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
一、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簡介
《坐著高鐵看中國》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在2020年“十一”期間推出的主題宣傳活動,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8天8條主線,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
節目于2020年10月1日至8日在央視網央視新聞客戶端播出,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特別節目進行同步播出
二、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特色
《坐著高鐵看中國》從節日乘車出行切入,借鐵路線串聯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地理線和動人暖心的故事線,營造輕松愉悅、溫馨祥和的節日氛圍,反映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展示歷經風雨磨礪出的民族自信心、精氣神。
三、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精選7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1
10月1日至8日,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這個國慶,“坐著高鐵看中國”成了刷屏熱詞。
8天8條線路,《坐著高鐵看中國》為大美中國敞開了一扇魅力之窗。一天一線,一步一景,風馳電掣的高鐵帶領廣大旅客領略中國風景之美,見證鐵路發展之快。這樣的視角很特別,這樣的旅行很中國。
這樣的風景,很中國。坐著京廣高鐵,看一看湖南橘子洲頭湘江緩流、廣東韶關丹霞山奇特多姿的風貌;坐著京滬高鐵,游海河、登泰山,近距離感受大國重器;坐著哈大高鐵,感受扎龍濕地生態美景,看一看“北糧南運”現場;坐著合福高鐵、杭黃高鐵,開啟壯觀天下無的“觀潮”模式,“速覽”黃山美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在鐵路沿線漫延。跟隨高鐵穿行在青山綠水中,看窗外山水如畫,這樣的中國風景,真的很美。
這樣的發展,很中國。京廣高鐵是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哈大高鐵是世界上首條高寒高鐵,青藏鐵路跨越“世界屋脊”,成昆鐵路開創了18項中國鐵路之最,京張高鐵開創高鐵自動駕駛先河……一條高鐵線,一段奮斗史。一代代鐵路人本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在神州大地上創造了一個個奇跡,串起了一條條發展快車道、民生快車道。今天,八縱八橫”的高鐵網越織越密,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快速發展的高鐵映射出大步前行的中國,這樣的中國發展,讓人自豪。
這樣的旅游,很中國。窗外江山多嬌,有一份山河無恙的雄壯之美;窗里人頭攢動,有一份流動中國的活力之美。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國內旅游人數預計將達5.5億人次。我們坐在流動的高鐵上,感受高鐵風馳電掣的“中國速度”,體味著中國經濟從疫情中快速復蘇的“中國速度”,這樣的中國旅游,充滿自信。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6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路網密布,高鐵飛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先行保障。坐著高鐵看中國,在“高鐵飛馳”中品味中國之美,感受祖國富強,這樣的旅途,真的很中國。
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2
2020年國慶期間,中央電視臺推出《坐著高鐵看中國》系列報道,通過八條高鐵(鐵路)線路,講述祖國的發展故事。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神州無限美景。從茫茫松遼平原到南方熱帶島嶼,從大漠西北到東南五嶺,我們隨著高鐵穿越東北雪海,領略北國風光;穿越江南水鄉,欣賞沿途秀美風景;登上雪域高原,探尋“綠色長廊”……祖國的大好河山看不盡說不完。高鐵開通后,極大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各大景區更“近”了,高鐵朝發夕至,旅行可以說走就走。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百姓安居樂業。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受阻的地域物資不能暢通,人才難以留下,經濟發展普遍滯后。如今高鐵線路深入大西南腹地,云貴川的鮮花、水果、土特產流出來,四面八方的游客走進去,許多風土人情和傳統工藝也越發被“外人”了解、熟悉。高鐵為老百姓出去、回家帶去便捷,也為發展滯后地區帶去美好生活的希望。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中國發展速度。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引領,從四縱四橫到八縱八橫。一條條高鐵線,貫穿祖國的錦繡山河,見證了祖國的發展歷程和速度。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運營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網路。得益于高鐵建設的快速發展,各大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形成了“一小時通勤圈”、“兩小時交通圈”等。中國鐵路日新月異的背后展示的中國速度,讓人心生喟嘆。
坐著高鐵看中國,看到祖國富強安定。國慶期間,一列列高鐵動車滿載著旅客從南到北、自西向東,停靠在大大小小的站臺,往返于大大小小的城市,車站里飄揚的五星紅旗,和人頭攢動的大街小巷,這一派安定祥和的節日氣氛讓我忍不住紅了眼眶。因為新冠疫情,我們渡過了最忐忑、最冷清也最難熬的春節,親朋好友莫說串門、聚餐,甚至連見面和擁抱都是奢侈。幸而在黨和國家采取一些列有效措施后,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配合下,國民生活和經濟秩序逐步恢復,我們得以在緬懷逝者的同時,擁抱新的生活。看著屏幕上一張張生動的笑臉,我油然而生出一股強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3
每年最早呈現出“年味”的地方是哪?相信很多人都會說——火車站。沒錯,春運散發出的年味總是早于春節。今年的中秋國慶長假,早就被因為疫情打亂春節計劃的中國人當成了“年”來過,全國各地火車站里熙熙攘攘、迎來送往的人群,也理所當然地給了我們春運的感覺。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10月1日至8日推出的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的鏡頭里,我們看到了久違的春運般的高鐵客流,看到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復蘇中的中國,寬廣美麗的土地上不僅有一路向前奔跑的中國速度,還有中國人集體散發出的熱氣騰騰的生活氣息。
獨一無二的國家戰略大通道京廣線,所經區域人口占全國四分之一的京滬線,領略糧食生產基地收獲景象的哈大線,邂逅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的合福線、杭黃線,翻越“世界屋脊”、賞大美風光的青藏線,83.3%的路段處于橋梁上或隧道中的貴廣線,開創18項中國鐵路之最的成昆線,在中國鐵路之端暢想冬奧冰雪世界的京張線——《坐著高鐵看中國》8天8場直播,全景式展示了“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直播也展示了很多細膩貼心的細節:火車站無處不在的安全保障設施、高原之旅出發前該做何準備的講解、3分鐘內數一數高鐵過了幾條隧道的趣味問答……還有鏡頭中那些開心的面孔:那個跳著喊“我要去迪士尼”的小女孩,那個第一次帶媽媽坐高鐵、說著“她開心我就覺得很值”的年輕人,那個滿足地表示“家人在一塊兒就是幸福”的孕婦乘客……或許,讀懂直播中的這些細節,才能讀懂中國高鐵、讀懂中國人。
透過細節,體會歲月靜好的感動。
國慶與中秋的合體非常不易,19年才能遇到一次;中秋國慶這個能到處游玩的8天長假同樣來之不易,如今的歲月靜好是靠很多人用很艱難的方式換回來的。《坐著高鐵看中國》10月1日的節目安排了分別從北京、廣州出發的兩列高鐵相向而行在武漢相聚,這樣的細心安排,寓意不言而喻。2020年的武漢,是中國的痛點,也是中國的驕傲。隨著主持人的介紹,網友們看到黃鶴樓、長江大橋都恢復了往日熙熙攘攘的生機,也切實體會到了“蘇醒”這個詞放在武漢身上時的貼切。去看看戰“疫”大考后繁忙的武漢吧,你一定能對歲月靜好這四個字產生更深刻的感觸。
透過細節,尋找詩意與遠方的美好。
踏上“最美高鐵”合福線、杭黃線的行程,在千島湖體會航拍下的美景,在錢塘江觀看波瀾壯闊的驚濤拍岸;乘著世界上第一條高寒高速鐵路哈大高鐵,去東北領略“金色海洋”的別樣魅力;在“世界屋脊上的鋼鐵大道”暢游青藏高原、探秘可可西里、俯瞰納木錯、翻越唐古拉山……“我們是去廈門拍婚紗照的。”“我去看外婆,去參加小姨的婚禮。”“我看著人來人往就高興啊,因為人多代表大家日子過得很好,才有閑情出來走走。”——無論是把行李箱當成玩具的孩子們,還是舉著相機拍攝窗外風景的年輕人,抑或對著鏡頭豎起大拇指說“好”的老奶奶,直播中每一個旅途中的普通人,都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情,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發自內心的熱愛。
透過細節,享受“說走就走,說回來就回來”的便利。
“兩三年前從江蘇到樂山還需要一天的時間,您看剛才這位大哥說了,現在9個小時的高鐵就到了。”在8場直播中,“交通圈”成了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匯。因為有了哈大高鐵,東北三省形成了以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4座城市為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凌晨從大連上岸的海鮮,中午就能端上哈爾濱的餐桌;因為有了貴廣高鐵,早上在貴州榕江采摘的黃瓜,晚上就可以送到廣州、香港市民的餐桌上……此外還有大家早已熟知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都是得益于“賊快、賊棒、賊舒服”的高鐵,而讓我們可以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透過細節,看到中國人勇敢奔跑的底氣。
坐著高鐵看中國,讓網友們不僅感受到了祖國的廣袤富饒,更了解到了祖國繁榮富強背后從未停止過的拼搏。在京哈線上,我們知道了零下40度的“技術突破”與“380高寒車體”的領先地位;在成昆線上,我們知道了這是20世紀人類戰勝大自然的奇跡之一;在京張線上,我們不僅知道這是一條見證了中國人自強之路的“爭氣路”,還知道了它被稱為中國“最聰明”的高鐵,是我國第一條采用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時速達到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鐵……這些,都是鐵路人的底氣,也是中國人的底氣。
高鐵代表著中國速度和中國廣度,8天8條高鐵線路的旅程雖然已經結束,但每一個中國人從中收獲的力量與希望卻是無窮的。8天的旅程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高鐵寫下的變“不可能”為“可能”的豪情,看到了山河無恙、人民安康的溫情,看到了全社會一步步走向復蘇的熱情,看到了在這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第一個長假里,那么多中國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高鐵拉近了中國各地區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距離,加快了中國人共同富裕的步伐,也給熱愛生活的中國人增添了更多奔跑的力量。坐著高鐵看中國,最終看到的,不就是中國人熱氣騰騰、蒸蒸日上的生活嗎?
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4
夢想是美麗的,夢想是珍貴的,夢想是有力量的。我們偉大祖國也有夢想:建設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不僅是中國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近日,我有幸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坐著高鐵看中國》。紀錄片詳細記錄了我國高速鐵路通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運營旅程達萬公里,占全球高速運營旅程的60%以上,列世界第一。期間,陸續修建了創造世界試驗最高速度的京滬高鐵、運營旅程最長的京廣高鐵、世界第一條環島高鐵,每天運行動車組達到4000多組。同時從高鐵線路、高鐵列車、高鐵信號、高鐵運營等各環節,充分體現出中國高鐵在近幾年來高速發展,全面展示了中國高鐵震撼人心的發展成就。
高鐵之快,快在速度,更快在炎黃子孫的心頭!一百多年前的奇跡和今天高鐵的奇跡告訴了世人:中國,就是一個奇跡!奇跡不會停止,奇跡將會不斷地發生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在觀看了《坐著高鐵看中國》后,我感慨萬分:既為我們偉大祖國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從一無所有,到構建起完備、成熟的技術體系,這一切既坎坷曲折,又波瀾壯闊。當中國邁入高鐵時代,高速鐵路不僅為人們構筑起生活新時空,也為社會提供了優質的公共產品,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5
10月1日至8日,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8天8條線路,帶領旅客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
坐著高鐵看中國,一趟走遍大好河山的旅途,一次感受祖國繁榮昌盛之行。從小慢車到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從零到3.6萬公里的高鐵網,再到世界智能高速鐵路“標桿”京張高鐵……透過高鐵的快速發展,我們看到的是中國飛速發展的縮影。坐著高鐵看中國,從節日出游的鏡頭切入,不僅全景式展示了流動中國之美,更營造了溫馨美滿的節日氛圍。
坐著高鐵看流動中國風景之美。坐上世界運營里程最長的京廣高鐵,早看升旗,晚賞夜景,領略“中國速度”之快;坐上世界第一條高寒高鐵哈大鐵路,看經濟走廊,賞銀裝素裹,共享東北振興和豐收的喜悅;坐上最美杭黃高鐵,穿越名山大川,看一站十景,領略沿途醉美風光……從北國冰雪風光到南國絢麗風情,從西部遼闊邊疆到東部沿海河畔,在這個舉國歡慶的好日子里,我們領略到的是祖國的節日祥和大好河山的美輪美奐。
坐著高鐵感受“中國速度”之美。高鐵一通,轉化時空。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2小時暢行,京滬4小時、京廣8小時……隨著“八縱八橫”高鐵網的不斷完善,“貼地飛行”的中國高鐵,正在進一步縮短城市與城市、城市與鄉村的時空距離,以更高的效率提升地區的資源配置、聯通國際國內市場,推動著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坐著高鐵欣賞中國繁榮昌盛之美。一分鐘,“復興號”前進5833米、35217名旅客出行、創造GDP1.57億元……這是央視《中國一分鐘》宣傳片里我們看到的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今,在這個舉國歡慶的好日子,讓我們一起坐著高鐵欣賞祖國的繁榮美景,一起看疫情風雨后全面復蘇的中華大地,一起看十三五規劃發展藍圖變為現實,一起看民族團結舉國同慶的盛世,一起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成真。
坐著高鐵看中國,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一條條高鐵線如同流動的音符,將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編寫成曲,將祖國的飛速發展描繪成畫。雙節之際,讓我們一起乘“中國速度”感受新時代中國美景。
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6
又到年終歲尾,即將迎來新的一年,同時人們也會有三天的假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這樣的假期如果放到過去,人們可能不會選擇長途旅行,但今時不同往日,三天也足夠人們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自古交通是決定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交通在科技的加持上,讓人們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并且隨著技術的進步,日行千里已經不是夢。古人云“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那時即便是省內游也不方便,而今人則可以乘坐舒適便捷的高鐵,在很短時間內跨越多個城市,不管是要看漠河的冰雪奇觀,還是感受海南的熱帶風景,都方便的很爽利的很。
凝聚民心,也留住綠水青山,高鐵帶來的不僅是出行的便利,更是城市集群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過去許多村鎮因為交通問題,雖坐守農業、旅游資源,卻無法轉化為經濟優勢。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城鎮加入高鐵圈,當地的物流環境被極大改善,換來了城鎮的快速發展。得益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許多小城鎮保留了原始風貌,吸引了許多城市人,一批批的游客乘著高鐵去小城鎮休閑度假,帶去的不僅是經濟收益,更有助于縮小城市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提升區域競爭力,讓更多人愿意留在家鄉,讓美麗中國的鄉村變得更美更富饒。
人暢其行,物亦暢其流,中國時刻在流動。對中國人來說,網上買買買是一種日常,而這種日常的實現靠的就是中國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生產、銷售、物流、資金、人員、信息、商品,所有這些現代社會的加工要素,要實現最快速的經濟利益的轉化,就是需要物流發揮最大效益。當今,中國交通事業蓬勃發展,鐵路更是屢創佳績,這使得國內物流成本大幅降低,讓更多企業能夠享受物流帶來的發展之勢,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讓人們的生活更方便,也讓我們的社會發展始終在快車道上。
體現民生福祉,展示中國魅力,高鐵代表的不僅是風馳電掣的中國交通速度,也是中國的發展速度。乘坐高鐵可觀神州各地的美麗風景,可以領略不同地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發展的日新月異,享受流動中國的幸福生活。中國高鐵,中國加速度,未來有看頭。
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7
“十一”期間,央視新聞新媒體將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十月七日,高鐵將帶你走進成昆鐵路,聆聽成昆精神。
成昆鐵路是新中國成立后,30萬人劈山架橋,用血肉、理想和信念,在大西南筑成的第一條機械化施工的鐵路,北起四川成都,南抵云南昆明,1096公里成昆線縱貫川滇兩省,覆蓋范圍達13萬平方公里。近10年來,成昆鐵路云南段共發送旅客2000多萬人,發送貨物10500萬噸,對沿線和川滇兩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一橋飛架南北,天嶄變通途”,成為鐵路史上重要里程碑。回首過去,曾經的西南大地被視為“鐵路禁區”,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在茫茫山野中走了半個世紀,其設計難度之大、工程之艱巨、施工之復雜,均屬前所未有。一代代“成昆人”持一把鍬、一把鎬與嚴寒、酷暑、災害做斗爭,在崇山峻嶺、深澗密布間生刨硬鑿出來的成昆鐵路,為國家建設、地方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為西南的改革發展穩定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進世界偉大建筑的“名人堂”,成昆鑄就經濟騰飛。走過成昆線的人,都會驚嘆于建設者們堅苦卓絕的付出和努力,1970年7月1日,一條鐵路,五十年載,伊始間反反復復,嚴峻地貌至暫停再復工完成巨大工程,成昆鐵路終于全線竣工開始正式運營,與貴昆、川黔、成渝鐵路相連,構成了西南環狀路網,加上寶成、湘黔、黔桂三條通往西北、中南、華南的鐵路通道,通車50年來,為四川、云南的資源開發,商品流通、工農業經濟發展,特別是脫貧攻堅作出了巨大貢獻。
成為出川“綠色通道”,成昆為脫貧攻堅作貢獻。彈指一揮間,回望五十年,高鐵時代下,卻還有81對為“大山人民”量身打造的“慢火車”穿梭于大涼山扶貧的道路上。成昆鐵路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地區旅客、物資的出川通道,同時惠農“綠色通道”有效帶動了鐵路輻射區內的農副業經濟增長,沿線的老百姓交通得到便利的同時,經濟也逐漸開始被帶動起來,流通至各地的土特產、村與村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密切,就連居住在最偏遠村莊的老百姓也與外界有了聯系,有了成昆鐵路這座橋梁的搭建,大山里的商貿線漸漸成形,許多人也因為這條“希望之路”走出了大山。成昆線上的“慢火車”雖舊,卻便民出行,便貨流通,大山里的人貨往來都得依靠它;“慢火車”雖老,卻搖身一變成為了“網紅車”,游客追溯時光,游遍青山必須乘它而來;“慢火車”雖慢,但是27年間從未止步,成為了老百姓的“公交車”“校車”……使沿線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可最珍貴的還是那一張張臉上露出了最美的笑容。
蜿蜒曲折中提水準,成昆迎來了質的蛻變。光輝歲月彈指間,中華大地滄桑變。半個世紀的溫情陪伴,成昆鐵路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成昆精神,這種精神被不斷發揚和全新演繹,成為永不消逝的紅色電波。50年來,從內燃機車到高鐵動車,從人工探查到自動監控,從人力建設到機器覆蓋,成昆鐵路通過電氣化、擴能改造等方式不斷提升、提速、跨越,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新時代,接續成昆鐵路半個世紀鑄就的奮斗精神,科技引領的成昆鐵路完成了數次產業升級,在缺乏工業原料、進口國外的今天,穿梭于富有礦藏的成昆鐵路,以更加高效快捷的方式運輸煤、鐵等礦產及工業產品,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添磚加瓦,續寫著新的時代傳奇。
國慶、中秋雙節將至,“坐著高鐵看中國”將帶你走進成昆,領略到成昆鐵路半個世紀從“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青天”,到“治山斗水保暢通,團結務實創一流”再到“堅守實干,創新爭先的日新月異。
【坐著高鐵看中國青藏鐵路觀后感】相關文章:
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后感1000字10-18
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后感(精選9篇)09-28
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后感(精選5篇)09-28
坐著高鐵看中國寫觀后感(精選8篇)09-28
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后感800字(通用5篇)09-28
坐著高鐵看中國觀后感400字(通用5篇)09-28
中國高鐵的閱讀答案04-03
中國高鐵作文700字01-19
坐著看風景散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