和超越需要仔細了解和分析……

《雨巷》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ㄒ唬┲R和能力目標

  1、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2、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掌握“姑娘”的象征意義。

 。ǘ┻^程和方法目標

  1、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2、通過對抒情主人公“我”、意象“雨巷”等特點分析,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3、通過朗讀來體味詩歌的語言特點。

 。ㄈ┣楦袘B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2、通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的喜愛的態度。

  【教學重點】

  1、把握意象,體會詩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分析理解詩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學方法】

  感悟法、朗讀法、啟發式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北方的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黃沙,上海的里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江南的小巷悠長而又寂寥,走過雪月風花,走過杏花春雨,走過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有過夢,有過淚花,更有著怒放的紅芍藥。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來體味江南巷之美,詩之美。

  二、【整體感知】

 。薄⒆杂衫收b全詩,正音: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頹圮(tuípǐ)寂寥(jìliáo) 惆悵(chóuchàng)

 。病W生再放聲朗誦一下這首詩歌,請注意感情和節奏的把握。

 。、提問:應該用什么語調來讀?

  幽怨、低沉。

  教師總結: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

 。、再請一位學生讀整首詩。

 。、朗讀指導:現在請大家欣賞一下全詩的朗讀,也隨著朗讀來看一看怎樣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讀節奏、重音、語速。

 。ㄕn件播放配樂朗誦)

  三、【賞美品美】

 。、品讀意象,體意境之美:

  (過渡)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煙的雨巷。大家想一想,當你沉浸在憂傷之中時,是否想過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憂傷之美?

 、耪堅俜砰_聲音朗讀,邊讀邊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茖W生自由發言:

  點撥:丁香花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愁怨。如李商隱的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歸納學生發言,幻燈片:

  油紙傘:復古、懷舊,迷蒙。

  雨巷:悠長、寂寥、迷茫。

  頹圮的籬墻:破敗、荒涼。

  丁香:美麗、高潔、愁怨。

  教師總結:看到油紙傘我們會想起斷橋,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旖旎傳說,想起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想起少女玲瓏的舞姿,想起歌曲動聽旋律。“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变冷罏r瀝的春雨滴落在油紙上,想起寂寥的音響,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披肩的女子從頹圮的籬墻邊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焉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我們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種幽深空蒙、迷離縹緲的意境美。

  2、誦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過渡)有人說,詩是情感的鈾,語言的鉆石。的確,詩就像一條流淌的河,像一首繞梁的歌,當我們沉浸在“雨巷詩人”為我們營造的憂郁凄美的意境中時,是否感受到另一種美呢?

  ⑴ 指名朗讀,讀出情感。

  ⑵ 提問:我們感受到詩的總體節奏是舒緩悠揚的,詩人是通過怎樣的語言處理造成的呢?

  明確:

 、、每行三頓。

  ②、單字頓都設在行首。

  ③、復沓手法的運用。

 、堋B詞的妙用。

 、、詩的押韻,每節押“ang”韻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摺⒋罅繋в泻軡馇榫w色彩的詞: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

 、唷㈦p聲疊韻詞:芬芳、彷徨、惆悵。

  教師總結:這些手法的運用形成了一種悠長舒緩、低沉徘徊的旋律,營造了一種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種音韻美。

 。、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過渡)文學欣賞中有一句經典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長的雨巷就是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義呢?

  討論:《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點撥:

 、 根據本文故事情節看:

  愛情詩。

 、 從詩歌傳統角度看:

  理想。

  屈原《離騷》“香草美人”象征高貴的愛國精神;

  郭沫若《爐中煤》“年輕女郎”意象象征祖國。

  ⑶ 知人論世,課件顯示背景(“我”的補充──另一層面的“我”,將來的“我”)

  教師總結:無論怎樣理解姑娘的形象,我們看到詩人最終都沒有放棄對姑娘的期望,沒有放棄對美與理想的孜孜追求,盡管在詩人求索的過程中有惆悵、迷茫、失落和感傷。所以,有人說戴望舒是一名略帶著一絲憂怨的尋夢者,在他身上體現著一種苦苦追夢的執著美。

  四、【結語】

  美是豐富多彩的,清麗明快是一種美,隱逸曠達是一種美,同樣舒緩低沉、憂郁凄涼也是一種美,戴望舒的雨巷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別樣的美。最后,讓我們再次走進戴望舒,走進他的雨巷。

 。ㄕn件播放朗誦)

  五、【作業】

  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情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

  六、【板書設計】

  戴

  雨

  望 意境美──音韻美──執著美

  巷

  舒

  七、【教學反思】

  上完這節課后,各種各樣的感受盈滿于胸:對詩歌的熱愛、與學生分享詩情的期待、對講解清晰一首現代詩歌焦慮、初次嘗試的緊張、身邊熱情同事提醒的茅塞頓開、課堂上學生精彩回答的感動、少年鋒利語言的贊賞……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教學是語言與理性的藝術,如何在二者之間架構一座橋梁,這節課做了一些嘗試:營造環境讓學生體會、啟發學生去想象、學會與人分享這種情感、把課堂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討論和感受。文學的學習不是截然分開的,古詩與現代詩有許多相通的東西,其中的繼承和超越需要仔細了解和分析……

【《雨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雨巷教學設計10-10

雨巷教學設計08-07

《雨巷》的教學設計06-11

雨巷教學設計11-04

《雨巷》教學設計06-26

《雨巷》教學設計(人教版)07-22

《雨巷》教學設計參考08-12

詩歌《雨巷》的教學設計10-04

《雨巷》獲獎教學設計06-03

雨巷教案教學設計06-2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精品国产在天天在线观看 | 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一级视频 | 在线亚洲国产热视频 | 日韩r级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一本到欧美国产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