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范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近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火遍教育界,鋪滿博客圈,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教師也“聞聲趕來”,今天也一睹“核心素養”的芳容。很慶幸的是,不單單是作為教師的我看到了這份“核心素養”,我還慶幸作為一位父親看到了這份詳盡的孩子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建議全社會認真學習“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深入理解具體的三個方面、六個素養和18個基本點。無論是不是教育者,他們都需要認真學習。首先,他們需要為自己的終身學習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其次,他們需要總結自己過去的生活和學習過程,并不斷反思自己。
更何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就從標題上看也看不出是對學校的要求啊,細讀后你會發現“核心素養”實則是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的整體要求,甚至還有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范疇。每一個自然人都會是學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的過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國,這份“核心素養”都離不開我們。
由于學生發展的核心素質是一個宏觀的教育理念和培養目標,因此對每個年齡組和每個社會分工的中觀層面的解讀將指導具體教學實踐過程的實施。根據這一框架,我還想談談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具體表現要求,這只是我的一點拙見。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類存在的根源和靈魂。這方面包括兩個核心素質:人文傳承和科學精神。
1.人文底蘊在小學階段毋庸置疑就是以語文學科為集團的人文領域的知識儲備了,古今中外現成的、成熟的文化體系的學習,是學生一切發展的基礎。只有有了人文積淀,基本的知識才能溝通和發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懷,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審美情趣,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才能對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在我周圍小學學習的現狀下,上午和下午閱讀中國經典,教師的引導和理解,學生的人文積淀;學生們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如果學生需要幫助,他會向同學伸出援助之手。這就是人文情懷;學生干凈整潔的衣服,干凈衛生的教室,藝術和音樂課上快樂的笑容,以及學生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都是審美興趣的范疇。
有了“核心素養”的明確后,這些內容學校及教師一定繼續做實細致,嚴把學生的“人文底蘊”關,對學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學精神對人文遺產的方法和技能較多,情感投入較少。情感和理性之間沒有分離。在談論“情感”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談論“理性”。科學精神是理性,它以基本的科學原理為基礎,影響著學生對世界萬物的理解。理性思考、批判性提問和勇于探索是這一核心品質的三個基本點。
以數學學科為典范的課程學習,學生思維清晰,邏輯縝密就是在闡述理性思維;學生做學問,除了學還要問,對于問題,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問題,獨立思考,設法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是批判質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屈不撓,不斷嘗試,直至問題解決這就是勇于探索。
學生的學科學習和當前如火如荼的“創客教育”要求學生具有科學精神,而不是迷信,認識到有規律可循,有規律可循,有辦法可循。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基本屬性。這也與學生是學習主體的課程理念密切一致。主體本身“活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方向,而不是別人的傀儡和傀儡。如果被他人使用而不覺得有絲毫自由,就應該主動學習,過健康合理的生活。
1.學會學習,擁有學習力。即便是再新的東西和知識,都在學習意識的指導下,利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巧妙的學習方法,準確快速地掌握住。做好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才算是學會學習。
“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善者”。對于學習,學生首先應該知道為什么要學習,找出自己的學習偏好,使用自己的學習偏好,并擁有自己的學習技能。他們學得越多,就越容易,也越快樂。不斷總結經驗,形成豐富的經驗儲備,有選擇地調整學習策略,獨立解決問題。
信息飛速發展,“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大趨勢下,學會自覺、有效地使用信息,勢必要事半功倍的。這也和二七教育的“信息化”緊密相連,所有的學習資源都可以共享開源,讓所有的學生學習都能夠高效,在數字化時代,更具活力。
2.健康的生活不僅僅是身體健康。前一段時間,“許玉宇事件”和一系列發人深省的電話詐騙事件造成的悲慘后果,是一個典型的教學反例。受傷的學生不珍惜生命,沒有健全的人格,無法自我管理,因此他們自殺并感到興奮。這是學生學習的悲哀。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做好“健康生活”。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必須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要自我保護,適當鍛煉,擁有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例如,課間操的堅持,站姿、坐姿的標準,書寫的習慣等都是小學生要有認識的。對于小學生調節自己的情緒的能力還需更多的鍛煉,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小學階段學生做好對于人生大局觀的認識即可,為成長打好基礎。自我管理方面,小學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師引導、家長監督,適時的鼓勵、獎勵,擁有持續行動力,正確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三、 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每一個人終歸是要成為社會人的。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社會參與非常狹窄,現階段僅局限于學校參與和家長所帶領的社會的部分參與而已。這樣一來,對于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這些基本要點在小學階段就需要有所調整了。
小學社會責任范疇可以培養學生的班級責任感。在課堂和學生中誠實、友好、文明、禮貌;當學生犯錯時,校園課堂生活如寬和待人,培養了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國家認同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很不夠具體的,做到知國就不容易了,愛國則只能從小事做起了,在公共場合不亂扔果皮紙屑,見到不文明現象及時的制止,就是對國家利益和尊嚴的捍衛。那么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完成什么呢?我想應該是自己在班集體這個小集體中的“位置”認識,自己在班級中起到一個什么樣的影響作用,或是任勞任怨“小蜜蜂”、或是出主意的“點子大王”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發展成為國家的“一塊磚、一塊瓦”。
這種責任教育在小學階段更具體、更實用。
國際理解就又和二七區的教育方向中的“國際化”完美接軌。“國際理解”在小學階段可以讓學生大開眼界,認識不同的人種、生活習慣,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學生可以從小樹立廣泛的全球觀,認識到和而不同。中外文化的強烈碰撞,精彩紛呈,多元共生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全面發展,成就多彩人生。
學生的實踐創新要求學習貫徹落實,服務現實,服務未來。所有的學習都能了解勞動,提高勞動效率。小學優化等實踐課程可以讓孩子合理安排和嘗試提高勞動效率,增強勞動意識。集體分工和全班大掃除是勞動意識的體現。
學生的學習是終生的,在離開家長和老師后,依然能夠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怎么辦?這就要求了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日常課堂上,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設法解決問題,然后動起來真真正正的解決問題。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目的。否則,學習的精力和時間將被浪費。因此,小學生的學習階段與人生的學習階段緊密相連,從而運用這些知識,在生活中取得進步。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實一定會形成教學新常態,落實在課程改革上,國家課程的改變,校本課程的研習和發展都將迎來新的春天;落實在教學實踐上,更注重能力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的方法,真正提高學習力,以無招勝有招、勝百招;落實在教育評價上,解放卷子的局限,解放教室的局限,解放一朝定輸贏的局限。
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基于科學性、現代性和民族性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中心的。它分為三個方面: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綜合表現包括人文傳承、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感和實踐創新六項素質,具體提煉為民族認同等18個基本點。結合我的教學和教學經驗,我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經驗。
一、責任擔當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重要的一點是樹立法治觀念。現實中,一些學生不懂法律,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沒有原則,不會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結果,他們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要加強學生的法律學習,宣傳守法的重要性,采取豐富多彩的法律教育形式,讓學生學習、認識、理解和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人文底蘊
在一個國際化的世界里,學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真正理解和接受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隨意追隨一種文化,這才是真正的國際化和世界觀。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強調在教授學生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同時,他們應該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通過思想課,學生理解和熱愛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尊重和寬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我們不僅要反對自滿自大,而且要反對崇洋媚外。我們要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自用,創新民族文化。學生要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潮,把自己培養成創新型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三、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比學習知識更重要”。教育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教師的一項艱巨任務。隨著學生獲取信息來源的多樣化,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獲取、識別和使用各種信息,解決各種問題,促進學生能力全面、全面、和諧發展。要使學生快樂并善于學習,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好學的人,并養成自己好學的習慣。以身作則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催促了學生學習的萌芽,使學生逐漸從模仿老師轉變為自覺需要學習。學生應該勤于反思。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營造自學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途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問。當然,教師應該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四、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活是我們享有所有其他權利的基礎和前提。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功和發展非常重要。我們應該教育學生永遠不要放棄生活的希望。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遭受多少挫折,都不應該放棄生活的希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抵御挫折的能力,樂觀、開朗、積極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善于調節情緒、自尊、自愛和心靈溝通的良好心理素質。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具有科學性,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養,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給出了現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應該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對社會有用。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努力發現亮點,發現就表揚,引導他們繼續努力。我清楚地知道智力和能力訓練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教師才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所有學生面前,我從不揭露個別學生的缺點,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不喪失自尊。慢慢地,我開始對自己有了一點信心。在這個時候,我會給他們更多的機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在得到老師和學生的無私關懷后,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建立了強大的自信。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每節課都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學習《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09-16
學習《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02-27
學習《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5篇08-22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2-13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05-04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通用9篇)03-13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通用7篇)02-22
中國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2-02
學習《核心素養解讀》心得體會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