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2-05-18 17:22:2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語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語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思考問題。

  1.同學們一定很喜歡童話故事,說一說你讀過哪些童話故事。

  2.今天我們學習一新的童話,板書:《群鳥學藝》。

  3.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讀文。

  投影(先請一名同學把三個問題讀一遍。)

  (1)課文講了哪些鳥向鳳凰學搭窩?

  (2)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是怎樣學的?它們為什么沒有學會搭窩的本領?

  (3)小燕子是怎樣學的?為什么它搭的窩不僅漂亮,而且又結實又暖和?

  4.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詞查查字典。

  (二)細讀課文,填表格。

  1.許多鳥都向鳳凰學過搭窩,可是有的仍舊不會搭,有的搭的窩很粗糙,然而,只有小燕子搭的窩,不僅漂亮,而且結實、暖和。這是為什么呢?默讀課文。

  2.填寫表格,理清思路。

  3.同學交流,糾正錯誤,加深理解。

  (三)再次讀文,談體會(班上交流),悟道理。

  師:同樣是向鳳凰學搭窩,五種鳥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呢?歸納如下:

  1.貓頭鷹聽了鳳凰的話心想:“有什么好學的”就飛走了。表現出它看不起鳳凰,根本不屑一學的傲慢態度。

  2.老鷹聽了鳳凰的話后,心想“挺簡單”,也飛走了。表現它認為搭窩是輕而易舉的事,自以為是。

  3.烏鴉聽了鳳凰的話后,心想:“原來就是壘樹枝,我也會了”,“得意地飛走了”,反映它認為搭窩沒有什么可學的,非常不虛心的態度。

  4.麻雀聽了鳳凰的話以后,心想:“和我想的一個樣”,“轉身飛走了”,反映了麻雀自鳴得意的神態。

  5.小燕子自始至終認真地聽,最后“唱起動聽的歌,向鳳凰表示感謝”,說明了小燕子認真、虛心的態度。

  總之,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應有的虛心和耐心。因此,窩都沒有搭成功。而小燕子學習態度端正,在學習中認真、虛心、耐心,因此與它們的結果不同。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人物的身份,時的語氣及心理活動。比如:鳳凰是老師,自始至終都在認真地教,所以讀它時的語氣要親切而耐心。貓頭鷹很驕傲,覺得鳳凰只是長得漂亮,不見得有什么真本領。朗讀中應注意把它驕傲、目中無人的語氣讀出來。老鷹、烏鴉、麻雀都是只學到一點就走了,自以為學會了,朗讀中要把它們不虛心,很得意的語氣讀出來,在分角色朗讀過程中,提示語不必讀出,遇到省略號處,下面的對話要緊接上,顯出這些鳥很不耐心的態度。

  在練習朗讀的過程中,可讓學生先分組練習,然后各自推薦代表,做朗讀表演。也可以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訓練學生帶動作表演朗讀,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讀熟課文,預習16課。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① 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② 分析故事情節。

  ③ 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④ 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① 分析故事情節。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結合注釋試著翻譯。

  老師:投影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教學設計

  導入課文

  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

  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① 全班朗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② 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③全班再集體朗讀一遍這兩則寓言,然后教師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句子并解釋加點的詞。

  聯系上下文,解釋加點的詞。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不筑,必將有盜 暮而果大亡其財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馬無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家富良馬 其子好騎 墮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獨以跛之故

  這個環節一定要落實,這些加點詞語中有的屬于古今異義,有的屬于一詞多義,有的屬于詞類活用,不需要給學生分類,但一定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意思講對,這也是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基礎。

  ④ 復述課文大意

  這是為了讓學生熟悉故事情節,能夠不看課本把這兩個寓言故事講出來,可以多找幾個學生復述,這樣學生差不多就背下來了。

  討論 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概括這兩則寓言大意。

  這是本節課中激活學生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先由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盡可能每個人都說,然后再轉入全班性的討論。第一,次討論結果可能單一,可能深度不夠,或者概括的語言表述不準確,教師可以靈活指導,提問,如討論《智子疑鄰》時,可問:對正確的意見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學《塞翁失馬》,可以問:好事壞事能轉化嗎?必然轉化嗎?舉例說說好事、壞事在什么條件下轉化?這樣使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時也指導學生盡可能把話表述得簡潔、準確。

  ②結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與失、福與禍在生活中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結合你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塞翁失馬》的寓意理解。

  討論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福與禍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不能讓學生誤解成福與禍的轉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么,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么,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點、條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較短小而含義深刻,有許多成語就出自寓言,請你從這兩則寓言中各概括一個成語。

  這個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很快可以討論出結果。教師告訴學生,在以后學習中見到成語,可以從寓言故事的角度幫助理解意義。(當然,并非所有的成語都是從寓言故事中概括出來的。)

  小結

  ①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明白,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體驗,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

  ②布置作業。

  結合今天的生活寫出你對寓言故事《黔驢技窮》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這是兩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蘊涵深刻的道理。我們新教材上選的這兩篇古希臘寓言就很有代表性,體現了寓言的幾個特點: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物。這兩則一則是神(其實也是寫人),一則是動物(蚊子和獅子)。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把重點放在第一則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過改變故事情節來使學生們了解寓言的寫作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讓學生自己學習第二則寓言并且自寫寓言。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的特點與《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讀,通過學習故事情節了解兩則外國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故事情節了解兩則外國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

  2、 學生閱讀課文導言,了解寓言的概念與特點: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特點,寓言都比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

  3、 學生閱讀課后注釋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識:古希臘的寓言故事集。

  4、 分角色朗讀,注意語氣與語調。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師生同評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語氣、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問 (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現出來)

  赫耳墨斯是個妄自尊大,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5、 概括寓言的寓意: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改編篇:假如(1)赫耳墨斯先問自己的雕塑的價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改動了故事情節的結尾)

  寓言改動之后寓意就有改變,寓言是通過對現實想象而來的它的寫作取決于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寓意。(師生共同總結)

  7、 學生自主閱讀《蚊子和獅子》

  8、 一生朗讀寓言《蚊子和獅子》

  9、 學生自主閱讀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說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多角度從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獅子》之改編篇: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通過與文中寓言相比較: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結:寓言的特點,寓言是通過對現實想象而來的它的寫作取決于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寓意。

  總結

  ①教師小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學習了通過分析情節,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實習了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請大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還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正確認識生活。

  ②布置作業

  a.依據課堂討論,利用課堂上老師出示的題目,也可以自己命題編寫一則寓言,規整地抄到本子上。.嘴和眼睛的對話;b.樹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畫筆和顏料;e.貓和老鼠。(注意情節是否合理、情節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種生活道理。一個故事最后點明寓意。)

  b.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課后 :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遷移能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重視體現學生的遷移能力的訓練。

  1、首先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讓學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寫法。

  2、點擊學生的興奮點,通過改編寓言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寓言的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按照寓意來安排寓言故事情節。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3、聯想與課外遷移,通過前幾步到了自編寓言時就水到渠成了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數學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動參與,挖掘學生的潛能,部分學生寫出了如《北風與太陽》、《狼與驢》等很有內涵的寓言。

  4、體現教學機智,學生在我布置自編寓言時,有部分學生提到也可以寫如黑板與粉筆的題目時,我就順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給的四個寓言題目之外可以自擬題目,學生的創造力與主人意識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展現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以及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2、學習文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研讀與討論

  教學過程

  1、介紹作者背景,提供閱讀情景(可由學生提供)

  亨利·戴維·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國著名作家、哲學家,著名散文集《瓦爾登湖》和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又譯為《消極抵抗》、《論公民的不服從》)的作者。

  梭羅出生于馬薩諸賽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畢業于哈佛大學。

  梭羅除了被一些人尊稱為第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外,還是一位關注人類生存狀況的有影響的哲學家,他的著名論文《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影響了托爾斯泰和圣雄甘地。

  1845年7月4日梭羅開始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他移居到離家鄉康科德城(Concord)不遠,優美的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嘗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離開瓦爾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導師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爾登湖》詳細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涯。

  在不同時期,梭羅靠教書與務工過活。他曾經在他家辦的鉛筆廠工作過,還發明了一種可以簡化生產、降低費用的機器。

  梭羅是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的學生和朋友,受愛默生的影響,梭羅也是一位先驗主義者。

  梭羅曾經旅行到過科德角(Cape Cod)、阿基奧科楚科(Agiokochuk) 和緬因州的卡塔丁山(Mt、Katahdin)。其中的緬因州之行到過卡塔丁(Ktaadn)、車桑庫克(Chesuncook)和培諾伯斯科特河(Penobscot River)的東支。梭羅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鄉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馬薩諸賽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Sleepy Hollow Cemetery)

  2、閱讀全文,討論問題:

  A、文章以“寂寞”為題,那么“寂寞”表現在哪里?(從文中找出)

  B、作者真的寂寞嗎?為什么?(從文中找出)

  C、對于這種“獨處”的生活,作者是怎樣認為的,情感有變化嗎?

  D、過獨處的生活而不覺寂寞,是因為大自然的緣故,如果老師說文中表現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你們同意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E、文中對于大自然的描寫有很多,作者用了何種修辭?(從文中找出)

  3、梭羅的這兩年的獨處生活,是想尋求一種生活方式。他不滿當時的.復雜生活,提出"人口膨脹"將導致"生活絕望";他斷言當時所謂之進步是不必要的,他聲言我們往往由于手段而搞不清目標,為了達成目的而誤用了方法;甚至斷言原始人的生活在某種情況下比現實快樂而完滿。

  其實,這其中隱含著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你覺得梭羅是怎樣認為的?

  4、小結 :

  本文通過寫“我”在山林獨居的生活與感受,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也體現了作者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作業:

  大家都知道,梭羅畢業于哈佛大學,他沒有像他的同學那樣,去經商發財或走向政界成為明星,而是選擇了瓦爾登湖。他在那兒搭起小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著原始而簡樸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沒有女人愛他,沒有出版商賞識他,生前在許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寫作,靜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美國梭羅博物館在互聯網上搞了這么一個測試,題目是:你認為亨利·梭羅的一生很糟糕嗎?共有467432人參加了測試,其結果是這樣的:92.3%的人點擊了“否”;5.6%的人點擊了“是”;2.1%的人點擊了“不清楚”。

  你是怎么看待的?

  板書:

  遠離城市 自然為伴

  寂寞 不寂寞

  (他人) (自己)

  交往人少 偶客拜訪

  熱愛自然 融入自然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情感目標

  1、了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

  2、感受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激發學生對神奇的科技世界的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了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感受生活和生產的實際要求是發明創造的動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感受果農的喜與憂。

  師:同學們,秋天到了,果園里滿是成熟的果子,那一串串、一顆顆惹人喜愛的果實,可把果農們樂壞了,我們去果園看看吧!

  1、出示果園圖片。

  2、師:同學們,動腦筋想想看,果農們為什么會這樣高興呀?

  (水果豐收了果子賣了能賺錢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而高興……)

  3、師:是呀,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眼看著可以賺到很多錢了,可是這時果農們卻發愁了,這是為什么呢?

  打開語文書99頁,正確、流利朗讀第1自然段,為什么果農發愁,用“____”劃出來。

  (1)抽生回答。

  出示:要是果子從樹上摘下來,要把它們運到很遠的地方去賣,實在忙不過來。

  (2)師:聽你們這么一分析,老師也覺得果農們確實太忙了,要做的事又太多了,那大家幫果農們想想辦法吧?

  (請人幫忙——不錯的主意!

  請果園機器人幫忙——你會用高科技了,真了不起!)

  (3)師:是呀,我們可以請果園機器人來幫忙,在認識果園機器人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機器人的介紹。(出示投影)

  今天我們就要學習24課《果園機器人》,去看看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他有哪些有趣的地方?神奇的電腦又是怎樣指揮他工作的?

  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新朋友,出示課題:果園機器人

  二、研讀2、3自然段,了解果園機器人的“利”與“弊”。

  1、師:果園機器人讓果農們又高興又發愁,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往下讀課文吧!

  (1)出示讀書要求:正確、流利朗讀第2自然段,想一想:果園機器人怎樣帶給果農們快樂?用“~~~~”劃出來。

  (2)學生交流匯報。

  出示:它們能把成熟的果子從樹上摘下來,整齊地裝進紙箱,然后運到指定的地方。

  師:這個句子里描寫果園機器人動作的詞語有哪些,圈出來。

  (摘、裝、運)板書:摘、裝、運

  師:你覺得這個果園機器人怎么樣?

  (聰明、能干、厲害、有條理、聽指揮……)

  師: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它的這些特點的?

  (成熟、整齊、指定)

  (3)抽生讀齊讀

  2、師:同學們,這些果園機器人這么聰明能干,真是果農們的好幫手啊!可是果農們還是不太滿意,這又是為什么呢?

  (1)出示讀書要求:正確、流利朗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果農們為什么對果園機器人還不太滿意?用“~~~~”劃出來。

  (2)抽生交流匯報

  出示:如果沒有電,他們是要“罷工”的,果園那么大,到處是果樹,不可能讓機器人拖著長長的電線走來走去。

  (板書“罷工”)理解“罷工”擬人手法

  這樣為什么不行?

  (電線要很長走來走去會把電線繞到果樹上去了……)

  因為電池的電很快就會用完的,沒電了,機器人就會“餓倒”。讓果農們在大片密密的果樹林里一個個地去找“餓倒”了的機器人,那可太麻煩了。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龔自珍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及其局限性。

  2.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掌握活用實詞及積累相應的實詞、虛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2.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初中時我們學過“九州生氣恃風雷”一詩,詩作想象奇異,奔放豪邁,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熱切盼望新興社會力量出現,一掃死氣沉沉的政治局面,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今天,我們來學習龔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館記》

  二、作家作品

  略

  三、解題

  從題目字面上看,本文寫作對象是“梅”,落筆重點在“病”字上,引起讀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議政,含意雋象。

  四、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正音

  欹(qī)蟠(pán)詔(zhào)

  鬻(yù)詬(gòu)遏(è)暇(xiá)

  2.學生對照原文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第1段:剖析產生病梅原因。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動和決心。

  第3段:抒寫自己辟館病梅的苦心。

  3.學生齊讀課文,深入體會。

  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進行分析。

  梅花:人才。

  斫其正:對正直人才進行摧殘。

  刪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壓抑。

  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殺。

  鋤其直:忠負之士受扼殺,迫害。

  五、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疏通了文章大意,這節課我們就一些重點語句、段落進行討論。

  二、討論學習

  1.為什么文章開頭起筆先寫梅的產地?

  明確:產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隱示產梅之盛。

  2.將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對照著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幾句話道出了病態社會的病態的評梅標準,實則是統治階級選擇人才的標準。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當局者忌恨和扼殺那些正直的,有骨氣的,生氣勃勃的人才,而要人們變為委曲,邪侫,毫無生氣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卻不敢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他們心中雖默許這一標準,卻不敢出開用這一標準云衡量“天下之梅”,實際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來。

  4.那些封建統治者的幫兇的具體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

  5.目睹梅的病態,作者發出了“誓療”的決心,具體是怎樣療梅的呢?

  明確:“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這里的“必”與上文的“誓”呼應,表達了作者療梅必見成效才罷休的決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無不表現作者追求個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這也正是他民主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

  6.文章結尾用一長句有力結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在黑暗現實中,面對強大的反動勢力,作者有“療梅”的決心卻自責能力渺小,以感嘆領起,抒發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變革現實,提倡個性解放,主張愛惜人才、培養人才,這幾點是有積極意義的,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正是這種抱負的寫照,表達了作者堅持戰斗,為改造社會奮斗不息的決心。

  三、總結歸納

  1.關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用常見的、具體的、淺顯的事物來講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寫的是“物”實則讀“志”。

  ②為什么用“托物言志”?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在當時“文字獄”恐怖氣氛籠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統治者壓抑人才、摧殘人才的社會主題,只能用這種的托物言志的曲筆來揭露時弊,大聲吶喊,托梅議政,拯救人才。

  四、背誦全文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篇小文,講清一個道理。

  高一語文教案范例:病梅館記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和要求

  1、了解詩歌,明確讀詩的一般方法。

  2、掌握一些詩歌常識。

  教學重難點

  1、目標一

  教學用時:1課時

  教學內容及程序

  一、導入新課

  由文學體裁的分類導入

  二、新課指導

  1、詩歌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緒和情感是詩的基礎。

  2、讀詩,要注意體會其中的感情內涵,區別這種感情是否積極向上,是否給人美感。舉例見課本。

  ●從詩的意象(詩人的意中之象)創造的具體氛圍中,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啟迪讀者的東西。

  ●注意詩中的比喻、象征的內涵,避免理解上的實指性。

  ●讀詩需要一種“猜測”的穿透力,要通過意象的表面呈現,找出它背后的深層意蘊。

  3、讀詩,還要學習詩歌精粹的語言。詩歌的語言講究精煉、優美、音樂性,講究變化。

  4、讀詩,還要注意掌握一些詩歌常識。

  ●詩、詞、曲都是廣義的詩歌。

  ●從表達方式來看有敘事詩、抒情詩、說理詩;從形式上來看有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

  ●一般意義上的古詩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近體詩中尤其要掌握律詩和絕句。與古詩相對的是新詩。

  三、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怎樣讀詩

  詩歌

  抒情言志。

  體會詩的感情內涵

  比喻、象征

  學習詩歌精粹的語言。

  掌握一些詩歌常識。

  ●詩、詞、曲都是廣義的詩歌。

  ●敘事詩、抒情詩、說理詩;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

  ●古詩:古體詩、近體詩(律詩和絕句)

  ●新詩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學習《職業》《十二點鐘》《責備》,理解難詞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對自由的向往。

  2、指導同學將“四步預習法”的收獲運用于課堂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激發同學對《新月集》的閱讀興趣,鼓勵同學積極進行課外閱讀。

  教學重難點:

  引導同學學習《職業》《十二點鐘》《責備》,理解難詞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對自由的向往。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同學準備:用“四步預習法”預習課文。局部同學填“四步預習記錄表”。

  觀課議課主題:深度預習如何促進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 師生交流:你最想從事什么職業?

  2、 導入。

  二、 檢查預習,學習《職業》:

  1、 檢查預習:指名說說預習中的字詞收獲。

  2、 交流文章的大意。(分層說或總說都可以)

  3、 默讀課文,找出“我”想當小販、園丁和更夫的原因之句,標上記號。

  4、 交流句子,體會這些職業的自由自在。

  5、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6、 考慮:作者為什么這樣向往自由?

  (同學結合課文和課外查到的資料談理解。)

  三、 自主交流,學習《十二點鐘》《責備》:

  1、 師生總結學習一篇課文的方法。

  2、 引導同學運用總結的方法學習《十二點鐘》。

  (教師重點引導同學學習運用方法,引導同學理解難句)

  3、 同學自主交流《責備》。

  4、 帶著感情讀文。

  四、 總結,優秀書目:

  1、 指名交流學文后的感受。

  2、 優秀:《新月集》《飛鳥集》。

【【實用】語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相關文章:

【實用】語文教案范文合集8篇05-17

實用的語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05-15

【實用】語文教案范文7篇05-09

實用的語文教案合集7篇05-17

【實用】語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05-15

關于語文教案范文合集7篇05-14

精選語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05-12

【精華】語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05-09

【實用】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05-13

【實用】語文教案范文集錦5篇05-1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少妇AⅤ在线电 | 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思思热在线视频日本一区 |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