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的作文

時間:2021-07-18 18:24:42 家風 我要投稿

【薦】關于家風的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家風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薦】關于家風的作文

關于家風的作文1

  家就像是森林,我就是森林中一只小鳥,沒有森林我將無法快樂成長;家就像是雨露,我就是一顆小小樹苗,沒有雨露我將無法健康成長;家就像是陽光,我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沒有陽光我就將無法盡情綻放。

  俗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每個家里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和家風。我家的家風就是要時刻銘記做一個有愛心、真誠守信、勤儉節約之人。

  我家的愛心之風,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做有一個愛心的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句話自然也就成了我媽媽的座右銘了,它也時刻影響著我。

  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周末,我和媽媽一起到東站菜市場去買菜,那天的天氣非常寒冷,外面的白霜厚厚的,一出門就感覺全身都在哆嗦,到了菜市場我發現寒冷天氣沒有阻擋人們的熱情,市場里熱鬧非凡。我們走過了幾個攤位,媽媽好像都沒有看上的,這時媽媽徑直朝一個方向走去,我心里想媽媽一定看到什么好東西了,哈哈,于是我朝媽媽走的方向看去,覺得對面沒什么東西呀,只有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她的身邊放了兩個畚箕,里面裝了些大小不一、形狀不整齊的蘿卜,我心里嘀咕著:難道媽媽準備買這些“丑八怪”的蘿卜嗎?我跟著媽媽一起來到這位老奶奶的蘿卜攤位前,媽媽沒有挑選直接買了幾斤“丑八怪”的蘿卜。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不明白媽媽的為什么要這么做,于是我不解地問:“媽媽,我們看到好多攤位的蘿卜都又大又白又光滑的,你為什么要買這個老奶奶的“丑八怪”蘿卜呢?”媽媽微笑地說:“這么冷的天,我們多買點那位老奶奶的蘿卜,她是不是可以早一點回家呢?是不是可以早一點吃上熱氣騰騰的午飯了呢?”這時我恍然大悟,終于明白了媽媽的用意。午飯時,看著香氣撲鼻的排骨燉蘿卜,平時不愛吃蘿卜的我迫不及待地挾起一塊蘿卜放進嘴里,感覺今天的蘿卜特別的好吃,我心里想一定是愛的調味劑起作用了,這頓飯我吃得特別開心,愛心蘿卜真的很好吃。媽媽買“丑八怪”蘿卜這個不經意事件,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獻愛心是這么容易的、這么開心的事情,就這么一個小小的舉動,不僅可以幫助別人,而且自己的內心也會感覺非常快樂,這也讓我真正明白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句名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我家的真誠守信之風,媽媽常常教育我,我是一名小小男子漢,做人做事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做個真誠守信的人。記得今年2月份的時候,我的好朋友小藝告訴我明天是他的生日,希望我能跟他一起渡過,我答應他明天中午一起慶祝,可是第二天我忘記與小藝的約定,下課后回到家里,媽媽飯菜都燒好了,正準備吃午飯的時候,小藝的電話打來了,說他在牛排館等我,這時我才想起我們之前的約定,我跟媽媽說:“我現在好餓,我能不能不去參加他的生日慶祝?”媽媽聽完立刻皺起了眉頭,問我:“你們之前是否約定過呀?”我卻若無其事地說:“昨天約過了,可是我忘記了,我現在好餓不想去了……”媽媽聽了我的話很生氣,教育了我一番,我感到很不解,媽媽說:“做人要守信,不能言而無信,不然,別人以后都不會再信任你了,好朋友也會逐漸疏遠你。”聽了媽媽的這番話,我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立刻挑選了幾本自己最喜歡的書,準備送給我的好朋友小藝,當我急匆匆趕往牛排館時,遠遠就看到了小藝的小小身影,他正站在門口東張西望地尋找著我,當小藝看到我的時候他高興地幾乎跳了起來,此時我的內心也有一種說不出的開心和快樂,這個生日午餐是我過得最開心最難忘的,從那以后我和小藝的友誼更深厚,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了真誠守信的重要性。

  我家的勤儉節約之風,自從我記事起我就知道爸爸是個勤儉節約的人,他的勤儉節約的品德也時刻影響著我。記得有一次,我吃飽了,可是碗里還有一點點飯。我剛要跑出去玩,背后響起一個嚴厲的聲音:“趕快回來!把碗里的飯全部吃完!”我轉過頭來,看到正板著臉的爸爸冷冷地盯著我,這種目光太嚇人了,我吞吞吐吐地說:“我吃飽了,吃不下了,怎……怎么了?”“過來,把碗里的飯吃完!”爸爸的臉還是跟鐵板一樣。我走過去,把碗里的飯吃的一干二凈。爸爸看我把飯都吃完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知道這一顆白米飯,需要農民伯伯多長時間才能收獲呀?至少需要半年的辛勞!勤儉節約是一種優良的品德,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聽了爸爸這番話讓我不禁想起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春耕秋收的辛勞景象此時浮現在我的眼前,我暗自下決心以后再也不浪費一粒糧食了。

  “有愛心、真誠守信、勤儉節約”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就如雨點,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我在雨露的滋潤下健康快樂成長,它讓我學會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它將會影響我的一生,引領著我走向成功之道。

關于家風的作文2

  “家風”一詞最近很火熱。那家風是什么呢?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如果說家庭是花圃,那孩子就是滋養在里面的花苗,家風就是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花苗只有在雨露的滋養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才能變得更出色。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如語言環境、情感環境、人際環境、道德環境。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說起自己的家風,其實是再普通不過,總結起來應該是:孝親敬老,誠信待人,嚴于律己,自立自強。

  在我的記憶中,父母對“孝親敬老”是做得非常好的,那時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都還健在,父母除了經常寫信和寄錢給他們外,對他們更是有求必應,毫無怠慢之心。所以,他們逢人便說,他們好“命”,兒子和兒媳,女兒和女婿都很孝順,讓鄰里對他們好是羨慕。對于所有的.長輩,父母更是持畢恭畢敬之心,哪怕這些長輩們有些過分之詞或之舉,父母都不會去貿然地去回應,生怕落個不敬不孝之名。對于自幼耳濡目染的我,是非常受教的。對于長輩,我對他們總是非常地敬畏,在他們前面,說話和做事都是小心翼翼,擔心自己的舉止言行有出格之嫌,被他們誤認是沒有教養的孩子,因此,從小到大,從來不敢在長輩說話時插嘴,更別說敢辱罵長輩。在飯桌上,長輩如不動筷子,我就是借十個膽,也不敢先動。

  從小到大,記憶中父母時常在飯桌上,給我說很多的做人道理,特別是在“誠信待人”之上,更是不厭其煩地講,要求我要做誠實的孩子,更要講誠信,還說了不少的典故,如季布的“一諾千金”,晏殊是如何確立信譽,郭汲不失信于孩子等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他們的身教,使我在成長的歷程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受益匪淺。所以,對于在誠信方面,如果我犯了錯誤,父母是絕不姑息遷就的。

  有一件事,讓我難以忘懷。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才六歲,父母回到故鄉,把爺爺帶到南京來小住一陣,但是,因為爺爺早已經習慣了鄉下的生活,執意要早些回去,就在爺爺回去的那一天,我向爺爺討要了兩元錢,說要買作文書,其實是想買小人書。記得爺爺用那微顫的手,從褲子的暗袋里摸出由紙折疊而成的“紙錢包”,小心翼翼地打開層層的紙片,然后數著盡是角票的紙幣,最后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遞給我,當我接下錢的時候,可能是當時說謊心虛吧,連謝字都沒有說,就飛快地甩開步子,飛也似的去買我期望已久的小人書。后來,此事還是被父母知道,狠狠地批評我,并讓我面壁思過不讓吃午飯。在我認錯之后,父母終于原諒了我,并語重心長地我說,爺爺年邁后生活的不易,他要從多少棵樹上打下的板栗和挖多少芋頭去賣,才能攢下這兩元錢。聽完后,我倍感無地自容,恨不得地上有一條縫,讓我立馬遁形。其實,那時的兩元錢相當于現在的八、九十元啊 ,此事雖過去二十多年,但是我還是記憶猶新的。

  對于“嚴于律己”、“自立自強”這兩條家訓,是在我工作之后,父母反復強調最多的,他們總是用他們二十幾年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事例,來論證這兩條家訓的正確性,甚至又衍生出----“做事講原則,做人憑良心”這樣的座右銘。我遵循著父母的教誨,用家訓來約束自己的言行,的確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少走了很多的彎路,讓我在待人接物時,很清楚該做什么,該說什么,而哪些是不該說和不該做的,避免犯不該犯的錯誤。而且,從小父母就很注重培養我獨立特性,想盡一切辦法,來消除我對父母的依賴,教育我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生活上,更是要求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所以,這些年來,我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比較順心順手,這得益于父母。

  其實,對于家風,所涵蓋的范疇還是非常之廣,如果一一道來,縱使是千言萬語都難于全述。但每個家庭的家風內容,都包含了中華民族的部分傳統美德。如古人總結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等,幾千年一直傳承至今,已被人們視為人生信條。

  俗話說:家風純,社風正。所以,只有好的家風家訓,才會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長,才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安定。

關于家風的作文3

  家風,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如語言環境、情感環境、人際環境、道德環境。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呢?

  高尚的精神情趣

  父母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帶頭把家里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實、高雅、豐富,防止精神污染。有些父母讓低級趣味充斥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極壞,比如抽煙、喝酒、.....

  父母可以用看書,賞花,聽音樂等好的習慣來影響孩子,孩子身臨其中,也必然受到審美情趣的熏陶。 濃厚的學習氣氛

  “文風”是家風中的重要一種,是培養孩子性情的、熏陶孩子素養的重要方面。熱愛學習、崇尚知識,讓家庭充滿學習氛圍,這是一種智的追求。孩子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久而久之,也會變成知書達理的“紳士”或“淑女”。 信息時代要求我們建立學習型家庭。無論父母做什么工作,都應該熱愛學習,崇尚知識,讓家庭充滿學習氣氛。

  有個孩子作文比賽得了第一名,人們以為他當編輯的父母一定為他修改過作文,做過指導。可是一了解,父母根本就沒給他“吃小灶”:“我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哪有時間輔導他呀!”那么,秘密在哪兒呢?還是氛圍——每天媽媽伏案改稿,爸爸埋頭寫作,家里來了客人,談論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論“結構”,談“中心”,家庭中的這種“文風”熏陶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喜歡上了寫作文。 和諧的家庭關系

  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家庭關系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甚至會影響到學習成績。

  為了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父母對孩子也要民主,主動傾聽他的意見、平等協商。家庭成員間都應注意情感的投入,這是一種心語心的交互,“愛要說,愛要做!”彼此給予溫暖、給予關懷。為了孩子,一定要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如果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際關系的建設,不注意情感投入,夫妻爭吵甚至動手,孩子就會在爭斗的環境中形成野蠻的行為。一個留級生說:“我沒法不留級,我在家沒法學習。爸爸媽媽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東西,有時媽媽幾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氣,有時我看到爸爸坐在墻角抽煙,一抽就是幾個鐘頭,我心里也煩極了,哪有心思學習呀。”大家想想,這樣的家庭關系怎能培養出有教養的文明人。 另外,家庭中不能沒有歌聲和笑聲。

  要讓孩子的生活充實,家庭中必須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們需要物質生活,同時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學習、工作,也需要游戲、休息;需要嚴肅,也需要活潑、幽默。家庭氣氛過于沉悶,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父母擔心與孩子嬉笑打鬧有失“家長威嚴”。其實這種想法根本事無稽之談,與孩子在一起歡樂地游戲,有助于調節兩代人的感情,孩子和你親近了,反而會聽你的話。父母如果總繃著臉,孩子反而會敬而遠之。總之,要使家庭充滿歡樂情趣,才能使孩子、大人的情緒得到調節,體會到天倫之樂,提高家庭的凝聚力,從而形成綜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動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于家風的作文4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這一細胞是否健康向上的重要體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良好的社會風氣要有好家風作為支撐。家訓,字典上解釋為“對咨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在我看來,好的家訓、家規、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親身經歷的總結和對后代的希冀與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由此可見,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中國的每一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教、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誠信勤恒,忠樸仁孝”這八個字我牢記心中,這是闖關東百年來我們尹氏家族家風凝聚的家訓。這八個字一直伴隨著我成長,陪我走過五十多個春夏秋冬,它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激勵著我,讓我受益終身。

  說起家教、家風、家訓、家規,總覺得是一個很嚴厲的話題。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小時家里很窮,在那個溫飽都不能解決的年代里,父母親卻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言傳身教,形成了一種無形的道德力量,為我指引方向。記得,自己還在兒時,母親就教導我說:孩子,記住‘誠信勤恒,忠樸仁孝’這八個字,這是咱們家的家訓、家規,要永遠記住,到啥時也不能忘。兒時的我雖不諳世事,但仍清晰的記得母親當時說這些話時雖聲音很低,但那神情是極其嚴肅,亦或說是極其嚴厲的。

  隨著自己慢慢長大,長輩們也不斷教育我去理解這八個字背后的深刻內涵:“誠信勤恒”主要是講做事。“誠”就是要誠實,接人待物要真誠、實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戲和心計。一個人只有誠實,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所以要真誠待人、實在做事。“信”就是要守信,和朋友交往,要講信用、有信譽,一定要說話算數。信是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人可以欺人一時,不能騙人一世,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沒有信譽,坑蒙拐騙,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身邊的朋友會越來越少,也會弄臭自己的名聲,害人害已。

  “勤”就是要勤奮,不能懶惰,不能怕吃苦。一個人如果干什么都嫌累,干什么都怕苦,就會一事無成,沒啥大出息。“恒”就是要有恒心,要持之以恒,認準的事就堅持到底,有頭有尾,不能半途而廢。“忠樸仁孝”主要是講做人。“忠”就是要忠厚,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個人愛家愛國的基礎。對國家要抱有忠心,要厚道為人。不因國破而棄忠,不因家貧而忘本,不管做啥都得竭誠盡責、正直不偏,不忠誠、不厚道的人,會讓人厭惡,也交不到啥真正的朋友。

  “樸”就是要樸實,要踏踏實實的,你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不敗家、不顯擺,善待生活不如自己的人。“仁”就是要仁慈,寧可自己吃虧也絕不做傷害別人和對不起別人的事,記住吃虧是福,退一步海闊天空,要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事。“孝”就是要講孝道,要孝順長輩、尊重師長、敬老愛幼。一個人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尊敬、不愛戴,那就和牛馬沒有什么分別。

  父母是這樣教的,也是這樣做的。有些事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記,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的言行。在我的眼里,父母都是至孝之人,雖說那個年代沒啥好吃好喝,但如果家里偶爾做了好吃的,是必須要讓老人先吃的,像我們這些做小輩的,如大人不主動給夾菜,自己是萬萬不敢動筷的。自小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

  特別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節儉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一種文化。記得上學時用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為止;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或者是別人家孩子穿過的;年三十兒,大人們給的為數不多的壓歲錢也是紙包紙裹的,從不亂花,也舍不得花;飯碗里的糧食是一個米粒都不能剩的,掉下的也自熱地撿起吃下,這使得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使得面對自己幾十年的生活,總覺得一年比一年好,但從不大手大腳,這得益于我深入骨髓的家教。兒時,母親教育我說要善待殘疾人,要給予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我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家里時常會來一些失明客人,每每這個時候,父母都會把家里最好吃的毫不吝惜的拿出來免費招待他們,并留他們住宿,如客人不主動提出離開,父母是斷斷不會趕他們走的。記得,最長的一次在我家住了將近兩個月之久,當時自己對這樣的行為實是有過不滿,心想本來家就不富裕,還平白無故地招待這些閑人,家里僅有那么點好吃的也輪不上自己了,心里很是失落,更有一種說不出的厭惡。后來才知道,我的曾祖父就是個盲人,是靠算卦要飯帶著自己的弟弟妹妹闖關東、立家業的,長輩們這么做不僅是體現了“仁”、“善”,也在延續“孝”,是對曾祖父思念的表達啊!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家教不僅是以言教訓,而且是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我的父母事事從自我做起,讓我在和諧、溫暖和相親相愛的人際關系中健康成長,也使良好的家風得以薪火相傳。

關于家風的作文5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發起了一場以“你的家風是什么”為主題的采訪活動,在全國各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家風”是一個很中國化的詞語,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身體力行傳承優良家風的典范。只是,近年來在商品經濟大潮的猛烈沖擊下,人們對“家風”的關注已經逐漸淡了。這次,我們隨著央視記者的鏡頭,得以重溫這個帶著中華民族體溫的詞語。

  我們看到了許多諸如張存浩、莫言、馮驥才、姚明等名人對于“家風”的理解和傳承,也看到了很多普通老百姓那質樸而崇高的家風。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神回復,一位重慶的小朋友說,家風就是“爸爸每個星期天打我一次”;一位天津小朋友說,家風就是“不能泄露家里人的秘密”;一麻辣店主的家風是“錢必須全部交給老婆”??這些受訪者五花八門,甚至有些叫人忍俊不禁的“家風”,其實就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家風”。

  熱鬧過后,我們該做的是重新審視和思考。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在大街上遇到央視記者的采訪,又該怎么回答呢?我大概會啞口無言吧!因為我的家族沒有厚實的人文積淀,父母又都是農民,沒有足夠的知識和時間來“提煉”所謂的“家風”,實在不知道該怎么用語言來表達。

  我的家風是無言的,有時候只是一個眼神。我的父親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平時不茍言笑,總是給人一副難以接近的樣子,因此我們兄弟幾個都很懼怕他。父親很少跟我們說話,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從父親的眼神里去揣測他的意思。只要我們做錯了事情,父親的眼神便晦暗無色,那眼神直透我們的心底,讓我們不得不馬上檢討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如果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父親的眼睛便顯得光彩照人,那眼神里溢出的除了自豪,還有贊賞和勉勵,使我們不敢翹起尾巴;如果我們一家人關上門坐著聊天,父親的眼神里便滿是溫柔的父愛,這時候是我們兄弟幾個最放松的時候,甚至還可以在父親面前撒撒嬌,或者與他拌幾句嘴。

  父愛無言,從父親的眼神中,我們可以讀到很多很多,有對家庭的責任,有對家人的關愛,有對社會的奉獻,有對家國的關切;有知錯就改,有誠實守信,有戒驕戒躁,有寬容忍讓。我想,天下的父親都一樣。只要讀懂了父親的眼神,也就讀懂了社會和人生。

  我的家風是無言的,有時候只是一個動作。母親做事風風火火,是一個雷厲風行的農村婦女,我們兄弟幾個隨時都必須嚴陣以待,好跟上母親的節奏。母親從來不打罵我們,不管我們做錯什么,母親都只是高高揚起巴掌,又輕輕落在我們身上;母親也從來不表揚我們,就是當年我考上大學,母親也只是高興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就下地干活去了;母親也從來不指使我們做什么,或者親手教我們些什么,她只是用她忙碌的身影告訴我們她正在做什么,我們又該學會什么,又該如何配合她。

  母愛是細膩的,母親從來不吝惜她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只是因為母親太忙,她沒有太多的時間用言語來教導我們,只能用自己的行動,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她想要讓我們學會的東西。看著母親的舉手投足,我們必須自己學會反省,學會謙虛,學會自力更生,學會團結互助。

  我的家風是無言的,有時候只是一個物件。爺爺奶奶是過慣了苦日子的人,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們為什么要花上大幾千塊錢去健身房里跑步,也無法理解我們為什么衣柜里還有一大堆的衣服,又還要不斷買新的。因此,我們每次回家給爺爺奶奶買東西,只要他們問起價格,我們都要打上五折,有時還得更低。

  爺爺奶奶的每件衣服都要穿得領口起毛,每件衣服都洗得發白,鞋子也是破了就補,直到實在補不了了才換掉;爺爺奶奶房里的沙發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買的,早已沒了當初的顏色和舒適度,可他們就是不肯換;爺爺奶奶吃完飯,碗里從來都是干干凈凈,他們說不說干凈了,來年地里的糧食就會歉收。

  當今社會,隔輩愛多是寵愛,甚至是溺愛。爺爺奶奶沒念過什么書,不會講大道理,他們不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名言,也不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他們只能以他們身邊的每一件物件,來告誡我們:何為勤勞致富,何為勤儉節約。

  人說,當下的中國人是一群沒有信仰的人。當然,家風或許只能說是一種風氣,一種行為準則,談不上信仰。但是,良好的家風是人生的一堂德育課,是扎根在每一個人心底的“信仰”。社會是大家,家庭是是大家的細胞,只有每一個小家都風正氣順,整個大家才能有滿滿的正能量。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關于家風的作文6

  古語說得好:留千金給自己孩輩,孩子未必能守住;留萬卷書給自己孩輩,孩子未必會讀;不斷積陰德于冥冥之中,乃千古長青之大計也。我所理解的陰德就是家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父母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在遇到逆境的時候,我耳畔就會響起父母的諄諄教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也將父母的教誨教育給孩子。

  家規家訓我歸納為八個字:規矩、吃苦、慎獨、謙卑。雖寥寥數字,但蘊含著很多人生的道理。

  家規家訓之規矩體現在: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長輩講話的時候不得插嘴,禮貌待客,不可無視父母、長輩和客人,不可邊吃邊玩,吃飯的時候盡量止語,不可浪費糧食,生活要有規矩。我記事后,有次在飯桌上,跟姐姐搶菜吃,沒想到一向和藹可親的父親唰地站起來,大聲呵斥我們姐倆,說:“你們兩個怎么這么沒規矩,吃飯還有個樣子嗎?!”我跟姐姐面面相覷,到吃飯結束都一聲不吭。正因為小時候有這樣的經歷,所以工作后有聚餐,飯桌上我都不敢放肆,時刻謹記父母的教誨。它同時影響我對孩子飯桌上的禮儀,走、站、坐姿的重視,我經常教育孩子,大人對家庭貢獻大,一個小孩子你都吃父母的,用父母的,吃飯一定要讓大人先吃,你夾第一筷必須夾給長輩吃,好吃的不能放在自己面前。教子嬰孩,孩子如一張白紙,小時候教他什么,他學的很快。有時候爺爺奶奶不肯吃他的零食,他雖然大道理不一定懂,但知道要先給爺爺奶奶吃,自己才可以吃,所以爺爺奶奶拒絕了,他還執意要給他們吃,不吃的話,他一定把好吃的塞到爺爺奶奶嘴里,老人看到孫子的所作所為,打心里高興。

  家規家訓之二就是吃苦兩字,人要改變命運就要吃的了苦。我媽媽由于生了兩個孩子,經濟負擔較重,她硬是從穩定的紡織廠出來,自己干個體。起步的時候做的裝修,越到冬天裝修活越多,加班加點不說,手上凍瘡爛得一塌糊涂,但她總不以為然。有次做到集體企業的廠長家,廠長聽說我媽媽帶的徒弟干活干得不錯,有一天,就來看看,一看,就忍不住問:“你手上凍瘡都爛穿了,都在滴血了,疼嗎?”她馬上說:“謝謝關心,我不疼。”事后,她告訴我姐妹倆說:“我是到他們家干活的,再苦再累都要自己忍受,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有這次機遇,集體企業廠長看重她吃苦的精神,給業務讓她辦噴漆的加工企業,近40歲的母親,只有三年級文化,就是靠著這樣的吃苦精神硬是將企業辦起來了。這件事情對我們姐妹倆影響很大,所以在小學的時候,我一次右手骨折,同學們都說,太好了,你不用做作業了。但我像一頭倔牛一樣,寧可用左手寫字,雖慢一點,也要認認真真完成作業。工作后,我發現自身電腦操作欠缺,每天晚上趕去學習,樂此不彼,從不向父母抱怨。父母是我的榜樣,我這點苦吃不了,怎么對得起父母的諄諄教導呢。吃苦的精神也影響我的婚姻生活,我婆婆重病住院的那段時間,白天雖請了護工,晚上我雷打不動去陪夜,那段時間單位工作很忙,我婆婆在病房里起夜要多次。我睡在旁邊,一聽她叫我,我馬上起來照顧,不敢遲疑。雖然很多人覺得那段時間艱苦,但我深深地感謝因為有這段同甘共苦的時光,加深了我與婆婆之間的感情,所以時至今日婆婆還如待親女兒一樣對我。

  家規家訓勤勞還體現在早起。不早起,勢必懶惰、懶散;懶惰、懶散就不會勤勞,不勤勞,就不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果實;不珍惜別人的付出,就不會感恩,很多不好的習性就會連帶影響。我父母每天早起,一個下地干活,一個忙著家務,從不懈怠。對我們也是嚴格要求,我和姐姐放寒假,天寒地凍,就懶得起床,我媽媽在房間外叫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起床,我父親拿了竹竿進來了,我姐妹倆嬉皮笑臉,以為他嚇唬嚇唬我們的。我父親一聲不吭,他拿著竹竿敲得應天響,說:“你們兩個再不起來的話,竹竿是不長眼睛的。”我們如鯉魚一躍而起,再也不敢貪戀被窩的溫暖。早起對我的家庭和婚姻生活都起了積極的影響。由于我的早起,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陪孩子早鍛煉、疊被子、讀經典、做早飯、吃早飯;由于早起,在公公婆婆家能盡孝,做一家人熱氣騰騰的早飯,家庭氣氛其樂融融。有段時間孩子貪睡,孩子早飯都沒時間吃,我接送的路上急急忙忙,即使上班也不安心,生怕孩子餓著,所以感謝早起家規,讓我生活有條不紊,讓孩子也能感知父母的付出。

  以上,是我對家規家訓的粗淺理解,其實還有慎獨,謙卑。我所理解的是慎獨,做事有分寸和羞恥感;謙卑,謙受益,卑,低調做人,把功勞推給別人……家規家訓我只是力行了一部分,已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如果能一一按照老祖宗的教誨全部力行的話,我深信對自身、家庭乃至家族影響更大。

  規矩、吃苦、慎獨、謙卑,是家族留下的精神瑰寶。

  它如: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們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家規家訓如傳家寶一樣,為我們指方立相,為我們點亮心靈的明燈,讓我們明辨是非,立足社會,不至于迷失人生的方向。它更能讓我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作丈夫,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作妻子,做一個賢妻良母;作兒女,做一個孝子賢孫。

關于家風的作文7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秘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于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淀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為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為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為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認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范,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為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彌漫于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著家庭的進步與發展。

  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蘊厚重、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眾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標之一。對于有著敦厚家風的家庭和家族,眾多人都是頂禮膜拜,心儀向往的,甚至渴望進入那樣的家族,成為其中的一員。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顯赫和長盛不衰、興旺發達的根本。

  良好的家風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舉止,成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獨秀、鶴立于整個社會“圈子”,為眾多人,眾多家庭所效仿。

  有著良好家風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業難守業更難,知難不難……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積淀,在于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為人生的第一要義,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長在擁有良好的家風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榮幸,能領先于他人及早地認知生活。這種家庭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思想豐富而多彩,有著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天過得都會很有意義,日子里寫滿的是充實;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體之中時時處處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味道——溫文爾雅,一點也不顯低俗;舉止規范,處世豁達,通曉事理,光明磊落,總能順勢而為,有著大家之風范,絕不小肚雞腸;生活杜以儉樸著稱,不貪求奢華;誠信為人,表里如一,講究耕耘,注重過程,順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從善如流,厚德載物。

  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家風雖是一家之風范,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為后世學習的典范。《國語》、《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家教和家訓的精神……

  家風對于以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梁,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眾多的家庭需要創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為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點評】這是一篇完整而又精彩的議論文,小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論題,“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富有豐富的意蘊。運用層進式結構,論證層次清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五月天综合网缴情五月中文 |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 | 一级中文在线播放 | 伊人小蛇婷婷色香综合缴缴情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欧美 | 最新免费Av网址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