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給教師的一封信》讀后感3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一封信》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一封信》讀后感篇1
讀了《給老師的一封信》這篇文章,我才深深體會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含義。
老師,為我們操碎了心,有些人不但不懂得怎樣撫慰老師心靈創傷,反而記恨老師,這會讓老師日漸消瘦,以淚洗面,積郁成疾。我們的`心靈固然很重要,可你要知道,老師如母親,你一次又一次傷她的心,她不會覺得她沒照顧好自已的孩子,以致你記恨他。老師如園丁,把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辛辛苦苦培育成才。老師,是多么偉大,多么崇高啊!
老師,她們無時無刻不在默默為我們灌溉豐富的知識,默默祈禱我們長大能成才。
《給教師的一封信》讀后感篇2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100條寫給教師的建議,處處滲透著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一片苦心,以及他在教育教學研究中的真知灼見。是我們不可不讀的一部好書。
蘇霍姆林斯基說“記日記有助于集中思想,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日記能教給我們思考”。而我要說,教學后,寫“教學感悟與反思”也教給我思考。因為在寫“教學感悟與反思”時,在記錄真實課堂的同時,還要對其作出認識和看法,這些都要進行思考,所以寫“教學感悟與反思”更使我學會了思考,并發現了它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他說把這些收集起來,那是“無價之寶”。剛開始讀到這條建議時,我想教師寫日記當然好的,可以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有反思就有創新,就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但把它們稱為“無價之寶”。
下面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要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學生是人,好象這是一句廢話,可是我們看看許多教師在工作中的作為,就知道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可不把兒童當成“具體”的人的`教師大有人在,他們有的把學生當成可以隨意灌輸知識的容器,有的看作是應該具有完美的人格。于是,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就做出了種種有悖教育的言行來。“在我們的工作中,最重要是要把我們的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學習--這并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里移注到學生的頭腦里,而首先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系。”
二、教師要做一個學生潛能的激發者,學生自尊的維護者,自信心的培養者。對待學生,有些教師往往在“恨鐵不成鋼的”這種說法的掩飾下,做些種種不人道的事情。要知道,是鐵就不會變成鋼,我們教師要做得,要讓這鐵使他物有所值,使他能夠成為一塊有用的鐵。“促使兒童學習,激發他的學習興趣,使他刻苦頑強學習的最強大的力量,是對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三、關于教學方法的問題。我們一些青年教師,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往往想從某一些專家學者或者優秀教師的身上學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有這種想法,以至于把有些特級教師的教案全盤照搬,用到自己的課堂上去。可結果,往往不令人滿意。“你們應當懂得: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當它還只是存在于我們的觀念中,當我們還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書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優缺點時,這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
“在學校里的真正的創造性勞動首先是生動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學法,只有在教師加入了自己的個性,對一般的東西加入了自己的、經過深思熟慮的東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
這些話,對于我們這些青年老師來說,值得好好去揣摩一番。看看我們周圍,沿著別人的路走,沒有個性,沒有自己的思想,東效西顰,最終也只能成為一個好的教書匠。而不能有更大的發展。
《給教師的一封信》讀后感篇3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小學生分類作文大全》這本書,書中有一篇文章,名字叫《給老師的一封信》,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主要內容是:小作者在信中表達了對老師的喜愛和敬佩之情。因為老師在班會、在圣誕節、在攝影展中、在兒童節時處處為他們著想,悉心教導他們。小作者同時也對老師進行了謳歌,因為老師對差生無偏見,為他們累病了還堅持上課,所求的就是他們的進步。文章最后點明中心,贊美老師的`默默奉獻精神。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的老師,她們像燃燒的蠟燭、吐絲的春蠶一樣默默無聞地奉獻,卻不求回報!正如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一首律詩中的一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老師,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以最好成績來回報您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給教師的一封信》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一封信02-08
給教師的一封信06-24
寫給教師的一封信02-19
致教師的一封信02-22
教師節致教師的一封信03-05
給教師的一封信(精選11篇)12-19
教師寫給學生的一封信02-22
致全體教師的一封信04-06
教師節給老師的一封信11-25
致教師節的一封信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