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優秀教案

時間:2024-10-24 02:59:24 毅霖 贈汪倫 我要投稿

《贈汪倫》優秀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贈汪倫》優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贈汪倫》優秀教案(精選10篇)

  《贈汪倫》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贈”等6個生字,會寫“舟、乘、汪”三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點、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珍惜友情。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古詩,導入新詩。

  板書課題,教師范寫“汪”字,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汪”字作為本課要寫的生字,它又在題目中出現,在板書課題時就讓學生掌握寫法。

  (課件顯示《贈劉景文》)齊讀,找出兩首古詩題目的共同點。理解“贈”是“送”的意思,理解課題《贈汪倫》即李白寫一首詩送給汪倫。

  『設計意圖』:從復習古詩入手,不僅加深對古詩的記憶,還理解“贈”就是“送”的意思,在不知不覺的讀中,學生就明白了題目的意思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國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詩人。那李白為什么要寫一首詩送給汪倫呢?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動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嗎?大家要是把這首詩讀得又準確又流利,我就講個有趣的故事給大家聽。

  二、初讀正音,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古詩,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通古詩,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充分感知是進一步學習課文的基礎,切忌走過場,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三、學習要認的字(課件顯示生字)

  1、指名讀。(評讀)

  2、小老師帶讀。

  3、開火車讀。

  4、齊讀。

  5、去拼音讀。

  『設計意圖』: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要認的字,為更好地學習課文,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

  能力墊定了基礎。

  四、品讀古詩,體會古詩的真情實感

  1、講故事。

  古詩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又喜歡喝酒和游歷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給了他無窮的靈感,寫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帶他游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幾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汪倫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誠深深地感動了,即興吟詩一首——《贈汪倫》。

  『設計意圖』:給學生講一個簡短的古詩背景故事,能讓學生更易地理解詩意。為下面的教學環節做好鋪墊。

  講完故事師順勢范讀。

  齊讀古詩。

  2、品讀第一行。

  (1)指導看書本上的插圖,問:船上的是誰?岸上的是誰?你是從哪行詩看出來的?指名答。(課件顯示:李白乘舟將欲行)

  『設計意圖』:一幅圖就是一個故事,一幅圖就是一篇文章,指導學生看圖,有助于學生自主理解詩意。

  (2)指名讀。齊讀。

  (3)指導寫字。(乘、舟、汪)

  A、了解詞語“乘舟”,并給“乘、舟”另外口頭組詞。

  B、師讓學生觀察了解“乘”是“禾”與“北”的巧妙組合,再范寫“乘”字;學生說“舟”字的'筆順。

  C、學生在書本上描紅、寫字。

  D、評價。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出,每節課都讓學生寫一寫,但不要寫得太多,根據本節課設計的內容,故寫三個生字。讓學生觀察生字,“乘”,感受漢字的妙處,激發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的愿望。由于已經是二年級的學生,故在指導書寫中,師范寫最難的“乘”字,生說“舟”字的筆順,“汪”字放手讓學生觀察去寫,這體現了一個從難到易的教學過程。

  (4)學習“欲”字,說一說記住“欲”字的方法。說說李白乘舟將要干什么?

  (5)李白將要走了,他與汪倫相見恨晚,剛結下深厚的友誼就要面臨分離,你說他的心情會怎樣?用上這樣的心情讀讀這一行。(指名讀,小組讀。)

  (6)這時李白心里會想些什么?把李白的不舍之情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李白將要離開的那種不舍之情。通過不同方式反復朗讀,在聽和讀中讓學生理解、鑒賞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豐富個人情感。

  3、品讀第二行。

  (1)汪倫是用什么方式為李白送別?指名答。

  (2)(課件出示:忽聞岸上踏歌聲)指名讀,齊讀。

  (3)學習“踏”字,有什么好方法記住“踏”字,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種舞蹈,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邊歌邊舞的一種歌舞形式。)

  (4)練習。理解“聞”的意思。從這行詩看,應該選哪個?

  (課件顯示)聞:()A用鼻子聞B有名望的C聽見

  (5)汪倫用這種隆重的方式為李白送行,從這里可以感受到汪倫對好友李白的感情怎樣?試著讀出你的感受。(指名讀,男女讀,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踏歌”一詞,體會送別方式的特別,從而感受李白和汪倫二人情誼的深厚,并通過反復吟誦,加深理解。

  4、品讀三、四行。

  (1)重友情的汪倫讓李白有什么感慨,指名讀三、四行。(課件出示)

  (2)學習“潭”字,說一說記“潭”字的方法。桃花潭有多深?試著把桃花潭的深度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3)練習。

  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汪倫對李白的情誼深。

  板書:水深,情更深

  (4)指名讀;齊讀。

  (5)分別是傷感的。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同桌練習說一說。

  (6)再讀、引讀詩句,體會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同學們,如果你是李白)當你登上小船準備離開,回想起汪倫每天熱情款待,一起飲酒作詩,望著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會感嘆,齊讀三、四行。

  即將分別,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時再見。此時,忽然聽見汪倫在岸上踏歌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頭看著清澈的潭水,誦道,齊讀三、四句。

  『設計意圖』:在一遍遍的朗讀中,讓學生通過美讀、熟讀,升華朗讀情感,進一步體味作品的意境,讓學生的語感得以深化、內化,達到真正意義的積累。

  五、背誦

  1、自由背3分鐘。

  2、指名比賽背,小組比賽背。

  3、配樂齊背。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情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并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解決背誦的學習任務。

  六、完成課后練習

  七、拓展小結

  1、《贈汪倫》這首詩讓我們感受了好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你有好朋友嗎?你是怎么對待朋友的?

  2、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老師讀一首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別董大》。

  『設計意圖』:將課堂上的內容延伸到課外,使課內外結合,引起學生的思考,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3、是啊,離別是傷感的,也是快樂的。每次的離別都是為了下一次的相聚,在離別和相聚中,友誼一次次的變得更深厚,齊誦《贈汪倫》

  作業

  找一些離別詩讀一讀,背一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外多積累知識,進一步感受詩情、詩美,感悟詩人們深沉的情感。

  板書

  贈汪倫

  李白

  水深情更深

  『設計意圖』:板書簡單明了,易于讓學生理解詩意。

  《贈汪倫》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會寫4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詩的內容,體會汪倫與李白之間的情意。

  重點難點:

  1、認識6個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朋友之間的友誼,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哪一位詩人?

  2、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李白。

  3、板書:李白了解他嗎?

  (1):出示李白畫像

  4、學生交流資料。

  (2):出示李白簡單介紹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詩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贈汪倫》。板書課題。(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學生讀課題。認讀“贈”,說說怎么記住這個字。

  6、談對題目的理解。李白為什么寫詩贈給汪倫呢?這里有個小故事,請你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后,我請你們來說說原因。

  生自由讀,交流。

  那么,這首詩寫了些什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出示四個生字,學生指名認讀。

  3、指名讀古詩,同學評價字音。齊讀古詩。

  三、再讀古詩,了解詩意,悟詩情

  1、學生自由讀古詩,邊讀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詞畫出來。

  2、同組的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

  前兩行:

  a、欲:將要忽聞:忽然聽到。

  b、踏歌聲:古代民間的一種歌唱形式,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表演)想象汪倫踏歌的歌詞會是些什么?

  c、從“忽聞”體會到了什么?

  d、你們見過這種送別方式嗎?平時家里來了課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現在李白走了,汪倫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還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他送行,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讀前兩行。

  后兩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嗎?(夸張,說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從中你感覺到些什么?

  c、自由讀后兩句,讀出兩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4、能連起來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嗎?

  (李白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5、出示背景圖,想象情景,進行表演。

  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練習,指名演。

  6、配樂背誦。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人的歌。此時,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用背詩的形式表達出來吧!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齊背。

  四、拓展小結

  1、世間離別情萬中,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同學們也找了許多。交流送別詩。

  2、是啊,離別是傷感的,也是快樂的。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讓它為我們放飛友誼的航船。齊誦《贈汪倫》。

  板書設計:

  贈汪倫

  李白

  水深、情更深

  《贈汪倫》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夸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系起來的呢?(學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高適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千里黃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揚州。北風吹雁雪紛紛。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遠影碧空盡,莫愁前路無知己,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天下誰人不識君!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深情厚誼汪倫

  踏歌聲

  輔板書:

  《贈汪倫》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和修辭手法。

  3、精讀一首《贈汪倫》,帶動一組送別詩,擴大課堂容量,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哪一位詩人?

  2、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李白。

  3、板書:李白了解他嗎?

  課件(1):出示李白畫像

  4、學生交流資料。

  課件(2):出示李白簡單介紹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詩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贈汪倫》。

  二、解題

  1、看老師寫課題。強調:贈板書:贈汪倫

  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學生在書上描紅、臨寫:贈

  2、一起讀讀課題,好嗎?

  3、解題:贈什么意思?題目什么意思?

  4、同學們,真摯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記錄,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寫下了怎樣的一首詩來贈給汪倫呢?

  三、初讀古詩,讀通讀懂

  1、課件(3):出示古詩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古詩,自由自在地讀,無拘無束地讀,搖頭晃腦地讀,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會兒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指名讀古詩。

  (你讀得很通順、很流暢。你的聲音非常響亮。

  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能再注意點節奏就更好了。)

  4、學生交流。在讀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了嗎?

  欲:將要忽聞:忽然聽到

  踏歌:古代民間的一種歌唱形式,一邊用腳打節拍,一邊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連起來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嗎?

  (李白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

  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

  四、再讀古詩,感受詩情

  1、過渡:同學們,李白和汪倫能成為好朋友,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2、教師配樂講故事,課件(4):出示故事

  3、同學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邊體會李白與汪倫的這份深情厚誼。輕聲讀,帶著感情讀,在讀中體會。

  5、交流:誰來說說,你從哪些具體的詩句中體會到了李白與汪倫的深情厚誼?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嗎?

  深千尺:虛指,夸張的說法。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師引導:同學們,詩歌的藝術夸張,達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詩,表達情感毫不掩飾,而是噴薄欲出,一瀉千里。當平常言語不足以表達其激情時,他就用大膽的夸張。所以,才會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會有《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才會有這流傳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課件5:出示詩句)

  (2)同學們,汪倫雖是用計將李白騙來,但兩人卻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在這十幾天中,汪倫和李白會做些什么呢?(課件6:重新出現古詩)

  教師介紹,深化故事內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倫也是豪爽之人,在這十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兩人一起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談詩歌,一起吟詩作對,一起游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過得非常愉快。

  (3)然而,相聚的日子總是過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離去了。站在船頭,那湛藍的桃花潭水,更觸動了詩人的離別情懷。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來比喻情深。

  板書:水深情深

  (4)同學們,李白哪里是想說水深,他分明是想說

  (5)是啊,縱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書:更

  (6)在李白看來,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倫對自己的情誼一樣,又深厚,又真摯。誰能通過朗讀把這樣深厚的感情,表現出來?

  (7)讓我們一起通過朗讀,把李白對好友的深情盡情地表達出來吧!

  6、過渡:李白與汪倫雖只相處了短短數日,卻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此時,站在船頭,李白會想些什么呢?

  7、有人說,豪放的李白不想傷感,便留下書信一封,想要不辭而別。可是想到當日與孟夫子一別,便十幾年不能相見;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蹤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沒有與汪倫重逢的時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見汪倫一面啊!正在這時,李白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伴著節拍唱歌的聲音。此時的李白,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呢?(必定會有一份意料之外的驚喜。)

  (1)教師指導:你們知道嗎?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揚激越,或是輕松歡快的。望著踏歌趕來相送的汪倫,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2)有人說,汪倫其實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卻故意裝作不知,為的就是想用這種特別的方式來為李白送行,給李白一個驚喜。誰來讀讀這一句,讀出這種驚喜的語氣?

  (3)你們看,汪倫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時此刻,望著匆匆趕來的汪倫,李白一定會有千言萬語涌上心頭。他會對汪倫說些什么?汪倫又會對他說些什么呢?同座位一個演李白,一個演汪倫,在下面說一說,好嗎?(引導:抱拳相向,依依惜別)

  (4)學生情境表演,指名兩對學生表演。

  8、同學們演的真好,你們從這薄薄的28個字中,悟出了李白與汪倫的深情厚誼,真不簡單。

  9、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三讀古詩:(配樂)

  (1)想象一下,此時,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頭,望著踏歌趕來相送的汪倫,你不禁脫口而出(齊讀)

  (2)是啊,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李白和汪倫都是豪爽之人,就讓這首詩揮去那淡淡的離愁別緒吧!(齊讀)

  (3)對,這就是詩仙李白,他可以表現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現為《望廬山瀑布》的雄渾壯闊,也可以表現為《贈汪倫》的灑脫豪放,讓我們再次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齊讀)

  五、擴展延伸

  1、同學們,這番離情別意是那樣的熟悉,望著踏歌趕來送行的汪倫,我們似乎又看見了癡癡東望的李白站在飛檐凌空的黃鶴樓上送別孟浩然,似乎又聽見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課件7: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誦讀)

  如果說李白對汪倫是以詩相贈,那么對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齊讀)

  2、我們又仿佛看見了李白送友人一直來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只好在馬上和友人揮手告別,望著他的身影漸漸地消失在夕陽下

  (課件8:送友人誦讀)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這首詩中的友人雖已無從考證,但這首詩卻流傳至今。

  (齊讀)

  3、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自古以來,離愁別緒就是文學創作永恒的主題,描寫友情的詩作,更是數不勝數。

  (課件9:推薦閱讀)

  4、像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傳的佳作。

  5、引導學生朗讀、欣賞一組描寫送別的詩作。

  (1)詩人高適,在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身懷絕技卻無人賞識的音樂家董蘭庭。

  (2)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3)今日分別,來日必會有重逢的一天,就像這原上草一樣,春風吹又生。

  (4)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即使遠隔天涯,不也如同近鄰一般嗎?

  (5)元二是王維的朋友,王維與元二借酒餞行,借一壺獨酒,送友人西出陽關。

  6、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心底流淌著的卻是同樣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起這流傳千古的《贈汪倫》。(課件10:古詩)

  (2)同學們,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將這美好的友情連同這美妙的詩句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背誦)

  板書設計:

  李白

  贈汪倫

  水深

  情更深

  《贈汪倫》優秀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贈、汪、倫、舟、欲、踏、潭”7個生字,會寫“汪、乘、舟”3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古詩氛圍的營造,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領悟到友情的可貴,并樂于與人交朋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鞏固舊知

  1、(出示李白像)請你仔細觀察他的衣著神情,猜猜看他是誰?

  2、你知道李白的哪些事情呢?

  (指名說,并補充李白簡介: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被稱為“詩仙”,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一千多篇。)

  3、我們學過李白的哪些詩呢?(《靜夜思》)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吧。

  二、故事引路,激發興趣

  1、過渡:李白是個才華橫溢的人,有個叫汪倫的人很想邀請他到家里做客,開始李白一生只喜歡游山玩水、喝酒作詩,怎么邀請他才回來呢?

  2、老師要把這個《李白“受騙”桃花潭》的故事送給最認真地同學。

  三、初讀古詩,理解詩意

  1、請看老師板書課題。這個“汪”字是今天我們要寫的.生字,請大家拿出手指,跟老師一起寫一寫。三點水的第二點要壓橫中線,右邊的“王”字稍稍向左靠。請大家在自己的書本上描一個寫兩個。

  2、誰能給“汪”字找找朋友?(相機出示詞卡“淚汪汪、汪洋大海”,生齊讀)

  3、想讀一讀這首流傳千古的詩嗎?請翻開課本,自己讀一讀這首詩,借助古詩下面的拼音把詩讀通、讀順。

  4、老師要檢查一下大家讀得怎么樣。(個別讀,小組讀,開火車一人一句讀)

  5、(出示課文插圖)猜一猜哪個是李白,哪個是汪倫?為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A、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B、請注意這幾個字的意思:行:離開;舟:小船;聞:聽到

  C、指導書寫“乘舟”兩字。

  D、這句詩寫的是李白將要離開,汪倫唱踏歌送他的事情。

  6、李白有沒有想到汪倫會來送他?你從哪個詞語中看出來的?

  A、引導發現“忽”,突出驚喜,想象李白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離開的。

  B、汪倫在人來人往的路邊這樣唱著、舞著,表達著他對李白的深厚友誼。

  7、別具一格的邀請,與眾不同的送別,這一切深深打動了李白,所以他忍不住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A、請在這句詩中找出一個表示數量的詞語。這里的千尺并不是真正的指一千尺,而是一種虛指,是一種夸張的寫法。

  B、即使桃花潭的潭水有千尺深,可是它比得上汪倫送我的情意嗎?哪個詞語告訴你是比不上的?

  C、你能選擇一個關聯詞語把這兩句詩聯一起嗎?

  D、多么深厚的感情啊,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詩吧!

  四、誦讀感悟,體會感情

  1、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頭,回想著這幾天好友的盛情款待,你忍不住吟道——

  2、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頭,看著好友以如此特別的方式為你送行,你忍不住吟道——

  3、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頭,不知這種與好友一起喝酒作詩的快樂日子何時才有,你忍不住吟道——

  4、如果你就是李白,你站在船頭,閉著眼默默體會好友的深情,你忍不住吟道——

  五、拓展知識,布置作業

  1、古時候這種寫離別之情的送別詩有很多,我們來看一首唐朝詩人高適的《別董大》。

  2、課后請同學們完成課文后面的默寫古詩。

  《贈汪倫》優秀教案6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贈汪倫》。

  3、理解古詩的大意,掌握“將欲、聞、千尺、不及”的意思,了解“踏歌”的大意和夸張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和難點:

  目標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教讀課題。贈:送。復習《贈劉景文》,簡介汪倫,題目的意思是詩歌送給汪倫。

  2、簡介李白。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古詩

  1、簡介李白和汪倫的關系,引出詩歌,教師范讀一遍。

  2、拼讀生字,指導看課文插圖,初步了解詩歌大意:事情發生的地點是桃花潭,人物有汪倫和李白,找出他們所站的位置。

  3、學生試讀詩歌一遍,再次拼讀生字。

  4、出示生字,指名認讀生字。

  5、多媒體出示帶生字的詞語,指名教讀。

  (二)研讀古詩

  1、指導按朗讀節奏讀詩歌。(要求學生畫出停頓節奏)

  2、理解詩歌第

  一、二行。

  (1)學生說說題目意思,出示注釋:送。

  (2)李白是什么時候送這首詩給汪倫的?(李白要離開汪倫家的時候。)

  (3)在這首詩中,哪句說到李白要走了?(李白乘舟將欲行。)用你的理解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已經走了嗎?(指圖)哪個字是代表“走”的意思?哪個地方表示“就要走”?

  出示:就要)

  (4)面對好友李白的離去,汪倫舍得嗎?(舍不得)

  那他舍不得的表現是什么?或者說離別之時做了些什么?(指圖)但汪倫在這兒是踏地作節拍。讀第二行,他還做了什么?(師講解:踏歌)

  (5)汪倫踏地而歌送李白,李白事先知道嗎?

  師吟誦: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之前不知道,因為是他忽然聽到的歌聲,說明他之前不知道汪倫會來。)好一個“忽然聽到”,“聞”,聽的意思。以前我們學過的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也是同樣的用法。(出示:聽)

  (6)這就怪了。好朋友要走了,怎么去送人家不事先約好呢?汪倫也真是的'!

  (7)離別總是叫人傷感的,既然傷心,干脆選擇悄悄地去,李白很為朋友著想呢。大家再想一想,李白站在船頭,即將離去;汪倫站在岸上,踏歌相送,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動的送別圖!此時此刻,李白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如果你是李白,你會說(隨機抽點)

  (8)(演汪倫):我一定盛情款待!好山、好水、好歌、好酒,任君挑來任君選!

  我送一首詩給你: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9)是呀,面對著對自己情深義重的汪倫,李白淚水漣漣,他低頭正好看見清幽的桃花潭水,心想:潭水深(千尺,出示注釋),可再怎么深,也比不上汪倫——

  于是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歌誦情誼的名句送給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及:比不上)

  (10)今天,我們的學習充滿著激情,李白和汪倫這兩個名字,這段深深的友情,已嵌入了我們的腦海。我想采訪一下大家,今天的學習讓你懂得了什么?(出示:情深似海)

  (三)回顧全詩

  1、聽范讀。

  2、跟讀,回顧全詩內容。

  (四)看視頻,入情入景體會汪倫和李白的深情。

  三、學寫生字。

  四、總結:祝愿小朋友們在今后的日子里交到許許多多的知心朋友,像李白和汪倫一樣情深似海,心里永遠是溫暖的。

  《贈汪倫》優秀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培養語感,熟讀成誦。

  3、理解重點詞語,了解古詩大意。

  4、根據古詩編故事,感受朋友之間的情誼。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根據古詩編故事。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復習古詩導入新詩。我們班的同學有很強的記憶力,我們來展示一下吧,齊背誦第二單元的古詩兩首。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歌。請讀課題,特別讀準“贈”。聯系“贈劉景文”說“贈汪倫”的意思。

  2、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詩人,他有兩大愛好——喝美酒,游山水。那李白為什么要寫一首詩送給汪倫呢?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動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嗎?大家要是把這首詩讀得又準確又流利,我就講個有趣的故事給大家聽。

  二、自讀正音,熟讀成誦

  1、自由朗讀古詩,把生字圈出來,讀準字音,讀通古詩。

  2、學習生字。

  (1)指名讀,齊讀。

  (2)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舟”是翹舌音,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從象形字的角度記住“舟”。范寫書空“舟”字。

  (3)你們覺得還有哪個字最難寫?教師范寫“乘”字,學生書空筆順,提示“乘”的書寫要點。

  3、把生字放回古詩讀。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也想讀一讀。有同學愿意跟著讀嗎?

  4、學生自由讀,男女生接龍讀,分組讀。多種形式熟讀成誦。

  三、編故事,了解古詩意思

  1、同學們太厲害了,不僅會讀詩了,還會背誦了,那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的故事。

  唐朝時有個叫汪倫的人。他特別崇敬李白的才學,總想找機會和李白接近。可是有什么辦法能讓李白這樣的大詩人到自己家鄉來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個好辦法。人們都知道李白喜歡喝酒,汪倫就給李白寫了一封熱情的邀請信。信上是這樣寫的:先生您喜歡游山玩水嗎?我們家鄉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歡痛飲美酒嗎?我們家鄉有萬家酒店。

  李白看到熱情洋溢的邀請信,便高高興興地去了。

  李白轉了半天,沒看到十里盛開的桃花,也沒看到有一萬家酒店。

  李白很納悶,就問汪倫,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處潭水,名叫桃花潭,方圓十里;萬家酒店并非是有一萬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萬。”

  李白聽了,不禁哈哈大笑。對于汪倫這個善意的玩笑,李白絲毫沒有責怪,還是住了下來,隨著汪倫一起四處游玩,喝酒聊天。時間過得很快,李白因為有事情要離開了,怕汪倫挽留,他悄悄地——

  誰知道接著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2、學生續編故事。

  (1)明確故事的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而一個動聽的故事還要把在講事情的時候能說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板書:時、地、人、事(看、聽、想、做)。

  (2)再讀讀古詩,后面發生的故事就都在古詩里。

  (3)和同桌一起說說這個故事的四要素。

  (4)試編故事。

  清晨,李白悄悄坐船正準備離開。忽然,聽到從岸上遠處傳來踏歌聲,李白看到汪倫帶著村民為他送行。村民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聽著動人的歌聲,看著質樸的舞蹈,回想起這次游玩的經歷,那熱情的邀請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倫的`情誼深深感動了。他心想:就算是桃花潭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深情厚意呀。于是,拿起筆墨寫下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預設引導:

  ①為什么是清晨?(因為是悄悄離開,所以是清晨)

  為什么是河邊?(理解“舟”和“將”的含義)

  ②除了李白還有誰?(汪倫,還有村人;了解踏歌)

  發生了什么事情?(汪倫帶著村人踏歌為他送行)

  他是悄悄離開的,并沒有告訴汪倫,但是汪倫卻知道了,他感到?那能否把“忽”字換成“才”或“又”?

  前兩句連起來讀。

  ③他聽到了什么?(踏歌聲和挽留聲)

  想到了什么?(熱情的邀請信,美酒,桃花潭)

  這時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深深感動,覺得汪倫的情誼深厚,連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張,理解“不及”的含義)

  會怎么做呢?(寫詩送給汪倫。)

  3、再讀古詩,指導誦讀,體會李白和汪倫深厚的情誼。

  “李白乘舟將欲行”,讀出不舍之意;指導讀“忽聞岸上踏歌聲”,讀出驚喜的感覺;指導讀“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張意味和“不及汪倫送我情”中蘊含的深情厚誼。

  四、鞏固

  1、配樂讀詩。

  2、檢測重點詞語的含義。背誦古詩。

  五、小結

  同學們覺得李白的這首詩寫得怎么樣啊?能感覺到這首詩寫得好,說明你們都讀懂這首詩了。知道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讀懂的嗎?以后我們還可以用編故事的方法來讀懂古詩,又輕松又有趣。

  附板書:

  李白贈汪倫

  將忽

  不及

  《贈汪倫》優秀教案8

  【教材分析】

  《贈汪倫》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李白游覽涇縣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全詩語言自然質樸,明白如話,感情真摯,詩意極濃。

  【設計思路】

  本課以“理解詩句,想像詩境,體會詩情”為教學重點。教學中努力體現“自主性、實踐性、整體性”和“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新秩序,真正使同學做到“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主要嘗試有:

  1、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自讀,理解詩意。

  2、通過關聯詞語和句式訓練,深入理解詩句,體會表情達意的方法。

  3、課內插入課外閱讀資料,擴充閱讀信息,破疑解難,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4、自由尋找合作伙伴,再現友人離別時依依惜別的局面。自由表達,有創意地表達。

  5、引導同學查找、搜尋、擴展相關資料,有感情誦讀古人離別詩,積累語言,積淀情感,進行再創作。

  【教學流程】

  一、系統歸納,溫故引新

  上課伊始,出示李白畫像,接著提問從入學到現在你們都學過李白的哪些作品?課外還讀過他的哪些詩?自然引出新課。這樣,便將課內與課外緊密聯系起來,對李白詩作了較為系統的歸納小結。

  二、學法遷移,自讀自悟

  首先,指導同學根據文中注釋和字典講解詞義,然后運用以前學過的“連詞解句意”、“調換詞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詩句。同時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標注出來,最后上臺匯報自學情況。抓住“踏歌”這一同學難于理解的詞語,通過兩組節奏不同的兒童歌曲協助同學領會”踏歌“的藝術形式。

  (多種形式的唱、聽、說,以達到學科的有機整合。)

  三、資料補充,突破難點

  詩歌是高度凝煉的語言,要想體味其深層內涵,必需填補其中空白,空虛完善詩歌的內容。這樣才干進一步體會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因此,教師需在此處布置一段小插曲,請同學屏幕閱讀,同時配樂: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早已聽說汪倫是一個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后,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倫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然后提問:“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情誼,還表示在哪里?”

  (這樣不只擴展了閱讀,而且激發了繼續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同學對李白和汪倫之間友情的深層認識。有了這一基礎,再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倫送我情”就容易多了。)

  教師可進行如下設計: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一種假設。那么跟下句連起來,用什么關聯詞來表達更為合適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縱使……也……)

  2、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做客,接著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帶領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動呢?那么,用什么樣的句式來表達這兩句詩的'意思,才干更好地表示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可改為感嘆句、反問句、設問句。)

  3、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嗎?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兩行連起來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為什么這樣說?

  (由于有了生動的故事空虛詩歌內容,同學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發了情感的共鳴,悟文而移情,讀文而抒情,真正進入情動辭發、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情境扮演,時空延伸

  同學主動探究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這時讓他們再現李白和汪倫分別時的感人局面,同學便會更加興奮異常。大屏幕上出現了一葉扁舟停岸待發,大詩人李白雄姿英發,風流倜儻。這時請同學選擇合作伙伴,自由表達。

  鼓勵同學把自身融入情境之中。說真話,表真情。如:“李白兄且慢走,今日一別不知何時相見?”“汪倫兄,請留步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五、名詩誦讀,課外延伸

  人生自古傷分別,古代的離別詩或纏綿凄婉,或開朗豁達,你喜歡哪種呢?請朗誦一首給大家聽。(如《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六、即興創作,表達真情

  同學們,同窗共讀已六載,轉眼已是分別時,臨別之時,你是否也想賦詩一首贈給你的母校、恩師或學友呢?此時,已是文到情成,六年的同學之情正如澎湃的波濤噴涌而出。

  和:小同學當堂所作詩兩首:

  求學六載將遠行,

  遙聞學校讀書聲。

  友情好比千尺水,

  難忘同窗離別情。

  云行千里遙,

  江水一瓢飲。

  清馨萬事緣,

  知心永長留。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始終鼓勵和引導同學大膽地想,自由地說,盡情地讀,任意地寫,不時擴展同學創新思維的空間,使同學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贈汪倫》優秀教案9

  [設計理念]

  著眼新《語文課程規范》提出的:豐富同學的語言積累,體味古詩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同學誦讀的基礎上嘗試寫詩。拓展同學語文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容和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欲”、“聞”、“不和”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并改成現代文或嘗試寫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古詩都有其鮮明的節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學習古詩要懂得作者怎樣抓事物的'特點,怎樣抒發自身的感情的,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師出示古詩,同學跟著教師謄寫。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和汪倫送我情。

  (注意書寫時的正確、美觀,寫后同桌互評)

  三、理解詩題,作者簡介。

  《贈汪倫》一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游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

  四、輕聲讀二至三遍,教師指導讀準字音。

  五、邊讀邊想象,要在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同學個別讀,自由讀。

  七、教師范讀,同學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釋詞譯句。

  讓同學邊讀邊將詞語的意思串聯起來。(讀通)

  對感悟詩句有困難的,教師予以點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剛剛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齊著腳步節拍唱歌的聲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九、解讀詩意。

  1、詩主要寫送別,汪倫送李白方式有何獨特性?

  2、課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辭方法?這兩句抒發了什么感情?

  十、朗誦想象。

  要求同學邊吟誦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十一、同學試背,請二位同學上來默寫。

  十二、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讀:理解題目,了解字詞;

  二讀:連詞譯句,連句譯全詩;

  三讀:入景入情,熟讀成誦。

  十三、發明性寫一個和同學或親人送別的篇段,能寫成詩歌形式的,就寫成詩歌形式,不能寫的。仿照譯句寫一個片斷。教師朗讀上一學年一同學模仿《贈汪倫》寫的一首詩:

  贈外婆

  吳岑岑

  岑岑乘車將欲行,

  忽聞窗邊叮嚀聲。

  秋時朝陽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同學開始作業。

  《贈汪倫》優秀教案10

  設計思路:

  以讀帶講,讀中領悟師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本課將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在朗讀中充分調動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大語文觀,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古詩的背景,理解古詩的意思。

  (二)情感目標

  感受李白與汪倫分別時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間聚散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使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方法與技能

  1、學會多種背誦古詩的.方法;

  2、學會借助不同景物的描寫,運用不同的方法,根據不同的人表達不同的情感;學會想象詩境,感悟詩美。

  3、學習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如圖書室、網絡等媒體,收集、整理相關信息。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古詩的含義。

  2、進一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破題導入

  板書:李白

  師:李白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你還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把搜集的信息拿出來我們交流。

  師:孩子們搜集得很全面。我們再來認識一個人,大家跟我寫。

  板書:汪倫

  師: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關于他們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叫“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我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孩子們要注意聽。李白一生既喜歡做詩,也很喜歡喝酒和游歷名川大山,汪倫非常仰慕他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于是就寫了一封信托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游覽嗎?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歡喝酒嗎?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一看,呀!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見十里桃花,也不見萬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倫解釋說:“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渡口,萬家酒店是有個姓萬的人開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萬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被汪倫的幽默與風趣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兩人一見如故。在以后的幾天里,汪倫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帶他游遍了當地的名山勝景,他們一起飲酒作詩,情趣相投,短短幾天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一天,李白要走了,正當船緩緩開動的時候,汪倫帶著村民來到岸邊,他們踏歌起舞,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動,覺得這才是最真摯的友情,于是便寫下這首千古名詩——《贈汪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

  板書:贈。師:怎么記住這個字?

  師:“贈”是什么意思?(贈送)這里贈送什么?贈送給誰?

  二、精讀古詩《贈汪倫》

  1、初讀感知。

  師:孩子們讀過古詩了嗎?現在我們再來讀它,來,看著大屏幕上的自學要求。有不懂得嗎?誰懂了,告訴他。

  示自讀要求:

  (1)讀準字音。

  (2)讀通古詩。

  (3)想象畫面。

  (4)試著背誦。

  學生根據讀書要求讀書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認讀生字,詞語。

  師:這些詞語你能準確的讀一讀嗎?指名讀師:一起響亮的讀讀詞語吧。我們來寫一個詞“乘舟”,孩子們跟著我寫。“乘舟”是什么意思?還能用“乘”組什么詞。

  (2)指名讀課文,檢查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師:誰能把古詩正確、流利地讀一讀。指名讀

  學生點評師:還有那位孩子也愿意來試試。指名讀,評價。

  師:哪些孩子愿意讀,愿意讀的起立。這里有個詞叫潭,什么是潭?誰能結合自己看到的或想象的來描述一下潭的情景。他描述的和你想象的一樣嗎?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來換個方式讀。古人把許多人成群結隊邊唱邊跳叫“踏歌”,你們可以手牽手,用腳踏地打拍子。

  來試試,我們把這首是唱出來,我給你們一段音樂。

  (3)讀著讀著,讀了多少遍我們都記不起了,相信很多孩子都會背了。很好,孩子們。

  2、精讀理解。

  (1)師:這是一首動人的詩,更是一副美妙的畫。細細品味,你會看到許多刻骨銘心的畫面,那就讓我們跟隨美妙的音樂,一起去想象吧,你也可以閉上眼睛。聽著這動人的旋律,我們仿佛又回到了桃花潭邊,汪倫仿佛又帶著村民在岸上踏歌起舞,李白又一次吟誦起著首動人的詩歌: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你看到那些畫面?

  交流想象的畫面。

  (2)品詞析句:

  師:你從那句詩想到的?你感受到什么?你把詩人的感情讀出來,就讀這句。

  引導感悟詞語:欲、忽、聞、不及

  師: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出乎意料,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除了出乎意料,詩人心里還有什么感覺?(高興、感動)誰試著再讀。

  師:深千尺。

  師;那我們來讀讀這句,看誰能把這桃花潭讀深了。

  板書:水深

  師:縱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不及汪倫送我的情意深。那“不及”就是什么意思?

  板書:情更深

  誰能讀讀這份深情。

  師:李白被汪倫深深地情誼所感動,他心里可能會想什么?會說什么?

  3、品讀回味。

  師:孩子們,朋友間真摯深厚的情誼往往感動著我們,帶著這份感動,走進詩人內心,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古詩。

  三、帶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我們學習了朋友送別李白的古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送別朋友的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拿出學習卡,同桌之間互相認讀,說說你從古詩中知道什么了?

  3、匯報交流:

  4、感情誦讀。

  四、作業設計

  1、繼續收集、整理送別詩,和其他同學交流學習心得。

  板書設計:

  贈汪倫李白

  水深情更深

【《贈汪倫》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贈汪倫教案04-20

贈汪倫教案12-21

小學《贈汪倫》優秀教案03-24

【推薦】《贈汪倫》教案11-10

【熱】《贈汪倫》教案11-10

【精】《贈汪倫》教案11-11

《贈汪倫》教案【精】11-16

《贈汪倫》教案【薦】11-16

【熱門】《贈汪倫》教案11-07

古詩《贈汪倫》教案03-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久亚洲天堂 | 亚洲人成免费在线 | 综合久久久久久综合久 | 亚洲欧洲非洲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