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風作文錦集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風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風作文 篇1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里少有名氣得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左洗右刷,從沒閑著。家規家風家訓得征文作文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得,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得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得睡眠。
我知道,奶奶得身體不是特別得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得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得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得,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家風作文 篇2
我家的家風是吃虧是福。爸爸媽媽常對我說:“吃虧是福,吃虧不要緊,吃虧的人不吃虧,不吃虧的人永遠吃虧。”聽起來好像是繞口令一樣的家規,卻一直在影響著我。所以在生活和學習當中,我從來不怕吃虧,每次做值日時,我總是干一些最臟最累的活,看到同學有困難時,我總是義不容辭地去幫助他們。外出旅游歸來,我會把旅游的紀念品送給同學們,和大家一起分享所見所聞……
不怕吃虧的家風使我收獲了很多,我和同學們相處得非常融洽,我們一起愉快地學習,不論從哪方面,我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我將銘記我家的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家風作文 篇3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的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格傳承,雖然我們明白“家風”的意思,但你知道我們的家風是什么嗎?
家風分為幾和種:1、文明禮儀2、尊師敬友3、互幫互助……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如同一棵小樹,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去表現,它才會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可缺少的,如:向叔叔阿姨問好,進辦公室喊報告,在公交車上主動給爺爺奶奶讓座等,都能體現個人的文化修養。
聽爸爸講,他那小時候天天吃不飽,他的同學帶他們去偷別人的地瓜,個個都答應,到了地里,就開始了“戰斗”,每個人都摘了幾個地瓜,摘完了就趕緊逃,生怕被別人發現。直到安全了,才把地瓜拿出來,在衣服上使勁蹭蹭,扒開皮,便開始“掃蕩”了,不一會兒,幾個地瓜下去,爸爸又藏了一個以后吃,不過很快就被媽媽發現了,媽媽繃著臉問爸爸:“哪來的?”爸爸支支吾吾地說:“別人給的。”媽媽當然不相信,臉色嚴肅起來,爸爸只好坦白了事情的真相。爸爸的媽媽知道了立刻把爸爸教育了一頓,拎著他去給種地瓜的李大爺道歉。家風有時就像一弘清泉,能夠滋潤我們的心靈。
現在,我知道了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勤勞,樸實,嚴謹,上進,樂觀。我們需要行動,把良好的家風傳遞給每一個人!
家風作文 篇4
在中國古代有幾千年歷史,都離不開家風兩字,每家都有每家的原則,習慣,家教,總結出就是二個字:家風。
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那么的家風是什么呢?可以是無私奉獻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品質,助人為樂的習性……而我們家的家風根本不是這些,愛讀書,文學才是我們家引以為豪的家風。
我的爺爺年輕時,是一位教師。可想而知,他是多么愛文學。他已經年邁了,但還是天天看報紙,閱讀一些書籍,看到一些優美的文章,便會念給我聽。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讓我寫那次,記得那時,語文考試卷子批好后。我拿給爺爺看,結果看到我扣了十五分,他很生氣,便讓我重新寫一篇。當然我也是不愿意的,便草草了事。爺爺皺眉幫我修改,指出不足,讓我重寫。我又不情愿地寫了好幾篇,都不合格。我不愿再寫,爺爺并沒有生氣,而是耐心的教導我,經過幾次修改,我寫出了一篇讓我自己也眼前一亮的文章。
我的爸爸也是這樣,他也那么愛文學。古典四大名著是他的最愛,尤其對《西游記》頗有研究,常常對我講故事。爸爸在讀書這一方面,對我也是十分嚴格,我經常囫圇吞棗的看書,遇到不會的字就跳過。而爸爸也意識到這個,便告訴我讀書的方法,讓我做筆記,多問多思考。
在長輩們的熏陶下,我也成為了一個愛讀書,愛文學的人。并且養成了放學回家先寫作業,睡覺前看書,不玩游戲,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家風作文 篇5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生活方式、文化氛圍。良好的家風能夠體現家庭成員的家教和素養,良好的家風能夠熏陶出有教養的家庭成員。
我就是一個在良好家風中成長起來的幸福孩子,爸爸媽媽雖沒有把家風寫在紙上,但是二十多年的耳濡目染,勤于鍛煉、態度積極、敬老愛老、終身學習這樣的家風已經深深的烙在我們每個家庭成員的身上。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好身體是干不了任何事情的。這是爸爸媽媽經常教導我們的話。爸爸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即使遇到下著小雨,他也會打著傘出去走一走,用爸爸的話說,習慣了,不出去走一走總覺得少點什么。每逢暑假在家,我每天跟著爸爸出去鍛煉,爸爸跑起步來腳下生風、呼吸自如,我則累的氣喘吁吁、腿如灌了鉛一般。爸爸教育我說,學校有操場,勤于鍛煉,對工作和生活都有好處,爸爸的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工作后,我離開了家,雖然沒有爸爸的陪伴,但我會堅持鍛煉身體,偶爾早晨不想起來時,我的腦子就會閃現爸爸的話:孩子,別忘了堅持鍛煉呀!我也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我的學生們,凡事要勤,勤于鍛煉、勤于學習、勤于思考,腦力和體力相結合,才會慢慢成為新時代的好少年!
好的家風不僅體現在勤于鍛煉上,還體現在遇事之后的積極態度上。在我家,幾乎聽不到抱怨的聲音,爸媽經常給我們說:遇事不抱怨、不埋怨,積極面對,總會有辦法的。爸爸媽媽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三個月前,爸爸的公司進入了開業四年之后的瓶頸期,面臨著某一部門挑大梁的員工跳槽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公司有可能會遭遇破產。那段時間,爸爸的心情極差,但是他從不在家里抱怨,總是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他到處找比他能力高的人出謀劃策,最終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爸爸用實際行動給我上了最好的一課:用微笑面對困難,用行動解決困難!如今,我也走上工作崗位了,成為了我兒時夢想中的人民教師,我一直牢記爸爸的14字教誨并一直用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第一年當班主任時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期中考試后,一名班里孩子的爺爺拿著孩子的試卷來找我說,我們孩子在二年級時,一直都是前兩名,都是別的孩子的榜樣,這怎么到了三年級成績退步成這樣了。我安撫好家長的情緒之后對家長說:既然事實已經這樣了,請您給我一段時間觀察、了解,我們共同努力找到解決辦法。事后,我找班上其他孩子了解這個孩子平常的表現、找她平時去的輔導班老師了解孩子那段時間的表現、找孩子談心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我知道了孩子退步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他長期不和爸媽一塊生活,缺乏父愛母愛。從那之后一方面我與他的家長溝通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一方面每天放學之后給他補半個小時的功課,這樣堅持到期末,孩子果然考到了他該考的水平。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深深的影響著我,在孝順老人如此濃厚的家庭氛圍里,我們小一輩也是緊跟爸爸媽媽這一輩的步伐。奶奶在大伯家生活,每次放假回家,我們姐弟三個都會第一時間去看奶奶,聽她給我們講那些兒時的事情。奶奶75歲了,有時候明知道是奶奶的不對,但我都會處處順著她,因為我知道百孝順為先,人老了就應該愉快的安度晚年,這也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職責。弘揚孝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是每一位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爸媽從一名種地的農民,變成一名創業者,我想這和他們的學習是分不開的,從別人身上學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從商學院課程學到管理方法、從手機網絡學到很多雞湯,爸爸經常告訴我的是:既然當一名老師,就要努力做一名有學問的人,鉆心研究所學專業,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多學習多讀書,多向老教師學習教學方法,積攢教學經驗,爭做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人民教師。在工作之余,我會認真學習教育方面的書籍、深入研讀課標、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這就是我的家風,普普通通,沒有古法門規,沒有人生大哲理,卻讓我明白如何做人,讓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充實。我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耳濡目染,一點點成長。我會繼續堅守這份家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優良家風傳承者!
家風作文 篇6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我們家的家風。我家的我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家人們從小就教導我要好好做人。
父親教育我要守信。記得二年級的一個周末,因為我表現好,所以,父親準許我玩一小時電腦游戲。但是,我玩游戲超過了時間,父親很嚴肅地收起了電腦。之后,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棠林,要守信,不然,長大后你到社會上是會很麻煩的!”
姐姐告訴我要誠實。因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級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愛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罵,不過最后,我還是鼓起勇氣,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諒了我,并且對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杯子打碎了不要緊,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
媽媽教育我要謙虛。四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訴了媽媽。媽媽和藹的對我說:“棠林真棒!再接再厲,不過要記住:‘謙受益,滿招損。’”
家人們不僅教導我好好做人,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
五年級,我因沉迷網絡,所以期中考試只考了八十幾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媽媽會怎樣對我。但是回到家,媽媽卻對我說:“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為起點,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然后媽媽和我分析原因,為我解答難題。經過媽媽的輔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績直線上升。在期末考試中,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在學習上,我有個好習慣:愛讀書。從我跨入了小學的大門,我便開始讀一些故事書。后來這幾年里,我開始接觸一些文學書,例如《駱駝祥子》、《城南舊事》、《窗邊的小豆豆》。我一有時間就拿出一本來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禮儀之邦而著稱的國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這些孩子,也一定要發揚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愧于我們的祖先,不愧于是一個繼承人!
家風作文 篇7
我的家與許許多多家庭一樣,都傳遞著愛和感動,是家庭的和諧,也是社會的文明,有文明的家庭才有文明的城市。
環境塑造人,影響人。一個人的性格、氣質的培養,品德、世界觀的形成與他生長的家庭密不可分。
我們的家庭文明守則、家訓是:重家和、講孝道、嚴教幼、懂禮節、鄰里親……我的家是一個和睦的家庭,是我生活的樂園。父親是個大孝子,對爺爺奶奶非常孝順。問寒問暖,有好吃的東西首先孝敬爺爺奶奶。家里有客人來,或是過年過節,父親都主動下廚,爺爺奶奶都夸父親做的飯好吃。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為父親母親工作忙,大部分時間,我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所以爺爺奶奶對我的影響最大。它們既對我關愛無比,又對我嚴格要求,不像有些爺爺奶奶對自己的孫子那樣溺愛、嬌慣、放縱。我從懂事開始奶奶就給我講《孔融讓梨》、《香九齡替父溫床》、《誠實的列寧》等故事。后來又教我讀背《弟子規》、《論語》中的詩句。從這些故事中,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懂得了正確對待長輩與父母的批評教育;懂得了對人要講禮節;懂得了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這些教育與熏陶,使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了許多彎路。在學校里我勤奮學習,嚴格守紀,尊敬師長,和同學團結友愛,所以我一直被評為三好學生。在家里我從不惹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生氣,遇到鄰居的叔叔阿姨我都主動打招呼。他們都夸我是乖孩子。
另外爺爺的身體力行,對我來說也有榜樣的作用。爺爺今年七十多歲了,但對公共的事情仍然非常關心。冬天下雪,他主動幫助物業掃雪。看見樓梯破損,主動找膠粘好。我在爺爺的影響下,也從不在小區院里亂扔垃圾,從不破壞花草樹木。
家庭的和諧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家庭是小社會,城市是大社會。文明家庭是文明城市建設的基礎。
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社會。
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我相信社會因文明而更加進步!
家風作文 篇8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家是最小國,是最能落實并表達禮儀和文化的的地方,而中國傳統家庭的家風家訓更是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里,流淌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血液里。于我家而言,一代一代的將“百善孝為先”的品格傳承下去就是我們的家風傳承之首要。
孝道應該落實在生活當中。小時候經常聽媽媽講祖爺爺的故事,祖爺爺既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醫生,還是一位義商。
他知識淵博,博古通今,尤其愛鉆研醫書,愛書法,所以我的.爺爺也寫得一手好字。祖爺爺一生豐功偉績,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所謂傳道、授業、解惑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地體現。
祖爺爺既是一個優秀的人,也是一個有趣的人,媽媽說在她很小很小的時候,每到夏日的傍晚,她們就會披著夕陽的余輝在日暮的院子里納涼,而祖爺爺就會給她們講那過去的故事。
祖爺爺的父親是地主,所以文革前生活很是闊綽,他的家是一棟很大的四合院還有小閣樓,每每空下來,祖爺爺都會與他的父母聊天、討論、談心。祖爺爺說:“陪伴是最好的愛,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應該陪父母慢慢變老”。
如今我也喜歡和父母聊天,談心,向父母分享我的快樂與憂傷,這也許就是“孝道”在我家的傳承吧。
祖奶奶生了七個孩子,我的爺爺排老三,而我的奶奶生了三個孩子,我的媽媽排老二。過去奶奶那一代,他們都住在一個大雜院里,現在,盡管各家分開住了,但每每過年、過節還是會團聚在一起,爸爸媽媽常帶我回去團聚,晚上習慣性地給爺爺奶奶洗腳,剪指甲,按摩和談心,起初我不理解,如今我倒更愿意主動回家去看望我的爺爺奶奶了,弟弟也常這樣做。媽媽曾講過:"世界上最令人欣慰的事就是看見父母的笑容。”奶奶也常說:“百善孝為先”。父母就是我們的根,如果不把根給滋養好的話,我又怎么能生根發芽呢?
爺爺雖然不善言辭,但他總是用身體力行來告訴我該怎么做。他特別尊重自己的父母,即便他們已經過世了,但每年清明節、春節爺爺都會召集家人去掃墓,悼念先祖。我們蔣家的家譜還是爺爺親手撰寫并雕刻的,一代一代的傳承,足以見其真誠。
從我們家的每一位成員身上,我都能體會到優秀家風的氣息,它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的習慣,祖爺爺傳給爺爺,爺爺傳給媽媽,媽媽傳給我,今后我也會堅持下去,傳承家風,這是我的責任,也是義不容辭的義務。
國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國。中國有千千萬萬的家,千千萬萬的家就有千千萬萬種家風,但它們相依相通,最終匯聚成中國人的華夏國風,所以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需要傳承的不只是一種中國人的精神,而更是由五千年的歷史沉淀下來的家風、國風傳承!
家風作文 篇9
我的家風小故事
但凡提到家風優良,大家總會認為這是書香門第、名門望族處世思想之精髓,生活態度之總結,育兒教子之良方,如《顏氏家訓》、《曾國潘家書》等。其實在我看來,書香門第、名門望族只占少數,而大多數是普通百姓的家教文化,讓華夏文明得以代代相傳,繁衍不息。我也是這普通百姓的一份子,我的家教也無外乎些淺顯易懂的家教小故事,即“忠孝、廉恥、和氣”而已。
對于“忠孝”的啟蒙,還得從端頭碗菜說起。小時候農村家境普遍不富裕,自家養的家禽也只有逢年過節或者親朋團聚時才會被燒成佳肴端上餐桌,爺爺奶奶由于年歲高,時常不便出席這樣的家宴,這時我便會被賦予端頭碗菜給他們二老的重任,雖然那時的我并不明白這其中的奧秘,但是從爺爺奶奶那滿臉的堆笑,以及不停的夸贊我端的菜好吃的時候,讓我干勁十足,來回奔跑而毫無怨言。現在想來,怕不是菜的味道如何美味,而是子孫的孝道讓他們心滿意足。難怪有人會說: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生命交界處的鏈接,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我為兒時父母讓我盡“孝”的傳遞而自豪。
有關“廉恥”的深深教誨,得從深淺不一的枝條印講起。幼時,農家都會在門前的庭院里種上些瓜果蔬菜,那時候,種的最好的就數隔壁鄰居家的葡萄園了,每到夏季,密密麻麻的葡萄掛滿了枝頭,每一顆都是那么的飽滿誘人。記得那年暑假的一天,母親因為工作錯過了準備午餐的飯點,一上午的嬉戲打鬧,讓我和哥哥早已饑腸轆轆,看著院墻外誘人的葡萄,我和哥哥相視一眼便立馬心領神會了彼此的意思。家風故事400字作文。
搬凳子,支網兜,在一陣亂棍之后,我們的網兜瞬間被又大又紫的葡萄填滿,當我倆剛要品嘗勝利的果實時,便傳來母親的呵斥聲,還沒等我倆站穩腳跟,就見一向對我倆呵護有加的母親順手撿起地上的樹條向我們抽來,枝條在爆發力的作用下,在我們的屁股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時也將“恥”的含義根植于內心深處,難以忘懷。
至于“和氣”,得從和事佬說起。成長至今,我的父親母親幾乎沒有過口角之爭,除了父親性格溫和外,爺爺的執家理念也耳濡目染了父親。爺爺為人和善,雖然讀書不多,但卻深諳鄰里相處、為人處世的道理。但凡有婆媳爭吵、兄弟紛爭、夫妻失和,自家解決不了又不足以向外人道時,都會來邀請爺爺去做和事佬。那時的農村讀書識字的人不多,對于文縐縐的大道理有些不能兼容,但卻非常認可爺爺那番“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的言論。只要他老出馬,事情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當爺爺病重去世時,那些受過他“和”字熏陶過的家庭,紛紛不請自來,搭把手、幫點忙,和和美美地送他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現在想來,他老人家的這份和氣,不僅成就了爸媽幸福美滿的婚姻,也成就了我們其樂融融的一大家子。
這就是我的家風小故事,事雖小,卻對我影響至深。身為兒子、丈夫、父親、企業員工等多重角色的我,在受良好家風的熏陶下,一如既往用自己的言行處事踐行,腳踏實地做人做事,助己茁壯成長。
家風故事 征文
【關于家風作文錦集9篇】相關文章:
關于家風作文錦集六篇02-28
關于家風作文錦集6篇02-04
家風作文錦集九篇03-21
家風作文錦集7篇03-19
家風作文錦集6篇03-08
家風作文錦集10篇02-25
家風作文錦集五篇02-18
家風作文錦集六篇02-16
家風作文錦集9篇02-13
家風作文錦集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