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簡介

時間:2023-06-13 13:30:41 振濠 專業(yè)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國東吳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簡介

  大家在對周郎等人的稱贊聲中,有一位德高望重,智勇兼?zhèn)涞拿麑⒒蛟S已經(jīng)被大家所遺忘。他就是——東吳的三代老臣:程普。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三國東吳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簡介,歡迎閱讀!

  三國東吳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簡介 1

  程普 (東漢末年名將)

  程普(xx—215年),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東漢末年名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他曾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斬華雄、破呂布,又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后,他與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并討伐江東境內(nèi)的山賊,功勛卓著。赤壁之戰(zhàn)與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敗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程普的生平簡介

  程普人物生平

  輔佐孫氏

  程普早年在州郡擔任官吏,頗有容貌風姿、計謀策略,善于應答論對。后跟隨孫堅四處征戰(zhàn),在宛縣、鄧縣進擊黃巾軍,在陽人打敗董卓,攻城野戰(zhàn),數(shù)有戰(zhàn)功,身上多處受傷。

  興平元年至興平二年(194年—195年),孫堅死后,程普又在淮南跟隨孫策,跟著他攻打廬江,破城后,回師一起東渡長江。

  豪勇持重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率軍前至橫江、當利,擊敗張英、于麋等,轉而進攻秣陵、湖孰、句容、曲阿,程普都立下戰(zhàn)功,孫策給他添加兵員二千、戰(zhàn)馬五十匹。又進而攻破烏程、石木、波門、陵傳、馀亢,程普立的戰(zhàn)功最多。

  建安二年至建安四年(197年—199年),孫策進入會稽,任命程普為吳郡都尉,治所設在錢塘。后又轉任丹楊都尉,據(jù)守石城,又進討宣城、涇縣、安吳、陵陽、春谷等處賊寇,將他們?nèi)即驍 O策曾攻打祖郎,被祖郎軍隊團團圍住,程普同一名騎兵一起保護著孫策,驅(qū)馬疾唿勐突,用長矛刺敵,祖郎軍往兩邊分開,孫策由是得以隨程普沖出重圍。后來程普被任命為蕩寇中郎將,兼任零陵太守,隨孫策前往尋陽討伐劉勛,在沙羨進擊黃祖,回師后仍鎮(zhèn)守石城。

  程普的故事資料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逝世,叛亂四起,程普與張昭等共同輔佐孫權,轉戰(zhàn)三郡之地,平定討伐各種不歸服的勢力。

  累有功勛

  建安八年(203年),程普隨孫權出征江夏,回師路過豫章,單獨領軍討伐樂安,不久平定。

  建安十三年(208年),程普代替太史慈駐防海民昏,與周瑜分任左右督,在烏林打敗曹操。

  建安十四年(209年),程普隨周瑜攻打南郡,擊走曹仁。拜為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邑。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去世,程普代領南郡太守。孫權分荊州與劉備后,程普復還領江夏,遷蕩寇將軍,不久逝世。而據(jù)《程氏宗譜》和瑞昌地方志里所記載:程普于建安二十年(215年)病逝,死后葬于桂林崗。

  孫權稱尊號時,追論程普之功,封其子程咨為亭侯。

  程普的歷史評價

  程普人物評價

  孫權:故將軍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

  呂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于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

  陳壽:①先出諸將,普最年長,時人皆唿程公。性好施與,喜士大夫。 ②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陸機:甘寧、凌統(tǒng)、程普、賀齊、朱桓、朱然之徒奮其威。

  章如愚:如程普、黃蓋、甘寧、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賀齊、凌統(tǒng)、全琮、呂范,皆智足以御眾,勇足以卻敵,未有不為守令之職者。

  程公許:蜀將如關、張、龐統(tǒng),吳將如周瑜、魯肅,志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云、費祎、呂蒙、程普、歩騭、甘寧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面。

  郝經(jīng):①程普諸將皆江表虎臣,鏖兵衛(wèi)主,攻堅軋敵,興王定覇,孫氏兄弟卒立國建號,諸將之力也。 ②吳將剽輕,殆多譎計。莫肯下人,卒自稱帝。摩創(chuàng)撫孤,動輒流涕。駕馭有術,驅(qū)策有方。果保江東,不負桓王。

  三國東吳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簡介 2

  一、

  程普,字德謀,是幽州右北平郡土垠(今河北豐潤)人。另外,史載程普最初為州郡小吏時,“有容貌計略,善于應對”。這說明他是有智計之人。至于他后來是如何成為孫堅屬下的,《三國志》等史書中并未有明確記載。

  中平元年(184),黃巾張角等在各地起事。東漢朝廷派遣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率軍攻討潁川等地黃巾,而朱儁上表請當時任下邳丞的孫堅為佐軍司馬。除在下邳追隨他的同鄉(xiāng)年輕人外,孫堅那時還“募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許人”。程普與孫堅非同鄉(xiāng),且應不屬于“淮、泗精兵”,可能是因?qū)O堅“募諸商旅”而追隨他的。

  在攻討黃巾諸役中,孫堅勇往直前,并曾身負重傷。當進攻據(jù)守宛城的黃巾別帥孫夏時,孫堅率先登城,其后眾將士追隨而上,于是城被攻破。孫堅以立有戰(zhàn)功,被拜為別部司馬。而程普那時追隨孫堅,并且也參加了在宛城等地的戰(zhàn)斗。

  后來孫堅出任長沙太守,程普應也來到長沙。漢靈帝去世后,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殺害。董卓進洛陽,專擅朝政。關東諸將起兵討伐董卓,孫堅也從長沙舉兵。他率部與董卓軍隊大戰(zhàn),先敗于梁東,后大勝對方于陽人,并殺都督華雄等人。程普也跟從孫堅參加了陽人之戰(zhàn)等。他在追隨孫堅期間作戰(zhàn)英勇,并曾經(jīng)在戰(zhàn)斗中受傷,史載他“攻城野戰(zhàn),身被創(chuàng)夷”。

  孫堅后來往攻荊州牧劉表,程普應也參加了相關戰(zhàn)斗。孫堅被黃祖軍士射殺后,其舊部依附以往與孫堅聯(lián)合的袁術,程普此時應該也在袁術處。孫堅吳夫人之弟吳景、孫堅之侄孫賁曾跟隨孫堅作戰(zhàn),孫堅去世后袁術曾分別上表二人領丹陽太守、丹楊都尉。史書未載袁術對程普有所任用,或可見那時他并不重視程普。

  孫堅手下將領后來仍追隨其子孫策、孫權的,有程普、黃蓋、韓當、朱治等。這數(shù)人中,程普與韓當分別來自幽州右北平與遼西,黃蓋來自荊州零陵,朱治來自揚州丹楊,由此可見孫堅屬下將領來自多個地方———這應與他轉戰(zhàn)南北(且任職多處)有關。

  二、

  程普后來又追隨孫堅長子孫策。興平元年(194),孫策投奔袁術。在他的再三要求下,袁術將原孫堅部曲千余人交還他。程普可能是在這時轉歸孫策的。這千余人應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士卒,且應成為孫策以后所建武裝力量的核心。

  后來袁術從廬江太守陸康處求米三萬斛未得,于是以該郡為“餌”誘使孫策攻陸康。孫策率部攻下廬江,而程普也參與了此役,這應該是程普首次追隨孫策作戰(zhàn)。但此后袁術以其故吏劉勛為廬江太守,為此孫策頗感失望(此前袁術曾許諾以孫策為九江太守,但也失信于后者)

  當時東漢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在江東,起初他得到吳景、孫賁支持,后他與孫策的這兩位親戚產(chǎn)生嫌隙(主要與孫策受袁術指使攻滅陸康有關),于是將他們從丹楊逐走。劉繇又派遣樊能、于麋屯橫江津,張英屯當利口,以拒袁術。袁術先用惠衢(此時他被袁術任為揚州刺史)、吳景、孫賁等攻樊能、張英等,但未能獲勝。在孫策主動要求下,袁術上表他為折沖校尉、行殄寇將軍,往助吳景、孫賁等攻討劉繇。孫策先破張英、于麋等劉繇將領,后又連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在這些戰(zhàn)斗中,程普都立有戰(zhàn)功,于是孫策增兵二千、騎五十匹給他。

  其后程普從丹陽轉入?yún)强ぷ鲬?zhàn)。在攻破吳郡烏程、余杭等地的戰(zhàn)斗中,程普“功為多”。孫策入會稽后,以程普為吳郡都尉,治錢唐。那時孫策委任的吳郡太守是擊敗原郡守許貢的朱治,他是江東人(且與程普同屬孫堅舊將)。后來孫策又讓程普出任丹楊都尉,居石城(距長江較近),而那時的丹陽太守為吳景。可以說這時的程普,已經(jīng)在孫策集團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任丹楊都尉期間,程普“復討宣城、涇、安吳、陵陽、春谷諸賊,皆破之”。按《三國志》卷四六《孫討逆?zhèn)鳌纷⒁督韨鳌份d:建安二年(197)東漢朝廷下詔書讓平東將軍領徐州牧呂布與行吳郡太守、安東將軍陳瑀還有孫策共同討伐袁術。當時陳瑀“陰圖襲策,遣都尉萬演等密渡江,使持印傳三十余紐與賊丹陽、宣城、涇、陵陽、始安、黟、歙諸險縣大帥祖郎、焦已及吳郡烏程嚴白虎等,使為內(nèi)應,伺策軍發(fā),欲攻取諸郡”。程普討伐宣城等處武裝勢力應該就在這一時期。

  孫策曾向丹楊宗帥祖郎進攻,但被后者軍士包圍。在這危急時刻,程普與一騎兵共同救護孫策。程普驅(qū)馬疾呼,以手中矛攻擊祖郎軍士,使孫策得以突圍。孫策“輕佻果躁”,有匹夫之勇的一面,這次被包圍當與此有關。程普此次對孫策有救命解難之恩,而這會使后者更信任他。

  孫策平定江東面臨兩方面對抗力量:一是官方武裝力量,包括劉繇、王朗等官員統(tǒng)領的部隊;二是非官方武裝力量,包括所謂山寇等。前者對抗時間較短,但后者抵抗時間卻較長。可以說,他是孫氏的創(chuàng)業(yè)功臣之一。

  孫策有吞并荊州之志,后來以程普領零陵太守、行蕩寇中郎將。孫策往尋陽襲劉勛、在沙羨攻黃祖之戰(zhàn),程普都參加了。沙羨之戰(zhàn)后孫策向漢帝所上表中,程普排在領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將周瑜與領桂陽太守、行征虜中郎將呂范之后,而在行奉業(yè)校尉孫權、行先登校尉韓當與行武鋒校尉黃蓋等之前。在此有必要提及的是,周瑜與孫策同歲又是姻親,而孫策對呂范也是“親戚待之”的。程普得到孫策重用主要是憑借其戰(zhàn)功,其位在韓當、黃蓋之前或說明當時他的戰(zhàn)功要多于這兩人。

  此后程普回到丹楊,再次鎮(zhèn)守石城。在曹操與袁紹相持于官渡期間,孫策欲北伐襲許,程普應該會從征,畢竟他是孫策陣營中少數(shù)曾在豫州作戰(zhàn)過的將領之一。然而,孫策此次雄心勃勃的北伐因其遇刺而流產(chǎn)。

  三、

  孫策受重傷去世后,張昭、周瑜、程普、朱治等人又輔佐孫權。程普“周旋三郡,平討不服”。孫策去世距其攻占江東時間并不算長,一些地方勢力在他去世后不愿意臣服于孫權,但程普等將領率兵平定了這些騷動、起事等,從而穩(wěn)定了江東內(nèi)部局勢。

  建安八年(203),孫權西伐黃祖(那時江東局勢應已穩(wěn)定),程普從征。此役孫權軍隊擊敗黃祖舟軍,但未破城。那時山寇又發(fā)動叛亂,孫權班師過豫章郡時,派程普討樂安,又派呂范平鄱陽。程普率軍平定了樂安山寇之亂。

  以前孫策以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昬,主要任務是對付劉表從子作戰(zhàn)驍勇的劉磐。太史慈在建安十一年(206)去世后,孫權以程普繼任,仍駐海昬。孫權的選擇應該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當時他會認為最適合接替太史慈并能對荊州方面起到一定震懾作用的首推程普。孫權方面那時仍欲在江夏方向取攻勢,為此對建昌都尉的任務要求應該是:一方面監(jiān)視并牽制住劉表方面部分軍力,另一方面在孫權發(fā)動進攻時予以配合。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軍占領荊州襄陽、江陵等要地,且有順流而下向?qū)O權進攻之意。孫權在魯肅、周瑜等人勸說下決心抗曹,史書未載程普對此事的態(tài)度。但他應該也是支持抗曹的,這樣孫權才會派周瑜與他分別為左、右部督,率軍與劉備等一起往擊曹操。孫權此種安排或有讓程普監(jiān)督周瑜之意。程普與周瑜固然都為渡江而至江東者(非生于江東),但程普為北方幽州人,而周瑜則來自揚州江西部分,兩人本無淵源。

  孫、劉雙方聯(lián)合獲得赤壁之戰(zhàn)勝利后,江東軍隊在周瑜、程普帶領下逆流而上,進攻江陵。經(jīng)過年余的作戰(zhàn),曹操方面駐守江陵的將領曹仁等棄城而走。

  在江陵之戰(zhàn)中,程普與周瑜的矛盾激化了,其原因正如呂蒙后來所說的:“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于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當時二人地位相當,但決策權掌握在資歷較淺的周瑜手中,而非年齡較長的程普手中,這是二人矛盾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幾敗國事”反映了當時兩人矛盾相當尖銳。程普在赤壁之戰(zhàn)與江陵之戰(zhàn)中的貢獻,幾乎完全被周瑜所“遮蔽”,而這后來也會影響到他的歷史地位。

  攻下江陵后,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據(jù)江陵,奉邑有四縣;拜程普為裨將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拜呂范為裨將軍,領彭澤太守,以彭澤、柴桑、歷陽為奉邑。可見這時程普之位雖稍不如周瑜,但應不會次于呂范。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孫策曾讓周瑜領江夏太守。此時盡管周、程二人已有矛盾,但孫權雖將程普調(diào)離南郡,卻未將他調(diào)出荊州。而在南郡的周瑜,處于劉備、曹操兩方勢力之間,須以江夏郡作為連通江東的樞紐地帶。從荊州全局角度看,孫權將程普置于此地或仍有監(jiān)督周瑜之意,且負有在必要時增援后者的任務。

  《三國志》作者陳壽以程普與黃蓋、韓當?shù)热送瑐鳎桥c周瑜、魯肅、呂蒙同傳,僅將其視為江表“虎臣”之一。不過,在當時的江東,程普的威望并非其他一些虎臣所能企及。陸機稱“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為腹心,出作股肱”,而程普曾經(jīng)“出作股肱”,但還難以說是“入為腹心”,無論在孫策時代還是孫權時代都是如此。盡管他也受到信任,并且有“計略”,但他卻未對江東政權的戰(zhàn)略決策做出足可稱道的貢獻。

【三國東吳三代老臣程普生平簡介】相關文章:

屈原的生平簡介02-28

魯迅生平簡介05-05

孫臏的生平簡介04-25

李白的生平簡介07-19

冰心的生平簡介03-15

簡介-陶淵明生平03-22

杜甫生平的簡介04-10

王之渙生平簡介04-18

魯迅的生平簡介08-19

陶淵明的生平簡介03-1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天堂Av免费片 | 日本少妇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九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