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

時間:2023-12-05 17:25:18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

  體育對于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智力發展和培養意志品質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精選10篇),希望對您有幫助,歡迎參考閱讀!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1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方針,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寓德育于體育與健康教學之中為指導思想,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內在動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在興趣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動作,在掌握動作中提高運動能力和發展身體素質。結合高一年級的特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發展技能的同時,并在歡快的氣氛中娛樂身心、增強體質,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發展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教材內容:

  高一年級籃球教學是建立在初中籃球教學基礎上的,所以,高一年級教學要與初中教學內容自然銜接,教學時,一方面要注重了解學生初中階段籃球教學的情況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復習初中已學的基本動作和基本配合,以達到高、初中的自然過渡。因此確定為:《碰籃板練習、三人行進間傳接球、半場擂臺賽》。

  三、教材分析:

  本課主教材是籃球行進間的傳接球,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其它技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這一內容在小學和初中的《體育與健康》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并不復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著重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為以后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籃球興趣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體驗籃球運動樂趣,理解技戰術在籃球比賽中的運用。

  2、技能目標:學生能自主運用各種傳球的方式,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在比賽中能有意識的加以運用。

  3、情感目標:學生在練習中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樂意表達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善學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的規范性難點:傳接球時機與整體配合意識。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采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于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全課教學的內容及手段,用循序漸進、分解和組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時創設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陶冶了學生情操。

  七、場地器材:

  籃球場二塊、籃球8只、錄單機一臺。

  八、安全知識:

  練習時有安全保護意識,自我保護。

  九、預計“運動負荷”:

  本次課練習密度約40%左右,平均心率為125±5次/分。

  體育公開課教案教材:

  1、碰籃板球;

  2、三人行進間傳接球;

  3、半場擂臺賽。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籃球運動對增強體質的作用,以及傳接球的動作要領,掌握傳接球練習方法。

  2、技能目標:在教師的指導、引導下,自主運用各種傳球的方式,鞏固、提高傳接球技術,對同伴的練習能夠客觀評價,并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練習思路,進行創新練習。

  3、情感目標:學生籃球的學練、形式、內容產生興趣,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精神飽滿,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樂意表達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善學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課的部分教材內容和重難點時間組織教法與要求練習次數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

  1、教師提前到場準備器材與場地。

  2、體育委員整隊并檢查人數,向老師報告。

  3、師生問好。

  4、宣布課的內容及目標。

  5、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隨堂見習。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武術的基本知識、動作特點,學會觀察、欣賞成套武術,能流暢展示出動作。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練習、合作探究、糾正錯誤法,增強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和節奏感,提高自主學習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激發參與練習的積極性以及愛國主義情感和對武術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動作協調有力。

  【難點】動作連貫,精、氣、神一氣呵成。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課堂常規:集合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強調紀律安全,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二)準備部分(8分鐘)

  1.慢跑熱身

  2.徒手操:頭部運動、擴胸運動、振臂運動、提轉運動、腹背運動、踝腕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節拍準確,動作到位,節奏感強。

  (三)基本部分(30分鐘)

  1.示范導入:教師進行配樂進行成套的動作示范,讓學生欣賞,了解形神拳成套動作,引起學生興趣和學習欲望。

  2.講解

  (1)進行基本動作的示范講解和前三動動作的示范講解。

  預備勢:提肘抱拳和轉頭要快速、協調。做到頭正、頸直、頦收、挺胸、立腰、收腹。精神飽滿、眼視左前方。

  左右并步沖拳:側上步并步與沖拳動作要同時完成,左右沖拳時拳從腰間沖出,另一拳收抱腰間。做到挺胸、立腰、步穩、眼隨手動。

  開步前推雙掌,翻掌抱拳:向前推掌時要頭正、頸直、挺胸、立腰、斂臀,眼看兩掌。翻掌收抱動作快速有力,收左腳并步抱拳與轉頭要同時完成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

  3.練習

  (1)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練習,并進行集體和個別糾錯。

  (2)基本動作的強化鞏固:老師喊出相應基本動作的名稱,學生依據口令進行基本動作的展示。

  (3)教師示范講解并領做,學生模仿練習。

  震腳砸拳,馬步左右沖拳:提膝與向上擰臂、震腳于砸拳要協調一致。砸拳時不可低頭弓腰。馬步左右沖拳要步穩、身正、沖拳快速有力。

  (4)學生自己喊口令并作出相應的動作。

  (5)教師示范講解并領做,學生模仿練習。

  插步擺掌:插步與雙擺掌要同時完成。眼法由隨視而定視。

  勾手推掌:強調右后轉體時要兩掌收于腰間,然后再做勾手推掌動作。轉身要圓滑,勾手推掌與弓步要協調一致,快速有力。

  彈踢推掌:彈腿與推掌要同時完成。

  弓步沖拳:落步成弓步與沖拳同時完成。

  (6)學生進行分組練習以及集體聯系。

  4.展示

  各個小組依次進行展示。

  (四)結束部分(4分鐘)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松活動,身心充分放松。

  2.課堂小結:從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總結,表揚優生,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四、場地器材

  田徑場、錄音機

  五、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5%~40%;平均心率:130~135次/分;運動強度:中等。

  六、課后反思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3

  教學任務:

  1.初步學習挺身式跳遠技術。

  2.進一步發展下肢和腰腹肌肉力量,提高身體協調能力。

  3.培養果敢、頑強拼搏的精神。

  教學目標:

  初步掌握急行跳遠基本技術動作

  教學重點:

  助跑與單腳踏跳技術結合

  教學難點:

  騰空步

  授課類型:

  室外課

  教學過程:

  一、課堂常規

  1.體委整隊集合,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宣布本課的內容和要求

  4.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二、預熱活動

  1.沿田徑場跑道慢跑兩圈

  2.徒手操

  頭部運動

  伸展運動

  體側運動

  負背運動

  3.弓步壓腿 仆步壓腿 活動關節

  基本部分:

  動作要領:

  助跑起跳后,擺動腿大腿積極下放后擺,與起跳腿靠近,同時兩臂向側后方揮擺后振,形成空中挺身姿勢,落地前,兩臂經前向后方擺動,收腹舉腿,小腿前伸落地。

  1、在跑道上連續做助跑三步起跳練習。

  2、原地做挺身式模仿練習

  3、從70-80厘米的高臺上向前跳下,空中成挺身姿勢。

  4、短程助跑,在起跳板上起跳,擺動腿踏在正前方高約60-80厘米的跳箱上 要求:集合快、靜、齊,精神飽滿。以列為單位 要求:隊伍整齊 按體操隊形散開,原地運動 要求:動作到位,充分活動開 教師講解示范,讓學生了解整個完整動作。 教師講解示范,學生以列為單位依次 練習,老師檢查,糾正 要求:學生動作準確到位。 教師講解示范,學生以列為單位依次 練習,老師檢查,糾正

  并迅速蹬伸成挺身姿勢后落入沙坑。 要求:學生身體全新平衡,動作準確5、短、中程助跑挺身式跳遠到位,落地時注意屈膝緩沖。

  結束部分:

  1.放松練習

  2.課堂小結

  3.下課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4

  一、指導思想:

  本課本著“健康第一”,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情感體驗”為目的的指導思想。結合高中生心理及生理變化的特點,利用現有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在自覺、輕松的環境中進行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相互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滿足其生理、心理需要和親身體驗的欲望,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了解加速跑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2、技能目標:掌握加速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加速跑的技術水平。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優良品質,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發展學生加速跑能力

  教學難點:腿、臂蹬擺的協調配合

  四、設計思路:

  本課以加速跑為主教材,以游戲性質的比賽為輔助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主動體驗。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勇于探究、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通過教師及時的鼓勵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本課采用主題式教學法。在課前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中,充分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把學生良好的情緒帶到體育課中,為上好體育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導入課堂:

  教師用簡練的語言交代課的任務、內容和要求,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內容。

  (二)、熱身激趣:

  通過各種形式的慢跑,調動學生的活動情趣;通過徒手操的練習,達到熱身的目的,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避免運動損傷。“躲球游戲”比賽,激發學生對加速跑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合作與交流,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三)、學習本領:

  通過自主學習、自主練習、合作練習以及教師的精講點撥,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樂中求學、在學中取樂,促進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增進學生友誼,讓學生從中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合作、探究、技能提高:

  通過做幾個集體游戲,使學生懂得團結就是力量。學生與他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務,共同體驗成功樂趣,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

  (五)、恢復及身心調整:

  通過放松操,簡單的按摩以及呼吸調整,讓學生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生理心理恢復到正常狀態。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5

  一、課的內容:

  省編教材高中二年級籃球中的反彈傳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課確定,反彈傳接球為主教材,耐久跑為輔教材。

  二、教材分析:

  籃球反彈傳接球技術是籃球運動中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傳接技術,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傳、接球時影響個體間聯系的整體配合的重要紐帶,在以往教學基礎上,發展學生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選擇運球、傳接球的能力及連接各種技術動作和實際對抗能力,重點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時間、空間的判斷能力。難點是傳接球的準確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個課次,本課為第3課次,重點是耐久跑的呼吸,通過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為第4課次的起草野跑作好準備。

  三、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二年級40名男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煉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并不滿足,而對學習對抗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以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通過多年的學習,學生已認識到耐久跑為鍛煉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對枯燥乏味、周期性強的耐久跑卻存在畏懼,在跑過程中極易出現呼吸與跑的節奏不相一致的狀態,從而影響耐久跑的成績。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與了解籃球反彈傳接球的技術原理及其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8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反彈傳接球中反彈點的.位置;70%以上學生能結合運球、移動、跑動和反彈傳接球等各種技術進行綜合練習;90%以上的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動作配合、技術應用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自我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團結協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識,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品質。

  五、教法設想:

  1、反彈傳接球采用嘗試、比較教學法,使學生在嘗試中、在與雙手胸前傳接球比較的過程中得出反彈傳接球的要點,再結合以往所學技術,自創方法,進行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耐久跑采用圖形跑的方法,使內容豐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練習法,使學生在多次練習中掌握技術;用演示法,使學生的創造成果得到表現和肯定。

  4、整堂課采用收、放、松、緊相結合的組織方法。

  六、學法指導:

  本課采用"嘗試---比較---討論----創造----練習----評價---鞏固"的學練流程,同時滲透德育和保健內容,讓學生充分領會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方法。在體驗、想象、演示、分析比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學流程:

  熱身→運球進場、球操(音樂伴奏)→教:提問、要求、巡視

  主教材 ∣

  (反彈傳接球)→學:聽、練、論、創、演。

  輔教材 →教:傳授知識、線路指令、講評練習。

  (耐久跑) → ∣→學:圖形跑練、定時跑練、反饋評價。

  整理 ———→ 放松(音樂)、小結、作業。

  下課 ———→ 回收器材。

  八、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為:28--31%,練習強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時強度達最高峰。

  九、課堂情感氛圍:

  1、激發興趣;

  2、積極思維;

  3、協作互助;

  4、守紀、緊張、奮進、活潑。

  十、場地器材設計:

  (略)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6

  一、課題:

  背越式跳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說出背越式跳高的技術要領和安全練習的方法,能正確做出背越式跳高動作。

  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和學生自主體驗以及對同伴練習的觀察與討論,能進一步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動作要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增強協作精神和安全地進行體育運動的意識,增強自信心,體驗學會技能時的喜悅。

  三、重點:

  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

  四、難點:

  騰空過桿技術。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

  1、體委整隊,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布本節課的內容,同時說明教學要達到的目標以及課堂的紀律問題;

  4、檢查著裝;

  5、安排見習生。組織:成四列橫隊。

  (二)準備部分

  1、熱身活動:成兩路縱隊繞田徑場慢跑1圈。

  2、熱身操:(2x8拍)

  (1)頭部運動;

  (2)擴胸運動;

  (3)振臂運動;

  (4)體轉運動;

  (5)腹背運動;

  (6)弓步壓腿;

  (7)弓步側壓腿;

  (8)膝關節運動;

  (9)手腕踝關節運動。組織:成體操隊形散開。

  3、專項準備活動:

  (1)成一路縱隊結合口令沿跑規定圓形路線慢跑,跑5步用起跳腳(左腳或右腳)。

  (2)兩人一組壓肩;

  (3)兩人一組下腰;

  (三)基本部分

  1、導入:同學們!剛剛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熱身活動,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有一種運動它是征服高度的運動項目,是人類不屈不撓,勇攀高峰的象征,大家猜一猜是什么運動?對,是跳高,那跳高項目采用什么姿勢可以跳的更高呢?同學們都很聰明,是背越式跳高,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背越式跳高技術,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挑戰高度。

  2、新課講授

  (1)首先,教師結合掛圖講解背越式跳高各技術環節的動作要領并示范。

  (2)助跑技術的練習,教師給同學們做動作示范。將學生分四組自主模仿練習,直線與弧線相結合。教師強調助跑階段的動作要領,并進行指導糾正。

  教師提問(預設):同學們在練習過程中思考一下為什么助跑要采用直線加弧線的方式助跑?學生回答(預設):

  1、提高起跳效果;

  2、為起跳做準備。

  (3)起跳技術的練習,分四組自主進行原地起跳練習和助跑起跳練習,并強調助跑倒數第二步時,支撐腿以全腳掌著地,步幅稍大,擺動腿上提。

  (4)騰空過桿與落墊技術的輔助練習。

  ①分四組借助海綿墊做原地倒肩、挺髖收腿輔助練習,小組同伴可幫助練習者提拉髖關節,根據自身體會,小組共同學習,探究。要點:背對海綿墊,起跳、仰頭、倒肩、展體、挺髖成背弓,最后肩背落墊。

  ②分四組借助海綿墊自主進行完整動作過橡皮筋輔助練習,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根據自身體會,小組共同學習,探究,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技術。要點:挺髖,踢小腿。

  教師提問(預設):同學們在練習過程中思考一下騰空過桿過程中身體那哪一部分最容易碰桿?落墊時最先著墊的部位是哪里?學生回答(預設):最容易碰桿部位是臀部、肩部。最先著墊的部位是肩背部。

  3、鞏固提高

  跳高展示,挑戰自我,同學們利用本節課所學的背越式跳高技術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高度進行,積極參加比賽,超越自我(注重個體差異,發展技能),學生自我分析評價。

  (四)結束部分

  1、組織學生做身體放松運動,主要活動腰部和腿部肌肉。

  2、教師集合學生,回收器材。進行總結以鼓勵為主,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7

  一、教材內容:

  1、復習基本步法。

  2、新授正手發球。

  二、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新課程標準為基本理念;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宗旨;以發展學生專長,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為目的,結合實際,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體驗身體運動帶來的樂趣。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形成長期堅持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三、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通過高一必修內容的學習,速度、力量和靈敏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心理上,由半熟型向成熟過渡。注意力和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愛美怕羞,他們渴望參與運動。由于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對羽毛球的知識一知半解,基本技術、基本技能較差。女生的上肢力量弱。本課通過游戲,發展學生的反應速度。采用直觀教學、啟發誘導和設疑解惑,通過相互學習、探究學習和競爭比賽,來達到本課的目標。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理解正手發球的基本概念,了解正手發球在比賽中的作用。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使x%的學生基本掌握正手發球技術。x%以上的學生掌握正確握拍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勇敢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

  五、場地器材:

  羽毛球場地2個(或空地一塊),羽毛球拍、羽毛球若干。

  六、羽毛球正手發高遠球講解示范:

  1、動作要領:

  發球前準備姿勢。發球時,左手把球舉在身體的右前方并自然放下,使球下落,右手同時持拍由大臂帶動小臂,從右后方沿著身體向前并向左上方揮動。當球落到右手臂向前下方伸直能觸到球的一剎那,握緊球拍,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向前上方發力擊球。擊球之后,球拍順勢向左上方揮動緩沖。

  2、重點難點:

  重點:轉體掄臂,揮拍甩腕。難點:甩腕擊球。

  七、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1、動作僵硬;放球與揮拍配合不當;可以采用多做放球練習來糾正。

  2、握拍太緊,以致力量發揮不出;可以通過心理暗示來糾正。

  3、發球后,球拍未順勢向左上方揮動緩沖,而是揮向了右上方等。可以在左上方設置參照物來糾正。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本節課的主題和內容。

  2.掌握本節課所講授的知識和技能。

  3.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

  4.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

  二、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主題是“籃球”。教學內容包括籃球基本技術、籃球規則、籃球比賽的基本要素等。

  三、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演示,讓學生了解籃球的基本技術和規則。

  2.示范法:通過教師的示范和學生的模仿,讓學生掌握籃球的基本技術。

  3.練習法:通過練習和比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四、教學步驟

  1.導入環節

  教師介紹本節課的主題和內容,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2.講授籃球基本技術

  教師講解籃球的基本技術,包括運球、傳球、投籃等。

  3.示范籃球基本技術

  教師進行籃球基本技術的示范,讓學生模仿練習。

  4.練習籃球基本技術

  學生進行籃球基本技術的練習,教師進行指導和輔導。

  5.講解籃球規則

  教師講解籃球比賽的規則,包括比賽時間、得分規則、犯規規則等。

  6.比賽

  學生進行籃球比賽,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7.總結

  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五、教學評價

  1.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指導和輔導。

  2.通過練習和比賽的形式,評價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

  3.通過學生的表現和反饋,評價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反思

  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總結教學經驗,為下一節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建立完整的正面雙手墊球動作表象,能說出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要領,85%的學生能學會并且運用到排球比賽當中。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練習、分解練習等方法,發展身體協調用力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樹立不畏困難,團隊協作的精神品質,體會參與體育運動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正面雙手墊球動作要領

  教學難點:注意手臂夾緊,手臂觸球點不易找準。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課堂常規

  體委整隊,師生問好,檢查著裝和出勤情況,強調紀律和安全,安排見習生。

  2.導入

  體育新聞導入:同學們關注體育世界欄目嗎?其中一期報道了郎平教練帶領中國女排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世界冠軍。郎平教練在接受采訪時說:“不要一贏球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隊員小時候訓練內容也是像大家一樣,只是他們非常刻苦、認真。大家一起發揚女排精神,爭取以后也達到像她們一樣高的水平。大家有沒有信心?今天我們來學習女排隊員在奪冠比賽中最常用的排球技術—正面雙手墊球。

  (二)準備部分(8分鐘)

  1.慢跑

  在教師的組織、體委帶領下,呈兩路縱隊繞排球場慢跑兩圈。

  2.徒手操

  四列橫隊,前后左右間隔各一臂的距離,成體操隊形散開。教師帶領下做熱身操。

  3.誘導游戲:墊球接力

  游戲方法: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兩組,并在排球場地底線站好,當聽到信號后,排頭隊員兩臂并攏,用手臂持球跑動前進,穿過球網到對面場地底線將球交給下一個隊員,該隊員接球后依舊跑動前進,全隊依次進行。所有人做完后,首先完成的隊伍獲勝。

  規則:球落地后應立即撿起,并在掉球處重新開始做。

  (三)基本部分(28分鐘)

  1.教師示范:

  (1)教師進行兩次不同方向的示范。

  2.教師講解:

  (1)準備姿勢:屈膝,兩腳約與肩同寬,屈肘,手置于胸腹前。

  (2)迎球:快速移動至球落點處,半蹲前臂插入球下,兩臂靠攏成平面,蹬地、伸膝、跟腰。

  (3)擊球:重心前提,含胸、提肩、壓腕、頂肘腹前約一臂擊球的后下方。

  (4)墊球手型:疊指式、互靠式、抱拳式

  (5)墊擊球部位:手腕以上約10cm

  關鍵字:插、夾、壓、蹬、抬。快速插入球下,手臂夾緊,壓腕、蹬地、抬臂墊球。

  3.練習:

  (1)無球練習。學生練習兩臂靠攏。在兩臂之間放一張紙。做抬臂動作,要求練習中紙不能掉落。

  (2)有球練習。學生兩人為一組,一人持球,一人做墊球動作。手臂接觸到球即可。不要將球擊落。感受手臂墊球部位。練習2分鐘后小組內兩人換位練習。教師巡視糾錯。

  (3)優生示范,表揚優生、鼓勵全體同學。

  4.檢驗:

  組織排球比賽。學生分為兩組。分別位于兩側場地。只允許正面雙手墊球,雙方隔網墊球進攻。墊球出界或一方隊員兩次墊球視為犯規。墊球至對方場地,球觸及對方地面為勝利。

  (四)結束部分(6分鐘)

  1.放松:播放音樂做放松操。

  2.教師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表揚學生積極努力的學習態度。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說出背越式跳高技術的技術動作要領,并能獨立展示背越式跳高技術動作。

  2.通過起跳過桿練習,發展速度、力量、彈跳、協調及柔韌性等身體素質。

  3.養成克服困難、勇敢頑強、團結協作的優秀品質,培養善于觀察、積極思考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助跑與起跳的結合技術。

  【難點】

  對騰空動作的控制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2.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到目前為止,哪一種跳高是最合理的跳高形式嗎?對是背躍式跳高,因為之前的跳高比賽中,人們不斷的修改跳躍的形式,有跨越式,滾式、俯臥式等形式,但都被后來的背躍式跳高超越了記錄,目前古巴的索托馬約爾保持室外世界跳高紀錄2.45米和室內世界跳高紀錄2.43米,被譽為“跳高之王”,該項紀錄至今無人打破,那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能得到年級跳高之王這個美譽呢?或者想不想打破這一紀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背躍式跳高技術——過桿技術。

  (二)準備部分

  1.“圓圈接力跑”游戲

  游戲方法:在場地上劃一個直徑為10米的圓圈。將學生分成兩組,人數相等,每組第一人站在一起跑線后,做好起跑姿勢。聽到教師發出口令后,迅速起跑,沿著逆時針方向繞圈外跑一圈。當對方隊員跑過本方起跑線后本方第2人走到圈外站到起跑后面,準備起跑。跑者用手觸及接力者的手時,接力者迅速起跑,依次進行,最后1個人先到達本隊起跑線者為勝。

  游戲規則:跑時踏上或踏入圈內判為犯規;沒有拍到手而搶跑者,令其重新起跑;因過早站在起跑線上,而影響對方跑者為犯規。

  組織教學:將學生分為兩組,游戲過程及時表揚鼓勵。

  2.配樂韻律操

  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范,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拍節準確,動作到位,節奏感強。

  (三)基本部分

  1.復習籃球高運球、低運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

  (1)示范

  采用正面示范和側面示范相結合。

  (2)講解

  單手肩上投籃動作要領:

  持球(以右手為例):右手持球于肩上,左手扶球的左側,右臂屈肘,上臂與地面接近 平行,兩膝微屈,兩腳前后(或左右)開立。

  投籃:下肢蹬地發力的同時,提腰,抬肘,向前上方伸直右臂,手腕前屈,食指和中指用力撥球,將球投出。

  2.示范

  提問:注意觀察老師助跑時的路線以及過桿時身體的動作?

  學生回答:前半段直線助跑后半段弧線助跑,在桿上身體是反弓。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前兩排蹲下,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得出答案。

  3.講解

  動作要點:

  (1)助跑:采用前段直線、后段弧線的助跑方式。助跑的步數一般為8-12步,用遠離橫桿的腳起跳;

  (2)起跳:起跳腳踏上起跳點即開始了起跳動作。起跳前身體呈內傾姿勢,倒數第二步稍大一些,最后一步起跳以髖帶動大腿積極前邁,兩臂同時擺至身體后下方,起跳腳著地時,由腳跟外側先著地,并迅速沿外側過渡到全腳掌,接著兩臂與擺動腿膝關節積極上擺,兩臂配合兩腿蹬擺結合完成起跳;

  (3)過桿:起跳后,上體后倒展體,身體在桿上成反弓形,然后肩部繼續下沉,髖部上挺,使兩膝上升;上體越過橫桿后,及時低頭含胸,小腿上踢,使整個身體依次過桿;

  (4)落地:低頭含胸,屈髖伸膝,以肩背部及雙臂著墊并借過桿旋轉力順勢后翻,做好緩沖。

  4.練習

  (1)復習助跑起跳練習。

  組織教學:全班四路縱隊,分別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糾錯:最后助跑階段要跑弧線,起跳前身體內傾。

  (2)原地跳起后倒落墊練習。

  組織教學:分四組,分別在四個墊子上進行練習。

  教學糾錯:后倒時收髖屈膝舉腿。

  (3)原地背向跳起做過桿練習。

  組織教學:分為四組,用較高的墊子代替橫桿,學生完成起跳背越后躺在墊子上。

  (4)分高度練習。

  組織教學:全班同學按照技術掌握成都分為四組分別在四個高度練習。

  5.檢驗—優生展示

  組織教學: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優秀的同學,進行動作展示。

  (四)結束部分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松活動,身心充分放松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四、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運動強度:中等。

  五、場地器材

  橫桿4個、墊子4個、錄音機1臺、磁帶2盒、田徑場。

【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體育足球課堂教學設計07-05

關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06-26

高中體育課教學設計04-28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精選10篇)08-31

高中體育課的教學設計05-16

課堂教學設計05-12

課堂教學設計11-28

課堂教學設計11-28

高中體育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0篇)10-12

高中體育公開課教學設計12-2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久久 | 五月丁香合缴情在线看视频免费 | 亚洲午夜福利国产门事件 | 中文字幕自拍制服丝袜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久久久 | 亚洲女人天堂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