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州學記》閱讀答案

時間:2024-09-02 12:51:24 曾鞏 我要投稿

《筠州學記》閱讀答案

  《筠州學記》是曾鞏的一篇文章,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筠州學記》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筠州學記》閱讀答案

  筠州學記

  曾鞏

  周衰,先王之跡熄。至漢,六藝出于秦火之佘,士學于百家之后。當是時,能明先王之道者,楊雄而已。而雄之書,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時者,皆勇于自立。無茍簡之心,其取予進退去就,必度于禮義。

  自此至于魏晉以來,其風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載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學者。世雖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習其說者,論道德之旨,而知應務之非近;議從政之體,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亂于百家,不蔽于傳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漢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則未必眾也。故樂易敦樸之俗微,而詭欺薄惡之習勝。

  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漢也。

  夫所聞或淺,而其義甚高,與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漢之士察舉于鄉間,故不能不篤于自修。今之士選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篤于所學。至于循習之深,則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觀之,則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豈非信歟!令漢與今有教化開導之方,有庠序養成之法,則士于學行,豈有彼此之偏乎?

  筠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絕。當慶歷之初,詔天下立學,而筠獨不能應詔,州之士以為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書都官郎中董君儀。董君乃與通判州事國子博士鄭君蒨相州之東南,得亢爽之地,筑宮于其上。二君乃以書走京師,請記于予。

  予謂二君之于政,可謂知所務矣。故為之著予之所聞者以為記,而使歸刻焉。

  (選自《唐宋文醇》,有刪改)

  注:本文為作者給筠州學館所寫的記。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故樂易敦樸之俗微 微:沒有

  B. 故不得不篤于所學 篤:專注

  C. 至于循習之深 習:學習

  D. 南州之士以為病 病:弊病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0分)

  A.士乃有特起于千載之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以寤后之學者 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C.則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請記于予 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無茍簡之心,其取予進退去就,必度于禮義。(4分)

  (2)不亂于百家,.不蔽于傳疏,(3分)

  (3)則士于學行,豈有彼此之偏乎?〔3分)

  9.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讀書人存在著怎樣的問題?請簡要概括。〔3分)

  《筠州學記》閱讀答案

  6.A(微:衰敗)

  7.B

  8.

  (1)(他們)沒有茍且簡略的想法,他們對于索取與給予、求進與告退、離開與參與,在禮義上一定要符合標準。

  【評分建議】共4分。每個分句1分,語句通順1分。“在禮義上一定要符合標準”可譯成“一定要符合禮義的標準”。

  (2)(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學說)所擾亂,不被對經義的解釋所蒙蔽。

  【評分建議】3分。毎個分句1分,被動句式1分。

  (3)那么讀書人對于求學與做人,怎么會或偏重于此或偏重于彼呢?

  【評分建議】3分。每個分句1分,反問句式(語氣)1分。

  9.雖明先王之道但尊而守之者不多(或知與行不一致)

【《筠州學記》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曾鞏《筠州學記》閱讀答案及譯文08-10

曾鞏《筠州學記》閱讀題答案及翻譯05-19

筠州學記曾鞏全文閱讀賞析06-21

《袁州州學記》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9-13

曾鞏《筠州學記》翻譯及賞析07-06

曾鞏《筠州學記》原文及翻譯06-01

曾鞏《筠州學記》全文翻譯09-22

曾鞏《筠州學記》原文翻譯10-14

曾鞏《筠州學記》原文及翻譯04-17

太平州學記閱讀答案附翻譯09-2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永久电影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 偷窥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日韩欧美t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欧美专区国内精品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