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飏,飛飏,飛飏,——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飏,飛飏,飛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飏,飛飏,飛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
盈盈的,粘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詩中的“雪花”具有怎樣的特點?說明其理由。
3.詩中那個“有朱砂梅的清香”的她指什么?
4.你如何理解詩中的“雪花”形象?
參考答案:
1.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理想的熱切渴望和不懈追求。
點撥:第一、二節可以看出作者的渴望,第四節可以看出對其不懈追求。
2.一是自由,無拘無束:“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飛飏,飛飏,飛飏”。二是執著:“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點撥:抓住關鍵詞即可。
3.詩人心中的人生理想。
點撥:仔細品詩,即可找到答案。
4.詩中的“雪花”其實是詩人自己的化身。詩人通過對“雪花”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自
由理想的孜孜追求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2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為屋里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對“朔方的雪”的形象特點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如粉,如沙,決不粘連。 B.羞澀美艷,平和恬靜。
C.堅硬孤獨,奮力抗爭。 D.蓬勃紛飛,旋轉升騰。
2.節選文字的感情基調是( )
A.喜悅 B.凄涼 C.悲壯 D.憂傷
3.聯系全文,分析加點的“但是”在文中的作用( )
A.表示對江南美好雪景的進一步鋪陳和渲染。
B.此處沒有明顯的轉折意味,可以刪去“但是”一詞。
C.由江南的雪轉到對“朔方的雪”的描述,表明作者在情感上更傾向于對北方雪的贊美。
D.由江南的雪轉到對“朔方的雪”的描述,表明作者在情感上更傾向于對江南雪的贊美。
4.對文中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獨的學,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雪是雨的精魂,是死掉的雨 升華而成的。
B.揭示了北方雪的內涵,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C.北方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體現出作者不惜孤軍奮戰的堅強斗志。
D.從“孤獨的”“死掉的”“精魂”等詞語可以看出,作者對未來充滿迷茫與失望。
5.節選文字的語言特點是( )
A.細膩生動 B.粗狂急促 C.委婉含蓄 D.古樸自然
[參考答案]
1.B
2.C
3. C
4.D
5.B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3
梅花引 荊溪阻雪
蔣 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云,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試分析“是身留,是心留”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這首詞在表現手法上運用了托物言情的手法,一般來說,托物言情須擬物為人,使物成為人(作者)的化身。在這首詞里作者的化身是白鷗還是梅花?
答案
(1)。參考答案:“身留”是出于被迫,無可奈何;“心留”是樂意羈留。詞人途中遇雪,不能繼續前行,當然不是“心留”,點明了當時的具體狀況;詞人在這里采用問答的方式回避正面回答,讓白鷗繼續發問,引出下面對舊友的懷念之情。
解析:語句作用分析,還是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但題目只要求內容上的分析。扣住“身留”與“心留”的具體內容,并聯系詩人要表達的情感來分析。
(2)參考答案:作者的心情是通過白鷗表達出來的,但白鷗不是他的化身,從“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可以看出,白鷗并不理解作者的心情。而梅花有著傲雪的精神,能在這里陪伴“我”。從“有梅花,似我愁”可以看出梅花的精神和“我”的接近。因此,梅花是作者的化身。
解析:這是一個中心意象辨析題,關鍵是看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再根據情感與意象的相關性來判斷分析。如詞的結尾句就可判斷出應該是“梅花”。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4
湖心亭看雪原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橈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閱讀題目:
1、以上是《湖心亭看雪》全文,選自《_________》,作者是明末清初的_________。
2、作者說“獨往湖心亭看雪”,結合整篇文章,一個“獨”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文章寫雪景的語句有哪些?采用什么表現手法?
4、結尾用舟子的話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湖心亭看雪閱讀答案:
1、以上是《湖心亭看雪》全文,選自《 陶庵夢憶 》,作者是明末清初的 張岱。
2、表現了作者一開始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3、霧凇(sōng)沆碭(hàng dàng)⑹,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
4、作者喜愛這山水美景,有遇到知音的喜悅和自己的高雅情趣。
癡的含義: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高壓情致;同時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緒。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5
雪花的快樂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借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閱讀題:
1.給加粗字注音。
翩( )麓( )
2.詩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反復出現飛飏,飛飏,飛飏表現出一種________________的執著。
4.她是詩人美的理想的代稱,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piān ù
2.自由、美好
3.堅定、歡快、輕松自由
4.詩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無拘束地飄舞在空中,去追尋永恒的東西。他借雪花充分享受著選擇的自由,熱愛的歡樂,一旦追尋到美好的東西,就再也不會放棄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6
雪晴晚望【注】
賈 島
倚杖望晴雪,溪云幾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
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
【注】賈島長安應舉落第,與從弟釋無可寄居長安西南圭峰草堂寺。這首詩大約寫于此時。
閱讀題
8、題目為“雪晴晚望”,詩人具體“望”到了哪些景色?請簡要敘述。
答:
9、末尾兩句寫的是什么內容?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說明。
答:
答案解析
8、在夕陽斜照下,溪水上空升騰起魚鱗般的云朵,幾乎多至“萬重”;在遍山皚皚白雪中,采樵人緩緩下山,回到被白雪覆蓋的茅舍;遠處山岡上,野草正在燃燒,勁松郁郁蒼蒼,日暮的煙靄似斷斷續續生于石松之間。(意思對即可)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古詩形象的鑒賞能力。本詩描寫景色的部分為前三聯,答案從前三聯中篩選整合即可。因為題干中有“簡要敘述”的要求;所以只答意象不敘述不能得滿分。
9、詩人在回山寺的路上,聽到了山寺里傳來的鐘聲,平添了濃厚的詩意,也吐露出詩人心靈深處的隱情。這兩句起著點活全詩的作用,點明了歸隱的主旨。前六句寫了所望之景,這一聲清亮的暮鐘,由視覺轉到了聽覺。這鐘聲不僅驚醒了默默賞景的詩人,而且鐘鳴谷應,使前六句所有的景色都隨之飛動起來,整個詩境有聲有色、活潑動人。(意思對即可)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把握詩歌內容及表達效果的能力。歸納尾聯內容不能脫離前三聯,分析尾聯作用要使用術語。尾聯的歸隱之情源于賈島“少年為僧,后雖還俗,但屢試不第,仕途偃蹇”的經歷。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7
江城玩雪原文
薩都刺
雷正紛紛客倚欄,長江風急吼天關。
千重鐵甕成銀甕,一夜金山換玉山。
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問。
曉來霽日高林照,好景依然悅我顏。
注:鐵甕:即鐵甕城,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金山:在京口西北,原在長江之中,后因砂土堆積而與長江南岸相連。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以“紛紛”狀雪大,以“吼”寫風急,“客倚欄”這一細節暗示出渡江之難。
B.頷聯以“銀甕”“玉山”兩個妙喻寫出了大雪之后所形成的奇麗景觀,生動形象。
C.頸聯寫舟子在寒浦外迷失歸途,僧人在山上如同置身于白云間,明寫人而暗寫雪。
D.尾聯雖然沒有具體描寫曉晴之后的怡人雪景,卻給讀者留下極為豐富的想象空間。
15.簡要分析這首詩刻畫了怎樣一個“玩雪”者形象。(6分)
答
14、A “暗示出渡江之難”有誤。“客倚欄”意在交代觀賞位置,暗示觀賞豪興。
15、(1)“玩雪”者具有獨到的審美眼光,以賞玩的心態和新穎的視角觀賞江城雪景,善于發現獨特之處,筆下充滿詩情畫意;(2)“玩雪”者具有獨到的審美情趣,不畏惡劣環境,賞玩壯麗雪景,熱愛自然,豪邁樂觀。(意思對即可)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8
比較閱讀下面文言詩文,按要求完成小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說笠翁,獨釣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盡管是一詩一文,但它們還是有不少共同點,請作一概括。
2.請比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達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3.從《江雪》 “獨釣寒江雪” 中和《湖心亭看雪》“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可以看出兩位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懷和生活態度?
參考答案:
1.都是描寫雪景和人物的活動。
2.表達的情感差異《江雪》主要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之感,主要表達了作者孤芳自賞之情。
3.詩、文中的兩個“獨”字,都表現處作者獨立獨行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9
一、作者對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繪,引起你怎樣的聯想?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設題意圖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主要思想。本文的主旨比較隱晦,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贊頌表現出來的。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歡喜,但更崇高的美應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斗中得到升華。
二、結合全文理解下列語句,探究括號里的問題。
設題意圖是通過理解文中關鍵性語句,更深地品味文章的內涵。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么?)
“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贊賞的。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隱約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指江南的雪蘊育著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系的。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三、課文中寫了塑雪羅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你在雪地里做過什么游戲?試寫一段文字描述出來。沒有見過雪的同學可以寫想像作文。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0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
水龍吟.雪
楊無咎
小軒瀟灑清宵午,風正緊、門深閉。藜床危坐,竹窗頻聽,春蟲撲紙。燈燼垂紅,篆煙消碧,衣輕如水。料飛花未止,堆檐已滿,時摧折、瑯尾。
骨冷魂清無寐。這身在、廣寒宮里。暗懷千古,渾疑一夜,冰生腸胃。歲事崢嶸,故園睽阻,歸期猶未。向寒鄉、不念豐年,只憶青天萬里。
【注】①瑯尾:竹梢,古稱竹為瑯。②睽阻:阻隔。
8.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詞的上片描寫的是午夜時分風緊雪大的景象,突出天氣的寒冷。
B.詞作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從視覺、聽覺等角度描繪了一幅雪夜寒鄉圖。
C.“春蟲撲紙”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雪下得大、下得密的景象。
D.風雪之中,詞人看到了大雪堆滿屋檐、壓斷竹梢的景象。
E.本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由景入情,即景抒情。
9.如何理解“向寒鄉、不念豐年,只憶青天萬里”?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答案:
8.CD
9.①這兩句寫出了在天寒地凍的異鄉,詞人沒有因漫天大雪想到豐收的年成,而是盼望著晴空萬里。②對晴空萬里的盼望,表現了詞人客居他鄉的孤單冷寂以及對早日歸家的渴望。③現實的天嚴寒天氣與詞人盼望的晴空萬里形成鮮明對比,更襯托出現實中詞人內心的凄苦。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1
折桂令·微雪
朔風寒吹下銀沙,蠹砌穿簾,拂柳驚鴉,輕若鵝毛,嬌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應是憐貧困天教少灑,止不過慶豐年眾與農家。數片瓊葩,點綴槎丫。孟浩然容易尋梅,陶學士不夠烹茶。
【注】
朔風①:北風。
槎丫② 樹木枝杈歧出貌。
陶 學士③即陶谷,五代時名士。性好茶事,曾得黨太尉(黨進)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戲之日:“黨家應不識此?”姬 日:“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銷金帳中,淺斟低唱,飲羊羔酒耳。哪有這種風味。”后“陶學 士”遂為風雅之士的代名詞。
1.作者善于從細微處表現下雪的情趣,請從這一角度賞析“蠹砌穿簾,拂柳驚鴉”。
2.這首元曲的下闋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請作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
1.運用比喻、擬人,寫細小的雪子撒落在臺階,就好像蛀蟲蛀蝕過一樣,在寒冷的北風中,雪子穿進屋簾。雪子飄過柳枝驚動了樹上的烏鴉。描寫生動、細膩,表現了作者寧靜閑適的情趣。(答對雪景的喜愛之情也算對)(修辭手法1分、內容2分、情感1分,共4分)
2.①對貧苦百姓的憐憫和農家豐收的喜悅。②對雪景的喜愛。③安貧守己的怡然自得。④對風雅之士的調侃。(答一個要點1分,答兩點2分,共4分,答三點即可給滿分)
賞析:
寒冷的北風把雪花隔著屋簾吹進屋子。雪花飄過柳枝驚動了樹上的烏鴉。雪花就像柳絮和梨花一樣嬌媚。可憐的是下的太少,就是來慶祝一下農家的豐收。描寫生動、細膩,表現了作者寧靜閑適的情趣,也表現了對貧苦百姓的憐憫和農家豐收的喜悅的贊美之情。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2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4、本詩選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詩人。
5、根據要求寫出詩文原句。
(1)詩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2)詩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3)只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的送別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4、岑參集校注 唐
5、根據要求寫出詩文原句。
(1)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2)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云慘淡萬里凝
(3)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7.這首詩寫出了塞外雪景什么樣的特點?在詩中有何作用?(2分)
8.賞析詩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在寫法上的妙處。(3分)
參考答案:
7.將塞外飛雪寫的千姿百態、氣象壯闊,襯托了惜別之情。
8.用對偶、夸張和寓情于景的寫法,寫出了天寒地凍、愁云滿天的景象,表達了對友人的擔憂之情。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3
閱讀甲乙兩文,完成20—22題。(8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2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⑴ 念無與為樂者 ⑵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⑶ 相與步于中庭
21.下面兩個句子所描寫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2分)
⑴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⑵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2.根據甲乙兩文內容,完成下表。(3分)
選 文 時 間 景 情
甲 文 ⑴ 月景 閑情
乙 文 更定 ⑵ ⑶
㈡(8分)
20.⑴考慮、想到 ⑵我 ⑶在
21.⑴空明清麗 疏影搖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彌漫 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 雪景 癡情
評分標準:第20題3分,每空1分。 第21題2分,每小題1分,第⑴題答“空明清麗”,第⑵題答“水天一色”也可。 第22題3分,每空1分。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4
對 雪
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①。
[注]①原指晉人殷浩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劃字。
(1)此詩為《春望》同一時期的作品,從全詩看,說說本詩的主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第二、三兩聯,任選一聯,分析作者通過怎樣的藝術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4分)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參考答案: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和親人命運的深切關懷(深沉的憂思)(憂國憂民)而又無能為力的苦悶心情。(4分)
(2)第二聯通過對天氣、景物的描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現了時局的混亂和危機,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前途的憂慮。
第三聯采用借代的修辭手法(“樽無綠”“綠”指酒)和以虛寫實的方法,以幻作真(“爐存火似紅”),寫出生活的艱辛和作者內心的苦悶。(4分)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5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8.解釋下面加點的字。(2分)
①余挐一小舟 挐:______________
②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_______________
9.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而或長煙一空
B.是日更定矣 問今是何世
C.問其姓氏 安陵君其許寡人
D.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乃記之而去
10.選文畫線句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使用_________的寫作手法,表現了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通橈,撐(船)。一作拏 ②盡力
9.D 解析:A.數量詞/全;B.這/判斷動詞;C.代詞,他們/句中用來加重語氣的助詞。D.表順承。
10.白描 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一與和諧(天人合一)
【《雪》語段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斜塔上的實驗》語段閱讀及答案12-17
豐碑閱讀訓練及答案08-25
忽略閱讀訓練題及答案12-10
偉大的悲劇閱讀理解習題及參考答案02-23
《獲得教養的途徑》閱讀練習及參考答案02-17
《老山界》閱讀訓練題及答案12-26
《天窗》閱讀理解訓練題及答案08-25
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答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