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讀書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么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每周讀書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應該不過分,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談到、聽到的幾乎都是如何掙錢、如何處理感情、如何升職成功,但似乎少有人關心,我們對待諸如此類的事情的方式是否正確。相比較我們接收到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信息,談論探討這些方法論就顯得枯燥乏味。而實際上,潛藏在每個人大腦中的信息處理器如何組織、如何分解信息,以何種邏輯順序處理工作,依據的卻是各種底層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我們很少談及它們,而它們卻無比重要。
《如何閱讀一本書》寫成于1940年,作者莫提莫.艾德勒在銷售30年后又修改了一次。他和另一位作者是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很多書單里都推薦過這本書,但是我卻一直沒有讀過。沒有讀,是因為自己腦子里總是在告訴自己:都看了一輩子書了,還需要別人告訴你怎么讀書末?但越是這樣,越想一探究竟,于是在想要開始寫一年讀書筆記的開始,終于拿起這本書看起來。
這本書基本分為四篇內容,分別講述了作者想要介紹的四種閱讀方式: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基礎閱讀就是讀者能看懂書中的字句,并且不會被語法和文章結構阻礙住,能夠掌握主要句子和章節的意義。檢視閱讀一是指通過閱讀目錄、索引、作者介紹、摘要、后記以及少數內容,對書籍的內容做以了解;檢視閱讀是指一路閱讀下來,不去關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對書的架構和大概內容進行了解。分析閱讀部分是全書的重點,作者花了大幅篇幅詳細的進行了說明。分析閱讀是指讀者對一本書類別目標比較明確的選擇、能夠總結書的內容、能夠重現書的框架綱要、找出作者要問或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找出作者的關鍵字、關鍵句(主旨)和對問題的基本論述(讀者總結出來的作者的架構)和對問題的基本解答。最后,對這本書進行自己的評論。主題閱讀是指為了一個題目進行的跨越多作者和多門類的閱讀。
顯然,第一部分的閱讀凡是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都能達到;第二種閱讀方法實際上就是略讀,這種方法大家經常用;第三種方法就是我們在學校時老師提的最多的要求,就是精讀;第四種方法是大學里寫畢業論文時必須要采用的,博采眾長以完成一個課題。艾德勒在書中談到,其實這四種閱讀方法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包容的,比如第分析閱讀是包含第一種和第二種閱讀方法的,因為只有如此,才能進行全部內容的精讀和分析;而主題閱讀則包含了以上三種閱讀形式。
對于不同種類的書籍,作者列出了如何閱讀實用型書籍、想象文學、歷史、抒情詩、哲學、社會科學、科學與數學書等不同類型讀物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字典、百科全書、工具書等等,可謂體貼入微,用心良苦。
比如艾德勒說,實用型書籍分為兩類,一類是理論書,它們只傳遞知識;另一類是實用性的,是有關行動的問題。作者認為任何實用性的書本身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問題,比如如何賺錢,是需要你自己去行動來解決的,它沒辦法解決你沒錢的實際問題。因此如果讀者認同書中這些規則,是要加上一點自己的想法、頭腦清楚的應用這些規則,才能起到實際作用。一本書是否是真正的實用性書籍,最直接的證明就是讀者接受了作者的觀點并付諸行動。如果只是表面上接受,而沒用去行動,那么這本書還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實用性書籍。(他的觀點,其實就是中國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行合一”)。《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一本以規則為主的實用型的書,讀這本書就需要讀者找尋到這些規則;評判內容是否真實后,才能在以后的閱讀中加以應用,才能顯現出這本書的實用性,才能證明讀者閱讀此書的價值。
再比如如何閱讀想象文學。艾德勒說“想象文學是在闡述一個經驗本身——那是讀者只能借著閱讀才能擁有或分享的經驗——如果成功了,就帶給作者一種享受。在想象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但是可以從小說在我們想象中創造出來的經驗中學習,教導我們衍生的意義。不要用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批評小說”。作者認為閱讀小說的讀者只要去體會小說中發生的故事,享受帶來的愉悅即可,不必像讀實用型書籍一樣對故事創造本身質疑。——作者列舉了《奧賽羅》和歐亨利的書,我想艾德勒在寫書的時候市面上可能濫書還比較少——“你越能明白指出詩或小說帶給你的喜悅的原因,你就越了解這本書的優點是什么。你會慢慢建立起批評的標準,你也會發現許多跟你有同樣品味的人與你一起分享你的論點。你還可能會發現一件我們相信如此的事:懂得閱讀方法的人,文學品味都很高。”
我以前看過芭芭拉明托寫的《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寫的是如何說、寫出清晰明白的邏輯論述,而《如何閱讀一本書》則是說如何分析作者的文章框架和寫書意圖。兩位作者仿佛是棋逢對手的武林高手,從正反兩面互相拆解對方的招數。
我們自以為很了解自己所做的事,但實際上離了解還差得很遠,因為我們沒有遇到真正了解的人。艾德勒這本方法論的書籍,點出了閱讀的重點和態度,提出了指導人們有效讀書的規則。正因為如此,這本書經歷70年仍被人常常提起。我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正在讀大量書籍的人,比如中學生和科研工作者,甚至是有孩子的父母——他們應該從小給孩子養成一個科學有效的讀書習慣。反觀自己,雖然我也讀過不少書,但是真正達到分析閱讀程度的書籍,恐怕只有備考教科書了... ...對于獲取知識,我的讀書方法還不夠深入細致。要達到“讀過的書可以扔掉了”的程度,讓知識真正成為我自己的認知,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每周讀書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相關文章: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02-10
閱讀生命這本書讀書筆記02-10
寒假如何寫讀書筆記02-11
閱讀小王子讀書筆記及啟迪12-22
《文化苦旅》閱讀后的優秀讀書筆記12-14
讀書筆記實是深度閱讀的好工具02-11
初中生閱讀小王子讀書筆記12-22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圖像時代的早期閱讀》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