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流光似水》《拉美式的孤獨》閱讀答案
在各領域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有效檢驗我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科學規范的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流光似水》《拉美式的孤獨》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流光似水》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圣誕節一到,孩子們又提出了買一條手劃艇的要求。
“行,”爸爸說,“等咱們回到卡塔吉娜就買。”
但九歲的托托和七歲的喬爾比父母想象的執拗得多。
“不,”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現在就要,在這兒就要。”
“可是,”媽媽開口了,“要想在這兒航海,你們只能打開浴室噴頭放水了。”
她和丈夫的話都沒有錯。他們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個帶海灣船塢的院子,還有一個可容兩艘大游艇的棚舍。而在馬德里,他們全家擠在卡斯特拉納街47號的五樓公寓里。可是他倆曾經答應孩子們,如果他們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們一艘有六分儀和羅盤針的劃艇,孩子們做到了。于是爸爸把這些都買來,那是一艘漂亮的鋁艇,吃水線有一道金色條紋。
“小艇在車庫里。”午飯時爸爸說,“問題是車庫也沒多大地方了,而且沒法拿上來,走電梯或者樓梯都不行。
可是第二個禮拜六下午,孩子們請同學幫忙把小艇搬上樓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傭房。
爸爸說:“恭喜!現在呢?”
男孩子們說:“沒怎么樣啊,我們只是要把小艇擱在房間里,現在已經放進來啦。”
又一個禮拜三。爸爸媽媽照例看電影去了。孩子們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們關上門窗,打破客廳里一個
亮著的燈泡。一股清涼如水的金光流瀉出來,他們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于是關掉電門,拿出劃艇,就在屋內的小島之間隨意航行。
這次神奇的冒險是我參加一期家用品詩歌研討會,說了幾句玩笑話的結果。托托問我為什么一碰開關燈就會亮,我沒有勇氣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開龍頭,它就出來了。”我說。
于是他們每禮拜三晚上繼續行船,學習使用六分儀和羅盤針,等他們的父母看完電影回家,總發現他們在干干的地上睡得像天使。幾個月后,他們渴望走更遠,就要求全套的潛水裝,包括面具鰭狀肢、氧氣和壓縮空槍。
父親說:“你們把一艘不能用的劃艇放在女傭房間已經夠糟了。現在你們還要潛水裝備,豈不更糟糕。”
“如果我們第一學期贏得金梔子花獎呢?”喬爾說。
他們的母親惶然說,“不,已經夠了。”
他們的父親責備她太強硬。
她說,“這兩個孩子該盡本分的時候,連根釘子都贏不到。可是為了得到他們要的東西,他們什么獎都拿得到,連老師的職位都能搶到手。”
最后父母既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可是到七月,托托和喬爾各獲得一個“金梔子花獎”,且獲得校長公開表揚。那天下午,他們沒有再開口,就在臥室里發現兩套未拆封的潛水用具。于是下一個禮拜三,他們的父母在電影院觀賞《巴黎最后的探戈》的時候,他們把公寓注滿了深約兩尋(約十二尺)的金光,像溫馴的鯊魚在床鋪等家具底下潛游,從光流底部打撈出不少幾年來迷失在黑暗里的東西。
在年終頒獎大會上,兩兄弟被贊譽為全校典范,獲頒杰出獎狀。這次他們用不著開口,父母主動問他們要什么。他們非常講理,只要求在家開個宴會招待同班同學。
下一個禮拜三,他們的父母正在觀賞《阿爾及爾戰役》時,卡斯特拉納街的行人都看見一道光瀑從一幢樹影掩映的舊樓流瀉下來,溢出陽臺,一股一股沿著房屋正面傾注而下,呈金色洪流急奔下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區,直亮到瓜達拉巴。救火隊為應付這個緊急狀況,撞開五樓的門,發現公寓滿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發和安樂椅在吧臺流出的酒瓶和大鋼琴間高高低低漂浮著,鋼琴上的馬尼拉罩巾載浮載沉,像一條金黃色的軟骨魚不停地扇動。家用品詩意盎然,自己長了翅膀在廚房的天空飛翔。孩子們跳舞用的軍樂隊樂器,在母親水族箱里游出來的彩色
魚兒間漂來漂去,那些魚是浩瀚的金光沼澤里惟一活生生而且快快樂樂的動物。
大廳那一頭,托托戴著潛水面具和僅夠抵達港口的氧氣,坐在船尾,隨浪潮擺動,手握緊雙槳,正在找燈塔;
喬爾浮在船頭,還在用六分儀尋找北極星;滿屋子漂浮的是他們的三十七個同學,有的正在窺視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詞來嘲弄校長的校歌,有的正從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蘭地酒,就這樣化為永恒。他們同時扭開太多燈,公寓泛濫成災,醫院傳教士圣茱麗安紀念小學的整整兩個班學生遂淹死在卡斯特拉街47號五樓——在西班牙的馬德里,一個夏天像火燒、冬風冷如冰、沒有海洋也沒有河流、內陸根性的居民永遠學不會光海航行術的遙遠城市。
《拉美式的孤獨》
也是在象今天這樣一個場合里,我的導師福克納在這個大廳里說過:“我拒絕接受人類末日的說法。”他在三十二年前拒絕接受這一世界災難的說法,如今它僅僅是純屬科學判斷上的一種可能。假若我未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我便感到不配占據他曾占據的這一講壇。
面對這個出人意外,從人類史看似乎是烏托邦式的現實,我們作為寓言的創造者,想念這一切是可能的;我們感到有權利相信:著手創造一種與這種烏托邦相反的現實還為時不晚,到那時,任何人無權決定他人的生活或者死亡的方式;到那時,愛情將成為千真萬確的現實,幸福將成為可能;到那時,那些命中注定成為百年孤獨的家族,將最終得到在地球上永遠生存的第二次機會。
(節選自馬爾克斯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拉美式的孤獨》)
5.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盡管在馬德里這座城市沒有航海的條件,但爸爸還是遵守承諾為孩子們買回了劃艇,可見家長對孩子有些縱容。
B.孩子們有契約精神,凡是想要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與父母約定,直至拿到父母所期望的獎項才要求兌現承諾。
C.父母去觀賞電影,而孩子則在家里“航海”,大人孩子實質一樣,都在“烏托邦式的現實”里追求虛幻的快樂。
D.馬爾克斯拒絕接受人類末日的說法,因為他拉美式的孤獨中看到永遠生存的希望,托托和喬爾身上體現了這點。
6.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采用如同《百年孤獨》般的魔幻現實主義寫法,以豐富而瑰麗的想象營造了在光海里航海潛水的美麗而詩意的童話意境。
B.小說情節敘述有“滾雪球”的特點,起于買劃艇,進而實現在流光中“航海”,最終邀請同學航海而產生悲劇,逐漸放大,產生審美張力。
C.小說中多次提及“禮拜三”這個時間點,不僅形成一個循環敘事結構,增加故事的戲劇性與神秘感,而且隱喻了一種程式化的生活方式。
D.小說結尾交待淹死學生的種種信息,如學校完整的名稱,學生的數量,以及具體的地點,采用了長句敘述,給讀者一種肅穆而壓抑的沉痛感。
7.小說情節變化常用“抖包袱”的模式,先鋪陳誘導,后意外突轉,產生審美張力。請結合文本分析這種手法的具體表現及其效果。(6分)
8.小說結尾寫到“整整兩個班學生遂淹死在卡斯特拉街47號五樓”,托托和喬爾在淹死的學生當中嗎?請結合文本一并參照文本二,談談你的判斷及理由。(6分)
答案
5.D(A項錯在“縱容”,應是尊重孩子的權利;B項錯在“就會與父母約定”,“獲頒杰出獎狀”那次是父母主動問及的。C項,快樂不是虛幻的,是真實的體驗,且實質也不一樣,孩子是追求夢想,大人是出于娛樂。)
6.C(隱喻的是一種可以超越世俗的自由時光。)
7.①小說情節基本是在不斷“抖包袱”中推進的:開篇孩子提出買劃艇,但此地不能航海;然而打破燈泡創造了光海,實現了“航海”;最后邀請同學來“航海”,然而卻在“光海”里淹死三十七個孩子。(3分)②效果:制造閱讀期待,激發讀者閱讀興趣;(1分)層層突轉中,情節走向深入,揭示了在“拉美式的孤獨”中不知向外找尋,將終究鑄就悲劇的主題。(2分)
8.(1)托托和喬爾沒有淹死。
理由:①托托、喬爾之前就積累了在流光里“航海”的豐富經驗;②托托、喬爾始終在“光海”里找尋燈塔和北極星,始終在積極進取,走向外面的世界,體現了作者“拒絕接受人類末日的說法”,在托托、喬爾身上寄寓了作者的期望;③那三十七個同學在賞花、唱歌、喝酒,體現的是滿足于眼前舒適而不知找尋的“內陸根性”,反映的是“百年孤獨”的內心世界;④“化為永恒”的是那三十七個同學,是他們“扭開太多燈,公寓泛濫成災”,作者以此告誡活在“烏托邦式的現實”里而不知進取,則沒有“永遠生存的第二次機會”。(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
(2)托托和喬爾也淹死了。
理由:①救火隊撞開公寓門,彩色魚兒是惟一活生生而且快快樂樂的動物;②托托戴著“僅夠抵達港口的氧氣”,而喬爾沒戴,在光海泛濫成災的局面里難以存活;③作者設計如此悲劇,是要告誡人們不要滿足于活在“烏托邦式的現實”里,只有去創造“與烏托邦相反的現實”,才會有“永遠生存的第二次機會”。(每點2分,共6分)
【《流光似水》《拉美式的孤獨》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孤獨之旅》閱讀答案10-26
孤獨之旅閱讀答案12-01
孤獨的范本閱讀答案10-10
孤獨之旅閱讀及答案04-29
《孤獨的老鄉》閱讀答案12-20
我的導師珀希拉閱讀答案04-19
《閱讀是一種孤獨》閱讀答案11-01
《孤獨者愛因斯坦》閱讀答案11-09
曹文軒《孤獨之旅》閱讀訓練及答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