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清渠心得
一、關于《高山清渠》的介紹
《高山清渠》是一部以“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主旋律作品,7月16日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電視劇開播不久,直播關注度和市占率迅速登上榜首。在觀眾這里獲得很好的收視效果,尤其是年輕一代觀眾,在彈幕中表達了對黃大發的敬仰和欽佩。這一方面得益于作品本身用鮮活飽滿的人物形象來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三十六年修一條渠這個真實的題材帶來的心靈震撼。
它用準確的細節和可靠的情節,藝術的手段和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感染了觀眾,讓觀眾大呼過癮的同時得到靈魂的提升,在藝術地還原生活和歷史的同時,有效地激發出文化的自信力和民族的凝聚力,取得極好的傳播效果。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妙結合,是它的重要歷史價值。
二、高山清渠得(精選10篇)
繼《大山的女兒》后,又一部以真實的“時代楷模”為主角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央視播出,并多次拿到黃金檔收視冠軍。你們對《高山清渠》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山清渠心得(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山清渠心得1
7月16日,以“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全國道德模范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引發遵義市廣大干部職工熱議。
大家紛紛表示,《高山清渠》劇情跌宕起伏,畫面寫實性很強,人文氣息濃厚,主演李健演技自然感人,生動展現了年輕時的黃大發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堅定的信念,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精品力作。
“全國人民都看到我們草王壩的歷史,也是對我們的鞭策。”“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大發說,把這個天渠修通之后,我們有了水,家鄉就有大米吃,有水喝。黃大發表示,今年雖然我已經八十多歲,但是我沒有放棄,我是村里面的名譽支書,共產黨員不講條件,只要我們能夠干,就要一直干下去。
“以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讓我深受鼓舞,為了村子的發展,解決群眾飲水困難,黃大發帶領全村干部,用36年的時間,以簡單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一條近萬米的‘生命渠’,難以想象冒著多大的風險,克服多少困難,真正將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踐行在實際行動中和工作實績上!弊窳x市殘聯四級主任科員王先強表示,他將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定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能力水平,進一步為全市殘疾人做好服務工作。
新蒲新區融媒體中心編輯李佳旭觀看電視劇《高山清渠》后感慨良多,他說:“我在多年前也曾多次到黃大發老支書家中采訪,跟隨老支書一起去‘巡視’水渠,如今行走在大發渠上望著左邊的懸崖和右邊的峭壁都感到膽戰心驚,可以想象當時老支書修渠的艱苦。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更要發揮自己的力量!
“《高山清渠》再現黃大發老支書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百折不撓、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詮釋一名基層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于擔當的優良作風!绷曀h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游釗表示,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要向黃大發老支書學習,于平凡、微小處做起,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書寫新時代青年人的奮斗篇章。
“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感觸頗深。電視劇《高山清渠》以先進共產黨員黃大發為原型,反映當代愚公的故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及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遵義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2021級臨床2班學生淳于鑫璟表示,看了電視劇《高山清渠》,更加堅定了自己入黨的信念。
高山清渠心得2
草王壩村是貴州遵義縣深處的一個常年缺水的小村落,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稅,黃大發開始我水之程。
徐書記從朝鮮歸來,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來替黔北為貴州籍犧牲的戰士建設家鄉,為了一個承諾來到黔北大山里。徐書記在此之前就認識一位能讓草王壩充滿希望的少年-——黃大發。
草王壩常年缺水不知為少人被渴死,而黃大發的爹娘就是被渴死的,爹娘死后黃大發便被二伯收養。徐書記在重反剃匪之路時正好遇見張村與草王壩打架。剛好遇見張書記正在對黃大發進行思想教育,并告訴黃大發幸福是靠自己雙手創造而來,世界上并沒有山神千萬不要迷信。
徐書記在黃大發家住了一晚,告訴黃大發,老百姓的事就是共產黨的事,也就是那一夜,徐宏良大哥給黃大發點然了他所說的心中的火把,給他照亮了前方的路。黃大發知道那不僅僅是火把,那是黨的光輝;照亮的也不僅僅是路,還有黃大發的心。也正是從那一夜開始了黃大發的奮斗。
首先黃大發得將村民們的封建迷信打破。草王壩有一百余天沒下雨了淺河的水早己干了,村長便叫“吳瞎子”請山神爺上身,而黃大發為了打破封建迷信,把粉筆灰放進嘴巴倒至成口吐自沫,最后使吳瞎子自己承魂認是騙了草王壩村民的糧食。成功打破了封建迷信開始找水。
黃大發給二伯留了一封信,自己去山上尋找水源,不幸掉下縣崖,二伯也看見了信二話不說帶人找黃大發,在尋找黃大發時二伯也掉下黃大發所在的崖懸。一伯為了黃大發最終犧牲。
天河之水不會自己流進草王壩,封建反動勢力的禁銅,迷信認命思想的懦弱,阻代了幾代草王壩人民對水的渴望。靠著那一股不服輸執拗與質樸,他們踏上尋我水源的征程。他們不負千辛萬苦找到了水源,并取名為螺絲河。
黃大發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幸福,是不可能輕易就得到的,中間的種種失敗,種種磨難。
最終耗時三十余年,完成了一條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長七千二百米,支渠長兩千二百米的長渠。帶著村民發家致富。
我們學習黃大發不信迷信崇尚科學,堅持不懈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精神。
高山清渠心得3
他,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農村。觀看黃大發36年修渠生命歷程,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最深沉的情懷。他更是深夜難眠,一心撲在找水源、修渠事業上,成為當代眾人眼中的“拼命干勁愚公”,拼搏至水到渠成最后時刻。他說“只要祖國人民需要,我必將全力以赴”,這是他敢想、敢做的精神,更是他不變的牢記初心。
“只要祖國人民需要,我必將全力以赴。”他說到了,同時也做到了。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思想,充分展現了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決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救命稻草——高山清渠。他為我們當代青年同志樹立了榜樣和標桿。
學黃大發同志不信迷信,立足于現實
我們不能相信封建迷信,不勞而獲,要立足于地理環境,面對現實努力奮斗,要加強理論學習,運用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踐,作為當代青年要多自學、多讀書、讀好書,要把過去不是很清楚的理論學明白、說清講透,比如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發展客觀規律等等,只有理論學透徹了、才能使人以理信服,進而產生信仰,理論清晰了,眼光遠了,眼界寬了,心胸就會開闊起來,信念就會足起來,理想信念就能堅定起來。
學習黃大發同志善于團結群眾。
他深知只有團結村里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里的飲水難題。他把人民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好干部。途徑三個村,十余個村民組,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傳說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他急村民之所急,盼村民之所盼的事情,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學習黃大發同志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
他在當時艱苦環境下,修造這樣一條高山清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于閉塞通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成功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金、技術、人力、工具等各個方面。黃大發同志堅持黨員干部帶頭干,遇到困難自己先上山找水源,面對艱險從不退縮。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明白光靠蠻干是不得成功的,主動申請到鄉鎮找人想辦法,到水利站學習技術。幾乎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畫,最后變成了技術專家。黃大發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做一件事,一輩子為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而現如今脫貧攻堅的路需要千千萬萬個黃大發,需要千千萬萬個新的愚公,需要他們一心為民辦實事、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的共產黨員精神,才能譜寫“高山清渠”的影視篇章。
高山清渠心得4
以“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7月16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強檔首播,叫好又叫座,貴州廣大干部群眾對此反響熱烈。
“該劇無疑是一部帶有傳奇性的重量級作品!笔撞ギ斖,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貴州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李俊守在電視機旁觀看《高山清渠》,難掩內心激動。
作為參與該劇審片的專家組成員之一,李俊認為,該劇將黃大發平凡而偉大的36年修渠不止奮斗史,演繹成一部半個世紀的人生傳奇,以人帶史,講述了黔北農村50多年的變遷。編導人員在創作中使得故事更加典型化、藝術化,進而達到一種藝術的真實。同時,該劇的傳奇性也帶來了娛樂性和觀賞性,從而增加收視率、點擊率。
“黃大發身上的這種當代愚公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鼻瓥|南州三穗縣良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毛葉帆說,良上鎮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海拔高、距縣城遠、交通不便,地理條件相對較差,與草王壩很像,通過全鎮黨員干部和各級幫扶部門一茬接一茬地不懈努力,如期實現了脫貧。接下來,他們將深入學習黃大發執著堅守的品質,把青錢柳、蜜蜂養殖、有機稻作為發展重點,以產業振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黃大發一心一意做好本職工作,千方百計達到奮斗目標,我們要以他為榜樣,不斷銳意進取、克難攻堅。”銅仁市江口縣民和鎮凱里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黃華表示,作為村干部,自己將繼續腳踏實地為村民服務,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江口縣民和鎮興欄村黨支部書記衛康勇,則在黃大發身上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踐行錚錚誓言的崇高品質。他表示,黃大發對黨忠誠、勇于擔當、不怕困難、一心為民,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自己將努力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上下深功夫,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高昂的工作熱情投身興欄村建設。
身為“90后”,安順市民柳昌璐在劇中看到黃大發在艱苦面前絕不低頭認輸、堅持用雙手“找幸!,深感敬佩。他認為,該劇將啟發新時代的年輕人牢固樹立理想信念,踏踏實實干事,用雙手創造幸福。
“黃大發爺爺的事跡讓我非常感動,劇中故事很吸引人,還有許多動人細節。我爺爺和我一起觀看后也很有感觸,叮囑我要好好學習,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辟F陽市初中學生王博宇說。
高山清渠心得5
36年的歲月,追夢跋涉;9400米的水渠,絕壁天河。以“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遵義市播州區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于7月16日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老支書黃大發修渠的故事在屏幕上播放后,引發遵義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熱議。
大家紛紛表示,要發揚老支書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不見清泉誓不罷休的追夢精神,發揚他那種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為民情懷,要汲取榜樣的力量,履職盡責,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勇于擔當,敢于作為,砥礪前行。
“看了電視劇《高山清渠》,讓我對老支書黃大發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要做一件事不難,但要堅持做一件事而且一做就是36年,這真的是做到了不忘初心!弊窳x市體育文化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運營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康說,在老支書黃大發身上,體現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力量,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風采。劉康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16日晚,我在家觀看了電視劇《高山清渠》,心中再一次被老支書黃大發的事跡所感動,‘天渠’的修建,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后的面貌,老支書黃大發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奔t花崗區中華路街道新東門社區副主任萬英說,一條水渠,就是一座豐碑。在老支書黃大發身上,所凸顯的擔當與責任感,值得我們這些基層黨員干部學習,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來擔當實干,精準精細為群眾服務,提升社區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老支書黃大發帶領村民,僅憑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戰天斗地,在絕壁上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這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堅韌不拔、勇敢無畏的精神。”正安縣格林鎮木盆窩村駐村第一書記何世順說,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抓好產業發展,讓群眾有穩定收入是重中之重,他將與村支兩委一起,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電視劇《高山清渠》的播出,我覺得很有意義,老支書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軀劈山修渠,以實干苦干親力親為帶領村民脫貧攻堅,他用行動給我們基層干部上了一堂課,好日子是拼出來的、是干出來的。”仁懷市合馬鎮黨政辦工作人員母順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勇于擔當,全力做好鞏固脫貧成果、優化產業發展、美化鄉村建設、強化基層治理等工作,奮力推進鄉村振興,讓村民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高山清渠心得6
2022年7月16日,區教育體育局接到通知,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推出的29集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原名《黃大發的奮斗史》)定于7月16日20:00在CCTV-1開播,號召廣大黨員學習收看。接到通知后,區教體局積極響應,立即轉發,廣泛宣傳,組織全區各學校的全體黨員教師積極觀看,學習黃大發同志的事跡,謳歌這位平凡的英雄。
當代愚公鑿天渠。區龍泉街小學黨支部積極響應區教體局號召,組織全體黨員教師觀看《高山清渠》,并寫下所感所悟。該連續劇講述了草王壩村是貴州遵義縣大山深處的一個常年缺水的小村落,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村支書黃大發自六十年代起帶領全村人絕壁鑿天渠,中間經歷的種種失敗、種種磨難沒有將他擊垮,反而一次次激發出他艱苦奮斗、戰天斗地的豪情。最終,黃大發克服一切困難,耗時三十余年,完成了一條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長七千二百米,支渠長兩千二百米的水渠,為山村引來清渠。共產黨人黃大發用其一生勇于擔當、堅強不息的奮斗踐行著當年入黨時許下的諾言,“讓山里人過上好日子!”,使窮山惡水的草王壩變成深山明珠,被人們稱譽為“當代愚公”,以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道德模范勇擔當。自2022年7月16日以來,每到晚上八點,區魏風路中學全體黨員就準時坐到電視機前,打開中央一套觀看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推出的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這部劇受到大家一致好評,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36年的歲月追夢跋涉,9400米絕壁天河。區魏風路中學全體黨員教師觀看電視劇后,感觸頗深,紛紛在群眾討論,發表見解。大家紛紛表示,要發揚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不見清泉誓不罷休的追夢精神,寢食難安的為民情懷。看完主人公的事跡,大家更加堅定了為教育事業獻身的`決心和信念,今后無論在工作崗位上遇到何種困難,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勇于擔當,敢做敢為,砥礪前行。
黨支部書記任春旺說道:“黃大發不只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在黃大發身上,我看到了他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精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要把自己的思想提高,學習他舍己為人的精神,更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時代楷模講奉獻。區二高響應中組部、區委、區政府的號召,按照區教體局通知及時組織全體黨員觀看《高山清渠》,認真學習“當代愚公”黃大發堅定信念埋頭苦干,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艱苦奮斗、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通過觀看該電視劇,區二高全體黨員紛紛表示要學習黃大發精神:心系群眾、為民服務;埋頭苦干、不屈不撓;不畏困難、敢于擔當。
區二高的黨員教師紛紛表態:在今后的工作中,讓黃大發精神付諸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立足崗位,充分發揮好共產黨員的先進模范作用,不斷銳意進取、克難攻堅,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高山清渠心得7
近日,以“七一勛章”獲得者、“當代愚公”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黃大發是一個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孤兒,草王壩的鄉親養育了他,共產黨給他們帶來了好日子,新中國讓他看到了希望和幸福。徐書記告訴他幸福是靠自己創造出來的。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他帶領當地群眾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等簡陋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近萬米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讓當地群眾吃上了大米飯,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從黃大發身上,我學習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修渠的過程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但他都一一挺過來了:
第一,草王壩的村民很封建迷信,寧可相信山神會給大家帶來水,請“吳瞎子”向山神求雨,也不出去找水;寧可渴死餓死也絕不走出大山。于是黃大發就把粉筆灰和著水倒進嘴里,做出口吐白沫癥狀,當眾揭穿“吳瞎子”的騙行。
第二,草王壩的村民信命,期待著天河水有一天自己流進草王壩,沒有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士氣。于是黃大發和趙大山兩人去采石場開采石頭,沒日沒夜地干,終于攢足了放電影的50元錢,通過電影前的小報,讓不識字的草王壩人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了黨中央大興水利的政策,也讓公社的陳副書記同意了他們修渠。
第三,遭遇壟斷。公社的“驢麻子”喜歡草王壩的徐開美,利用他公社采購員的身份便利,從中作梗,希望草王壩犧牲徐開美換取修渠的工具。一開始黃大發真以為“驢麻子”生病了,好心好意去看他,結果他的話里明示暗示了他希望用徐開美交換修渠工具,這是黃大發所不能答應的,所以他一面讓徐開美答應“驢麻子”的婚事,另一方面通過開富轉達“驢麻子”,草王壩不要修渠工具了,于是“驢麻子”只能將修渠工具轉給張村,兜兜轉轉終于得到了修渠工具。
第四,大煉鋼鐵時期,公社干部要把修渠工具拿去煉鋼鐵,黃大發請教了下放到草王壩的歷史系教授王世勛,通過他了解到了國家的政策,最終也讓公社干部同意了修渠。
第五,三年饑荒,很多人都吃不飽飯,于是有些人就動了歪腦筋,希望帶著糧食離開草王壩,如果真要這樣,那草王壩人心就更不齊了,黃大發思考了一晚上,殺了公社的耕牛,雖然他知道殺公社的牛是犯罪行為,但為了鄉親們,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
從黃大發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產黨員的成長。因為草王壩缺水,他的爹娘死于缺水,忍饑挨餓,是共產黨給他們帶來了好日子,新中國讓他看到了希望和幸福。于是他求上進,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從信山神,到相信中國共產黨,是他理想信念上的成長;從斗大字不識一個,到最后毛主席的詩詞信手拈來,是他文化上的成長;從有矛盾棍棒解決,到后來任何事情講究戰略戰術,是他思維上的成長。
從黃大發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堅守。36年,青絲變白發,36年,少年佝僂了腰,這36年,他堅守了一件事,就是把天河水引入草王壩,讓村民有白米飯吃,讓孩子們有學上,讓村民出行便利,這36年,他踐行著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從黃大發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因黃大發抓到了特務,公社獎勵了他十元錢,他分文未取全部捐給了公社。德保奶生病了,德保爺給了他一張藥方子和一塊錢,讓他抓藥,可這藥最后問下來是要十塊錢,他沒有退縮,把藥抓了。后來在村民大會上,有人把這事揭發出來給他扣了個挪用公款的罪名,他也沒有說出這錢的真正用處。三年困難時期,他把家里僅有的一點胡蘿卜拿出來分給村里的孩子們,盡管他的家里徐開美正懷著娃娃,也需要糧食。在修渠這件事上,他更是無私奉獻,為了能鼓舞士氣,他聯系電影放映員,幫后廚劈柴打雜,手上的水泡都磨破了,終于電影放映員同意以成本價給他們放電影,成本價50元也很高啊,沒錢怎么辦呢?他想到了采挖石頭,采石能夠盡快攢夠這50元。許懷春還因為田紅紅的念叨很在乎村長、隊長這個職務,腆著臉到德保爺處明示暗示想當村長,在村民大會上美其名曰教黃大發識字暗示大家黃大發不識字不適合當村長。相比較而言,黃大發心胸坦蕩,他只想為草王壩修渠,最后,他也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高山清渠心得8
7月20日以來,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九支隊七大隊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職工觀看以“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貴州省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學習模范人物先進事跡,汲取榜樣力量,進一步激發干部職工的奮進精神。
該電視劇用藝術的形式講述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為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帶領全村人艱苦奮斗的故事。黃大發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帶領群眾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的“生命渠”,結束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當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支部書記陳龍飛觀看《高山清渠》后談到,讓他受到為民服務、埋頭苦干、甘于奉獻等“當代愚公”的精神洗禮,進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表示要以黃大發同志為榜樣,從“開山鑿渠、志拔窮根”的動人故事中讀懂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的“初心”,勇于擔當、甘于奉獻,苦練工作本領,在一線交通運輸執法崗位上認真履職盡責,積極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用實際行動踐行交通執法人員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在新時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創佳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當好新時代“開路先鋒”。
黨員陳乾兵同志觀看《高山清渠》后談到,他作為建黨百年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一分子,作為交通戰線最基層的一員,要大力弘揚“黃大發精神”,樹立實干思維、強化實干擔當、要堅定初心、恪盡職守、戒驕戒躁,在一線交通運輸執法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只有持之以恒做好日常巡查,打擊惡意超限運輸,嚴格規范做好施工監管,以職責使命維護好路產,保護好路權,在抗凝保暢、防汛抗旱等特殊節點勇當排頭兵,為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做出應有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
通過觀看《高山清渠》后,黨員干部職工反響強烈、深深受到激勵鼓舞,干事的激情高昂,紛紛表示要以黃大發同志為榜樣,立足于行業和本職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好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和新國發2號文件精神,將精神源泉轉換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勇于擔當、埋頭苦干、苦練工作本領、履職盡責、甘于奉獻,在疫情防控、交通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與服務、超限運輸治理、運政執法、“打非治違”、安全監管、汛期搶險救援、冬防春運抗凝保暢、“四違”等路域環境治理工作中積極地“站出來”“頂上去”,積極發揮好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高山清渠心得9
近期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高山清渠》,用藝術手段再現”時代楷!薄⒅泄仓醒搿捌咭粍渍隆鲍@得者黃大發修渠的先進事跡,跟隨跌宕起伏的電視劇故事情節,讓我再一次走進草王壩走近黃大發,去感知那段“苦”、“痛”、“贊”的燃情歲月,感悟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守和付出。
戰天斗地,怎一個“苦”字了得!
60年代的中國,國家百廢待興,經濟困難物質稀缺。正當壯年的黃大發生活在偏遠落后的播州區草王壩村,面對缺水嚴重的自然條件和老百姓吃不起大米飯的惡劣生存環境,他硬是憑借堅定的共產黨員信仰,發揮黨支部書記領頭雁效應,帶領村民戰天斗地,千方百計克服修渠資金、技術等困難。黃大發在54歲的時候,還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水利知識和開鑿技術,為修渠打好技術基礎。在修擦耳巖段時,遇到一處倒懸的崖壁要修渠通過成了難題,年近60的黃大發把麻繩系在身上吊下懸崖開展測量,最終水渠順利通過此地,這正是他常說的“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真實寫照。修渠過程中黃大發經過一次次失敗和絕望,又不斷的燃起不滅斗志,終于用36年13140天的時間,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解決了團結村缺水問題,改善了村民生活條件。
失去至親,怎一個“痛”字了得!
6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也是一個激情似火的時代。在修渠最關鍵的時期,黃大發的一個女兒和一個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卻承受著巨大的悲痛,為了全村百姓早一天不喝望天水,能夠吃上大米飯,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毅然堅守在修渠一線。黃大發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化著滿腔的工作熱情,融進一錘一錘的鋼釬敲打聲中、融進鋼釬與石頭碰撞四射亂飛的火花中,融進修渠大軍肆意揮灑的汗水里,真正做到為大家舍小家,詮釋了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舊貌新顏,怎一個“贊”字了得!
草王壩村老百姓在黃大發老支書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進一步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掘天渠、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團結村貧窮落后的面貌。特別是近幾年,在團結村建設有“大發渠”觀光長廊、“大發天渠”黨性教育陳列館和星空木屋、社林邊酒店、稻里野舍等特色民宿,村子環境如詩如畫,村民生活質量進一步好轉。今年國慶節前,經過團結村的仁遵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車,可以為當地農產品外銷和農村旅游帶來新的良好機遇,當地群眾收入將得增加,這是只想吃上大米飯的團結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座戰斗堡壘。黃大發帶領團結村村民自力更生,從貧窮到脫貧再到小康,切實發揮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黨員干部要大力學習弘揚“大發”精神,實踐在當前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中,繼續貢獻統計調查新的力量。
高山清渠心得10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黃大發修渠引水!陡呱角迩肥侵泄操F州省委組織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32集電視劇,以“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全國道德模范、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群眾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灣村按照要求,于2022年7月18日,組織本村黨代表、黨組織書記、黨員干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村干部、群眾集中觀看了《高山清渠》第一集、第二集。
一是深入刻畫了一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黨忠誠、干事創業的優秀共產黨員。
“黃大發一心為民,百折不撓,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勇于擔當、不怕困難,黃大發‘當代愚公’精神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員干部不斷前進,作為年輕的黨員干部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時刻保持銳意進取的工作態度,以高昂的工作熱情投身涼灣村建設!秉h代表姚旋觀看后說道。“基層工作的難度與壓力越來越大,能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黃大發老支書面臨的客觀條件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內心堅定的‘信念’也是他作為黨員干部心系群眾,主動承擔責任的支撐,也是我往后學習與工作的導向標!”支部書記劉先偉觀看后說道。
二是生動展現不怕苦不怕累,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事在人為的精神信念。
“黃大發翻山越嶺、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水源,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水源地與草王壩村相隔三座大山,在困難面前黃大發沒有放棄,這生動展現了黃大發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堅定的信念。作為群眾,我們也堅信黨組織堅信支部書記能帶著我們致富增收!”群眾侯文忠觀看后說道!爱敶薰S大發帶領村民開鑿絕壁天渠,改變草王壩落后面貌,黃大發一句‘認命,我就不是黃大發’擲地有聲,在新時代,做出了轟轟烈烈的壯舉。作為黨員干部,要大力弘揚‘黃大發精神’,樹立實干思維、強化實干擔當、弘揚實干精神,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要發揮自己的力量,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書寫新時代青年人的奮斗篇章。”黨員干部鐘玲觀看后說道。
三是啟發我們戰天斗地,促進鄉村振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發揚貴州精神。
“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作為村干部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做艱苦奮斗的楷模,堅定信念,堅持不懈為村民群眾謀幸福!”村干部徐能說道。“用生命鑿渠,以黨性引水。黃大發憑著一根筋、一股倔勁、力排眾議,帶領鄉親們上下同心,攻堅克難,用實干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只有在學懂弄通做實、履行好駐村工作職責上下功夫,只有與村支三委一道,俯下身子,心系群眾,解決村民急愁難盼之事,不負組織重托,不負群眾期待,讓駐村書記成為名副其實的‘助村書記’!瘪v村第一書記張莉說道。
【高山清渠心得】相關文章:
《高山清渠》心得體會300字08-03
《高山清渠》心得體會(精選5篇)08-03
《高山清渠》心得體會(精選8篇)08-03
《高山清渠》觀后感范文(通用6篇)08-03
《高山清渠》觀后感范文(通用8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