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紫禁煙花一萬重》閱讀答案及賞析

時間:2021-06-17 09:45:41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鷓鴣天·紫禁煙花一萬重》閱讀答案及賞析

  鷓鴣天

《鷓鴣天·紫禁煙花一萬重》閱讀答案及賞析

  向子諲

  有懷京師上元,與韓叔夏司諫、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賦。

  紫禁煙花一萬重,鰲山宮闕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陸海中。

  星轉斗,駕回龍。五侯池館醉春風。而今白發三千丈,愁對寒燈數點紅。

  [注]①向予諲是生活在兩朱之交的詞人,此詞是北宋滅亡之后詩人晚年僻居鄉里所作。②元宵節。③彩燈疊成的燈山。

  ①紫禁:指汴京皇宮。煙花一萬重:形容春色濃郁。煙花:煙云與花朵。

  ②鰲山:元宵節之燈山。

  ③端拱:端坐拱手,無為而治。玉帝:指皇帝。

  ④陸海

  ⑤五侯:后漢桓帝一日封五個侯爵。此指貴家池館。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折,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詞作在結構上很有特色,它打破了上下片的界限,前七句和后兩句構成了兩個對比鮮明的畫面。

  B.這是一自感舊傷時之作,前七句用流暢輕快的筆觸描繪了汴京紫禁城內外歡度上元佳節的繁盛景象。

  C.“而今”二宇,把上元節狂歡的畫面推向了遙遠的過去,成了一個幻境,這是化虛為實的有力一筆。

  D.“白發三千丈”一句使用了用典兼夸張的手法,刻畫了愁緒滿懷的詞人的自我形象,藝術效果強烈。

  2.請概述末句中“愁”的內涵。(4分)

  參考答案

  1.C(“化虛為實”錯,應為“化實為虛”。)

  2.(4分)①繁華消逝的滿懷失落;②年華老去的深沉感傷;③往事如夢的人生喟嘆;④國家破亡的無限悵恨。(如有別的理解,合情合理亦可。)

  二:

  1、這首詞打破了結構上分片的定格。前七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京師上元節景象?抒發了什么感情?(5分)

  2、最后兩句“而今白發三千丈,愁對寒燈數點紅”,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作者是用什么手法營造的?(6分)

  參考答案

  1、(5分) 前七句,作者以流利輕快的筆法,描繪了汴京紫禁城內外歡度上元佳節的盛況。正月十五之夜,華燈寶柜與月色焰火交輝,華燈疊成的鰲山與華麗的宮殿高聳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樓之上,萬民百姓則嬉戲游玩于街衢之間。斗轉星移,龍駕回宮。此時萬眾狂歡更趨高潮。抒發了對北宋徽宗時代的繁盛的懷念之情。

  2、(6分)最后兩句,詞人撫今追昔,恍若隔世:當年目睹京城繁華,親歷北宋盛況;如今僻居鄉里,只能與數點寒燈做伴。“而今”二字將今昔兩個畫面加以對比;化實為虛,把詞人所處的現實環境一下子推到讀者眼前;并借用李白“白發三千丈”名句;“白發”、“寒燈”二句中,描寫色彩的“白”“紅”二字又互相映襯,渲染了一種凄清的境界,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表現手法答出兩種即可得分)

  向子諲

  (1085—1152)字伯恭,自號薌林居士。向敏中玄孫。其先開封人,宋室南渡后徙居臨江軍(今江西清江)。元符三年,以恩蔭補官,宣和七年,以直秘閣為京畿路轉運副使,尋兼發運副使。建炎元年,統兵勤王,又拘張邦昌所遣使者,遷直龍圖閣、江淮發運副使。以素與李綱善,為黃潛善罷。建炎三年,起復知潭州。紹興年間,歷知廣州、江州,改江東轉運使,進秘閣修撰。紹興八年除戶部侍郎。尋金使議和將入境,以不肯拜金詔而忤秦檜,遂致仕,歸隱十馀年,紹興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宋史》有傳。有詞集《酒邊詞》二卷。

  賞析

  向子諲是一位生活兩宋之交的詞人。他將自己創作的詩詞編為《酒邊詞》,此書分成“江南新詞”和“江北舊詞”前后兩卷。這樣的編排,詞人用意很深。南宋胡寅認為他“退江北所作于后,而進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華;酌玄酒之尊,棄置醇味”(《題酒邊詞》),這種說法大致正確。向子諲前半生親見北宋社會表面繁榮興盛,而且金兵進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檜,于是被貶還鄉,居保江西臨江。向子諲的晚年詞作,多抒寫淡泊名利的閑適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懷念北宋徽宗時代的繁盛。這類感舊傷時之作,隱寓著深沉的憂國傷己之恨。這首《鷓鴣天》只注明“有懷京師上元”,未注明作于何年。作者集中另一首詞有《清平樂。巖桂盛開戲呈韓叔夏司諫》云:“而今老我薌林,世間百不關心。獨喜愛香韓壽,能來同醉花陰。”紹興九年己未(1139)歸隱以后詞人與韓叔夏常唱和往來,所以這首詞亦當為此后數年間所作。

  這首詞打破了結構上分片的定格。從文義看,前七句和后兩句,是意境迥異、對比鮮明的。

  前七句,詞人從懷舊入手,以流利輕快的筆法,描繪了汴京紫禁城內外歡度上元佳節的盛況。正月十五之夜,華燈寶柜與月色焰火交輝,華燈疊成的鰲山與華麗的宮殿高聳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樓之上,萬民百姓則嬉戲游玖于街衢之間。斗轉星移,龍駕回宮此時萬眾狂歡更趨高潮。這幅上元節情景,完全是記實。據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回憶,上元的汴京“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宣德樓上,皆垂黃緣簾,中一位乃御座。……萬姓皆露臺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此外該書還記載的:“別有深坊小巷,繡額珠簾,巧制新妝,競夸華麗,春情蕩飏,酒興融恰,雅會幽歡,寸陰可惜,景色浩鬧,不覺更闌。寶騎馬骎骎,香輪轆轆,五陵年少,滿路行歌,萬戶千門,笙簧未徹。”這從一側面反映了民間情景,由此讀者可以想見豪貴之家此夕宴樂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嘗經從”,故從闕略罷了。“五侯”,這是個典故是說漢代外戚、宦官有五人同時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稱權貴之家為侯家。

  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繁盛、萬眾何等歡樂,但最后兩句,詞意陡轉,讀者面前突現了一個蕭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發三千丈,愁對寒燈數點紅。”“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歡的畫面拋到了遙遠的過去,成了一個幻境,這是化實為虛的妙筆;同時,又把詞人所處的現實環境一下子推到讀者眼前。詞人撫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覺:當年身為貴胄(向子諲是宋神宗欽圣憲肅皇后的再從侄),曾出入宮闈,備受恩寵,此時卻是一個皤然老翁;當年目睹京城繁華,親歷北宋盛況,此時僻居鄉里,只能與數點寒燈作伴。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的確如王夫之所說這首詞將今昔兩個畫面加以對比,這種盛與衰、樂與哀相互對比的手法,確實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白發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現愁緒滿懷的詞人“愁對寒燈數點紅”凝聚著詞人多少深沉的感慨:是對昔日繁華生活的眷戀?是對往事若夢的人生喟嘆?還是因國破家亡而產生的悵恨?抑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失落感?這一切,詞人用一個“愁”字點破了。

  “白發”、“寒燈”二句中,兩個描寫色彩的字“白”與“紅”又互相映襯,渲染了一種凄清的境界。結句凝重,含蘊無窮,以少總多,發人遐思,是全篇傳神之筆。

【《鷓鴣天·紫禁煙花一萬重》閱讀答案及賞析】相關文章:

鷓鴣天的閱讀答案翻譯賞析08-07

關于秦觀《鷓鴣天》閱讀答案及賞析07-11

范成大《鷓鴣天》閱讀答案及賞析07-30

元好問《鷓鴣天》的閱讀答案及賞析08-20

《鷓鴣天》賀鑄閱讀答案及賞析08-22

《鷓鴣天賞荷》閱讀答案及賞析12-29

《鷓鴣天·西都作》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8-08

鷓鴣天晏幾道的閱讀答案翻譯賞析06-18

鷓鴣天張炎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6-1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福利色佬网站 | 伊人精品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少妇 | 日韩在线视频首页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不卡 | 视频一区二区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