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文教案范文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前幾天聽了張老師的一堂新授課——《“小地主”》,課堂主要是根據初中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所以張老師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個問題:
1、重點生字詞
2、學會復述故事(即課文主要內容)
3、找出文中“孩子般”的語句
課堂的講授過程也是以學生們已有的知識為出發點的,從最基礎的知識講起:
一、理解題目
查字典:什么是“地主”
理解“小”包含三方面的含義:形體、年齡、情感等。
以及引號的含義。
二、了解作者
周曉楓
三、落實生字詞
通過提寫、聽寫的形式進行,讓學生真正記住、記準。
四、學會復述課文內容
找出下列環節中的關鍵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開端、發展、結尾),并能用自己的話串聯起來即為文章的主要內容了。此環節為本堂課的重點,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來查找、思考,真正學會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1)“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2)“粒”左窄右寬。
(3)“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五)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1)粟:小米。泛指谷拉。
(2)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2)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四)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2)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六)教學后記:
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以情動人,動情感悟,從生活中去發現閃光的親情
2、真實,寫出真情,多一些美的語言,多一些思考的哲語
教學要求:
1、由粗到細,有側重點 ,抽象具體化描寫。
2、真誠的回憶自己的人生路,誰陪伴你一路走來,感悟人生
3、題目自擬,體裁隨意,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記敘文
教具:
多媒體
課時:
1課時
文題:
自己的父母家人可以都可以寫,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位,題目自擬,字數600字左右,要創新,要體現文意,要言簡意賅。
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
一、世界上有一種人,和你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千萬次的囑咐你要多穿衣服,要多注意自己的安全。你總是覺得煩,卻覺得溫暖。缺錢的時候,他總是說些賺錢不容易的話來教訓你,邊塞錢給你,這種人是誰呢?就是自己的父母。
我們都來自每一個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很多同學每年父母都給你過生日,或者父母讓你的朋友和同學一起過生日,可是你們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嗎?
1、統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清楚的知道父母的口頭禪。
2、導出結論: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我們的父母,沒有用感激的心情去觀察我們的父母。
二、真情回顧、播放一段flsh 動畫《牽手》,讓學生閉眼,回憶自己與父母親人相處的生活片段。
把思緒帶回到和父母在一起的經歷。展示畫面:(多媒體展示)
1、 送我上學
2、 母親忙碌的身影
3、 奶奶肩上的書包
4、 父親疲憊的臉
5、 一起玩耍的快樂
圖片中這些事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平凡。它平凡到幾乎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這樣的經歷。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一點啟示,打動人心的還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平日我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生活中沒有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最能打動人心的就是那些人們認為微不足道的小事。想一想你愛吃的餃子,是誰為你包;你了在家的書誰為你送;你委屈的淚花誰為你檫,你躺在那病床上呻吟時,又是誰來陪你。我們生活中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首歌、一個甜甜的微笑、一絲淡淡的憂愁都能引發我們無限的遐想,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寫作對象。
三、經典再現
播放朱自清《背影》電影片段
這篇課文是我們學過的。我們再次傾聽,去感受朱自清筆下的親情,從作品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朱自清父子很少生活在一起。成為大學生的兒子總覺得父親“說話不太漂亮”,“暗笑他的迂”。但衰老的父親傾盡全力,攀越月臺,體現了堅韌、真誠、執拗的性格,反襯出了作者脆弱,面對生活瑣事急躁無奈,對人對事缺少真誠與耐心的的缺點,面對這樣一個濃縮歷史滄桑、人生使命和自強不息精神的背影,作者理解了父親的偉大、堅強,怎能不怦然心動,潸然淚下呢!
作者當年對“背影”成功描寫來自對父子情誼的細心觀察和深刻體驗。如今親情更是到處有,但人們的感受未必相同。從記憶深處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反映親情的事例,再用恰當的話語講給同學和老師聽聽。
四、口頭作文
學生講述。給大家5分鐘時間口頭作文,想一件發生在你身邊讓你感動的小事。
學生課堂講述。
教師總結。
“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絕大多數對自己的子女充滿著愛,而且這種愛是無私的、真摯的、深沉的。請你與大家分享你身邊的愛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身邊的愛。
五、片段練習《親情一瞬間》
5、再次播放《牽手》,讓學生感悟,回憶自己的父母那些小的事情,小的動作,那些留在你記憶深處的讓你至今感動的事情。
片段練習《親情一瞬間》
要求100字以上,當堂完成。抽取學生作文2篇,大屏幕顯示學生作文。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教師當堂點評。
例如:我班學生寫的作文片段:(做完手術后)當我從昏迷中醒來時,看到父母坐在床邊,眼睛紅紅的,,像剛哭過;我非常非常的激動;我在心中默念“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長大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報答你們,一定,一定報答你們,啊,多么偉大的父愛母愛啊。
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總結。
這段文字寫手術后醒來的一瞬間,要體現父母對她的關愛,和自己對愛的理解。應該說是寫的不是很好,讀來讓人發笑,語言干癟,幾乎沒有真情可言。那么如何使語言豐滿起來,真情顯現出來呢?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點石成金的絕招。
六、現場指導、進行一些個性化、特征化的技巧指導:
(1)、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特征化的細節
(2)特征化的細節要反復呈現,在不同情境下展現,以突出其鮮明的性格特征
俗話說:三份長相,七分打扮。寫作文也是如此。裝扮的手段有很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抽象具體化描寫”就是應用聽、看、感、想、做這5個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意思,生動的描寫出來。
下面我們共同合作,把這段“石頭”文字點成“金子”。
當我從昏迷中醒來時,看到了什么?
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感受?
你聽到了什么?
聽到這些你做了什么?
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后,你想到了什么?
(板書)我們用“看、聽、感、想、做”的方法合作,具體充實這段文字,整理后展現在大屏幕上,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更好些。
大屏幕展示例文。
(做完手術后)當我從昏迷中醒來時,看到的是床邊那一雙雙布滿血絲充滿關愛的眼睛(看)。原來他們一直守護在我的床邊,直到我蘇醒過來(想)。媽媽看到我滿臉蒼白不禁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淚(看)。我知道那是媽媽心痛我,她怕我承受不了這痛。她恨不得痛的是自己換來我的健康和快樂。(想)爸爸一直握著我的手,這時和藹的對我說:“堅強點,再多的痛我們陪你們一起度過”(聽)我心里熱乎乎發,含著淚會意的點點頭(做);頓時我又明白了親情的偉大和崇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是他們用辛勞換來了我的健康,我愛他們。我堅信這份愛會永遠珍藏在我的心底,不論我身在何方。(想)
請一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教師總結:把抽象具體化描寫,就是要你回想當時的情景: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每一個抽象材料的描寫,看、聽、感、想、做這五種方法,全得應用上嗎?那要有文章的需要和應用來決定。假如我們對某個抽象的材料要詳細的寫,則看、聽、感、想、做等五種方法都用上了,內容也比較充實,如果打算簡略的寫,則應用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去描寫即可。
實戰練習:播放歌曲《媽媽》,讓學生始終在感動的氛圍中抒寫心曲。
大屏幕展示:親情哲理語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她給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學校教育家起來的還要多。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父母對子女的愛,尤其是母愛,是人類最高尚、純潔美好的感情。
歲月給母親憂愁,但未使她的愛減去半分。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教室。
據說愛是下傾的,父母對子女的愛遠勝子女對父母的愛。
烏鴉認為自己的孩子最優秀。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造化把一切安排的那么美妙,嬰兒一到了這個世界上來,就發現一位母親隨時愛顧他。
一父養十子,十子養一父。
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扁擔長。
母親是孩子未來命運的創造者。
布置作業:
自己的父母家人可以都可以寫,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位,題目自擬,字數600字左右,要創新,要體現文意,要言簡意賅。
語文教案 篇4
知識和能力目標:
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特征。
2、把握文章內容,理解作品戰爭的主題。
過程和方法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個部分的內在聯系,理清文章敘事脈絡。
2、把握引文與正文的聯系,力求從主要方面把握課文內容。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領會語言的深層含意,增強語感,提高理解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控訴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類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戰爭,學習本文,讓學生銘記歷史,正視現實,呼喚和平,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把握引文與正文四個部分的聯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學難點:
精讀課文,揣摩含意豐富的語句,領會語句的深層含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與點撥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二、朗讀課文,把握文意
1、學生快速閱讀思考,本文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明確[呼喚和平]
2、呼喚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明確[戰爭的殘酷]
3、戰爭是如何的殘酷,請同學們動手從文中找一找。
教師注意歸納總結,戰爭的殘酷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師:這些內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三、把握引文正文四個部分之間的聯系
學生討論教師予以點撥
概括來說作者采用分敘的方法,四個部分記述紀念活動分為四個片斷:
來到紀念地——看紀念演出——參加座談會——參觀紀念館
師:除了這四個部分,前面還多了一段薩特的話?有什么作用?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點撥:薩特的話是很警辟的,特別是說他的記憶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很可以作為全文的一個引子,也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四、揣摩語言,體會文句的深層含意
師:是啊,殘酷的戰爭讓許多無辜的塞爾維亞人失去寶貴的生命,令人沉重,同時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所表現出來的勇氣、精神又讓人感覺到是多么的美麗。作者聶華苓用她那飽滿深情的筆記下了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從文中去找出那些飽滿深情,具有深層含意的句子,大家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學生自由探討,教師適當點撥
五、質疑
再快速閱覽課文,有哪些令你困惑的內容,找出來,大家共同探討。
六、拓展延伸
聽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我相信“世界何時鑄劍為犁”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但在現實生活中,戰事還是時有發生。如在9月19日,泰國發生軍事政變,原因是泰國看守政府總理他信19日宣布解除泰國陸軍總司令頌提的職務。忠于頌提的部隊發生政變,為避免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能否給那些發動政變的人致一封信來制止這場戰爭?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況;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背誦本詩。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歷史的高度認識曹操,理解曹操的“憂”的內涵,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二、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三、教學難點: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比較賞析法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導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他曾經在三足鼎立的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盡管人們對他的評價不盡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梟雄”之別,但不爭的事實是——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尤其他是一個大氣磅礴,慷慨激昂的詩人。大家在初中學過曹操的什么詩?哪些詩句曾經深深地震撼過你?
2、比較鑒賞
請學生觀看《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剪輯,同時給學生布置兩個思考練習。(1)剪輯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與課本上的《短歌行》有幾處不同?
(2)剪輯當中的曹操留給你什么樣的印象?
3、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問題預設:①首先從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義。
②接著討論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
③最后明確兩個文本所表現出來的曹操的不同心境。(說明: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的情況適時引導。如:“掇”和“輟”分別是什么意思?“掇”和“輟”分別造成了什么表達效果,從中我們又可以體會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別討論完兩個文本的三組不同之處后再對曹操的心境進行全面的總結概括。教師應引導學生要結合文本用準確而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達到既提高學生文本解讀能力又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4、深入探討
教師引導問題預設:
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已經大體感受到了曹操的“憂思”,現在結合原詩進一步明確:①曹操有哪些“憂思”?②曹操是如何解憂的呢?
換角度思考并討論:從賢才們的角度來看這首詩,體會他們看到這首詩的感受,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詩的內涵和魅力。
(說明:教師引導學生著重品味曹操禮待賢才的詩句,體會曹操良苦用心,以達到培養學生結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結: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鑒賞,學生能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明白曹操在詩中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求賢之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著一種感人的力量。可以說,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為求賢做著努力。
5、總結提升
(1)探討詩歌的感情基調
請學生結合誦讀自由發表看法,教師作有效引導,但不限制學生的答案,鼓勵個性化的解讀。
閱讀參考:慷慨激昂。
6、個性解讀
此環節設計意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豐富對本詩的理解,提高他們對詩歌的品評鑒賞能力。
7、作業與拓展
講解作業要點并板書:
短歌行
曹操
憂 解憂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
賢才難得——>招納賢才
功業未就——>天下歸心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學會聲母m、f,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2. 繼續學習拼讀音節,能準確拼讀m、f與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3. 會讀兒歌,感受學拼音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會m、f和學習拼讀音節。
教學難點:
學會m、f和學習拼讀音節。
教學方法:
觀察法、自主合作法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掛圖、相關的拼音卡片。
學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 游戲引入
以郵遞員阿姨送信的方式練習讀a、o、e、i、u、b、p的讀音及a、o、e、i、u的四聲。
二、 學習聲母m、f
1. 學習m。
(1) 讀m:
a.觀察圖畫:圖上畫的誰,在干什么?
b.引出聲母m,教師范讀,讓學生觀察、模仿,再自己試讀,掌握發音要領后練讀,然后指名讀,齊讀,抽查學生掌握的情況。
(2) 識記形m:把圖與聲母m聯系起來觀察,你能發現什么?
2.學習聲母f
(1)讀f
觀察圖畫,圖上畫的是什么?猜猜這個聲母念什么。
讀準f,教師領讀,學生練習。
(2)識記f,問:生活中有什么東西和f的形相似?(讀兒歌,相機書空。)
3.指導書寫,完成讀讀寫寫記記。
三、練習拼讀
1.以f為例,指導拼讀,進一步學習拼讀方法。
2.合作拼讀,全班交流,老師指導。
3.積累音節(前面學過的)拼讀。
板書:ma mo me mi mu
4. 提問:這幾個音節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是由哪個聲母和哪幾個韻母組成的?練習后提問。教師指名、變序抽查。
四、 學習讀讀連連
1. 學讀音節的四聲。
(1) 按順序讀,教師范讀,學生練習。可用口頭組詞來練習四聲。打亂順序讀、齊讀、開火車讀、指名讀。
(2)教師以一幅圖為例指導拼讀。
2. 學生合作練習拼讀,全班交流,老師指導,重點指導讀好雙音節詞,尤其是輕聲,如mā ma。
①圖上畫了什么?
②師范讀mā ma。
③總結方法:這兩個音節是相同的,后一個音節不帶調,讀輕聲,要又輕又短。
④范讀、模仿讀等。
五、 學讀兒歌
六、 練習鞏固
1. 找朋友,教師讀聲母或音節,學生從學具卡片中找出相應的字母。
2. 讀兒歌,記字形。
3. 做游戲看誰聽得清,找得快。看課本上的帶調音節,聽老師或同學讀音節,看誰能又對又快地在書上指出來。
(二課時)
一、 指導書寫,正確執筆
1、 觀察:m、f在四線格中的位置,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進行書寫。學生練習寫字母時,教師要巡回輔導,重視指導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
2、 完成課后練習讀讀寫寫記記。
二、 練習讀語境歌,試著背一背。
1、 出示情景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 自讀兒歌,用找出兒歌中我們所學的音節。
3、 教讀兒歌,再引讀、拍手讀。齊讀并背誦。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燕、晴、朗、板、揮、票、堅、強”8個生字,積累“燕子、晴朗、甲板、揮手、告別、船票”6個詞語。正確書寫“燕、晴、朗、板、票” 5個漢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文中兩句帶省略號的句子,背誦第2、5小節,能正確抄寫指定的句子。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燕子不怕困難,執著堅持的精神。
重點難點:
1、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理解詞語意思。
2、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文中兩句帶省略號的句子,背誦第2、5小節。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想一想。
(1)括號里可以填上什么詞語?(天空、田野、大海……)
(2)媒體出示句子,練習朗讀:(指名讀,生范讀。)
2、出示課題,齊讀。
學習“燕”:(注意上面是橫豎豎橫,不要寫成“草字頭”))
3、質疑
4、師歸納問題:大海無邊無際,小燕子為什么要飛過大海去?他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燕子是怎么過海的?
二、整體感知。
1、 聽課文錄音,完成口頭填空。
交流:
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們的船航行在大海上,一群從(北方)飛往(南方)過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飛行。它們太疲倦了,就伏在我們的甲板上休息了一會兒。后來,有的燕子(又起飛了), 有的燕子(倒在甲板上再也起不來了)。
2、結合交流,學習生字“晴、朗、板、揮、票”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提醒學生讀好后鼻音“晴”)
(2)交流自己的識字好方法。
① 字形比較:板 扳
②“青”加部首組詞。
③“揮”請同學做做動作記憶。
④“漂”去部首學習“票”,三拼音。
3、 練習把課文讀正確。
(1)指名分節讀,評議。
(2)集體連讀課文。
課后小結
三、復習鞏固。
1、搶讀生字。
2、寫字指導。
燕:注意上面不是草字頭,中間的短橫不能漏寫,中間部分要寫得緊湊,“四點底”的四個點各點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變化。
晴:左窄右寬,“青”下面的“月”是豎撇。
朗:注意左下只有一點,左右各占一半。
板:左窄右寬,右邊有好幾個撇,寫時要注意有大小變化。
票:上下各占一半,“示”第二橫要寫得長一些,寬度超過上半部分。
3、 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曹雪芹及《紅樓夢》相關的文學常識。
2) 理清《寶玉挨打》這一中心事件的情節內容,體會作品情節設計方面的特色。
2. 情感與態度
把握課文的矛盾沖突,具體分析矛盾沖突的思想根源,明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 過程與方法
1) 學會從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所處的時代等環境因素來透視人物的復雜性格
2) 鑒賞本文人物精妙的語言。
【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強調小說情節特色以及人物性格分析。主要采用剝落法去體會作品情節的“層層鋪墊,推舉高潮”的設計;采用問題探究式學習方式,在具體場景中對人物進行比較分析,透視人物復雜性格,昭示人物關系與矛盾。
【課時安排】2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理清《寶玉挨打》這一中心事件的情節內容,深入地理解寶玉挨打的原因,體會作品情節設計方面的特色。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了解曹雪芹與《紅樓夢》的基本情節與人物。
2、預習全文,識記基礎字詞。
3、閱讀第二單元擴展閱讀中《<紅樓夢>的情節波瀾》一文,了解本文在《紅樓夢》中的地位,熟悉本文情節、人物與前后的聯系,整體把握情節。
二、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簡單介紹了《紅樓夢》這部偉大小說,今天我們來深入地理解一下《寶玉挨打》這一篇課文的情節內容。
三、在第二單元擴展閱讀中的《<紅樓夢>的情節波瀾》一文說,“寶玉挨打”情節設計的主要特點:層層鋪墊,推舉高潮。
具體由三方面闡述:(1)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2)高潮的組織有層次感 (3)高潮的發生有偶然性
四、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簡單地說就是兩個字: “打”、“救”
具體地說可概括為:
1、寶玉挨打的原因(開端、發展)
2、寶玉挨打(高潮)
3、王夫人救寶玉
4、賈母救寶玉
5、王熙鳳指揮抬走,襲人服侍(結局)
五、深入分析故事情節
(一)寶玉挨打的原因。
1.寶玉無精打采
2.忠順王府來找琪官
3.賈環誣告寶玉淫辱金釧兒,導致金釧兒跳井自殺
這些都是導致寶玉挨父親打的一系列直接原因,使賈政的怒氣逐漸地積聚起來了。后面的挨打是必然的了。
(二)找出賈政對這幾件事情的表情反應
明確賈政的態度和表情的變化。
1.見他惶悚——原本無氣的,這一來倒生了三分氣
2. 聽了這話——又驚又氣
寶玉招認認識琪官——此時氣的目瞪口歪
3. 賈環告狀——氣的面如金紙,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滿面淚痕
見到寶玉——眼都紅紫了
分析:寶玉挨打是因為他做了一些令他父親生氣的事情,賈政也不是一開始就怒氣沖沖,怒氣是慢慢積聚起來的,就好像海水的潮涌,開始只是微有波瀾,接著開始浪頭漸涌,越積越高,然后就驚濤大作,狂風巨浪都來了。
(三)賈政怎樣打寶玉的?
找出賈政打寶玉的句子。
1.小斯打
2.賈政猶嫌打輕了,一腳踢開掌板的,自己奪過來,咬著牙狠命蓋了三四十下。
3.賈政便如火上澆油一般,那板子越發下去的又狠又快。
4.便要繩索來勒死。
打了后的樣子:
寶玉早已動彈不得了
只見他面白氣弱,底下穿著一條綠紗小衣皆是血漬,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脛,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無一點好處。
原因:恨鐵不成鋼。
六、結合課文,進一步理解情節上的特點
在第二單元擴展閱讀中《<紅樓夢>的情節波瀾》一文說,“寶玉挨打”情節設計的主要特點:層層鋪墊,推舉高潮。結合課文,具體由三方面闡述:
(1)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會的必然性;有情節的必然性,挨打是必然的。)
(2)高潮的組織有層次感(“高潮”的情節波瀾起伏,漸次而又迭進地推舉上去)
(3)高潮的發生有偶然性(偶然性為必然性的高潮到來發揮了很大作用,挨打的原因是偶然的)
結合課文本文的故事情節,看看小說是如何體現的。
七、練習:
1.課后閱讀《紅樓夢》
2.探究問題:有人說賈政是個嚴厲的父親;有人說賈政是個殘忍的父親。有人說賈政是個自私的父親,他根本就不愛寶玉;也有人說他是因為“愛之深,責之切”,他很愛寶玉,你有什么看法呢?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
從讀中領悟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為什么要它們的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巧用謎語,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我們就先來猜兩個謎語:
師:“腳像小扇子,嘴像小鏟子,下水捉蝦子,不濕花衫子。”
生:鴨子。
師:“飛得高,飛得低,撲到地上捉小雞。”
生:老鷹。
教師出示小鴨和小鷹的圖片:
2、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小鴨在湖里自由自在的游泳,小鷹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飛翔,你們猜猜它們是依靠誰學會了這些本領?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4課——自己去吧。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范讀,要求學生聽準字音,注意朗讀的節奏、語氣。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
2、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學生再讀課文,要求把本課要學會的七個生字用“。”劃出,用“—”劃出本課要求認識的九個生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認一認部分,教學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以“開火車”的游戲檢查字音。
5、自由朗讀課文,喜歡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
6、師:讀了課題,也聽了故事,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學生質疑,如:鴨媽媽為什么不帶小鴨去游泳?鷹媽媽為什么不帶小鷹去看山那邊美麗的風景?
師:同學們真是愛思考的孩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三、理解課文,朗讀背誦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請小朋友門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有幾句話?都講了什么?
學生自由讀課文后,指名回答。
提示:共有三句話:前兩句是小鴨和鴨媽媽的對話,第三句是寫小鴨學會了游泳。
(2)四人小組討論,鴨媽媽為什么要這么說?
學生先讀后討論:鴨媽媽說水不深,實際上是說水很淺,憑小鴨現在的能力完全可以游過去,游泳不會成問題。這是鴨媽媽在鼓勵小鴨,對自己要有信心,刻苦鍛煉自己,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3)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想自己向媽媽提出請求時用的是什么語氣,媽媽的回答又是什么語氣,自己練習讀一讀。
指名兩人讀對話,教師重點幫助理解:“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讓學生體會到小鴨缺乏自信,想要媽媽陪它去游泳。因為小鴨不知道媽媽是否愿意陪自己去,因此讀小鴨的話要用商量的口氣。鴨媽媽沒帶小鴨去游泳,不是不愛它們的孩子,不關心它們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圍的環境不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危險,于是鼓勵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賴父母,要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所以讀媽媽說的話時,要強調“自己去”,并指導讀出親切、和藹、鼓勵的語氣。
(4)同桌分角色朗讀。
(5)學生找小伙伴分角色進行表演。
教師巡視指導:小鴨說話要有禮貌,是懇求、商量的語氣。鴨媽媽說話的語氣是親切、充滿了對小鴨的信任感,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成功。
請一組同學進行表演。
(6)師:請小朋友看課文的插圖,再讀句子,體會鴨媽媽為什么要小鴨自己去游泳?
指名回答,如:小鴨學會了游泳以后,就可以自己去小溪里玩耍、捉魚蝦;當爸爸媽媽年老體弱的時候,還會捉魚蝦給爸爸媽媽吃。
師小結:因為鴨媽媽要小鴨學本領,以便將來小鴨能獨立生活。它對孩子充滿了希望、信任感,讓孩子自己去實踐。
(7)師:小鴨接受了媽媽的教導,結果怎樣?
學生回答,如:小鴨經過不斷的努力,時間不長,就學會了游泳這項本領。
(8)練習用“學會了”說一句話。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
師:同學們,請你們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可以討論,也可以朗讀,或者表演。
學生分組學習第二段,教師巡視指導。
3、練習朗讀、背誦全文
(1)全文分角色
朗讀,評選最佳者。
(2)看圖試背全文。
四、總結全文
師:小朋友們,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誰來說一說?
指名回答,師小結:自己不會的就要去學,不能事事依賴父母,只要自己認認真真地去學,什么本領都能學到手,要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五、自選作業
1、演一演
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表演給爸爸媽媽看。
2、畫一畫
根據課文內容,畫一畫鴨媽媽或鷹媽媽讓小鴨、小鷹自己去學習本領的圖畫。
3、做一做
回家后自己學會做一件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親愛的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自己去吧》這篇課文,知道了在鴨媽媽、鷹媽媽的教導下,小鴨學會了游泳,小鷹學會了飛翔。它們該多高興呀!你能讀出、背出它們這種高興的心情來嗎?自己練一練。
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教師巡視,糾正不良的讀書姿勢。
2、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棒。指名讀,其他學生點評。
二、拓展延伸
1、師:小朋友們,小鴨和小鷹通過自己勇敢的嘗試,分別學會了游泳和飛翔,你們在生活中學會了做什么事情呢?你當時的心情如何?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說一說部分,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在生活中學會做的事情。
學生自由回答,如:書包自己背,問句自己收,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等。
2、師:大家說得真好,我發現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勇敢的“小鴨”和“小鷹”。真是太了不起了!能干的“小鴨”和“小鷹”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首好聽的兒歌吧,這首兒歌的名字就叫《我自己干》。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念兒歌部分,學生隨錄音一起讀兒歌。
3、師:親愛的小朋友,看你們那么喜歡讀兒歌,老師還準備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兒歌,叫《媽媽夸我巧妞妞》,想讀嗎?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媽媽夸我巧妞妞
小花衣,小花褲,掉下兩顆小豆豆。
紅豆豆,綠豆豆,那是兩顆小紐扣。
撿起來,捏在手,針線順著扣眼走。
自己釘,自己縫,媽媽夸我巧妞妞。
學生自由讀,齊讀。
三、學習生字
1、用生字卡檢查認讀要求會寫的生字。
2、開火車組詞。
3、師: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呢?
指名回答,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識記方法。如:利用偏旁、熟字、筆順等方法識記字形。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寫一寫部分,教師教學生字的書寫,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地方。
教師重點指導:“自”:注意與“字”區別,這是兩個同音字,從用法、字型上加以區別。一個是自己的“自”,一個是生字的“字”。注意不要把“自”寫成“白”字。
“己”:第二筆寫在橫中線上,注意第三筆不封口。
“東”:第二筆撇折不能寫成豎折,左右兩點要對稱。要與“車”進行比較,區分字形。
學生跟電腦課件書空生字,然后描紅,練習書寫,老師巡堂輔導。
4、作業講評。
板書設計
小鴨 游泳
11、自己去吧 學會了
小鷹 飛翔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樂園》教案06-20
語文天地教案01-18
燕子語文的教案07-05
語文《秋游》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