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

時間:2024-12-29 09:46:13 民風 我要投稿

民風民俗作文7篇(優選)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風民俗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風民俗作文7篇(優選)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門神也是和春聯有著同樣地位的一件春節必備品,但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它已經不多見了。

  我個人認為它的衰弱應該是因為現代建筑對于大門的改革,門神的`畫像很難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漸消散了。

  經過多方尋找,我終于看到了它。

  聽賣畫人介紹,這是神茶及郁壘的畫像,他們一個手執鋼鞭,一個腰帶鐵锏,大有怒發沖冠之勢。

  通過資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

  采摘野果,摘種桃樹生活。

  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

  一天,鬼王想在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卻被兩兄弟打了一頓,鬼王一氣之下,現出原形,在晚上闖進了兩兄弟的住所。

  兩兄弟沉著冷靜,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眾鬼便對他們俯首聽命。

  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桃樹下檢閱百鬼。

  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

  后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家鄉的元宵節是僅次于大年初一的日子,這一天的重頭戲非舞龍燈莫屬了。

  晚上7點,一輪皎潔的明月裝點著夜空。突然,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條威猛的草龍“飛”了出來。到處都是圍觀的人群,鞭炮聲此起彼伏,我的心一下子燃燒起來。這是多么奇妙的一幕呀!草龍長10米左右,它那兩顆明亮的眼睛忽閃忽閃的,活靈活現,兩條長長的龍須由彩燈組成,五顏六色,美極了!

  爺爺與他的隊友們舉著草龍,青筋凸顯的大手充滿了力量。龍珠當然是由德高望重的爺爺把握。草龍在爺爺的帶領下,飛快地盤旋著,遠遠望去,仿佛一條真龍在騰云駕霧。爺爺和他的隊友們才行進不到100米,就來到了一戶人家。還沒到門口,就聽到里面傳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這戶人家一早就把廳堂收拾好,準備好鞭炮,恭候草龍的到來,并且極力邀請龍燈隊在家里稍做停留。家里自釀的米酒,喜慶的香煙、糖果,讓紅紅火火的.年味兒更加濃厚了!

  “三分龍,七分舞。”這是爺爺常說的一句話。的確,龍要舞才能顯出它的威風。(小學生作文 )只見爺爺轉動龍珠,在前方開道,龍頭緊跟其后,躍躍欲試,仿佛一口就能吞下那顆又大又亮的龍珠,龍身跟隨龍頭有節奏地飛舞著,這招“蛟龍漫游”甚是流暢。忽然,爺爺將龍珠滑向了龍尾,龍頭緊追不舍,來了個“龍頭穿襠”的招式,引得圍觀的群眾一片喝彩。主人趕緊拿出香煙、糖果、茶水來招呼大家,據說草龍經過的人家這年一定行好運。一路上,鞭炮聲、鑼鼓聲、喝彩聲不絕于耳。

  鞭炮聲中,媽媽大聲告訴我:“我們鄞州區的舞草龍還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呢!舞草龍的師傅都是百里挑一的,并且早早就開始排練了,有最基本的游走動作,也有回頭、擺尾、叩首、盤旋等高難度動作。舞草龍可不單是力氣活,還要求技術和配合!

  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過后,一群人簇擁著威武的草龍,向著下一戶人家,向著美好的生活出發了……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一轉眼,又進入了臘月,鼠年即將過去,鼠年就要到來。新年時,家家戶戶貼春聯,掛年畫,吃年夜飯,放鞭炮。除了這些和大家一樣的風俗外,我們這兒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初一 ,但在我們這兒,過年是從 臘月二十四 的掃塵開始到 正月十五 元宵節結束。 臘月二十四 掃塵,按民間說法:“塵”與“除”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全部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祭祖,也叫“辭先”。這個活動非常隆重,要做許多好菜擺在桌上,請祖先回來吃,還要燒紙錢給他們,稱為“壓歲錢”從長輩到晚輩,按次序磕頭。最后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還要吃團圓飯,稱為年夜飯。

  到了 正月初一 ,要吃湯圓,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氣洋洋,但這一天卻有許多禁忌: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吃湯泡飯,免得這一年出門遭雨,還不能掃地,朝門外潑水,免得把財運掃出去。

  初二、初三、初四,人們互相拜年,吃“春敘酒”。但到了初五被稱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里吃飯,這天也要放鞭炮,吃湯圓。“七不出,八不歸”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 正月十五 ,也稱元宵節,這天可熱鬧了,我們這有猜燈謎、舞龍等活動。過了這天,過年也就基本結束了。

  當然,有許多習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從不再沿襲,現在只剩下高尚的娛樂活動了。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于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民俗。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戴石屏云:“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為狂夫照白頭!泵恐荡艘,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流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佳節,大同的人們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賞月和吃月餅了。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著“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也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成為寄托家人團圓愿望的民俗節慶活動。

  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大同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老家的人們都愛唱戲,更愛聽戲。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請個豫劇班子,在家門口搭個戲臺,這么唱下去。一般持續三天左右,這三天里,可忙壞了人們:一大早兒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個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飛也似地趕去看戲,只怕耽誤了劇情。

  看戲時,人們把整個戲臺“包圍”得水泄不通,里三層外三層的,就像蠶吐出的絲,裹得緊緊的。若是你來晚了,那就站在外面豎著耳朵聽吧,這人群是任憑你怎么擠也擠不進去的。

  豫劇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馬金鳳等,她們可是諸多戲迷心目中的偶像呢!

  姥姥喜歡聽常香玉的戲曲,她的聲音變幻無窮,有時如大海的濤聲般渾厚,有時又如小溪的流水聲般恬美,有時候喜氣洋洋的,有時候又使人感到無比的憂傷。

  出門在外的'游子聽到這熟悉的鄉音是都會禁不住潸然淚下,想起幼時依偎在母親的懷中,聽她哼唱著豫劇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說并不會留太長時間。我很驚奇,問:“難道北京不好嗎?”姥姥搖搖頭,說:“這里沒有使我魂牽夢縈的豫劇!”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閩南民風民俗

  閩南獨特的風土人情,傳統的文化傳承形成了閩南獨有的民風民俗,這些帶有閩南特色的民風民俗值得我們回味,更加值得我們去深思。下面我們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閩南的民風民俗。

  服飾習俗

  隨著思想,觀念的進步,人們的服飾也跟著發生了變化。其中,閩南服飾中獨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飾,其最大特點是“衣短露臍,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詩形象地勾畫出惠安女傳統服飾的牲為“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眾有穿木屐、婦女、兒童戴手鐲、腳鐲等。

  建筑習俗

  建筑與百姓安居緊密相連,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間風俗。如建房前擇定方向,選擇黃道吉日動土及上梁祭、落成祭等禮俗,如動土前要選黃道吉日,并設案擺豬頭三牲供品,焚香燃燭,燃放爆竹,拜神靈祭土地,俗稱動土祭或奠基祭。儀式后,用豐富的酒菜款待建房的師傅,此外,還有木門檻上釘竹板、擇地鑿井覓甘泉等習俗。

  結婚習俗

  閩南的婚姻禮俗,自古以來遵循漢族傳統的周禮“六禮”的基本程序進行,即納采(即求婚)、問名(即女姓氏)、納吉(定婚喪嫁娶)、納征(婚成送禮物)、請期(通知婚期)、親迎(迎娶)。其中,特別注重“迎娶”這一道習俗。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親,稱“做客”、“歸字”!白隹汀北仨毊斎辗祷仄偶,到家時又必須是天黑,俗話為“暗冥摸,生干埔”。意即這樣做就會生男孩。

  壽誕禮俗

  舊時由于生活和衛生環境等因素,人們能活到50歲就被認為是長壽了。所以閩南民俗從50周歲開始逢十做壽(有些地方從60周歲才開始做壽),也有提前一年或推遲一年做壽的(即逢9或11做壽的)。一般在壽堂上懸燈張彩,正中貼一金字“壽”字或壽星圖,兩旁掛壽聯,壽星著新衣或壽衣正坐高堂,接受兒張的拜祝。壽宴是做壽的'重要內容。一般在壽慶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賓客,在菜肴中必有一道“豬腳線面”的菜,這是取豬腳意強壯,線面壽長的吉利。

  民間禁忌

  禁忌是民間關于社會行為、信仰活動的某種約束限制觀念和做法,是一種傳統的風俗。閩南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關于飲食、衣著、起居、交往、語言等方面的禁忌,如忌吃飯時以筷子敲碗,因為舊時只有乞丐才敲著空碗乞討。亦不可將筷子插在飯碗的米飯中,這與民俗中“拜腳尾飯”的喪俗有關。忌用掃帚打人,否則被打者會倒霉,因為人們把掃帚認為是有靈性之物。忌在庭院內種植香蕉樹和榕樹,傳說因香蕉無籽,故不利生育。而榕樹被視為神樹(因它樹齡最長),種在家庭小院是對神的不敬,也不吉利。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民俗的作文(經典)03-01

民風民俗的作文11-17

民風民俗作文06-12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03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07-24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24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8-05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6

民風的民俗作文04-27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7-17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美日韩欧美特级 | 亚洲另类视频免费看 | 午夜久久第一场电影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 |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 | 亚洲人成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