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4-04-30 08:11:2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5篇(精華)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5篇(精華)

語文教案 篇1

  【素養目標】

  語言建構:積累文中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

  審美鑒賞:品味文章的精彩語言,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

  思維發展:分析文中景物描寫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其藝術效果。

  文化傳承:背誦全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課時安排】三課時

  【知識儲備】

  一、題目注解

  泰山崛起于華北大平原東側的齊魯古國,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縱覽東部沿海廣大區域的地理形勢,泰山突兀挺拔雄偉壯麗踞高臨下,成為萬里原野上的“東天一柱”。歷代封建帝王都把泰山當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禪建廟塑神。泰山因而成為游覽的圣地,歷代文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記游作品,姚鼐的《登泰山記》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作者名片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主張文章必須以“考據”、“詞章”為手段,以闡揚儒家的“義理”,并以陽剛、陰柔區別文章的風格。為“桐城派”主要作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桐城三祖”。

  三、背景視窗

  這篇山水游記,敘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過。文章以精練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象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人們對泰山的向往,使人們感受祖國山河的無限壯美。

  【重點梳理】

  泰山之陽——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這里指泰山的南面。其陰——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這里指泰山的北面。乘風雪——乘:趁,這里有“冒著”的意思。長城之限——限:界限,這里指城墻。遂至山巔——巔:頂峰,顛峰。半山居霧——居:停留。戊申晦——晦:陰歷每月最后一天。極天云一線——極:盡,盡頭。絳皓駁色——駁:雜,錯雜。盡漫失——漫失:模糊、缺損。

  僻不當道者——僻:偏僻。明燭天南——燭:名詞作動詞用,照

  【整體感知】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每一段的主要內容和你的閱讀初感受。

  【文本賞析】

  1.作者是從何地動身?登山的方位在何處?簡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觀之景。

  2.第二段作者詳寫登山的過程,精讀,說出作者的登山路線,寫景特點。

  3.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頂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順序寫景物變化的?描寫了怎樣的勝景?

  作者抓住了泰山日出的什么特點?怎樣進行描繪的?

  【限時檢測】

  (一)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先后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寫出了登泰山時天氣的惡劣以及路途的艱辛。

  3.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三句用很少的筆墨給我們勾畫出一幅泰山夕照圖,寫出了泰山的安詳、明媚,以及肅穆中有溫柔飄逸美的特殊風韻。

  4.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寫自己在泰山頂上觀日出,“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對天氣的描寫與前文“迷霧冰滑”照應,再次突顯了天氣的惡劣。

  5.在《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在泰山頂上看到太陽將出時的景色,奇幻無比,為下文寫日出的壯觀景色作了襯托。

  (二)文言現象

  通假字

  1.其級七千有余()

  2.少圜()

  詞類活用

  1.汶水西流()2.濟水東流()

  3.崖限當道者()4.道少半()

  一詞多義

  當:1.當其南北分者()2.崖限當道者()

  3.僻不當道者()

  余: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其級七千有余()

  以: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余始循以入()

  3.回視日觀以西峰()

  限:1.越長城之限()2.崖限當道者()

  道:1.道皆砌石為磴()2.道少半()

  有:1.其級七千有余()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及:1.今所經中嶺及山巔()2.及既上()

  3.皆不及往()

  云:1.世皆謂之天門云()2.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日: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2.或得日,或否()

  3.是日()

  漫:1.亭東自足下皆云漫()2.其遠古刻盡漫滅()

  特殊句式

  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

  2.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所不至也。

  3.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

  4.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觀道中石刻。

  5.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6.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

  7.復循西谷

  【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游大龍湫記戴名世

  距樂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濱海。余以歲辛已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嶺,至能仁寺。坐少頃,出寺門里許,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龍湫來,為錦溪。錦溪之水至此從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無所倚,高數百丈,兩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變為石帆,張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變為石柱,孤撐云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詭狀殊態,不可勝數。

  又行百余步,徑窮路轉,得大龍湫,為天下第一奇觀。水自雁湖合諸溪澗,會成巨淵,淵深黑不可測。其側有石檻,中作凹,水從凹中瀉下,望之若懸布,隨風作態,遠近斜正,變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驟雨,如云,如煙,如霧;或飄轉而中斷,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為深潭,觀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數十步,水忽轉舞向人,灑衣裾間,皆沾濕。忽大注如雷,忽為風所遏,盤溪橫而不下。蓋其石壁高五千尺,水懸空下,距石約一二尺許,流數丈,輒已勢遠而力弱,飄飄濛濛,形狀頓異。他處瀑布皆沿崖直走,無此變態也。潭之外有亭,曰忘歸亭;其側有亭,曰觀不足亭。而龍湫右側絕壁,曰連云障,障上有風洞,每洞口木葉飛舞,則大風疾作。

  又有小龍湫,在東谷靈巖寺。水自石城諸溪澗來,會于霞障之右,從巖上飛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懸流,變態稍不及大龍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許,形如立劍,望之光明瑩潔而搖動,亦奇觀也。

  相傳大龍湫上數里,復有上龍湫,飛流懸瀉,亦數百丈,與大龍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無人跡,今不知其處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蕩,觀大龍湫,御風,恍惚仙去。今追而記之,不能詳也。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循錦溪而行循:沿著B.不可勝數勝:超過

  C.相去數十步去:距離D.形狀頓異頓:立刻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倚天而濱海B.忽為風所遏

  C.蓋其石壁高五千尺D.會于霞障之右

  3.以下句子中,全部屬于描寫大龍湫瀑布的形態的一組是

  ①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②望之若懸布,隨風作態

  ③忽大注如雷,忽為風所遏④水懸空下,距石約一二尺許

  ⑤從巖上飛流而下,高三千尺⑥乘云御風,恍惚仙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③④⑤

  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根據游蹤先后介紹了燕尾泉、錦溪、剪刀峰、一帆峰和天柱峰。

  B.作者認為大龍湫是天下第一奇觀,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瀑布形態豐富多變。

  C.文章除了正面描寫,還運用鋪墊、襯托和側面描寫來突出大龍湫變幻多姿的形態。

  D.文章先敘述描寫,后抒情議論,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遠離塵世的人生追求。

  5.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余以歲辛巳四月二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嶺,至能仁寺。(3分)

  (2)他處瀑布皆沿崖直走,無此變態也。(3分)

  登泰山記答案:

  1.示例:

  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

  第二段:敘述從京師來到泰山、偕友登山的經過以及所見之景

  第三段:寫山頂看日出的過程,描繪泰山日出前后的優美景色

  第四段:返記泰山的人文景觀

  第五段:補記泰山的自然景觀

  文章緊緊圍繞作者的游蹤進行,敘述了偕友入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過,以精練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的雄渾景象,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我們對泰山的向往,感覺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2.作者從泰安動身,西南麓(日觀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從南麓循中谷入山,經天門,越中嶺,再循西谷達到極頂,其時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觀峰日觀亭觀日出,然后參觀名勝古跡,最后補記泰山極頂的景物特點。

  3.先寫:京師--泰安,點明時間和節令。

  再寫:山麓--山頂。

  路程:四十五里(遠)

  石級:七千有余(高)

  路線:中谷--西谷--山巔(險)

  最后頂景: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壯闊、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徠如畫(雄渾、下)半山居霧若帶然(高峻)--(遠--近)

  4.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現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換面。

  日出前: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

  日出時: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日出后;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色彩點染--絢麗壯美

  文言現象

  古今異義

  1.至于泰安(至于,古義:到,到達;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義:這,此;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3.復循西谷(復,古義:再,又;今義:往復,重復)

  4.戊申晦(晦,古義: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今義: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義: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義:數學名詞)

  通假字

  1.其級七千有余(“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

  2.少圜(“圜”通“圓”,圓形的,指山石)

  詞類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2.濟水東流(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3.崖限當道者(限:名詞作狀語,像門檻一樣)

  4.道少半(道:名詞作動詞,走,走路)

  一詞多義

  當:

  1.當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詞)

  2.崖限當道者(擋住,動詞)

  3.僻不當道者(面對,動詞)

  余: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詞)

  余始循以入(同上)

  余所不至也(同上)

  2.其級七千有余(幾,表示整數后不定的零數,數詞)

  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時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順承,連詞)

  3.回視日觀以西峰(連接方位名詞,用法同現代漢語,連詞)

  限:

  1.越長城之限(界限,名詞)

  2.崖限當道者(門檻,名詞)

  道:

  1.道皆砌石為磴(路,名詞)

  道有天門、崖限當道者、道中迷霧冰滑、觀道中石刻、僻不當道者(同上)

  2.道少半(走,走路,動詞)

  有:

  1.其級七千有余(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與“無”相對,動詞)

  道有天門、下有紅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

  及:

  1.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和,連詞)

  2.及既上(等到,介詞)

  3.皆不及往(趕得上,動詞)

  云:

  1.世皆謂之天門云(語氣助詞,表示不大肯定的語氣)

  2.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云霧,名詞)

  日:

  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太陽,名詞)

  2.或得日,或否(陽光,名詞)

  3.是日(天,名詞)

  漫:

  1.亭東自足下皆云漫(彌漫,布滿,動詞)

  2.其遠古刻盡漫滅(磨滅,動詞)

  居:

  1.半山居霧若帶然(停留)

  乘:

  1.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或:

  1.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極:

  1.極天云一線異色(盡頭)

  視:

  1.回視日觀以西峰(看)

  坐:

  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與“站”相對)

  始:

  1.余始循以入(開始)

  判斷句

  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以上兩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2.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兩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主語“此”省略。判斷句)

  3.此東海也。(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4.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詞“皆”表示判斷,“皆”相當于“都是”。判斷句)

  定語后置句

  5.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崖限當道者”一句中,“限當道”為“崖”的定語。定語后置句)

  省略句

  6.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觀道中石刻。

  (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語代詞“余”)

  7.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雪。“蒼山”前面省略謂語:見)

  8.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石刻。后一分句為判斷句,主語是“石刻”,謂語是“自唐顯慶以來”)

  9.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語:樹。“生”后面省略介詞“于”,“于”相當于“在”)

  10.復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謂語:走)

  11.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環水”)

  12.中谷繞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水”)

  1.B(盡)3.C(①寫的是錦溪小瀑布,⑤寫的是小龍湫,⑥寫的是作者的感受)

  4.D(“議論”“遠離塵世的人生追求”有誤。)

  5.(1)我在辛巳年四月二十日,從芙蓉村越過丹芳嶺,到達能仁寺。

  (2)其他地方的瀑布都沿著懸崖直流,沒有這種變化的形態。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這是一寫人的記敘文,所寫人物是我國古時候的一個和尚——懷素,主要寫懷素刻苦練字成為有名的書法家的事。我們學習時要重點學習他是如何寫字的,從中學習懷素刻苦學習的。

  課文有三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2)寫懷素認真刻苦練字。

  第二部分:(3)。寫懷素成了有名的書法家。

  的特點:1、選取典型事件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這課文選取了懷素練字的過程和無紙在木版上練字的事。表現懷素刻苦勤奮的品質,事件典型,有說服力,深刻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總的結構方式更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教學理念: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借助拼音,利用多種形式的閱讀,促進文本走進學生心靈,利用小組合作,品讀悟性。在交流中拉進師生與文本距離,激發學生情感體驗,從而提高教學實效。

  教學目標:1、認識文本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字頭。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學習懷素刻苦學習的,使學生懂得“只有勤奮刻苦,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難點:通過學習懷素刻苦練字,感悟只有勤奮刻苦,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具準備:投影片,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用投影出示:字是心靈的`窗戶,見其字如見其人。(自由讀,指名讀)

  師:這兩句話都說明寫好字是多么重要啊!那怎樣才能寫好字呢?你平時是怎樣寫字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與寫字有關的課文,看看古人是怎樣寫好字的,他是誰呢?(出示懷素圖片),板書課題。

  (2)、簡介懷素

  二、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然段序號。

  (3)、小組匯報朗讀:檢查生字讀音,注意讀準平翹舌音,出示帶生字詞語卡,評出“小小播音員”。

  (4)、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指導句間停頓。

  三、讀懂課文,入境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懷素從小喜愛什么?他寫字態度怎樣?

  大家討論一下:從哪里可以看出懷素寫字非常認真?

  請你在文中圈圈、畫畫、讀讀,“總是”一詞說明什么?

  (2)、全班交流,朗讀感悟:

  師:懷素從小寫字非常認真,因此他進步很快,那你能夸夸懷素嗎?

  你今后寫字時該怎么做呢?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懷素是唐朝人,相傳他少年時家境非常困難,家中沒錢購買紙墨,那他怎么練習寫字呢?請大家看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師:當時紙很貴,可懷素怎么做的呢?

  (2)讀了這段后,你想對懷素說些什么?

  (3)聯系實際談談你學習有沒有浪費的現象,你今后會怎么做?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名”是什么意思?懷素為什么能成為有名的書法家?

  4、回歸整體,讀熟成誦: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印背法:那時-------日子一長----懷素長大以后-----

  詞語提示法:紙-----木版------寫穿-----書法家。

  四、巧借課文,指導書寫。

  爭當小懷素,說說準備怎么做:先看字形,記住筆順,再一筆一畫照著寫。

  五、課文:學習了這課文,你想對懷素說些什么?今后會怎么做?回去之后把小懷素的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寫一最拿手的字準備參加“小小懷素在成長”寫字競賽。

  板書設計:18。懷素寫字(看清、記住,一筆一畫,——認真)

  書法家(紙貴----木版-------寫穿---刻苦)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積累字詞,了解通訊的特點

  2、 體會作者在記敘和說明中的感情,了解立交橋的發展對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功能。

  教學重點 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體會說明性語言和描寫、敘述性語言的區別。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板書: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導出“橋”字,讓同學們說出橋的含義,然后再板書“立交橋”三個字,設置懸念,走進文本。

  二、檢查預習

  1、 給黑體字注音 窺見 匝道 并行不悖 雨后春筍 徜徉 迥異 鳥瞰 儼然 姹紫嫣紅 疏浚 栓塞 偃旗息鼓 苜蓿 老嫗 愜意

  2、 解釋下列詞語 并行不悖 雨后春筍 昭蘇 姹紫嫣紅 徜徉 偃旗息鼓

  三、熟讀課文,標出段落序號,劃分結構層次。 全文共 18 段,可分為三部分。

  (一) (1—2) ,敘寫作者孩提時的所見水上橋。

  (二) (3—14) ,具體描繪京城大地的立交橋。

  (三) (15—18) ,贊美京華大地的立交橋。

  四、研習新課。

  1.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本文的題目是“北京立交橋” ,可作者卻從“護城河橋”說起,假如把它刪掉行不行? ——①從親身經歷說起,有親切感。 ②引起讀者聯想、比較。 ③從水上橋寫到陸地橋、陸上橋顯得自然。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提問:第二部分是文章主體,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一) (3—4)敘寫京城第一座立交橋。

  (二) (5—8)敘述京城立交橋建造的速度和宏大的規模;

  (三) (9—14)描繪四座立交橋的各自風格、特點。

  (2)提問:作者在文中說到大型立交橋共 61 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 ——提到橋名 10 座,詳細描繪 5 座。 (2) 閱讀 10—13 段,完成表格。 橋名 使用比喻句 橋的作用 建國門立交橋 建國門橋如苜蓿葉 跨越時間 節油養車 保障安全 美化環境 西直門立交橋 西直門橋如滿月、盤龍 三元橋 三元橋開闊、舒展、豁亮 玉蜓橋 玉蜒橋組成一只巨大的蜻蜓

  (3)集體朗讀 14 段,要求有感情、有節奏。板書 橋之多 橋之美 橋之用

  (4) 、提問:作者寫路口堵塞現象時借用了什么術語? 作者借用醫學術語“動脈栓塞” ,形象生動道出了寫于交通堵塞的現象,運用比較法來贊美立交橋的巨大 作用。

  五、小結課文:

  1.教師簡述“通訊報道”的.特點: ——通訊,也叫“通訊報道” ,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聞體裁。通訊以敘為主, 還可插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方式。

  2.中心思想: 本文報道了北京立交橋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描述了立交橋的雄偉壯麗的風姿,熱情贊頌了黨的改革開放 的方針政策。

  3.在記敘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說明,可以把事情講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加明白。

  4.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寫景為內容,以記敘為主要手段。為了使記敘的事 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離不開必要的說明和恰當的描寫。 說明文是以說明事物特點,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為內容,以說明為主要手段。為了使說明的對象形象、生 動、準確、需要簡明的記敘、生動的描寫。我們讀文章、寫文章,都要認真分析,善于運用各種表達方式, 以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達到自己的寫作目的和要求。 六、拓展練習 用說明性語言和記敘性語言,分別描寫一個熟悉的事物,比較表達效果的不同。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準確翻譯課文,掌握重點字詞的翻譯。

  2、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

  3、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及其表現作用。

  教學重點:

  翻譯課文、解釋字詞并掌握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及作用。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不認識的字詞查字典解決。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自然界有許多動物能模仿人類的語音,比如鸚鵡能學人說話,海豚能像人—樣發出悅耳的音符。聲音是個奇妙的東西,能把你帶入變幻無奇的境界。口技表演就是這樣一種藝術,不信?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口技》這篇課文。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字,并提出疑難字句。齊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流暢準確,熟悉課文情節。

  3、教師解答疑問,并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分析第一、二段,結合注釋,疏通文義,熟讀課文。

  翻譯第三、四段,結合注釋,疏通文義,熟讀課文。

  翻譯第五段,結合注釋,疏通文義,熟讀課文。

  4、通過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三、作業: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研讀賞析:分析文章寫作特點

  (一)讓學生再讀文章的第2、3、4段,理清文章的層次。

  1、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分別概括出來。

  學生思考后作答,然后教師總結:(1)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2)一家人醒而夢(3)火起后眾人的慌亂惶恐。

  2、 讓學生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口頭作答,并思考:三個場面聲音的變化有何特點? 這個問題讓學生迅速小組討論作答。

  明確: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說是按“小一大(第一個場面)一小(第二個場面)一大(第三個場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生有色,達到高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有的是單獨相繼而出,有的是同時發出,

  3、繼續思考: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這一段有何作用。

  明確:不能省去。這段寫—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段。

  1、思考: “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2、開頭和結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重復?為什么?

  不是簡單重復,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別在于: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贊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還回味無窮。

  3、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1)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有側面的描寫,請一一指出,并談談側面描寫有什么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4、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人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5、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幾”。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6、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二、拓展延伸:請學生當堂翻譯理解《柳敬亭傳》第二自然段。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交代人物籍貫、姓氏。“本”字為下文“變姓”伏筆。]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簡述柳少年坎坷遭遇。在“市中”初露鋒芒,點明具有良好的說書基礎和天賦。]久之,過江,云間有儒生莫后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市中說書,“見”者多矣,而獨莫后光發現柳的“機變”,莫確有伯樂之眼力。“鳴”照應下文“名達于縉紳間。”]于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開端啟蒙就高標準,嚴要求。如此嚴師,何不出高徒!]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響鼓何須重錘。“退”即“簡練揣摩”,說明求教謙虛、心誠。]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矣。”[功夫不負人。]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兩個“又”字,說明柳并不滿足現狀,精益求精,最終有志者事竟成。嚴師且發“喟然”之嘆,大功告成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于縉紳間。華堂旅會,閑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于心稱善也。[三“期月”閉門苦練,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勢。通過刻苦奮斗,柳終于從一個逃犯成為藝壇明星而“名達于縉紳間”。]

  本段寫柳敬亭在莫后光的指導下,刻苦演練,精益求精,技術不斷提高的過程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三、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四、作業:背誦全文。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主動發現漢字特點和規律,引導學生根據漢字構字規律進行識字。

  2.感悟漢字偏旁表義的作用。

  3.豐富學生的語匯,進行詞語的積累。

  4.逐步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5.通過繞口令的學習,鞏固漢語拼音中enɡinɡnɡ等的正確發音。

  6.在動手做,用眼看,用嘴說,用筆寫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喜愛語文,樂于表達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感悟漢字偏旁表義的作用。

  2.逐步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在動手做,用眼看,用嘴說,用筆寫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喜愛語文,樂于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準備

  1.實物投影儀。

  2.朗讀音帶、配樂帶、錄音機。

  3.每名學生準備一瓶吹泡液,一支吸管。

  四、教學時數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有趣的漢字。

  1.出示4個偏旁“木”、“扌”、“氵”、“艸”,請學生分成4個大組進行漢字歸類。

  2.把學生找到的字進行投影,并對照“有趣的漢字”看看找的對不對。(可以比書上找得多。)

  3.讀一讀,想一想第一組字與什么有關。

  4.讀一讀卡通人的話。

  教師小節:漢字中,帶有木字旁的字,大多與樹有關。

  5.觀察后邊的三組字:先讀準字音,再觀察每組字的特點,它們是帶有什么偏旁部首的字,與什么有關。(意圖:通過觀察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了解漢字構字的方法。)

  6.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

  通過討論我們知道:漢字中有許多字的偏旁都能表示出字的意思,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點識字或選字組詞。如:帶有提手旁的字,大多與手的動作有關;帶有三點水旁的字,多與水有關;帶有草字頭的字,多與草本植物有關。

  7.你能說出幾個偏旁,再說說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嗎?

  (二)詞語超市。

  1.出示第一、二行詞語讀一讀,思考兩行詞語的相同之處是什么?

  又大又圓 又香又甜 又高又大 又瘦又小

  又黑又亮 又白又胖 又說又笑 又蹦又跳

  (特點:又又)

  2.請你說說又大又圓的是什么?又香又甜的是什么?……誰又說又笑?誰又蹦又跳?

  3.你可以在“又大又圓的西瓜”前邊或后邊再加進一些內容嗎?

  如:我有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或又大又圓的西瓜真好吃!

  4.請你說說你喜歡哪個詞語,為什么?(意圖: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理解。)

  (三)寫字板。

  1.觀察范字,注意間架結構。

  (1)“國”和“圍”是全包圍結構的字,書寫時注意要先“進人”后關門。“國”里邊的“玉”字,中間的“豎”要寫在田字格的豎虛線上。“圍”里邊的韋字,注意最后寫豎。

  (2)“奮”和“香”是上下結構的字,都是上邊大一點,下邊小一點,“奮”字上邊的.“大”撇、捺要寫得飛起來,下邊的田要寫得扁;“香”字上邊的“禾”豎要在豎虛線上。另外要特別注意,撇和捺一定要甩開筆,寫出來的字才會好看。

  (3)“細”和“綠”都是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寬,特別是“纟”的書寫是難點,要讓學生仔細觀察“纟”在田格中的位置,從什么地方起筆,在什么地方收筆,只有認真看了才能做到認真寫。

  2.教師示范,用自己的書寫影響學生。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糾正不良的寫字姿勢,鼓勵學生寫好字,并隨機進行展示,用評價的方法調動積極性。

  第二課時

  (一)讀繞口令。

  1.學生自己借助拼音和插圖讀繞口令。

  2.找出帶有“enɡ inɡ nɡ”的字,進行讀單音的練習。

  洞、東、松、藤、動、銅、鈴、停

  3.從慢到快練習朗讀。

  集體讀、小組讀、個人讀、比賽讀,跟節奏讀。

  4.你還會其他的繞口令嗎?說給大家聽。

  (二)閱讀欣賞。

  1.教師進行配樂朗讀,請同學欣賞。

  2.學生自由讀,練習讀準字音。

  3.學生朗讀,評讀,互相學習,提高讀的水平。

  4.簡單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5.由學生進行配樂朗讀。

  6.播放本課幾種不同朗讀風格的錄音,使學生體會到:只要讀得字音正確,有感情,使別人聽后感覺到很美,就是讀得好,不必強求一致。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吹泡泡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做吹泡泡的游戲好嗎?

  板書:吹泡泡

  (二)活動過程。

  1.仰頭輕輕地吹,觀察泡泡的大小,顏色、形狀。

  2.仰頭用力吹。觀察這次吹出的泡泡的數量與剛才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更美?

  3.所有同學一起吹,觀察此時空中變成了什么樣?趕快試著吹一個泡泡。

  4.你喜歡吹泡泡的游戲嗎?

  (三)指導說話、寫話。

  先讓同學按照以上活動步驟分別說出自己的觀察所得,然后再連起來說。教師板書重點詞語,幫助學生解決寫話中的難點。

  顏色:每個泡泡都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非常美麗。

  形狀:有的……有的……還有的……

  大小、數量:一串串、大大小小。

  (四)學生練習說話。

  1.在小組中練習。

  2.各小組推舉出一名代表在班里說一說。

  (五)學生練習寫話。

  學生能寫多少就寫多少,不強求一致,教師巡視指導。

  (六)講評。

  1.請小組同學互評互改。

  2.挑出一段寫得較好的,全班共同修改。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5-30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5-11

語文配套教案08-1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看片国产的免费的 | 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在线看片国产在线看片 | 久久精品少妇视频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