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我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社會我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設計意圖:
我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稱。“人不識禮儀,寸步亦難移”,這是我國人民廣為傳頌的一句名言。禮貌用語是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約定俗成的一些禮貌語言。在一定意義上,它標志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著社會風尚,也反映著每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養。注意培養幼兒的禮儀意識,特別是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幼兒的自覺行為就更為重要,這也是設計《我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本次活動的主旨。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禮貌含義,并愿意積極參與和認真做好。
2、讓幼兒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責任,體驗自己的價值。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去過公共場所。
環境準備
掛圖、禮貌牌若干。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禮貌”含義。
教學難點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懂得人與人交往應該懂禮貌,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
這是什么地方?你去過嗎?
2、我們來當幼兒園有禮貌的小朋友。
在商場里,我們要注意什么?
3、請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加深對禮貌的理解。
在幼兒園里,怎么做是有禮貌的小朋友?你是怎樣做的呢?
(1)幼兒自由結伴練習禮貌用語。
請你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并推選出誰是最有禮貌的小朋友。
你們覺得哪個小朋友最有禮貌?
(3)給有禮貌的小朋友掛上禮貌牌。
活動反思: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選用“圖示”的.手段,把幼兒應掌握的具體形象地描述出來,說明禮儀的具體內容,這樣幼兒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記住。在社會交往中使用禮貌語言,有利于協調入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人們之間的團結。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說話有禮貌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課旨在通過活動,教育幼兒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明有禮的好傳統,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為什么要使用禮貌用語,懂得人與人交往應該懂禮貌,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形成人人使用禮貌用語,處處使用禮貌用語的風氣,逐漸形成習慣。體會對人說話有禮貌、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給生活帶來的和諧和快樂,為自己做到說話有禮貌而感到自豪。激發了幼兒產生做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的愿望。
【中班社會我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小朋友評語01-20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我不生氣》09-23
中班社會優秀教案《認識不同的汽車》08-23
小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我是怎樣長大的》09-22
中班社會活動包元宵教案01-15
新年好中班社會領域教案01-06
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拜年》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