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氣厥論的文言文翻譯

時間:2023-07-31 08:41:00 宗澤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素問·氣厥論的文言文翻譯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素問·氣厥論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素問·氣厥論的文言文翻譯

  黃帝問曰:五藏六府,寒熱相移者何?

  岐伯曰:腎移寒于肝,癰腫少氣。脾移寒于肝,癰腫筋攣。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腎,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于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

  脾移熱于肝,則為驚衄。肝移熱于心,則死。心移熱于肺,傳為鬲消。肺移熱于腎,傳為柔(疒至)。腎移熱于脾,傳為虛,腸澼,死,不可治。

  胞移熱于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于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糜。小腸移熱于大腸,為虙瘕,為沉。大腸移熱于胃,善食而瘦入,謂之食亦。胃移熱于膽,亦曰食亦。膽移熱于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蔑瞑目,故得之氣厥也。

  翻譯

  皇帝問道:五臟六腑的寒熱互相轉移的情況是怎樣的?

  岐伯說:腎移寒于脾,則病癰腫和少氣。脾移寒于肝,則癰腫和筋攣。肝移寒于心,則病發狂和胸中隔塞。心移寒于肺,則為肺消;肺消病的癥狀是飲水一分,小便要排二分,屬無法治療的死證。肺移寒于腎,則為涌水;涌水病的癥狀是腹部按之不甚堅硬,但因水氣留居于大腸,故快走時腸中濯濯鳴響,如皮囊裝水樣,這是水氣之病。脾移熱于肝,則病驚駭和鼻衄。

  肝移熱于心,則引起死亡。心移熱于肺,日久則為鬲消。肺移熱于腎,日久則為柔庢。腎移熱于脾,日久漸成虛損;若再患腸澼,便宜成為無法治療的死癥。

  胞移熱,則病小便不利和尿血。膀胱移熱于小腸,使腸道隔塞,大便不通,熱氣上行,以至口舌糜爛。小腸移熱于大腸,則熱結不散,成為伏瘕,或為痔痔。大腸移熱于胃,則使人飲食增加而體瘦無力,病稱為食亦。胃移熱于膽,也叫做食亦。膽移熱于腦,則鼻梁內感覺辛辣而成為鼻淵,鼻淵癥狀,是常鼻流濁涕不止,日久可至鼻中流血,兩目不明。以上各種病癥,皆由于寒熱之氣厥逆,在臟腑中互相移傳而引起的。

  《素問·氣厥論》是《黃帝內經》中的一篇重要篇章,它深入探討了氣厥的病因、病機以及治療方法。本文將對《素問·氣厥論》進行賞析,并探討其對中醫理論的貢獻。

  賞析

  《素問·氣厥論》首先介紹了氣厥的病因,指出氣厥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作者認為,氣厥的發生與人體內的氣血運行有直接關系,如果氣血運行受阻,則會導致氣厥的發生。這一觀點對于中醫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為后來的病因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其次,《素問·氣厥論》詳細描述了氣厥的病機。作者認為,氣厥的發生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有關。當臟腑功能失調時,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氣厥的發生。這一觀點對于中醫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它使醫生能夠通過觀察患者的臟腑功能來判斷氣厥的發生,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最后,《素問·氣厥論》還提出了治療氣厥的方法。作者認為,治療氣厥需要通過調理氣血運行來達到療效。他強調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調理對于治療氣厥的重要性。這一觀點對于中醫治療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它使醫生能夠通過調理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飲食來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氣厥的效果。

  總之,《素問·氣厥論》是一篇對氣厥進行深入研究的重要篇章。它通過對氣厥的病因、病機以及治療方法的探討,為中醫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它為后來的病因學研究提供了思路,為中醫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指導,同時也為中醫治療實踐提供了方法。因此,我們應該認真研讀《素問·氣厥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中醫理論。

【素問·氣厥論的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素問.厥論》原文賞析及翻譯12-27

《素問·藏氣法時論》文言文翻譯09-05

素問咳論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5-04

素問奇病論文言文翻譯09-17

文言文素問·熱論的原文和譯文12-25

《素問湯液醪醴論》原文及翻譯12-25

內經素問:標本病傳論01-06

太宗論學文言文翻譯02-10

劉基論相文言文翻譯03-30

論毅力梁啟超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10-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 |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欧美精品无人区国产一区 | 亚洲欧美成α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