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醉翁亭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語言的優美。
2、掌握而、也的用法。
3、理解歐陽修的曠達情懷,與民同樂的積極政治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而、也的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誦讀式教學。
【教具】
錄音機,投影機。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1、由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課文。
2、簡介歐陽修的生平。
參考課文注釋①并補充有關內容:
歐陽修早年曾協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觸動保守派官僚們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貶滁州。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時寫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難伸,于是寄情山水,與民同樂。他雖被貶謫,卻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樂。他自號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實醉是表象,樂是實質。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間,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樂而樂的。
3、聽錄音朗讀,學生輕聲跟讀。
4、教師介紹而、也的用法,在此基礎上,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本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5、齊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揣摩語氣。
提示:本文共用21個也字,語氣不盡相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 陳述(用于描述景物)。
⑵ 肯定(用于介紹人名)。
⑶ 感嘆(用于直抒胸臆)。
本文還用了25個而字,讀時要分辨輕重,凡表示轉折或遞進意味的,都要重讀;凡連接詞語而有調整節奏作用的,則可輕讀。
朗讀時還要注意駢散結合的特點,注意節奏的緩急,語調的高低。
6、思考下列問題(投影),理解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樂二字提挈全文,醉是表象,樂是本質。醉、樂二字借醉翁亭說出,全文脈絡清晰,試根據你的理解填空:
⑴ 開頭一段介紹醉翁亭,包括兩個層次:1層介紹醉翁亭的_______;2層介紹醉翁亭的__________。其中跟文章脈絡關系最為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
⑵ 中間兩段寫醉翁亭的景色,也分兩層:1層寫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詞領起,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收一筆。2層寫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寫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項內容。這四項內容是為結尾太守醉三個字作鋪墊,又以太守醉一句照應第一段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這句話。
⑶ 結尾部分也可分兩層:1層寫___________,2層寫___________,這兩層中間用____________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換。結尾用__________這句話,把醉和樂統一起來,點明全文的主旨。
提問學生,然后教師作糾正、補充。
7、參考文中的注釋,請三位同學翻譯文章
8、教師小結,并板書: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命名緣由。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寫滁人、賓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寫宴罷歸去并點出作者名姓。
二、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的敘述,表達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復雜感情。
三、布置作業
誦讀課文,熟讀優美的寫景佳句。
【板書設計】
醉翁亭記
歐陽修
山水之樂 引出
景
脈絡 樂
事
歸結 醉能同其樂(主旨)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 教學設計04-28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05-31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06-05
《醉翁亭記》經典教學設計07-26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08-25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10-05
古詩《醉翁亭記》教學設計07-24
語文《醉翁亭記》教學設計11-05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推薦)06-05
《醉翁亭記》 教學設計(1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