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孔子的一封信精選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書信了吧,書信是具有明確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對象的一種交際工具。那要怎么寫好一封信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給孔子的一封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1
愛戴的孔爺爺:
你美!
凝集您思惟的《論語》一書,如一盞指路亮燈,讓咱們在光明中找歸準確的方向;如一杯臭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忠言逆耳利于病”的情理。你的念想主意啟發著我們,陶冶著我們……
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取您相隔著比河漢還邊遠的間隔。您在他人的心面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維家、大文學家,可我曉得您必定是一位和顏悅色的爺爺。
在假期中我與同學一起去游玩,我們是自在的小鳥,我們飛翔在地空;我們是快活的精靈,我們在游玩在世間;我們是歡喜的水滴,暢游在慢徐固定的溪水的懷抱里面。底本是一個美妙的一天,卻老是猶如人生個別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開心,在景致如繪的游玩地卻躺著這樣不和諧的貨色——名字鳴干“垃圾”,會是誰損壞了這漂亮的地方呢?
“誰拋的垃圾啊!”其中一位同窗皺著眉頭不啟口的說講原來佳惡的心境卻是由于這個垃圾的呈現變得亂哄哄的了。
“走啦又不是你扔的。”另外一位同學拉著這位同學想要鈍點分開這個讓大野心情一下子就變壞的處所。
“等一下!”被拉住的共教立刻愣住了足步爾有點賴奇交下去會產生什么事件了。
“怎么了?豈非你籌備往揀?不是吧,又不是你扔的。“拉著她的同學有點可笑的瞅著他臉上寫著“你裝給誰望啊”的表情。
“息替一個蒙功教導的人,有艷量的我應當這樣。”說著還實地彎下腰撿伏了垃圾,看睹這樣平常的一幕,讓我想到了孔爺爺您的“三己言必有我師焉”。
那一次,學校組織衛生大打掃,我跟一個同學被部署掃除教室,面對外點大好春景春色,我竟昧著良心對那個同學說我生病了,須要他助我,那個同學二話沒說就許可了。我在外面玩暢快后走入學室,發明老師在對他申斥。本來是他幫我打掃好了,而后再擊掃他本人的區域,過后一種背罪的動機讓我愧疚不未,登時想訖您“彼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我的怠惰如一把害劍深深刺疼了我的心臟。 我感激孔爺爺讓我清楚了人存在的意思,我會讓“仁愛”的種子在我心中發揮滋生。
至此
敬禮!
寫信人:
時間: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2
尊敬的孔爺爺:
我是您的一個普通學生,相隔數千年后壯膽寫信打擾您,不僅是為了向您致上崇敬的問候,而且有幾個問題亟待您的指教。
我是一名中學生,與您相隔著比銀河還遠的距離。您在別人的心里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可我知道您一定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你雖離我們遠去,可您的精神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張沒有因為時間消逝而褪色,您曾撒下的“仁愛的種子”依舊在我們心中蓬勃生長。包含您思想的《論語》一書,如一盞指路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箭,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您的思想主張啟迪著我們,熏陶著我們……
孔爺爺,您知道嗎?在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所以只有努力讀書,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上紅地毯。而我讀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成績也一塌糊涂,看著同學個個都“節節高升”,而我卻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常常上課不專心。
孔爺爺,寫的論語中讓我們懂得了很多,讓我從一個懵懂天真的小男孩漸漸的開始懂事,還教會了我在生活中怎樣去處理和對待事情。讓我考慮事情更加的周全,自我克制自己行為。也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成績而過度自傲,我知道比我好的人還有許多,正如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會心里告訴自己:下次還要超越自我,努力做到最好。
有一次,我的科學某方面的知識比較了解,那是我天天晚上在復習與預習的結果,就有同學來請教我。我感到十分的開心,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喜悅……這事又正如你所說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但這事也在啟發我還要做的更加優秀。
我這人有個致命的缺點。當我做錯事了,終會拉幾個人與這事情沒有多大關系的人下水。自從有一次老師告訴我了一句話讓我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擔,與別人無關。而那句話讓我受益匪淺,也是論語中十分經典的一句“己所不欲,施于人”在這從中我汲取了許多的經驗和切身體會。
其實,孔爺爺,您教給我的何止這些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學會了選擇朋友,“不恥下問”讓我攻克更多難題,學習更上一層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一個君子……孔爺爺,您的閃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孫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著他們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語都是我們人生的課堂。孔爺爺,看到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此致
敬禮!
xxx
20xx年xx月xx日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3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流年似水,時光如閃電般掠過。轉眼間,匆匆兩千五百多年,我只有拿起手中的筆同您交談。
您已伴隨著古老的中國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兩千多年,歷經滄桑,您是否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一公元720年 長安
不知不覺,你來到了一片盛世景象的唐朝,此時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你悠閑地漫步在長安大街上,整齊的街道上樹木成行,街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穿街走巷的小販悠長的叫賣聲,茶館里客人們的談笑聲,人們彼此間討價還價的聲音貫穿了整個街道。沒有烽火連天,沒有爾虞我詐,有的只是歡聲笑語。
看著這一片和諧的景象,您是否看到了千百年來人們搏擊風雨,為追求美好生活的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二公元1278年 零丁洋
您站在零丁洋邊,看文天祥回望人生:從步入仕途讀書為官到投筆從戎征戰沙場,再到下定決心甘愿為國捐軀,雖被元軍所俘,卻寧死不屈,在元軍高官厚祿勸降下,甘受囚徒之苦,在零丁洋邊寫下了不朽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感悟文天祥寧死不屈的高風亮節,精忠報國的千古忠誠,你是否看到了炎黃子孫丹心報國,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公元2008年 汶川
一座座房子、一幢幢高樓倒下了,你站在一片瓦礫廢墟之上,看著救援人員不顧一切拯救著被地震無情摧殘的生命;運輸救災物資的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泥濘軟滑的路面上開車運輸救災物資;醫護人員細心的呵護每一個傷員…………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他們似乎更加堅定:抗震救災,重建美好家園!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共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你是否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堅忍不拔的的民族氣節?你是否看到中華民族團結一致,不畏艱難的民族精神?
今天,飛速發展的中國正走向世界,你是否看到了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
此致
敬禮!
皖巢湖市第七中學
20xx年5月30日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4
尊敬的孔先生:您好!
最近工作忙嗎?生活愉快嗎?身體健康嗎?一切都順利吧?!孔先生。現在以你為首的“國學”可熱鬧了您交給我了我們54種做人精神。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這一輩子需要知道的東西太多了,常常讓人感到累得慌。那么這些繁雜的知識中有沒有最為主要和核心的東西呢?也就是說,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識,只要了解它們就足以立身處世?有!說來倒是簡單,只有三個字:禮、命、言。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個人如果實現了俗世理想,成為達官顯貴,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沒有實現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沒有人能同時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從這兩種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樂趣孔先生的《論語》現在已經成為中小學生必讀必備的圖書。《論語》教給我了我們怎樣做人。您生于魯國,游歷于各諸侯之間,弟子三千,桃李天下,學富五車,經驗豐富。您的儒家思想主張:“溫、良、恭、儉、讓”,前四個字讓我心悅誠服,但“讓”字讓卻不敢恭維。
老子又作了一個與您如出一轍的論斷:“我恒有三寶:一為勤,二為儉,三為不敢爭天下先。”是嗎?孔子先生,您也許不知道,中華民族在19世紀遭受的是何等的苦難。《南京條約》、《馬關條約》,一份份不平等條約擺在清政府面前,他們可是您的好子孫,“讓”、“讓”、“讓”。于是在一片“讓”聲當中您的家當被典當一空,至今還有許多文物還在列強的博物館中呀!然而,您的子孫們又準備閉上眼睛休息了。生靈涂炭,人民潦倒,便是如此“讓”出來的。我覺得凡事都不能太絕對了,做人行中庸一點,做事要視環境決定做人的標準,不能拘泥固執,該爭的時候就爭,該不讓的時候就不要讓,該表現的時候就得努力表現自己,捍衛自己
最后。祝先生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5
尊敬的孔爺爺:
您好。
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與您相隔著比銀河還遠的距離。
您在別人的心里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可我知道您一定是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你雖離我們遠去,可您的精神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
您的思想主張沒有因為時間消逝而褪色,您曾撒下的“仁愛的種子”依舊在我們心中蓬勃生長。
包含您思想的`《論語》一書,如一盞指路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箭,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于病”的道理。
您的思想主張啟迪著我們,熏陶著我們……
孔爺爺,您知道嗎?在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所以只有努力讀書,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上紅地毯。
而我讀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成績也一塌糊涂,看著同學個個都“節節高升”,而我卻一落千丈,心中也似打翻了五味瓶,直到《論語》,走進我的生活,孔爺爺您的諄諄教導是我如沐春風,您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讓我深深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溫故而知新”后,讓我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學習的動力,當我在控制不住自己時,您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讓我自覺的整理好思緒,一頭扎進書海。
當我成為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候,您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當頭棒喝,讓我自覺制定了好的學習方法……您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我、啟迪著我所追尋的。
孔爺爺,您是世人心中的“大圣人”,您知道你在生活中的思想主張對當今社會是多么重要嗎?正因為有了你當初的寬宏大量,才有了今天人與人之間和諧的紐帶,您的思想也曾深深教育過我。
那一次,學校組織衛生大掃除,我和一個同學被安排打掃教室,面對外面大好春光,我竟昧著良心對那個同學說我生病了,需要她幫我掃一下,那個同學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我在外面玩的痛痛快快后走進教室時,發現老師在對她訓斥。
原來她先幫我打掃好了衛生。
而自己的區域卻未來得及打掃,不知為什么,當時一種負罪的念頭讓我愧疚不已,當孔爺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映入眼簾時,如一只利劍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臟,是啊,自己都不愿承受的事情,為什么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呢?如果那樣,我和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又有社么么區別呢?感謝您,孔爺爺,是您給我的人生上了生動的一課,終身受用的一課。
其實,孔爺爺,您教給我的何止這些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學會了選擇朋友,“不恥下問”讓我攻克更多難題,學習更上一層樓,“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一個君子……孔爺爺,您的閃光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孫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著他們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語都是我們人生的課堂。
孔爺爺,看到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新疆一二四團高泉中心小學五年級:朱韻迪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6
尊敬的孔子: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學生,雖然與您相隔宇宙那么遙遠的距離,但您的大名卻家喻戶曉。
我記得您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兩句話。它闡明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它使我明白了學習與思考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將二者正確的結合起來,才算真正懂得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學會了在學習的基礎上的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才有效果。孔爺爺,是您讓我領悟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
當然,您教會我的不僅這些。你還使我明白了“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后兩句中含義深刻,使人從中獲益不淺。這讓我想起了柳公權。柳公權發現顏體雖雄渾厚樸,但不乏臃腫肥大之弊病后,不斷揣摩,將顏體滲入自己“骨立如嶙”的特長。創立了世代奉為經典的“柳體”。倘若柳公權一味效仿于“顏體”,而不顧其弊端。就不會有相提并論的柳體啊!所以,我明白對待一切事物,就要運用您的“擇善而從,不善而棄”的標尺,放開眼光去學習和處理,只有這些才能有所突破;反之甚至會限制泥潭,一誤再誤。
您教會我們很多,您的思想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熠熠生輝的,注定也要恩澤后世。
敬祝您快樂,永世幸福。
此致
敬禮
于鵬輝
20xx年12月14號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7
敬愛的孔子:
2500多年前的您以好學,博覽,廣交而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你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圣人,但你自己不這樣認為。你有一段相當經典的對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見你是多么的謙躬。
我從未見過您是長得怎么樣的?但是我仿佛能看到你樸實的身影,緊鎖的雙眉,因為直至你離開時也還未有你所看到的禮核心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你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與“禮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在這里我有一個問題想問您:“您是怎么看出學生的優點和缺點的呢?”這個問題一直讓我想得頭昏腦脹。讀了《論語》我找到答案了,那就是要心靜,多和人家交流,從人家的言談舉止中您就能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雖然我和您不可能面對面交流,但讀著您的書就像是和您面對面交流,從中我獲得了很大的收獲,比如心要靜,做人要有誠信,讀書時不思考是不行的等等。
我為不能生活在您那個時代當您的學生而感到遺憾,不過,我會認真讀您的《論語》。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會議結束后發表聯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甘肅省嘉峪關市建設路小學四年級:運國本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8
敬愛的孔子:
你好!
雖然您早已逝世,但您寫下的《春秋》是永垂不朽之作。您的弟子寫的《論語》,記述了您的.行為及作風,那更是萬古長青。
您的命運一生坎坷。雖然曾任職過魯國的中都宰,但您實施禮制,不到一年,那時的中都地區井然有序。您升遷司空、司寇等職,兼攝相事,參與國政,在魯國任職四年,魯國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社會風氣大為改觀,以“小康”文明于各諸侯國。其后,由于受到權臣排擠,您棄官,率領弟子離開了魯國,周游列國,即使這樣,您依然推行“仁政德治”。
您謙虛,兒時父親去世,但您孝順您的母親,我們忻州實驗中學有《弟子規》一書,這本書一開始是總敘,然后下來是入則孝,打頭“父母呼,應勿緩,行勿懶”,這句話說父母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孔子您看看吧!如今的社會有幾人會這樣呢?一個孩子,父母叫他好多遍,他都不肯應一聲,何談父母命,行勿懶?您在入則孝中做到了孝。百善孝為先,但如今社會又怎樣呢?
第三個片段是出則悌,也就是您教導人們在社會上要能夠順從長人,能夠事兄長。可當今社會怎又不是把它踩到腳下呢?
最后一個片段是余力學文,是懂得了孝,講文明,道德之后,多余的時間才是學習,可是,當今,人們早已不是有余力,則學文,哪個人是有了余力的?
孔子祖先,您看看吧,您的精神,當今的社會真是……
xxx
年月日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9
敬愛的孔子先生:
您好?
您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文學家,就連外國人也十分崇拜您。今天我寫一封信給您,感謝您成為我一生的老師,感謝您對中國的文學作出的偉大貢獻。
我記得在十歲的時候,常聽爸爸講您的各種著作,說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您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曾經在爸爸的書房里看到您編寫的那本厚厚的《論語》,也曾打開看過,但什么也看不懂。我還清楚的記得在我十歲生日那天,因為您的那本《論語》我還給家人鬧了一個天大的笑話。當日家里人特別多,我便進了爸爸的書房,在無意間我又發現書架上擺放著您的'《論語》,便拿下來帶到客廳里翻看,很是著迷,但眼前這本書就像“天書”一樣,除了一些非常簡單的語句外,其他的我始終看不懂。當時爸爸走近我身邊,見到我在看《論語》,問我能看懂嗎?我當時非常想作一位特別有知識的人,就很幼稚的回答了能看懂。爸爸聽后笑著說:“哦,那就請你給我們簡單的講講吧。”我昂首挺胸地走到大家面前,憑我的一知半解艱澀的講開了,但越講越講不下去,最后停下來了,這時大家都開始大笑,其中一個姐姐都笑的捂肚子。我的臉紅了,心跳也加快了,很不好意思的快速跑進我的臥室。事已過多年,但想起來還記憶猶新。
您的文學博大精深,著實令我欽佩。本想親身為您的弟子,但那只是一個夢想。現在我已十三歲了,我慢慢開始能讀懂您的那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等名言佳句,也能理解了其真實含義。您真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古論經的文學太斗,您是為了天下眾生而生。您的儒家精髓思想當之無愧受到天下人的尊重。您就是我一生受益的老師。
我想您一生的心血不會白流,您的儒家精髓思想將流芳百世,您是當之無愧的為人。
祝您開心快樂!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10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21世紀的中學生,能和您這樣的大圣人通信,我感到十分的榮幸。學生不才,請多多包涵。
您生活的時代,雖然和我的相差好幾個世紀,但是,我挺了解您的。因為,在我們所學習的課程中,已經接觸了許多有關您的故事和您的著作,特別是您的語錄體——《論語》,有幾句我們都背的朗朗上口。
以前,我對唐詩宋詞提不起精神,更是在接觸了文言文之后,我就對自己以前所喜愛的語文產生了反感。我曾一度認為我們這些新時代的學生,與那些文人墨客根本就沒有共同語言,他們所寫的文章、詩詞歌賦一些無稽之談。面對試卷上的詩詞、文言理解,我都會手忙腳亂,感到無從下手。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而我一直無法解決。
課余時間,我喜歡聽廣播(盡管現在科技發達,電視、電腦扎堆,可在這個時代,學生們只有眼福的份),又一次,我無意中聽到了于丹教授講《論語》,我覺得很新鮮,就停下撥動的手指,開始聽。原本枯燥無味的《論語》,居然被她講得有聲有色,我漸漸被吸引了。
于是我每天準時守著廣播,通過聽覺,“讀”了《論語》。我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我與同學們搞好關系的法寶;我學會了“日三省吾身”,對自己一天的總結,是開始第二天的前提;我發現了“三人行,必有我師”,于是,我經常向周圍同學請教問題,從中受益匪淺;我明白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因此,我堅持做到學、思結合,更深入,更透徹地看問題;我也知道了“溫故而知新”,所以,每天的功課,我都會堅持復習……
特別是對于您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很有感觸。學校的課程多種多樣,難免會有自己的薄弱之處,所以,我會向理科方面擅長的'同學請教,當然,我也會給予他們在學習上的幫助。大家優勢互補,共同進步。
也許您不知道吧,現在,《論語》已被譯成好幾種文字,您的后人,將您的思想傳播開來。就連金發碧眼的老外,也知道您了呢!不知您有沒有去過孔廟,這也是因為后人對您的崇敬,專門為您修建的。
您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知識財富,我們真的很感謝您!
祝:
身體健康
長命百歲
福如東海!
21世紀的一個中學生
20xx-5-7
顧國和外國語學校外二一班
xxx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11
敬愛的先生:
您好!
請允許我以“先生”這滿懷敬意的稱呼與您打招呼!您知道嗎?雖然我只是一個未滿十三歲的少年,但我卻是您忠實的學生。從七、八歲開始,我便開始翻閱《論語》,那是您與您的弟子們留下的最可寶貴的財富啊!
初讀《論語》,看到您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實話,單是這些“之”、“乎”就讓我暈頭轉向了。對您的話語,只覺晦澀、拗口,其中深意全然未解。只是這些句子可以熟記于心,懵懂中只覺得您很深奧——真的讀不懂您!
再讀《論語》,應該是兩年前的事情了,是因為一次征文活動,我再次“近距離”地接觸您!這時的我,理解力有了不小的提高,看到您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箴言名句時,我的腦海中翩然出現了長襟飄飄、面容和善的您。我知道能這樣嚴于律己和潛心育人的`人,一定是應該讓人尊重的——那時起,我在心里始稱您為“先生”!
三讀《論語》,確切想來是去年的事情了,那是因為我們的語文課本中選錄了您的《論語十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語句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因為這時的我,是真的可以讀懂了您,雖然只是讀懂了您的很少的一點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尊敬的先生,做人如您,令我心生敬仰!
敬愛的先生,請再次允許我如此稱呼您!讀您的書,細細品味,便也讀懂了您的人!了解了您所生活的時代,了解了當時封建社會的本質,我才理解了您周游列國的含義,也理解了您的政治主張:“仁”和“禮”!也許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您的主張過于溫和,但我卻能想象的出來,在當時嚴格的封建禮教之下,您的“平等”的思想,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啊!而最令我欽佩的,是您身上那些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品德。我仿佛能看到青衣長髯的您,被眾弟子圍坐于中心,您正緩緩而正色道:“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又仿佛聽到您那擲地有聲的話語:“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是啊,做學問當如您:縝密、深刻;做事亦當如您:寬容、大度;做人更當如您:有傲氣、更有傲骨!
敬愛的先生,雖然您離我們很遙遠,但您的諄諄教誨,卻穿越時空,不時在我的耳畔回響。是啊,優秀的文化是需要傳承的,美好的品德是需要弘揚的!我愿做您的學生,聆聽您的話語……
此致
敬禮!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12
敬愛的孔老爺爺:
兩千多年前您的言論給了您的學生無數的啟發,而您的學生將您的言論整理成《論語》,并一直流傳至今。您也許不會想到,您平時說的話會被后人當做座右銘,您也許也不會想到,您的言論會被幾個朝代所推崇。您更不會想到您的幾句話成為了現在人們所崇拜的話,您所想象的世界更是成為了我們理想中的和平盛世。您在我們心中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文學家,你早已離我們遠去,可您的精神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張沒有因為時間流逝而褪色。
您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告訴我在我的朋友中一定會有比我能干,比我學識高的人,那他們就是我的請教對象就是我的老師,“不恥下問”不分年紀老弱,只要比我學識高我就可以向他們請教,只有這樣才能讓我攻克更多難題,學習更上一層樓。您所帶來的不只是我們在生活中一言一行的模本,更使我們在精神層面上得到了富足。而您的孔子學院早已開到世界各地,讓世界各地的學生學習您的精神,弘揚中國文化,而您就是中國文化的“代言人”。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割不正不食”我第一次讀的時候無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但后來我知道了這句話,是要精益求精的去做每一件事,不斷地追求完美,樹立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充滿意義、充滿追求、充滿美麗的人生。
您的言論之所以被后代所崇拜,是因為您的思想照亮了您子孫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著他們的衣食住行,也指引著他們去不斷追求完美樹立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您的一言一語都是我們人生的課堂,而您就是我們人生中的導師,指引著我們,讓我們永不放棄。您及您的著作一定會永遠流傳下去,因為您的言論讓人們得到了深刻的思考,也是使人受之一生、用之一生的精神財富。
此致
敬禮!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13
敬愛的孔子:
您好!
孔子先生,我一直有許多話想對您說,今天終于有機會了。
您寫的《論語》讓我受益匪淺,讓我了解到您博學多識的.一面,更讓我明白了學習的好方法。我還從《兩小兒辯日》中看出您雖然博學多識,但是有些不明白科學。我又從儒家經典中學到了要以仁待人。我還學到了......
您對我的幫助太大了!
有一次,我做了一個夢,我成了您的學生,我和您去散步,我們走在路上,我看見了一棵蘋果樹,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紅的蘋果,于是我對您說:“我去摘幾個蘋果給您吃。”您笑了笑,攔住了我說:“那蘋果不甜。”我感到詫異,您說:“如果甜,早被摘光了。”我受益匪淺,您告訴我要三思而后行。給我很大啟示。
孔子先生,您真是太好了,我好想做您的學生。您為后人做出巨大貢獻,太感謝您了。
又是一個夢,我成了一個行人,看到兩個小兒問您:“太陽是早涼中熱,還是早熱中涼?”您不知道,實事求是。對他們說:“我不知道。”您又教會了我要實事求是,誠信待人。
孔子先生,我一定會好好努力,向您學習!
此致
敬禮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14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您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您在古代文學地位舉足輕重,具有“萬世師表”的美稱,實在令人佩服。我要把我長久以來想對你說的話通過心靈的交流穿越時空傳于春秋末期的魯國。
您的成就值得我們驕傲,您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您的品德高尚,一生活得清清白白,平凡而有偉大。您自始至終堅持自己的`理念,就像蘇格拉底一樣,即使犧牲自己的命,也要堅持真理,為后人造福。您雖然地位很高,學識十分淵博,有許多像我一樣的崇拜者,可是您從不驕傲自滿。您循循善誘,對自己的子弟教導有方,您教導學習的方法至今流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您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有過親身體驗,正如您所說如果只讀書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感到疲倦而無所得。開始的我在學習道路上跌宕起伏,就像一只迷途的小羊,毫無前進的方向。然而您的這句話點醒了我,讓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從而糾正學習方法,至此我找到了目標。
在學習的道路上總會遇到一些過不去的坎兒,于是您有教導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于是我便努力學習,試著多去問別人問題,果真使我的學習有很大的提高。但您有告訴我要“溫故而知新”,不僅要鞏固自己所學習的知識,還要多了解自己不知的知識,這樣才會保持住優秀的成績。我按您所說及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時不時還看看課外書,擴大知識面,長久下去,發現自己的成績真的穩定了,因此心里開始松懈了。可是你又提醒我要“學而不厭”,我恍然大悟。
您還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真如你所說,我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并在學習中領悟不少的學習方法和真蒂。在此,我衷心地感謝您教育我這么我會把您所說的這些學習的方法和態度,永遠地鐫刻在心上,相信它會使我終身受益。
此致
敬禮!
您的仰慕者之一:xxx
20xx年xx月xx日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15
尊敬的孔子:
您好,也許您不認識我,那么我來自我介紹一下吧!我是一名來自21世紀的中學生。也許您在別人心中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但是您在我心中永遠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您雖然離我們遠去,但您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從不曾離去。
我第一次見您是在我們的語文書上,您那高高隆起的腦門,充分顯示了您的資深與博學,當時我心里就莫名地升起一種對您的敬畏感。孔爺爺,您知道嗎,在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只有努力讀書,將來才能在這個社會立足。而我讀書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成績還不甚理想。直到走進了《論語》,我才明白讀書的重要性,您的諄諄教誨讓我如沐春風:您的“默而識之,學而不厭”使我深深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您的“仁愛思想”教育我做人應有高尚的美德;當我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時,您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不能讀死書……
有一次,上學要遲到了,我從家里飛快地跑向公交車(一種現代的交通工具),因為太累,上車就占了一個座位,卻沒看到一位老奶奶正站在我的后面。當時我一轉頭,沒想到書包碰掉了老奶奶的包,原本我是不想幫她揀的,但一想到您的'“仁愛思想”,又立即幫她揀起來,還把座位讓給了這位老奶奶,老奶奶直夸我有禮貌,把我夸得怪不好意思的。那一刻,我懂得了助人為樂的真正內涵,理解了“不學禮,無以立”的深刻含義。
謝謝您的著作,有了它們,我才會與書交上朋友;有了它們,我才了解您不平庸的一生;有了它們,我才有如此多的感慨。
我相信您的著作會永遠流傳下去,因為您是當之無愧的東方偉人。最后,祝您身體健康,天天開心。
此致
敬禮!
xxx
20xx年xx月xx日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相關文章: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01-28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02-14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的作文09-12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范文08-26
寫給孔子先生的一封信09-01
寫給孔子爺爺的一封信09-01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作文09-01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模板09-03
優秀作文:寫給孔子的一封信08-13
寫給孔子的一封信450字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