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熱詞的議論文

時間:2023-01-03 07:47:28 議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有關網絡熱詞的議論文(精選9篇)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別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議論文,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文章體裁。你寫這類作文時總是沒有思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網絡熱詞的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網絡熱詞的議論文(精選9篇)

  網絡熱詞的議論文 篇1

  “蟻族鬧蝸居,神馬駕浮云”,從虛擬世界到現實生活,網絡熱詞已經成為一種醒目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存在,其影響越來越難以忽視。

  網絡熱詞走紅,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它集中表現了國人的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也反映了“雷人”、調侃、“山寨”等社會心理和文化征候。其實,網絡熱詞不只是“詞”:小到一個詞或詞的構成單位,大到一個完整的句子,都在它的所指范圍內。并且,無論從來源渠道還是使用范圍來說,網絡熱詞也不僅僅限于網絡世界,在現實世界中也經常見到它們的身影。

  網絡熱詞為什么會“熱”起來?最根本的原因是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一是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基本的滿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這才開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滿足;二是人們的思想空前解放、社會氛圍寬松自由;三是互聯網時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網絡熱詞是當今人們社會意識和心理的直接反映,從個體的角度來說,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現了國人的關心意識、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角色定位日趨理性、合理,由此而對各種社會現象和某些事件的關心意識、參與意識都空前增強;而人們的關心和參與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損于社會正義與公平的方面,并有非常明顯的褒貶傾向,由此就體現了很強的批判意識。

  通過數量眾多、范圍廣泛、面目各異的網絡熱詞,可以基本把握社會生活的脈搏。在教育部、國家語委剛剛發布的年度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列出了五大年度熱詞“躲貓貓、七十碼、蝸居、釣魚執法、樓脆脆”,無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年度記憶。

  作為一種語言現象,網絡熱詞除了反映當今的社會意識和文化外,更直接地表現出當今社會表達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而這也是我們全面了解和認識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是“雷人”心理。早就有人指出,人民群眾是最偉大的語言學家,這話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體現和最充分的證明。在網絡熱詞的創造者一方,以前通常說“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今則是“語不雷人死不休”,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惜殫精竭慮、絞盡腦汁制造出各式各樣的新奇乃至于怪異的形式;而就接受和使用者一方來說,往往也是喜聞樂用、趨之若鶩。我們甚至可以說,“雷人”已經成為全民話語時代的一個顯著標簽。

  二是“調侃”心理。這一心理經常借助于游戲性的語言形式來實現。語言有游戲功能,傳統的字謎以及回文詩等都是,而現代人借助新的媒體形式,在新的社會意識和心理的牽引、作用下,更是把語言的這一功能發揮到極致。然而,這里的調侃早已不僅僅是語言層面的.文字游戲,而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心理層面的無奈、排遣與宣泄。看一看、想一想“逗(豆)你玩”吧,人們對綠豆漲價的不滿和無奈,竟然采用了這樣一種表達方式!有人把無房、無車、無女朋友的“三無”男青年稱為“低碳哥”,相應的也有“低碳姐/妺”,堪稱現代版的黑色幽默。

  三是“山寨”心理。當今的“山寨文化”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它的實質一是“拿來主義”,二是從眾心理。網絡熱詞創制及使用中的山寨心理一方面表現為大量借用與改造已有形式(如諧音改字,類推仿造等),另一方面表現為更多人的即時接受、使用和傳播,由此往往造成了某些網絡熱詞一時的“井噴式”爆發。

  網絡熱詞早已成為一種客觀存在,它不僅以獨特的方式即時反映現實生活,而且還寄寓了人們豐富的社會情感,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以至于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面對著鋪天蓋地的網絡熱詞,我們既需要開放胸懷,也需要理性鑒別,去粗取精,去莠存良,善加引導,最大限度發揮其積極作用。

  網絡熱詞的議論文 篇2

  如今的網絡熱詞更新太快,“佛系生活”才剛流行過,“積極廢人”又來刷屏,不少年輕人都認為這個充滿矛盾的詞兒說的就是自己。

  所謂“積極廢人”,指的是那些喜歡給自己定目標卻永遠做不到的年輕人。他們看起來積極樂觀,不時許下宏愿,但骨子里缺乏行動力,一旦目標無法達成,就唉聲嘆氣,同時也會對自己的懈怠和懶惰后悔。

  比如有網友這樣描述自己:“在別人眼里我挺積極的,今天立志早起,明天立志減肥,后天立志練口語……每一次發誓時都信心滿滿,但過不了三天又全都放棄。”

  總之,“積極廢人”們總是口頭上很積極,行動上很頹廢,思想上有進取心,行動上無執行力。

  事實上,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到“積極廢人”的影子。

  徹底放縱的人很少,高度自律的人也不多,大多數人處于二者之間,經常在堅持與放棄之間糾結,在發奮與懈怠之間徘徊。

  “積極”與“廢人”同時存在于每一個普通人身上,關鍵看最后是哪一方占了上風。

  “積極廢人”怎么破?

  “積極廢人”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惡,它更近乎是一種年經人的自省與自嘲。但凡自我宣稱是“積極廢人”的,其實已經具備了改變的想法與動機。

  小編看來,改變應從兩方面入手:

  首先,把立大志向改為定小目標。

  許多時候,“積極廢人”的產生都是因為給自己定的目標太高,難度太大,因而很難堅持到底。

  目標太過“積極”的時候,行動上就容易成為“廢人”。

  理想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總是奢望著“畢其功于一役”。當我們立志于完成一個大任務的時候,不妨先把它拆分為若干個小目標,一步一步來,這樣反而更容易完成。

  比如,立志于每天跑步十公里,不妨先從步行五公里開始;立志于每天背一篇英語課文,不妨先從每天記三個單詞開始。一個小目標完成之后,再適當增加難度,邁向下一個目標。

  一個一個的小目標累積起來,就成為了令人仰望的.大成就。

  其次,要養成自律的習慣。

  所謂“積極廢人”,根本癥結還是在于意志薄弱、缺乏自律。

  頭腦一熱就立下宏愿,但真正踐行起來往往不易,沒有毅力和自律做保障很難達成目標。

  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借助一點自律精神去完成,當目標達成的時候,自我控制的信心就會增強,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日積月累,自律就會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習慣。

  當自律成為習慣的時候,“積極廢人”這個稱謂已經不屬于你。

  青春總有迷茫,夢想不會自動實現,讓“積極”與“自律”攜手,早日戰勝“廢人”,這樣你就掌控了自己,進而掌控了人生。

  網絡熱詞的議論文 篇3

  隨著手機功能的日漸強大,各種聊天軟件的功能也逐漸升級,最常見的軟件如QQ和微信,相信不少人都在用這些,一般學生用前者,微信一般是各種工作人員使用的比較多。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時候有時候也能搏我們一笑,就是各種各樣的網絡神圖,在一個群里,“一言不合就斗圖”的現象屢見不鮮,斗圖神器大顯神威,沒有什么別的意思,就是為了搞笑。不過講真的,確實有些圖片讓我們看了之后忍俊不禁。

  除了聊天中的圖片之外,還有網絡上出現的各種表情包,例如:周杰老師的,姚明的,傅園慧在接受采訪時候的表情包等各種搞笑表情。每當電視上網絡上出現一些搞笑視頻,就有各種大神把他們截取添加文字就成為了最新表情包。其實這些明星都知道自己被惡搞了,如果他們不介意的話,我們倒是可以用,如果人家真的`很介意,最好還是別用了,真心傷人家的心啊。

  靜態圖我們已經見識了,動態的就更不用說了,看了讓我們捧腹大笑。

  但是不得不說,這些表情包出了讓我們開心放松心情,是對話更加輕松之外,確實也能表達我們想要說的內容,當我們開心,想哭時候,總有數不盡的表情給我們使用。有時候一些熱詞會使這些表情“如虎添翼”。就比如最近的“藍瘦香菇、洪荒之力”。它們都是有起源的,別人的一句無心之話引起網絡界的“軒然大波”。但是不得不承認,效果真的不一般。

  應該所有使用網絡的人都使用過這些表情包和熱詞吧,我也用過,我感覺它還是很好用的有時候一句話都不用說,僅僅用表情就足夠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這些聊天軟件中的原帶表情應該還會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各種表情還會不斷出現。

  我很喜歡這些神圖和這些網絡熱詞,而且即你慣常使用它們,你們覺得它們好用嗎?

  網絡熱詞的議論文 篇4

  網絡熱詞它給漢語言的發展注入了的新的活力,首先,網絡語言簡潔生動,傳遞迅速。網絡快餐時代講究“快捷,方便,經濟”的原則。被簡化和縮略的網絡用語成了最有效的工具。數字、符號、拼音、漢字、英文字母雜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沒有任何規律,但其實無論是諧音詞、簡縮略語、借用還是疊加等等各種方式,都比原來傳統的表達方式更加簡單易用。其次,網絡語言張揚個性,崇尚創新。網絡語言是基于年輕人需要有一套專屬的區別于傳統的表達方式而產生的語言系統,它通過廣泛的的群體創作產生、流傳,這其中所折射出的正是年輕人對于創新創造的渴求,對于張揚個性的期待。在現實生活中被壓抑了的創新激情,可以在網絡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為了要脫穎而出,就必須與眾不同。網絡語言成了網友展示其個性的最好的工具,風趣幽默、新奇的網語自然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現代的年輕人追求一種特立獨行的自我表現方式,這使得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網友不僅主動地使用網絡語言,而且積極地創作網語,使得幾乎每天都有新生的網語出現,這也是網絡語言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的主要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語言有著極其頑強的生命力。

  但是,網絡語言也給漢語帶來了某些負面影響。比如,有些網語內容淺薄、粗俗,產生很多不文明現象,頻繁出現的網絡臟話還有“WBD”(王八蛋)、“NQS”(你去死)等等。這些網語趣味低俗,許多就是現實生活中粗話臟話的.翻版。它們主要來自游戲、聊天、網上論戰等網絡活動,而上網的人群多以自控能力較差,模仿能力較強的青少年為主。一旦長久接觸使用的話,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后果。再比如,網語的使用會給書面語言的交流帶來一定的混亂。不規范的網語和規范的現代漢語日益頻繁的交叉,可能會污染書面語言的使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人們的溝通交流。更重要的是,網絡語言會對漢字系統產生損害。學生因為上網人數眾多,對于新奇簡便和身份認同情有獨鐘,而且小學生對于復雜的漢字還不太會寫,于是,受網絡語言影響的孩子們用數字、字母、諧音借代的辦法使用語言文字。比如用:)代替“笑”,這種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書寫形式,很可能成為他們今后難以改變的書寫習慣,進而影響漢字的純潔和規范。

  所以,90后必須從網絡語言中吸其精華,祛除糟粕。對于一些下流低俗的網絡用語,90后要從自身做起,堅決予以抵制,消除網絡上的不文明現象,努力創造一個綠色、文明的網絡環境。同時,要確定用語環境。許多網絡用語只限于網絡交際,不能用于中小學生作文中,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提倡認認真真地講普通話、寫規范字。

  網絡熱詞的議論文 篇5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一些網絡用語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如河蟹,給力,香菇,藍瘦,菜鳥等等,這些網絡熱詞引發了社會的熱議,這不,這些詞在我們班上也流傳起來了!

  “叮鈴鈴!”下課了,原本安靜的教室一下子炸開了鍋,坐在我前面的陳芊如轉過頭來,“鄭重”的對我們全組人說:“各位童鞋們,我鄭重地宣布,一只身為胡一天鐵桿粉絲的我轉粉了!”我不緊不慢地問:“現在又是誰的鐵粉了?”她立刻眼前一亮,激動地說:“特洛耶·希文!”她話音剛落,我差點就暈了,我有點嫌棄地說:“希文?!就是那個gay?!你口味也太重了吧!”她失望地說:“怎么連你也這么說我!藍瘦香菇!”聽到這句話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教室里只聽的到“噠噠”的腳步聲,“沙沙”的寫字聲和忽大忽小的吸氣聲,教師里三十五雙眼睛盯著那白花花的'考卷,黑板上四個既醒目又使人緊張的“期末考試”讓我不由得冒出了冷汗,短暫又漫長的一個小時在監考老師嚴厲的目光下度過了。當廣播中報到“考試結束”時,同學們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一邊跑一邊喊:“放假嘍”我興奮地對同桌說:“這次的出卷老師真給力,這試卷簡單爆了!”同桌開玩笑說:“這簡直就是出卷老師在教師生涯中的一個bug!”可沒想到我的另一個菜鳥同桌帶著哭腔說:“唉!真是杯具啊!我幾乎每一題都是猜的!藍瘦香菇啊!”我也跟他開了個玩笑:“楊智森,我只能祝你不要完美的避開正確答案嘍!不過,你能把這么簡單的卷子做成這樣,我真要給你點個贊!”

  同學們,讀了前面的文字,一定哈哈大笑了吧,那你們知道這些網絡用語的意思了嗎?童鞋就是同學,藍瘦香菇就是難受想哭,杯具就是悲劇……網絡語言雖然幽默風趣,不過也有個bug哦!比如有一次,我在作文中寫了一大堆網絡用語,結果被老師扣了十五分呢!所以,我們還是要選擇性地寫和說一些網絡熱詞哦!

  網絡熱詞的議論文 篇6

  “計算機互聯網作為開放式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陣地。要加大網絡正面宣傳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勵發布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動、迷信、淫穢、庸俗等不良信息通過網絡傳播。要引導網絡機構和廣大網民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共同建設網絡文明”

  看了上面的語句,我相信大家還是無法辨認網絡的利與弊。說實在的,網絡是一個說好不好,說壞不壞的東西。我在別人那兒聽說了,毛毛的.爸爸以前的地理老師有一個愿望,還就是靠網絡實現的。不信,來看看:“一天,毛毛的爸爸把當年的地理老師吳老師請了過來。吳老師激動的說:‘我講了一輩子的地理,一直有個愿望,就是親眼看一看世界各地的美麗景觀與風土人情,現在好了,我利用電子地圖,看到了我想要的東西。’”

  咱們說了好的了,別忘了,我說過“網絡是一個說好不好,說壞不壞的東西”。再講講它的壞處吧:“某地一小學生沉迷于網絡,居然連續三個月不回家,泡在網吧上網。后因對父親的批評教管不服,竟一氣之下跳了樓。”

  以上兩個事例說明了,網絡像一把雙刃刀,用得好的話,就會為人所用;如果用得不好,可能會傷到自己。

  要合理運用網絡,否則會遭爸媽K哦!嗚哈哈哈……

  網絡熱詞的議論文 篇7

  網絡流行語是流行顧名思義就是在網絡上流行的語言,一般有著年輕俏皮的特征是網民們約定俗稱的一種表達方式,一般來說網絡流行語能流行起來就是因為能擊中大部分人的內心。那么,網絡流行語有什么利弊關系呢?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大家是怎么分析的吧。

  毫無疑問,網絡流行語是網絡時代新興的語言現象。如今,隨著網絡的普及、網民數量的激增,網絡流行語已經蔚為大觀,自成體系。

  網絡交流具有隱匿性,網絡由此成為一個自由、放松、想象的空間,網絡流行語也就有了更加幽默、簡捷、夸張的特點。同時,由于通過鍵盤與屏幕進行的網絡交流與面對面交流相比,表情、情緒、肢體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場”的。于是,一些表情與符號自然就成了替代品,從而成為網絡語言的一部分。而一些“錯別字”之所以能成為流行語,也正是網絡“打字交流”的特性造成。網民們為了尋求速度,在打字中忙中出錯,“無心插柳柳成蔭”產生了很多另人捧腹的詞組。

  網絡是個新興的傳媒方式,打破了以往的傳統方式,應該保持它的活力。這個活力不是指其存在與否或正在運行與否,而是指其創造的'能力。很多網絡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創造力,盡管其形式仍然是網絡術語,那么只有兩種結局:

  一是消滅;二是被同化。一些流行一時的網絡術語,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歷史創造力,不能與時俱進的發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漸淪落了。而無法確切定義或沒有定論,則是網絡術語擁有創造力的反映。比如一些諧音詞,在誕生之初,并非現在的唧唧歪歪盡說些沒用的風花雪月,甚至嗲嗲的聲調。也因為它的傳播如此之迅速的傳播力,充滿了張力,很快被大眾社會所容納。因此,現在網絡術語的大肆風靡,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斬斷了其發展的根。沒有了現實的營養,它也就成了主流當中的一個零部件,成了一個流行語,被商品化。

  這些都是已經主流化了的網絡術語。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產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里,不為人知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術語代表的正是社會階段性質,人類前進的活力源,社會肌體里的變異基因片斷,創造力的所在。所以,請你不要將網絡術語看成消遣與奇聞異趣似的八卦新聞。如果覺得這些詞很淺薄,那很遺憾,只能證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而且難以融入時尚。因為已經喪失了自信和大氣,沒有勇力繼續創造、接納未有過的事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于世,這樣的下場不就是所謂的地獄么。

  從心理上來說,主流總想要確認什么,樹立什么,劃定什么,保持什么……然而世界的本象并非因人而在,不斷的發現發現再發現,創造創造再創造,對世界的認知也就越深刻,當然也更繁復而深奧。這注定是一個殺死腦細胞的好方法。網絡熱詞不光破壞自己,也破壞周邊世界。因此,大多時候,這些網絡熱詞也只能流行一時。網絡熱詞也是一種新的創造方式,而作為一種方式,慢慢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所吸引的也僅僅是年輕人,那些整天泡網絡無法自拔的人。那么,較為通俗的說法就是,網絡熱詞總能表現出一種個性,熱鬧一時。這種個性必然是強烈的,否則將湮沒于共性的蕓蕓眾生。其實眾生皆有個性,但是很微弱,絕大多數個性種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殼,更不用說生根發芽,開出他人能見到的繁麗之花了。所以說,個性的表現,不是每個人都有。

  但是,所謂個性,似乎又通過言行來表達。言行總要遵行一定的規律和法則。因此就有了可以模仿和學習的可能。智商較為發達的陰謀家于是可以通過故意的放言高論欺世盜名。斷了思想之根的流行語、商品,是可以大規模刊行發售的武功秘笈,注定,不能繼續前進。

  任何東西都是有兩面性的,有利有弊,至于是利弊大小要看時間的裁定。新事物的出現總會有不同的聲音,但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后好的就會留住,不好的就會淘汰。

  網絡熱詞的議論文 篇8

  對于以上的“提醒”,新京報發表蔣理的文章稱,年度社會關注度最高、流行范圍最廣、最具年度特色的網絡熱詞恐怕就是“給力”。更何況,去年人民日報曾將“給力”用在頭版頭條的標題中,讓這一網絡詞匯名聲大噪。如果這樣的詞語學生用得很貼切,卻招致扣分,豈不冤枉?如果這樣的說法事先沒有明確告訴所有老師和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未注意規范,那些沒有看到提醒的學生,可能就要掉進“陷阱”里。

  紅網網友朱慧松提出,網絡熱詞與權威性、嚴肅性并不矛盾,反倒是社會發展的具體體現。高考作文除了具備選拔人才的功能外,還應為在校學生的發展提供引導和幫助。若是排斥網絡熱詞,是否意味著我們的學生就只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呢?有關方面若是能對作文中的網絡熱詞寬容相待,不僅有利于考生自由發揮,也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生活、接觸社會。

  網絡詞匯進入高考為時尚早

  四川在線網友董簫樂提出,將非正式的網絡詞匯用于嚴肅的高考之中,還為時尚早。一方面,在現階段中,網絡新造詞更多是被運用于網絡之中,它的使用頻率、使用范圍還沒有傳統書面詞匯那么高。另一方面,它的存在時間沒有傳統書面詞匯那么長,缺乏歷史的積淀,也缺乏時間的考驗。而能被用作書面用語的詞匯都有很長的傳承歷史,是長時間積累的產物。

  時評作者王學進強調,高考不同于網絡聊天,考生在寫作時必須用標準規范的漢語言來表情達意,它講究的是嚴肅性、規范化,因而其評分標準也十分嚴格,這是為了維護高考的公正、公平。否則就會擾亂評分標準,給閱卷老師添亂、出難題。如果語文高考允許考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詞語,就會刺激中學生使用網絡詞語的熱情和積極性。其結果不但會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還會破壞漢語言的純潔性,割裂漢語言幾千年來形成的發展演變傳統。

  不必“一刀切”

  新華網網友劉昌海提出,高考語文考查的是漢語的.規范使用,對于那些生編硬造、不符合現行語言規范的網絡詞語,理應明確拒絕。但語言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很多網絡熱詞其實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在所謂的網絡詞語和規范用語之間并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如果“一刀切”地對所有網絡詞語都“拒絕”,很可能會“誤傷好詞”。更何況,很多網絡詞語,本身就是脫胎于現實當中的新聞事件,其形成過程和常用的成語典故有共通之處。只要用得合理不但不會影響讀者的理解,而且會為文章增色。

  還有網友表示,我們既要正視“拒絕”背后的焦慮,畢竟過分的顛覆、解構和曲解,只會破壞語言文字的嚴肅性、權威性,構成對語言文字的傷害,還要善于寬容和引導。語言文字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時代性、發展性。要想讓“語言之泉清如許”,必須讓“生活之水滾滾來”。

  網絡熱詞的議論文 篇9

  相信大姐對”呵呵“這個詞并不會陌生,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在網聊中更是會經常用到這個詞。但有人認為”呵呵“這個詞是最為傷人的詞匯,是對對方表示一種輕蔑的態度。那你又是怎樣看待”呵呵“這個詞呢,當別人對你說”呵呵“的時候,你又該如何面對呢?

  遇到一位感覺不錯的男生,女孩在QQ上猛敲一通,想與之交流,結果五分鐘后,人家回復一聲“呵呵”,那種怠慢而令人心碎的聲音,當然會像針一樣,刺得心痛!

  遇到一位同學或故交,你熱情高漲,想溫故舊情,聊聊現在的工作、家庭,結果人家敲出一句“呵呵”。你的心頓時涼了半截,郁悶加氣憤,感情與心情傷得不輕!

  人是感情動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人實現愉悅心情的一種方式和路徑,而QQ便是時下一種重要的交流平臺。我這邊熱,你那變冷,冷熱反差,自然讓“呵呵”成為網聊的一個最傷人的詞匯。

  “呵呵”之所以被認為是“最傷人詞匯”,無非是感覺自己被對方敷衍、輕慢,自尊心受到傷害,以至于激發起一種本能的抵觸心理,甚至心生抱怨或怨恨。從心理學講,這是一種無法自控的`情緒和情感。

  其實,我們不必對網聊“呵呵”而傷心。個中道理并不復雜。一種情況是,有人工作很忙,或不大喜歡網聊,面對你的滔滔不絕,人家也很無奈,甚至崩潰。譬如我,屬于那種“有事說事、沒事干活”的人,除了工作,平時喜歡讀書、碼字,對“馬拉松”式的網聊,我深為恐懼。有時,也不得不用“呵呵”以敷衍。竊以為,網聊是交流的好方式,但不能癡迷,將太多的時間浪費其中。否則,逮著一個人便絮叨沒完,不管對方是否喜歡、感受如何,那給對方何嘗不是“溫柔”的傷害!

  其二,兩個人是否能網聊熱乎,彼此心有靈犀地呼應,需要情投意合,相互欣賞。你想和對方交流、交往,人家不欣賞你,就會“話不投機半句多”。即便你們之間是同學、故交還是親屬。此一時,彼一時,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你要允許和理解別人對你冷淡,憑啥強人所難,非得陪你網聊個天翻地覆!

  有人說得好!自信的人,會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不自信的人,會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你和對方網聊,人家對你“呵呵”,由此你便認為“意味深長”,黯然神傷,甚至憋出內傷,這只能說明,你不自信,心底不怎么光明磊落,而且處理問題也不明智。

  面對網聊“呵呵”,正確的理解是:你很忙,我不打攪你!你不想和我交往,我不勉強……人與人交往,能交則交,不能交則尊重——尊重對方,也尊重自己,這叫明智,也叫豁達。若說“呵呵”成為“最傷人詞匯”,只能是,你太矯情,心理太脆弱了!

【網絡熱詞的議論文】相關文章:

網絡熱詞的作文(精選33篇)04-18

關于網絡熱詞上岸的作文02-18

網絡文明議論文通用03-16

關于網絡的議論文通用01-18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精選35篇)08-23

有關網絡的議論文15篇05-07

網絡的好處議論文(精選9篇)08-07

網絡是把雙刃劍議論文11-10

網絡的議論文(通用43篇)08-30

網絡的利與弊初二議論文09-2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小电影91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白丝袜 | 专区日韩中文字幕97色伦 | 色五月这里只有精品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久久 | 亚洲国产第一视频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