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統計與可能性的教案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案

時間:2024-09-24 01:13:39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案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案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案

  復習內容:教科書第12冊112頁-115頁整理與反思和練習與實踐。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明確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及作用,體會要根據相關數據的特點。恰當地選擇統計圖和統計表進一步體會有關統計量在表示數據特征方面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2、進一步明確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及作用,體會要根據相關數據的特點恰當地選擇統計圖和統計表。進一步體會有關統計量在表示數據特征方面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3、進一步體會有關平均數、眾數、中位數在表示數據特征方面的特點和作用;明確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及作用,進一步掌握簡單統計量的基本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和方法。

  1、引導學生回憶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

  ①廣泛地有針對性地收集各種原始數據。

  ②對數據進行加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③數據處理、分類和計算。

  ④ 按一定的順序或方式表示出來。

  提問:收集數據有哪些方法?(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小結:常用的方法有調查、測量、實驗以及直接從報刊、雜志、圖書和網絡中獲取。

  2、提問:記錄數據有哪些方法?舉例說明。

  (如選舉中隊長統計選票時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作圖形符號的方法)

  3、出示填空題。

  ( )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 )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總數的關系。

  ( )統計圖能清楚地直接比較出數量的多少。

  小結:我們學過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它們在描述數據時,各自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根據數據特點進行選擇。

  4、指導學生完成第1題

  ⑴引導觀察教材提供的兩張統計表,說說從中獲得哪些信息。(第一張統計表,重點引導學生對各個城市的數據進行比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張統計表,不僅要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比較,還要引導學生說說發展變化趨勢。)

  ⑵思考:這兩組數據分別制成什么統計圖比較合適?為什么?

  ⑶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的統計圖,并進一步討論這兩種統計圖的結構和特點。

  ⑷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看圖回答。

  二、回憶不同統計圖的特點。

  (一)出示教材113頁的統計圖指導觀察統計圖

  1、指名回答,這是什么統計圖?

  2、組織討論:這個復式條形統計圖與普通復式條形圖有什么不同?

  (①直條方向是橫著的,也就是用橫軸方向表示數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組兩個數量的直條不是并著排列的,而時是首尾相接。)

  3、獨立完成統計表

  根據圖中的信息將統計表填寫完整。

  4、小組交流討論教材中提出的4個問題

  引導學生可以根據統計圖或統計表進行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

  (二)指導完成第3題

  1、出示第3題統計表,說說從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引導學生完成折線統計圖:描點、標數據、連線。(注意實線和虛線之分)

  3、指導觀察完成的折線統計圖,引導發現,乙車路程和時間所對就的點連接起來有何特點?(小組討論)

  4、進一步分析每輛車行駛時間與路程的關系,明確乙車所行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

  5、在討論中完成對兩個問題的解答。

  (三)指導完成第4題

  1、討論扇形統計圖的有關特征?

  2、獨立完成書上3個問題的解答,然后集體校對

  課前思考:

  考慮到《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知識難度不大,所以將潘老師設計的兩課時合并成一課時上。

  在復習統計時,要讓學生認識到各類統計圖的特點,有關中位數、眾數的理解可以結合具體的練習題來分析。

  教材提供的第113頁的第2題的條形統計圖與一般的條形統計圖表示有所不同,需要加以指導,要讓學生都能看懂這幅統計圖。

  第3題中涉及的計算較多,需要指導學生根據統計圖提供的數據現分別計算出兩個年級的學生總人數,然后再計算。

  討論第6題時要讓學生看到由于男生體重的10個數據中出現了2個極端數據,所以平均數的位置明顯偏離這組數據的中心,這種情況下用中位數代表男生體重的一般情況比較合適。

  課后反思:

  復習統計的知識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展開討論。重點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體會數據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明確各種數據收集、記錄和整理方法的特點及作用;不僅要讓學生回憶學過了哪些統計圖,更要引導學生結合實例說說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

  練習與實踐中,先讓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統計表,并說說從表中能獲得哪些信息,再用統計圖表示出統計表中的數據,體會根據數據特點選擇適當統計圖的必要性。

  通過復習中位數、眾數和平均數的求法,讓學生體會到:中位數、眾數和平均數都是表示一組數據特征的統計量,但由于數據自身特點不同,這幾種統計量在表示數據特征時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所區別。

  課前思考:

  本節課不僅要學生能夠會繪制統計圖,更要體會不同統計圖的特點,會靈活選擇適當的統計圖。讓學生知道條形統計圖: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僅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的知道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扇形統計圖:能清楚的看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量之間的關系。眾數: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個數。中位數:正中間的一個數。平均數:總數份數。學生不容易判斷的是用中位數、眾數和平均數哪個數據更具代表性。

  課后反思:

  指導學生計算每組數據的中位數,讓學生計算中位數要注意先把數據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在完成P114頁第4題時,學生的估計能力不是很好,當然這要在充分讀清楚題意的基礎上,合理的進行估計。如:本課中各檔節目所占的百分比是容易估計得到的,但時間不太容易掌握,因此先不估計時間。在畫折線統計圖時,一定要注意所描的點和點之間的線段,是直線的連在一起畫,不是直線時,要一段一段畫。

  課后反思:

  復習統計的知識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例子展開討論。重點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體會數據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明確各種數據收集、記錄和整理方法的特點及作用;不僅要讓學生回憶學過了哪些統計圖,更要引導學生結合實例說說各種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

  練習與實踐中,先讓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統計表,并說說從表中能獲得哪些信息,再用統計圖表示出統計表中的數據,體會根據數據特點選擇適當統計圖的必要性。

  通過復習中位數、眾數和平均數的求法,讓學生體會到:中位數、眾數和平均數都是表示一組數據特征的統計量,但由于數據自身特點不同,這幾種統計量在表示數據特征時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所區別。

【統計與可能性的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教案(精選10篇)06-27

《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設計(精選9篇)02-04

數學《扇形統計圖》教學反思(精選15篇)08-23

個人統計工作總結范文10篇09-17

2019年教育統計工作計劃范文03-19

五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02-11

一年級數學《統計》下冊知識點10-17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中文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区 | 亚洲中文乱码AV网站 |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 在线国产欧美精品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