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結》教學反思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 ,最初發表百花文藝出版社同名《丁香結》散文集;文章寫于1985年。作者以丁香結象征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表明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丁香結》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大家喜歡。
《丁香結》教學反思1
《丁香結》是六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作者多少年來心里一直裝著丁香,裝著古人吟詠丁香的詩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發現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個個的“結”,于是聯想到“丁香空結雨中愁”的詩句,開始了作者的人生體悟。從古人的“丁香結”的詩句開始,作者寫到了微雨,寫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順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結”,否則就平淡無味的人生認識,顯露了作者對世事的洞明和對人生的灑脫。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自己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重視導入
我從植物的象征意義入手,來設計導入。導入語這樣來說:許多花草樹木在文學作品中都被賦予了某種品格,比如“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菊花被周敦頤比作花中的隱士;牡丹,象征著榮華富貴;松柏象征著堅貞不屈。那么丁香結又象征著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吧。這段話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們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
二、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學生們讀課文的環節是必備的,也是必須的。我在要求學生讀課文的時候,從來都是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不是漫無目的的讓學生去為讀課文而讀課文。比如:
①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這是第一步。
②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寫的是什么?突出的是作者(賞)花。后三個自然的寫的是什么?后三個自然的突出的是作者(悟)花。這樣就暗示孩子們理清層次。
③課文分別寫了哪里的丁香花?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這樣的設計是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丁香的“結”沒有講清楚,沒有充分理解。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沒有及時地評價學生的表現。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從指導者的角度出發,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認真學習課堂評價語言,爭取恰如其分,及時到位地評價學生。
《丁香結》教學反思2
《丁香結》是一篇很優美的散文,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自由朗讀課文,面向全體,還學生讀書的時間,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讀書過程中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第二步學習生字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能正確書寫字詞;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有了這三步,基本就掃清了文字障礙,為學生學習文本,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把握文本的內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學生理清了課文的層次。通過這幾個環節,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脈絡,培養了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教學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
《丁香結》教學反思3
第一課時:我讓學生提前預習了課文,并充分利用早上時間自由朗讀,給家長讀課文的形式,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課上,學習生字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能正確書寫字詞;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為學生學習文本,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的'內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學生理清了課文的層次。
第二課時:復習舊知,再次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脈絡,從丁香花和丁香結、賞花和悟花入手,以問題作為牽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賞花:默讀1—3自然段,找出丁香結的形態、香氣、顏色的詞句,在讀中感悟。
悟花:設計問題,古人為什么發明了丁香結?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怎樣的思考?并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感悟,達到了理想的學習效果。
《丁香結》教學反思4
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基于單元人文主題,以第一課為起點,導入第二課,體現上掛下聯。通過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優美語句,感受丁香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不足,難以全面、準確地回答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丁香的這個課后問題。我引導學生課前質疑,梳理主問題,同時,對文章的結構進行整體把握。此環節,抓住關鍵點,找準著力點,從兩個方面提升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導學生從和諧的色彩和生動的描寫兩個角度品味語言,欣賞丁香之美。通過再現經典語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過渡到“丁香結”。引導學生讀懂“丁香結”意象的文化內涵,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讀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內涵,解決了學生的人生經歷尚不豐富,對文章中“丁香結”引發的人生思考體會不深的問題。
《丁香結》教學反思5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探究作者筆下丁香的特點,并分析作者鐘情于丁香的原因。尤其是開放式問題的設計,使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充分調動了全員參與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與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
1.出示丁香結的圖片,閱讀描寫丁香花的語句,展開豐富的想象,從想象中感悟出丁香花兒的美,感悟出丁香花兒無比旺盛的生命力。要引導學生抓住字詞、修辭手法等進行分析、感悟。
2.通過反復朗讀課文中的古詩句,想象畫面與意境,初步理解丁香結的含義,接著抓住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深入理解,暢談自己的體會,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這樣會讓學生懂得借物喻理的寫法,而且明白其道理。
【《丁香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丁香結》教學反思10-01
丁香結教學反思(精選5篇)05-27
《丁香結》教案03-29
丁香結作文09-03
丁香結的閱讀答案06-05
丁香結閱讀答案06-13
《丁香結》教案13篇11-12
丁香結閱讀答案閱06-13
《丁香結》教案6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