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華文化魅力無限作文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當務之急,中國傳統文化最講究的是“和而不同”,所以,弘揚民族文化并不是要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和循序漸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華文化魅力無限作文,供大家參考!
中華文化魅力無限作文篇一
據人民網2月20日消息,教育部擬在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間,在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甘肅等10省(市)中小學開展京劇課程的試點工作,并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在全國推開。同時,教育部確定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等15首京劇經典唱段作為中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內容。
初看該消息,我不禁從心里叫出一個好字,作為一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京劇愛好者,我深知此舉對于弘揚國粹京劇的重要性。弘揚傳統文化是一項長期工程,要從“娃娃”抓起。京劇進入校園,有助于兒童了解進而喜歡京劇,也有助于國家發現和培養京劇人才,專家也指出,京劇進校園非常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
京劇進入中小學校園的消息在“哈韓”、哈日”蔚然成風的時代風潮下;在《九成孩子知圣誕沒人知端午》這樣的新聞標題下;在兒童“將墨汁當醬油”的笑話里,更顯得振奮人心。
但是,在我為此舉叫好的同時,有個疑問也一直在腦海中盤旋———京劇能夠真正走進校園嗎?
確實,京劇是我國最有影響力的劇種,與其他戲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徽班進京后吸收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種戲曲藝術的成就,衍變為京劇。但京劇在長達五六十年的演變過程中,受到北京的語言、風俗等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深,盡管有其他地方戲劇的元素,但京劇在骨子里與北京的風俗習慣以及文化底蘊密切相關。所以,京劇本質上仍然姓“京”,具有強烈的地域性。
任何藝術都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技巧,而需要在濃郁的藝術氛圍的浸潤下滋生、成長、盛開乃至遍地開花。帶有強烈地方色彩和地方文化底蘊的傳統文化更需要地方風情的滋養,當地濃郁的氛圍使得學生容易有親近感,有利于學生耳濡目染;另外,也可以緩解師資不足的窘境。
但一些地方傳統文化,在傳承和弘揚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遭遇著尷尬。2002年,佛山市率先將傳統民間藝術剪紙、舞獅、粵劇、武術等引進校園,而且有小學用武術取代了廣播體操,在強健學生體質的同時也弘揚了當地文化,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但佛山也同樣面臨著學生因學業壓力大對傳統文化缺乏興趣、家長對傳統文化認知淺薄的困境,曾經火熱一時的武術興趣班也煙消云散。
粵劇在其故鄉廣東都面臨著觀眾流失、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字正腔圓的京劇在廣東的“遭遇”可想而知。
弘揚傳統文化需要循序漸進,對于底蘊深厚的京劇的`弘揚更是如此。《紅燈記》是現代京劇的代表,其中的經典唱段《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要求演員具有深厚的京劇功底,能夠充分體現出現代京劇強烈的時代氣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學到、悟到多少呢?有關部門可以嘗試性地在中小學校開設一些京劇欣賞課程,讓學生對京劇有起碼的了解和感知,而不是一次性地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教學生學唱京劇。
確實,京劇是國粹,但傳統文化沒有優劣高低之分,每一種傳統文化都鐫刻著中華歷史的烙印,弘揚傳統文化真正的題中要義是讓傳統文化不要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真正形成中華文化大家庭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景”。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當務之急,中國傳統文化最講究的是“和而不同”,所以,弘揚民族文化并不是要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和循序漸進。
中華文化魅力無限作文篇二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為圭臬。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為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著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淀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著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先進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建筑的發展并隨著鄰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進步伴隨著健康的,電子文檔的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也只能依靠傳統文化。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論點:“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決21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必須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學說中汲取智慧。弘揚傳統文化,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指引著科技的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中華文化魅力無限作文】相關文章:
寬容的無限魅力散文08-13
主題公園,魅力無限作文08-03
小學生作文魅力無限的秋天08-29
科技魅力無限大600字作文09-06
中華文化的魅力六年級作文10-02
青春無限作文02-03
青春無限的作文02-03
親情無限作文01-28
無限陽光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