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聽到聲音》的教學反思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一課是學生在學過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之后,再來學習了解我們自己是如何聽到聲音的,體現(xiàn)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邊的物理”的思想。在教學中,我從“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聲音,人們憑借耳朵聽到這些聲音”,引出疑問:“人耳是通過什么途徑感知聲音的呢?”,“耳聾的人是不是一定無法感知聲音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學生自己閱讀并討論得出“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及“失聰?shù)脑颉保寣W生想辦法幫助耳聾的人,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提出了“為什么有的失聰?shù)娜藥е犉髂苈牭铰曇簦械膮s不能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做課本上的“想想做做,”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親身體會到“骨能傳導聲音”。而后,他們主動討論,利用這一原理想出了很多幫助非神經(jīng)性耳聾的'人感知聲音的辦法,然后教師介紹“貝多芬耳聾后感知樂曲”及春節(jié)晚會聾啞人排練“千手觀音”時感知樂曲的方法,加深學生的印象,接著帶領學生學習“雙耳效應”。
我對本節(jié)課最滿意的是:本節(jié)課充分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到“骨傳導”這一教學進程中層層深入,絲絲入扣,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讓他們自己動手實驗解決問題,得出結(jié)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當學生自己成功地獲得“骨傳導”這一知識后,他們很自然地將這一知識運用來幫助殘疾人。整個過程達到了課程目標中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要求。
本堂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在“雙耳效應”的教學中,由于實驗條件的欠缺,未能讓學生親身體會“立體聲”,可能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不夠清楚,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想辦法,比如播放錄像或多媒體教室放DVD試音碟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立體聲”,以加深學生的了解。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的教學反思11-22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學反思08-24
關于《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學反思11-23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學反思范文11-17
關于《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的教學反思10-13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教學設計06-06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案11-19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