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的來歷作文500字_初一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夕節的來歷作文500字_初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夕節的來歷作文500字_初一作文1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于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后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節的來歷作文500字_初一作文2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度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一聽到這一首詩,我就會想起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善良的男孩叫牛郎,他以放牛為生。有一天,牛郎在樹林里邊放牛,突然,從遠處傳來一陣嬉水聲。這時,老牛忽然說話了,它對牛郎說:“前方有一條小河,那里有幾位仙女在玩水,你只要把最小的衣服拿過來,它的主人織女就會嫁給你了,她是一個既可愛又勤勞的姑娘。”牛郎照著老牛說的去做了,仙女們嬉水嬉完了后,其他仙女穿起衣服就飛走了,就只有織女在河邊干著急。這時牛郎把衣服還給織女,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就決定與牛郎結為夫妻。
從此,他們男耕女織,幾年后,他們生下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可是,好景不長,這事被王母知道了,讓天兵天將把織女捉到銀河的東邊,罰她日夜織錦。老牛知道了,使出了渾身解數,把牛郎送到了天庭。
牛郎苦苦哀求了王母一個月,想讓王母網開一面,讓他們一家團聚。眾神們也感動了,也懇求王母。王母就答應他們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見面。可牛郎是凡人,沒法過銀河。織女的侍女喜鵲想出了辦法,她叫上同伴,搭起了一座鵲橋,他們終于團結了。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他們會在銀河上相聚。你抬頭望著天空,好像會看到他們相聚的情景。
七夕節的來歷作文500字_初一作文3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每當我讀起這首古詩,就會想起一個美麗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男孩名叫牛郎,他以放牛為生。有一天他騎著一頭神牛路過一片森林,牛郎聽到一陣嬉水聲,突然他的神牛說:“那里是一群仙女,你悄悄地走過去,拿起那一件最小的衣服就能娶她為妻。”后來牛郎躡手躡腳地把衣服拿走了。過了一會兒仙女們出來找衣服,只有織女找不到,其他仙女都紛紛飛走了。織女走來走去還是找不到。牛郎就出來把衣服還給織女。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就與他結為夫妻。
從此,他們男耕女織,過上幸福的生活。又過了幾年,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和女兒。可是好景不長,這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大發雷霆,決定叫天兵天將來把織女帶回天庭,并罰她在銀河的東邊日夜織錦。
牛郎和他的孩子很傷心,只好去求王母。于是老牛使出渾身解數把他們送上天。牛郎求了王母一個月,鐵石心腸的王母還是不答應。這事被天上的眾神知道,也向王母求情。最后王母終于答應了。允許他們每年農歷七月七日相聚。可是牛郎是凡人,上不了漫漫的銀河。侍女喜鵲想到辦法,她就叫伙伴們搭成雀橋,他們終于相聚了。
七月七日那天晚上,你抬頭望月,或許能看到他們相聚的美麗場面。
【七夕節的來歷作文500字_初一作文】相關文章:
3.有關七夕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