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作文實用【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讀與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與作文 篇1
四六級中的仔細閱讀文章比較短小,而且難度不高,總結起來題型不外是一些常見的詞匯題、主旨題、細節題。針對不同的題型,首先是要分析題型,要知道什么題型是什么樣子的,針對這樣的題型又該用什么樣的解題方法。
首先針對細節題,它沒有特別明顯的特征,所以考生在做這類題時首先就要進行大范圍的定位,根據四六級閱讀題的順序規律,可以根據題號定位大概的自然段。然后在這段內容里再進行小定位,優先定位題干中的關鍵詞,如果題干關鍵詞沒有或者不適合作為定位,可以尋找選項關鍵詞,這里注意要優先挑數字、大寫等等好辨認的詞進行定位。如果實在定位不出來題干的信息,那就在原文一句一句比對并排除選項。
其次是詞匯題,詞匯題是很容易辨認的.,通常詞匯題的出題方式有兩種,要么是熟詞僻意,要么是生詞猜意。熟詞僻意主要考查的就是考生平時的基本功了,平時一定要多積累多背單詞。生詞猜義類的題型考生可以根據以下幾種方式來搞定,第一,根據文章對應的上下文例子來判斷意思,通常一些難詞之后都會緊跟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解釋說明,看懂這個例子,那這個詞就不難理解了。第二,根據緊隨其后的修飾或者限定的從句來判斷句子的含義。第三,當題目中考查的詞匯是形容詞時可以注意等位修飾,兩個意思相近的詞會放在一起出現,認識一個就能大致猜出另外一個的含義。
閱讀與作文 篇2
從我幼兒園識字以來,我漸漸迷上了閱讀,從一開始帶拼音的《上下五千年》、《寓言故事》、《十萬個為什么》、《科學知識百科》等。
各式各樣的課外書籍大大地豐富了我的見識,讓我知道知識的海洋是如此寬廣,讓我學到了許多課堂中沒有的知識。每次拿到一本新的書,我的心情是多么的美妙,迫不及待地打開書得封面,從書的目錄中得知書大概是些什么內容,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我會帶著這種疑問去書中內容里細細品味、尋求答案,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很多不認識的生字新詞頁學會了,在課堂上和生活中會回答出一般人不知道的問題,讓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驚訝,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理也有說不出的`自豪感,更加堅定了課外閱讀的信心和動力,每讀完一本書之后都有不同的認知,我會為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各個朝代的更迭、人類文明的進步而驕傲、為新中國的發展壯大而自豪,為寓言故事中的動物們,如狐貍的機智為之稱贊,為烏鴉的愚蠢、自大而感到惋惜,也為烏龜的堅持不懈而點贊,每本書每個故事,我都能從中學到很多很多,這讓我更加認識到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不足,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
自然類書籍是我的最愛,從這些書中,我學到了很多自然知識:螞蟻搬家就告訴我們天要下雨了,蝙蝠是天生的瞎子,動物界中還有許多是靠耳朵的超聲波認路的……閱讀讓我認識到世界的奇妙,感謝閱讀給我的力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堅持不懈地閱讀更多得書籍,讓自己的知識面更廣,學到更多,做到學以致用。
閱讀與作文 篇3
品一杯香茗,攜一縷清風,掬一捧月光,我愿就此步入書的世界。
書讓我明白了很多,也讓我懂得了很多。
讀小說,讓我懂得人生世事,變得沉穩。
魯濱遜荒島求生的經歷讓我懂得了勇敢與機智;保爾的鋼鐵人生讓我懂得了堅強與不屈;海倫·凱勒的黑暗與光明讓我懂得了樂觀與自信;林黛玉讓我懂得了堅持與固守;湯姆·索亞讓我懂得了兒童活潑的天性……
小說,讓我變得與眾不同。
讀散文,讓我愛上安靜,變得恬靜。
《荷塘月色》使我漫步于荷塘邊,賞著月光下嬌嫩的荷花;《春》使我奔跑在生機盎然的春天,洋溢出全身的活力;《濟南的冬天》使我置身于白雪之間,贊嘆那寒冬之下的`活力;《背影》讓我眼眶濕濕,被那淳樸的父愛所感動;《月是故鄉明》讓我望見一輪明月,心中泛起一股滄桑之感……
散文,讓我與眾不同。
詩,讓我品人生百味,變得成熟。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思鄉之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朋友之誼;“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的愛國之情;“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憂國之愁;“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深厚之愛;“青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的思友之切……
詩,讓我變得與眾不同。
詞,讓我懂得清麗之美,變得婉約。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種憂愁;“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一種輕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種釋懷;“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種尋覓;“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一種承諾……
詞,讓我變得與眾不同。
清風明月,齒頰留香,閱讀,讓我變得與眾不同!
閱讀與作文 篇4
想起似已遙遠的學生時代,總把作文當小說寫,一個學期比別人多買好幾個作文本,高中時第一篇作文就把本子寫到了最后一頁。然而時過境遷,許多年過去了,自己卻一步步弄起分行的文字來,以致不成器的詩歌寫了一大籮筐,其余的作品雜七雜八疊加起來還不夠出一本集子。
想來這么些年,閱讀的作品從國內到國外,一直以小說為主,似乎只有小說能憑情節感動吸引自己長期閱讀下去,以致寫的詩也像敘述一個故事似的,純粹以抒情為務的詩于我是不屑寫的,七畝園學委主持朱多錦先生就說這是受了過多“小說情節”影響的緣故。
我有5年時間只看外國長篇小說,國內的一篇沒看,算來讀過的外國中長篇小說大致有200來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地域文化背景的隔膜,彌補了知識的裂縫,使得對西方文學作品的把握是敞亮的,對有些國家的作家寫作風格是了解的;歷年的閱讀不但充實了內在心靈,而且益發推崇心靈自由的精神,逐漸有了懷疑主義式的思維慣性。
當然,受益更多的還是提高了語言的.表述能力,“進入文學堡壘的唯一一道門就是語言(張煒語)”,乾隆寫了兩萬多首詩,也沒贏來詩人的名分,想是語言沒有過關。我想詩人閱讀小說肯定是大有人在,外國文學作品盡管隔著一層中文的薄膜不易體會,不易看清原作的細部紋理和光澤,但其修辭特性還是能夠體現出來的,像王蒙的《雄辯癥》,顯然是受了阿根廷作家薩瓦托的《地道》的影響,連里面的句子也是,王蒙所寫“我沒說你放了毒藥,而你說我說你放了毒藥”,與《地道》中“我沒有說你不愛他,而你自己跟我說你不像剛結婚時愛他”像電影《地道戰》一樣是相通的;像“總之我的行動沒有任何一點值得一個做父親的向他兒子說你剛才對我說的這番話(小仲馬《茶花女》)”,像“那漸漸合攏并且最終消失的尾波當然比航船在遼闊的海面犁開的一條深谷中巨大的墳丘般的波浪向兩邊裂開的景色更能給人慰籍(懷特《艾倫》)”,這樣的語言琥珀,國內小說幾乎是見不到的,只有大手筆的作家才能把平庸的東西化為神奇。伊摯不言鼎,輪扁不語斤,語言的困惑于我倒是逐漸少了,有時我想我在外國小說閱讀中進行的自我教育,將小說的敘事、視角運用到詩歌寫作中,把狗腿扯到羊胯上,于今天亂糟糟的詩寫作中,也未必不算是一條路子。
回顧我的創作經歷,大的退步或說跌落就有兩次,很大程度上都和閱讀停滯有關。我從小很愛讀書,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讀《青春之歌》、《大刀記》、《苦菜花》、《激戰無名川》這樣的長篇,那都是我的幾個讀高中、初中的堂叔借的人家的,我每晚都過去讀,磨蹭著不肯走。后來讀書生字少了就更為入迷,串親戚只要見到書就非得看幾十頁不可,有一年奶奶病重住了一個多月的院,三叔用地板車將她從醫院拉回來,進門要上坡,我坐在門口小板凳上看書,堵著道既不知躲避也不知問候,倒是奶奶從棉被里欠起身問我好。小學我的作文都是拿第一,一直到高中都是這樣,高二還瞞著父母訂了半年的《小說選刊》,立志以文立身,把文學視為終身維系。但在第一階段投稿不成功后,有心氣無底氣,1990年前后沉寂下來,幾近擱筆,就這樣持續到1994年底。這一年只身來省城濟南發展,收入有限買不起書,所幸工作單位不遠有一廢品收購站,從那里陸陸續續淘得兩紙箱舊書,算是有所彌補,盡管筆端生澀,又開始努力寫起來,并又有所發表。然而好景不長,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立腳不住,妻兒到來之后生活負擔加重,在窘困而又不想固窮的處境中,為混錢動千方想百計謀求富貴,一篇又一篇替人寫起報告文學來,從98年到05年,又是較長一段時間的沉寂。可以說,走上搞文學創作的道路,自己是有過較長一段時間的“沉淀期”和“黑暗期”的,好在后來知道發奮,終有三落三起。
當文學素養、創作水平漸由幼齒轉成熟,漸由業余轉專業的時候(雖常鱗凡介,尚不至于不敢相信這點直覺),于詩,我還是虔誠的,一直也還算努力,力圖掌握這門極其困難的藝術,盡管沒有寫出像樣的作品。20xx年參加省作協15屆作家班培訓,20xx年參與七畝園文化沙龍建設,20xx年讀山大作家班,對詩寫作的認識有了不小的提高。不少關注我的老詩人、老作家也一直期望我堅持把詩寫下去,寫好它,先別搞其他體裁。這兩年加強了對詩的閱讀,我大概是最早從市圖書館借出特洛斯特羅默獲諾貝爾文學獎以后新版詩集的借閱者,準備用兩年的時間把省圖、市圖中近年來出的中外詩選看完,這樣就得減少外國現代小說的的閱讀量,而這于我其實是不大情愿的。在閱讀國外詩歌的過程中,感到因譯本不同同一首詩的差別很大,像米沃什的一首短詩,有人譯成《禮物》,有人譯成《天賦》,于是自己不得不抄了很多不同譯者的同一譯詩加以比較,大動了動筆頭。
從嗜讀又有讀無類到堅持不懈地閱讀既定作品,我是有一定說服力的受益者,打的功底還算厚實。雖說開卷有益,但一直覺得只有懂得風向的帆才能遠行,要求自己不讀雜書,而是讀實至名歸的理想之書,以免為表面的事象所困。以前曾制定每晚50頁的讀書計劃,堅持了不少年,以致廟修好了,和尚老了。詩人王松兄曾在一場合說:“王霽良這小子沒有泡吧、宵夜的時間,每晚50頁書不是一時半會能讀完的。”
閱讀與作文 篇5
克萊因曾說過,偉大的數學家,諸如阿基米德、牛頓、高斯等,都把理論和應用視為同等重要而緊密相關。這句話的意思是指,理論和實踐同樣重要,理論要在實踐中證明。
星期天,我媽媽上班前叫我去買水果,要買蘋果、橘子和梨。我滿口答應。正準備拿錢時,猛然想起還沒問單價,可回頭一看,媽媽早上班去了。我一個人去買水果,就怕買到便宜但質量不好的。上次買回來兩個西瓜都是做過手腳的。這可怎么辦呢?
正當我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時,突然一道靈光閃過,對了,我可以運用數學知識求出單價啊!媽媽這幾次去買水果的事,我還依稀記得第一次,買回蘋果、橘子、梨各2千克,共用14元;次買回蘋果4千克、橘子3千克、梨2千克,共用21.5元;
第三次買回蘋果5千克、橘子4千克、梨2千克,共用26元。條件是有了,可怎樣解決,用什么方法解決這么復雜的題目?這幾次買水果的記錄中,未知量多,數量關系復雜,我坐在桌邊托著腦袋沉思。無意間,我想到了用消去法。消去法可以使復雜的題目變得比較簡單。只要設法消去其中一個未知的量,這種方法離不開比較,也叫做比較法。
如果用消去法,就先將數量關系式列出,先排列發現兩次都是2千克梨,先消去梨,用第二次的減第一次的:2千克蘋果+1千克橘子=7.5元,再用第三次的減去第二次的':1千克蘋果+1千克橘子=4.5元,再消去橘子,直接求出蘋果單價:7.5-4.5=3(元),再求出橘子的單價4.5-3=1.5元,梨的單價:14÷2-3-1.5=2.5(元)。三種水果的單價一下子就出來了,我順利完成了媽媽的任務,也得到了一個啟示:數學不僅能用在課堂上,也可以應用到實踐生活中。
閱讀與作文 篇6
這本書是一本專門介紹圖畫書,并教會讀者如何閱讀和欣賞圖畫書的書。總共分為兩大篇,上篇是“閱讀圖畫書”,主要是告訴讀者如何從書的各個方面讀圖畫書,本書也舉例分析圖畫書中的細微的各個元素暗示故事的內涵。下篇是“經典圖畫書”,通過多個經典名作,解讀每一部作品的精彩故事。
上篇的細致分析中,確實從很多不會關注的方面但卻暗示了故事的關鍵性的方面,讓我們知道如何去閱讀一本圖畫書,圖畫書中的文字或是圖畫,都是圖畫書中重要的部分。
下篇中選看了《我的連衣裙》這個圖畫書的解讀。這是一個日本畫家創作的圖畫書,在這本書的深入討論中,說道,出版社對這本圖畫書提出疑問,“你這本圖畫書,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書中提到以往有一些圖畫書可能大多通過圖畫表現出一個道理,而這本是真正孩子們喜歡讀的,覺著好玩的,樂于看的。《我的連衣裙》的'圖畫簡單易懂,故事很明了,其中特有的123的節奏韻律能讓孩子們在下次故事出現時猜到一些內容,沒有深奧的道理,從圖畫中感知這個故事的變化,應該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另外這本書中的不斷變化的裙子,很符合小孩子們天真無邪的想象力以及好奇心,可能孩子們會想過自己的衣服能不能隨著天氣或者地點變化而變化,這個圖畫書給了孩子們的好奇心以及天真做出了回答。
雖然我自己很少看圖畫書,但是通過看這本《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感受到了圖畫書中的一些微妙的樂趣與其中的奧秘。
【閱讀與作文】相關文章:
閱讀的大門作文-閱讀作文01-25
閱讀樂趣作文-閱讀作文01-11
閱讀的作文05-29
閱讀的作文(精選)09-24
閱讀的作文【精選】09-21
[經典]閱讀的作文09-22
【精選】閱讀的作文11-13
(經典)閱讀的作文11-08
閱讀的作文[精選]10-02
(精選)閱讀的作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