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2-08-14 14:43:46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語文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語文教案模板合集8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玻畬W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矗懈星榈乩首x、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玻畬W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ㄒ唬┮龑W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ǘ┱n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凹滋煜隆笔鞘裁匆馑?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三)觀賞漓江的水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像中的漓江水

  問:漓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玻畾w納漓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3.體會最后一句

 。矗毩暲首x,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常毩暲首x,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五)我們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么感覺?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笇П痴b

  三、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讀和賞析中,讓學生達成共識: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諧的。我們人置身于這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

  3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三、教學過程:

  1. 檢查預習。

  2. 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3. 練習朗讀第二三段。

  4. 提出自學要求:認真讀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學生按要求自學,可在書上圈圈畫畫,同桌也可討論討論。

  5. 討論外洞特點。

  6. 討論內洞的特點。

  課文怎樣介紹內洞的?從剛才讀的語句,可以看出內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變化多端”什么意思?“顏色各異”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7. 討論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8. 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教學反思:

  如何讓情境教學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整節課都活躍在老師悉心創造的氛圍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環節莫過于教學設計了,在設計整堂課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礎上老師發揮自己的創作靈感,就如同導演設計一個好的劇本一樣,讓學生像演員一樣在你創造好的劇本中積極主動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時又有自己靈活發揮和再度創造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課堂中重視體現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重體現對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努力體現新課改的精神。但是由于本課知識點較多,一課時時間又比較緊張,所以安排朗讀與指導朗讀的安排就顯得少了些,文本對話體現得還不夠,如果能用兩課時安排進度慢一點,帶著學生細細體會.感悟文章本身語言文字的優美,對于豐富他們的情感.學習寫作都會有更大的幫助。

語文教案 篇2

  《鄉村大道》這篇課文是郭小川在20世紀60年代所寫的詩歌,描繪了鄉村大道獨特的風景,歌頌了勞動人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詩歌語句優美,讀起來瑯瑯上口,激情澎湃,催人奮進。但是由于此詩所描繪的情景與現在相隔四十多年,郭小川的詩又富有哲理性,立意深刻,發人深省,而且洋溢著真摯的革命激情,要讓學生真正讀懂這首詩,領會其內涵,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交流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多種朗讀方式,在讀中感悟、品味詩歌蘊涵的內容,體會它的形式美。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充當一個搭建平臺的角色,引導學生去讀、思、議,為學生創設自主、開放質疑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自己去體驗,與詩人的心靈相碰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要求會寫的7個生字。

  3、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樸實的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4、理解課文,了解詩歌內涵:經歷風雨,生活才有意義,才會更美好。

  教學重難點:

  理解“鄉村大道”的含義。理解詩歌最后一節的意思,使學生懂得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個“路”包含什么意思呢?我們將要學習的第十單元《路》就從不同角度給我們介紹了“路”的不同含義。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鄉村大道》。

  2、板書“鄉村”。說說你心目中的鄉村是什么樣的?補充寫上“大道”。朗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人們都說鄉村小道,為什么作者說鄉村大道?鄉村大道有什么特點?鄉村大道指的是什么?……)

  二、交流資料,了解寫作背景。

  1、學生交流有關郭小川的個人資料。 2、教師簡介《鄉村大道》的寫作背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傾聽。

  2、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3、檢查讀文情況。

  (1)請四名學生分節朗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其余學生認真聽,聽后根據要求評價。)

  (2)同桌分節朗讀課文,讀后交流,注意傾聽同桌的意見。

  (3)全班齊讀課文。要求準確、通順。

  四、創設情境,感悟課文內容。

  1、學習第1節。

  (1)自讀課文第1節,邊讀邊用“~~”劃出文中的比喻句。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比喻句。

  (4)詩人把鄉村大道比作了什么?從這個比喻句中,你知道鄉村大道有什么特點?

  (5)交流。(鄉村大道的特點是長遠、寬闊。)

  (6)出示課件,展示鄉村大道長遠、寬闊的圖片。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節。

  2、學習第2節。

  (1)小組合作學習第2節。要求:默讀課文,邊讀邊用“~~”劃出文中的比喻句;交流:詩人把鄉村大道又比作了什么?這節寫出了鄉村大道的什么特點?你是如何理解的?

  (2)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兩個比喻句,讀出它的曲折。

  (3)出示課件,展示鄉村大道險峻、曲折的畫面。

  (4)結合課件,自讀第2節,體會鄉村大道的險峻、曲折,重點指導朗讀“至少有九曲十八折”、“比黃河的浪濤還要多”。

  (5)齊讀第2節,讀出自己的體會。

  (6)看著課件,師生合作讀1、2節,教師引讀比喻句,學生讀后面的句子。

  詩人把鄉村大道比作了長橋、絲絳、險峻的黃河和干涸的溝壑,詩人為什么比喻得如此形象呢?這與他的生活背景是息息相關的,那么,詩歌的哪一節描寫了詩人在農村的生活?

  3、學習第3節。

  (1)自讀第3節,思考:你讀了這節,讀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學生質疑。如:“為什么凡是前來的都有遠大的前程,不來的只得老死峽谷?”

  (4)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第2句。

  (5)討論:詩人為什么要寫他在農村的生活?

  (6)交流。(這段農村生活也是詩人人生之路的起點。)教師隨機指導朗讀第1句。

  (7)齊讀第3節。

  4、學習第4節。

  (1)默讀第4節,思考:這一節與前三節有什么關系?

  (2)指名回答。(最后一節是對前三節的概括和總結,是前后照應的關系。)

  (3)自讀,你體會到什么?

  (4)交流。(教師根據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聯系前三節內容來談體會,使學生體會到一個人的人生之路就如這鄉村大道一樣不會是平平坦坦、一帆風順的,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非常險峻的,只有經過千辛萬苦、千錘百煉,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偉大,生活的多姿多彩。)

  (5)帶著自己的體會飽含激情地朗讀第4節。

  五、感情升華。

  1、前面同學們質疑:課題為什么是“鄉村大道”?現在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2、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

  課后反思:

  1、從單元主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本單元的主題是“路”,學生對“路”的理解免不了是片面的、狹隘的,為了讓學生對“路”有更廣泛的了解,我首先以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導入,給學生造成懸念,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明確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課題是教材的組成部分,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應先從課題開始。在板書課題時我分兩次寫,先寫“鄉村”,引導學生從感性上認識鄉村,再板書“大道”,引導學生看課題質疑,學生經過思考,提出了幾個有價值性的問題:課題為什么是“鄉村大道”?鄉村大道有什么特點?鄉村大道指的是什么?……這就把課題和課文緊密聯系起來,把對題目的理解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另外,在理解課文時引導學生就難理解的句子質疑問難,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培養了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正如教育家布魯巴克所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

  2、以讀為本,引導學生感悟。語文教學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語文課要體現“書聲瑯瑯、情意濃濃”!墩n程標準》總目標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本課的教學就突出了這點,重在引導學生朗讀,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自讀、默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配樂朗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涵,教師不做過多的講解,只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收集詩人郭小川的資料。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當代著名詩人。河北豐寧人。1933年到北平,曾在高級師范及工學院補習班讀書,并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開始詩歌創作。他一生寫了許多反映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的詩歌,被譽為“戰士詩人”。他的詩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摯,豪放自由,語句鏗鏘,所寫的詩歌樣式以“新辭賦體”著稱。他的著名詩作有《團泊洼的秋天》、《邊塞新歌》、《鄉村大道》、《三門峽》、《甘蔗林―青紗帳》、《將軍三步曲》等。他的詩歌創作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和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麗。

  三、教學教具:

  掛圖、錄音機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揭示課題。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杭”就是杭州,西湖就是杭州的一顆明珠。揭題后讓學生思考:從題目看,本文會寫什么內容?(描寫西湖的美麗景色)讓學生簡單說一說。

  2、配樂范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茦顺鲎匀欢蔚男蛱。

 、钱嫵鲇缮纸M成的詞語,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4.檢查自學效果。

 、懦鍪驹~語:

  杭州 天堂 遠眺 掩映 一般 猶如 典雅 輕柔 秀美 連綿起伏

  ⑵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⑶解釋疑難詞意,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确肿匀欢沃该囎x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二、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書:山巒湖水

  湖堤小島

  華燈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道斫馑赜械囊馑肌

  ⒍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三、指導朗讀

  ⒈教師啟發:我們讀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體會了文中的美景。

  你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矊W生提問。

  ⒊教師小結。

  四、作業

 、泵杓t;

 、渤瓕懺~語;

  ⒊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口頭造句。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了解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調動積累、激趣揭題。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杭州被稱為——,而西湖就是——

  師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這么美,你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邊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書上是怎么描寫的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段,看看這一段共有幾句話,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3、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4、齊讀。

  過渡: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去飽覽一番?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

  要求:(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 圈出。

  2.集體分析:

  (1)指名答,板書

  (2)你最喜歡哪個景點?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迎風飄逸,真令人賞心悅目。

  (4)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美美地讀一讀。

  (5)我們已經知道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那么這些美景座落在這銀鏡上,又呈現出怎樣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說一句話嗎?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后一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過渡:夜幕初垂,明月東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聽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圖片,師配樂朗讀)

  聽了老師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來美美的讀一讀呢?

  學生配樂朗讀體會

  你覺得哪句話特別美?

  四、總結:

  1、學到這里,你覺得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麗風光。

  3、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作業

  把你喜歡的一段背誦下來。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文中引用故事的作用。2.理解有關句子的含義。3.認識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比較本文和前兩篇說明文的不同。

  (三)情感目標1.了解變化無窮的生物世界,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意識。2.感受作者充滿對現實世界的人文關懷的精神美。

  二、學法引導

  1.利用練習一、二題完成對課文內容及重點語句的理解。2.初步體會本文和前兩篇課文的差異。3.在現實生活中,找出幾個例子或直找資料豐富自己的例子,說明人類對生物進化的干預越來越多。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重點:文中引用故事的作用。2.認識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意義。

  難點:理解文中有關語句的含義。

  解決辦法:1.復習有關說明文的知識及以前所學習的說明文文章,比較分析、議論歸納。

  2.研讀文中所舉例子,認識自然選擇及人工選擇的意義,精讀有關語句,結合上下文分析、討論有關語句的含義。

  四、課時l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搜集信息。根據閱讀文章或互聯網,查閱有關生物進化過程中,“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發揮作用的事例,進行信息交流。2.講故事。把文中介紹“”的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了解課文記敘的內容。

  2.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其表現作用。

  3.感受細膩生動的描寫,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

  4.積累詞語,背誦全文。

  學能目標

  1.培養閱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

  2.掌握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的寫法。

  德育審美目標

  1.感受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藝術。感受古人寫作語言的簡約及營造廣闊的想像空間的技巧。

  教學重點

  積累詞語,了解寫法,品味語言,培養寫作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洛桑學藝》光碟,布置課前預習作業。

  學生:查閱有關口技的音像資料,記錄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可做口技練習,體會口技表演。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總體把握文章結構,了解主要內容,感知“善”字在全文的統領作用。

  教學設計

  表演激趣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的片段。趁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教師引導:普通的一張嘴,竟能將如此眾多的樂器模擬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可真是嘆為“聽”止。這就是我國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藝術。洛桑如此,那林嗣環筆下的那位口技藝人和他相比又是如何呢?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怎樣的聲音世界呢?

  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把握讀音。

  教師范讀。朗讀過程中設“陷阱”(故意讀錯),學生在教師朗讀過程中挑錯誤,加以改正。

  2.討論學習,了解大意。

  學生討論口技藝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由哪些語言來判斷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教師點撥,幫助學生找出標志時間推移的副詞及不同階段場景的內容,幫助學生歸納: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感知語言,領悟特點。

  學生從描寫中找出每一個場景刻畫了哪些聲響,進一步了解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

  教師明確:

  (具體聲響略)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三個場景聲音變化情形:小——大——小——大。

  合作探究

  學生討論:當我們觀看一場表演時,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師在學生發言后引導:首先確定一場表演涉及的雙方(表演者、觀眾)

  表演者 表演的內容 表演的道具

  觀眾 看表演的反應

  師生討論得出結論:最精彩的表演=最復雜的內容+最簡單的道具+最熱烈的觀眾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找課文中原句來印證合作探究得出的結論。

  教師協助歸納:

  內容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大啼、婦嗚、絮絮、夫叱。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傾盆器(聲)、咳嗽。

  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齊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無所不有)。

  道具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觀眾反應 表演前: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夢中驚醒: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漸入夢鄉: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場百象: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結論 表演精彩善

  教師引導學生用課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善。

  質疑問難

  學生將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交流,教師歸納總結,交學生下來分小組討論研究。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感受同義詞的異同,讓學生自主發現詞的精彩和趣味。

  2、指導學生認讀數量詞,想象理解詞意及用法,幫助學生積累。

  3、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背誦中體會、感悟名言警句,并練習書寫。

  4、能將短文讀正確,了解文章的內容,正確回答相關的問題,并掌握書信的基本格式。

  5、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指導學生把要點說清楚。

  教學重點:

  在讀中積累詞語,幫助學生積累。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指導學生把要點說清楚。

  教具準備:

  詞卡

  教學課時:

  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我來試試”

  一、讀一讀。

  1、學生自讀每組詞語,邊讀邊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2、指名認讀詞語

  3、引導學生比較異同

  4、 讓學生選詞填空

  5、 齊讀詞語

  二、認一認,讀一讀。

  1、師:趕快來讀讀這些詞語,遇到不認識的字做上記號,待會兒問問小組的同學。

  2、小組交流,掃清生字障礙。

  3、指名讀,齊讀

  4、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當你看到這些詞時,你眼前分別呈現出一些怎樣的景象?

  5、指名說

  6、問:你覺得可以用其它的數量詞來代替嗎?為什么?

  7、全班齊讀

  三、寫一寫,背一背。

  1、自讀句子,你發現這些句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小組讀格言,交流討論,不懂的問老師。

  3、全班交流。

  4、反復朗讀,再讀中體會、感悟。

  5、比比誰寫的棒

  6、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格言。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

  1、自讀短文,要求正確、流利。

  2、小組互讀互聽互糾正

  3、齊讀短文,思考:這篇短文和我們以前讀地課文有什么不同?

  4、讀了這封信,你知道了什么?

  5、同桌交流,指名說

  6、再讀短文,問:寫信要注意什么?

  7、你能試著寫封信嗎?

  二、“探究與發現”

  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

  1、 指名讀題,理解要求。

  2、 齊讀例句。

  3、 自讀句子,觀察圖片,想想該說什么?該怎么說?

  4、 小組說

  5、 指名說,比一比,哪位同學說得棒?

  6、 你還觀察到水的哪些作用?

  7、 擴展升華:指導了水的這么多作用,你想說什么?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新穎的構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及抒發生動、具體、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對母親的愛。

  (四)美育滲透點

  領會本詩摯愛母親的親情美。

  二、學法引導

  在簡要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情況的基礎上,進入對課文本身的欣賞。重點欣賞這首詩在表達母愛上的獨特之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講清母女之間的深深的情感。

  2.難點:托物寓情的寫法。

  3.疑點:詩的第三節。

  4.解決方法:講解,辯論。

  四、課時安排

  2~3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及相關的軟件(大海行船畫面及配音或朗讀)、錄音機及相關的伴樂朗誦帶。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利用多媒體畫面展示滄海、小船及相應音響,以此作背景,范讀詩歌。

  2.讀詩歌,總結詩歌內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并對其作用予以討論。

  3.讓學生折紙鶴,折紙船,寫上對親人祝愿思念之言。或寫一首小詩表達情感。

  七、教學步驟

  導語 說起詩,同學們馬上就會想起李白、杜甫的許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卻很少想到冰心的詩。冰心,這位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寫了大量的反映社會生活和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作品。她的“問題小說”,早在新文學初期,就引起文學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雋永、富有哲理的小詩,曾形成了“小詩流行的時代”。她文思潮涌,彩筆縱橫,譜寫出許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們學習冰心的一首詩《紙船——寄母親》。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啟程赴美留學,在漫長的旅程中,面對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獨,日夜思念親愛的母親,于是寫這首詩。

  (一)明確目標

  反復朗讀感受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賦予“紙船”的含義。

  (二)整體感知

  1.有感情朗讀詩文,要求學生劃出生字詞。

  生字

  疊dié 拋pāo

  生詞

  天風:大自然之風。

  吹卷:吹動翻卷。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例:無端生事。

  至愛:至,極;最。例:歡迎之至。至愛:最愛。

  2.朗讀詩文,理解全詩內容,領悟文章思想內涵。

  3.自由領讀,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頌讀,重點品味其精神實質。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新穎的構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及抒發生動、具體、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對母親的愛。

  (四)美育滲透點

  領會本詩摯愛母親的親情美。

  二、學法引導

  在簡要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情況的基礎上,進入對課文本身的欣賞。重點欣賞這首詩在表達母愛上的獨特之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講清母女之間的深深的情感。

  2.難點:托物寓情的寫法。

  3.疑點:詩的第三節。

  4.解決方法:講解,辯論。

  四、課時安排

  2~3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及相關的軟件(大海行船畫面及配音或朗讀)、錄音機及相關的伴樂朗誦帶。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利用多媒體畫面展示滄海、小船及相應音響,以此作背景,范讀詩歌。

  2.讀詩歌,總結詩歌內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并對其作用予以討論。

  3.讓學生折紙鶴,折紙船,寫上對親人祝愿思念之言;驅懸皇仔≡姳磉_情感。

  七、教學步驟

  導語 說起詩,同學們馬上就會想起李白、杜甫的許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卻很少想到冰心的詩。冰心,這位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寫了大量的反映社會生活和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作品。她的“問題小說”,早在新文學初期,就引起文學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雋永、富有哲理的小詩,曾形成了“小詩流行的時代”。她文思潮涌,彩筆縱橫,譜寫出許多新的篇章。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在誦讀兒歌的過程中,準確識記“飯、能、飽、茶、泡、輕、鞭、炮”等字。(重點)

  2.在看部首識字的過程中,發現生字部首與其意思的密切聯系。(難點)

  3.區別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會用它們填空。練習查字典,培養學生查字典的學習習慣。(重點)

  4.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歇后語,借助圖片大致了解描述的內容,并背誦積累。(難點)

  5.和大人一起朗讀故事,明白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內容,知道狐貍為什么對烏鴉說好話,懂得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啟發學生不能聽信花言巧語,要專注做好眼前的事。(難點)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字卡。(教師)

  2.字卡。(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識字加油站

  1.(多媒體出示喜羊羊圖片)導言:我們的好朋友喜羊羊來了,它還給我們帶來了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出示“飯、水、足、手、衣、火”的圖片)學生說出圖片上的事物。

  2.引導學生說出圖片上的事物能用來做什么,同時逐句出示兒歌內容,引導學生相機識字。

  (1)自由讀兒歌,讀準字音。

  (2)指名讀兒歌,師生正音。

  3.引導學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間自由交流識字:飯、能、飽、茶、泡、輕、鞭、炮。

  (1)讀準字音:“茶”是翹舌音,“鞭”是三拼音節,泡(pà)和炮是同音字。

  (2)認清偏旁,說說字義和偏旁的關系。

  (3)交流識字方法。如: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生字:泡、飽、炮。

  (4)同桌互相考一考:搶讀生字,看誰讀得準確。

  4.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認讀生字。

  5.導學:喜羊羊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聽一聽,它又說了什么?(出示泡泡語:你能看圖背誦這首兒歌嗎?)

  6.引導學生把學過的生字放入兒歌,速讀速背兒歌。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圖片導入,引領學生在趣味觀察中認識兒歌中的主體事物。在此基礎上的認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動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識字實效,又尊重了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

  二、認真觀察,我的發現

  1.導言:由于同學們表現得非常棒,現在喜羊羊要帶我們去漢字王國逛一逛。一年一度的漢字王國運動會的開幕儀式就要開始了,讓我們隨著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隊伍參加。

  2.播放第一支走來的隊伍——口字旁家族,并出示相應生字“吃、叫、吹、咬”。

  (1)齊讀生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四個字有什么共同點。(出示口字旁)

  (2)引導學生思考口字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關,然后指名匯報,并表演。

  (3)導學:這支隊伍想擴充,還有哪些字寶寶可以參加呢?(預設:“喊、嘆”等。)

  3.播放第二支走出來的隊伍——提手旁家族,并相應出示生字“提、拔、捉、拍”。

  (1)導言:觀察生字,你發現了什么?(出示提水、拔蘿卜、捉小雞、拍球圖片)

  (2)引導學生思考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關,并再舉幾個例子。

  4.播放第三支走出來的隊伍——足字旁家族,并出示生字“跑、跳、踢、踩”。

  (1)導言:最后一支隊伍比較特殊,大家來看看都有誰呢?(生齊讀)

  (2)引導學生觀察這一組字又有什么相同點。(出示足字旁)

  (3)足字旁的字多數和腳部動作有關,學生舉例子。(跺腳、跳躍等)

  設計意圖: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在自主發現中了解漢字造字規律,初步樹立歸類識字的意識。

  三、情感體驗,字詞句運用

  1.導言:喜羊羊在漢字王國玩得特別愉快,它喜歡這里的山山水水,它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出示青山和清泉的圖片,并注明這兩個詞語,突出“青”和“清”兩個字。)

  (1)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字,你們發現了什么?

  預設:讀音相同,意思不同!扒唷北硎揪G色,而“清”表示清澈和清楚。

  (2)出示:“遠處有( )山,近處有( )泉。”學生試填,并說明理由。

  (3)學生小組討論還可以用“青”和“清”組哪些詞,并用詞語造句。

  2.出示:“在”和“再”。引導學生說出哪個是“再見”的 “再”,并說明理由。

  預設: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再見”這個詞,“再”表示又一次的意思。

  3.教師引言:“在”表示存在或者表示存在于某地點,比如:在家、在場、在外面……

  4.出示選字填空:放學了,大家( )教室門口和老師說( )見。

  (1)指導學生用“在”和“再”填空,并說明理由。

  (2)出示選字組詞練習:( )家、正( )、( )學校、( )次、( )來。學生討論怎樣填寫,并用填寫的詞語造句。

  5.完成教材64頁的翻字典游戲“比比誰最快”。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的圖片,直觀理解“青”和“清”的意思,再填字組詞造句,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比較兩組同音字時,都是先理解再運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借助有趣的“翻字典游戲”激發了學生查字典的興趣。

  第二課時

  一、誦讀歇后語,日積月累

  1.導言:喜羊羊今天給我們帶來幾幅圖畫謎語呢,誰能猜出每幅畫的謎底?

  (1)出示圖片:小蔥拌豆腐。

  導學:大家看看這盤菜的顏色,用一個詞來形容。

  預設:又青又白、綠白相間、清清(青青)白白……教師給出一清(青)二白。

  (2)出示:竹籃子打水、芝麻開花、十五個吊桶打水圖片。師生交流共同猜謎語。

  2.引學:剛才我們猜的是歇后語,歇后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后一部分像謎底。

  (1)請你讀一讀教材中的歇后語,對照圖片體會其中的含義。

  (2)同桌對讀歇后語,一人讀前一部分,一人讀后一部分。

  (3)出示歇后語的前一部分,學生齊說后一部分。

  3.拓展其他歇后語。

  (1)出示幾個課外歇后語,小組交流學習,互相糾正字音,反復練讀,直到全組同學都會朗讀為止。

  (2)借助圖片指導學生邊讀邊理解,最后熟讀成誦。

  4.小結:歇后語的種類有很多,有諧音類、喻事類、喻物類、故事類等,內容廣泛,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集。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主要以讀為主,熟讀成誦。讓學生以多種方法練習朗讀,借助圖片,在讀中感悟,并鼓勵學生去搜集、去積累。

  二、共同閱讀,感悟道理

  1.導言:一個晴朗的日子,烏鴉找到了一片肉站在大樹上,正準備回家喂寶寶,卻遇到了樹下尋找食物的狐貍。(出示:短文插圖)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配圖播放故事)

  2. 學生初步了解短文內容。教師出示字卡,指導學生學習發音易錯的生字。

  3.指導朗讀短文,把短文讀得正確、流利。

  4.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狐貍幾次對烏鴉說話?烏鴉有什么表現?畫出狐貍的話讀一讀,想想狐貍為什么要這樣說話,烏鴉為什么上當受騙,通過這個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討論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呢?

  三、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回家和大人一起朗讀《狐貍和烏鴉》這個小故事,并把你學到的內容講給大人聽。

  2.把搜集到的歇后語和同伴交流一下,看看誰記得多。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級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交流和表達。教師應充分給予他們思考、表達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豐富語言,在交流中感悟內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減少語文園地的內容帶給學生的枯燥感,我設計了“喜羊羊參加運動會”的一系列情境。借助里的圖片和動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以語文園地中的各板塊內容為主體創設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觀察與傾聽上,迅速提升了學習效果。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教案:《社戲》教案07-14

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8-30

語文《春筍》教案10-16

語文影子教案07-1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久久久精品 |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在线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 | 日韩精品网曝流出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免费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