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語文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6 11:14:5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古詩兩首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古詩兩首語文教學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借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古詩多媒體課件、荷花圖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揭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并齊讀課題)。

  2、介紹背景。欣賞范讀。

  二、初讀指導。

  1、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

  3、檢查自讀情況:(1)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2)指名畫出停頓。(3)自讀古詩,讀正確。

  三、復習學古詩的方法。

  第一步:釋詩題;第二步:知詩人;

  第三步:明詩意;第四步:悟詩情。

  四、用四步法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一)課堂交流。

  1、釋詩題:(寫作詩的時間、地點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樓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寫的詩。)

  2、知詩人:作者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3、明詩意:

  (1)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還有哪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云怎樣?雨怎樣?風怎樣?水怎樣?

  (3)理解全詩。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

  4、悟詩情:

  (1)創設情境:假如你來到西湖邊的望湖樓上,看見了這疾雨急來急去的變幻景色。你會怎么誦讀?

  (2)指名朗誦,體會情感。

  5、有感情地背誦詩句。

  6、小結。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么特點來的?

  景物多:云、雨、風、水、山、船、地、樓。

  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動態多: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閱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二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課件、欣賞荷花。

  2、揭題。古詩播放,欣賞范讀。

  二、自主學習古詩。

  1、自讀古詩,讀正確。指名讀古詩。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還有哪些不明白的我們一起來討論。

  2、補充:(1)前兩句意思是:畢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風光和平時大不相同。(2)后兩句詩寫了西湖的荷葉、花,色彩鮮亮,而且對仗工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3、再讀讀這首詩,說說詩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學習交流。

  1、你還想了解什么?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心情怎樣?

  2、同學之間討論。反饋交流。(詩人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

  3、看著滿湖的荷花,楊萬里還會對朋友林子方說些什么?

  4、有感情地讀一讀。配樂讀。指導背誦。

  四、深入研究學習。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兩首詩這兩首詩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樣抓住特點寫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風雨天--景物多、變化快、動態多。《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寫蓮葉和荷花,突出靜態美,色彩美,無邊無際的壯闊美。--兩句議論,兩句寫景。)

  2、這兩首詩在寫景方面有何相似之處?(都是寫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詩情畫意。)

  【作業設計】

  1、把詩變成一幅畫,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畫下來。

  2、完成習字冊上的作業。

  3、朗誦并背誦古詩。

  24.望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3、品讀課文,感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

  4、積累寫月的詩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受到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教育。

  5、小練筆:月的暢想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味描寫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學準備:

  搜集寫月亮的詩句、片段。

  朗讀課文,做到把課文讀正確。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月夜圖,你覺得這一幅月夜圖怎么樣?是的,太美了,坐在月光下,陶醉在月色里,你會想起哪些描寫月亮的詞語或詩句,誰能說一說。

  2、揭題:月亮悄悄地升上天空,它靜靜地把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萬物如同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銀紗,柔柔的,滑滑的,多美啊!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名作家趙麗宏一起去望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檢查朗讀課文。(20、21自然段)

  2、課前預習了課文,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結合板書:賞景、吟詩、幻想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讀課文。師: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跟隨作者一道去欣賞江上的月色,一邊讀一邊在腦海里想象這幅畫面。

  2、談話:讀了這段話,假如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今晚這江上的月色圖,你會用上哪一個詞?

  出示:( )的江上月色

  (優美、柔和、朦朧、寧靜、安詳……)的月光。

  用心讀課文,去發現月色美在哪里?劃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詞語或句子,說說你的感受,

  (1)指名學生朗讀,適時引導: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從哪兒體會出來的?

  理解“安詳”:“安詳”可是個讓人心動的詞,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詞,一種溫情,從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讓我們感覺到什么呢?(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溫情;月亮仿佛也像母親一樣讓人親切,溫暖!)

  ②引導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還像什么呢?

  (像一顆顆星星,像一顆顆珍珠,像一顆顆閃爍著光芒的鉆石,像一河的碎銀……)

  ③從哪兒體會出朦朦朧朧的感覺?(理解“隱隱約約”,你想用哪個詞語來換一換?理解“剪影”:蘆蕩、樹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處看上去朦朦朧朧的,只能看見一個大概的輪廓,所以作者說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還有哪些感受?

  4、指導朗讀:月光下的江景是幽靜而迷人的,給我們以美的享受,令人心醉不已,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這種美傳遞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呢?請同學們小聲地練習練習。

  (1)誰愿意試試看?指名配樂朗讀。齊讀享受如水的月色

  (2)請同學們跟著音樂小聲地練習背誦。指名朗誦其中最喜歡的句子。

  四、賞讀經典美文,感受語言美

  1、過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恬靜的“江上月色圖”,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潔的月亮,晶瑩明凈,清柔似水,曾給了人們多少夢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等大文學家都曾描繪過它,贊美過它。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個片段。

  出示:

  片段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荷塘月色》

  片段二:靜美的月亮,自然是母親了。我半夜醒來,睜眼看見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著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穩地在她的愛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二》

  2、學生挑最喜歡的片段自由朗讀,比誰讀得有韻味。

  3、學生配樂朗讀。

  五、學習課文三至十三自然段。

  1、師:月夜,江上的景色是美的,偶然回頭時,我發現身邊多了一個人,原來是跟隨我出來旅行的小外甥。

  請讀課文第4節,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他聰明、愛幻想、很可愛)是的,你能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他的聰明、可愛嗎?

  出示,比較: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我看見月色很美,就走出來了。我想看看美麗的月色,所以我走出來了。

  你喜歡哪句?為什么?

  2、過渡:是的,和聰明、可愛的小外甥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這時候,他向我挑戰了,要與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咱們也去湊湊熱鬧吧!

  3、分角色朗讀五至十一自然段。

  ①指名朗讀,評議:你覺得像咱們這樣讀行嗎?

  ②老師認為我們必須弄懂原詩的內容和詩句的意思。

  交流(童真、豪放、思鄉、清幽鄉愁、鄉愁、溫和)

  引出這一段: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師描述:我們置身在江輪的甲板上,眼前是一片開闊,遠遠看去,銀色的月光灑滿了江面,清幽曠遠。在這樣的環境中吟詩,你覺得怎樣?(美,很有意境,其本身就有一種詩的韻味)所以,作者說: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③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五至十三自然段。自由練習。師生同誦(老師先誦讀趙麗宏的,學生先誦讀外甥的,然后女生男生配合齊讀)

  4、積累寫月亮的詩句。師:同學們平時也積累了許多的詩句,如果你就在江輪上,你一定也會接著他們的詩句對起詩來。誰為我們來上一句?

  六、學習課文十四至二十一自然段。

  1、過渡:月夜吟詩,讓我深深地陶醉在詩與月的境界里,這時,小外甥又輕輕地展開了他想象的翅膀。讓我們來讀讀他的話吧!你一定對小外甥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是怎樣聰明可愛的一個小外甥啊!

  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地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

  4、“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地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月亮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小外甥把自然規律想象成天的眼睛,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小男孩想象的'奇特。

  5、小練筆——月的暢想。

  我們也和小外甥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調皮可愛,一樣的富于幻想。你覺得美麗的月亮像什么呢?學了本文,你也許受到了啟發,又產生了新的想象,那就拿出筆來,試著寫一寫。

  (像臉蛋,像小孩子的臉蛋。這是富于變化的臉,它和小孩子一樣,有喜有憂,所以它常常把那圓圓的臉蛋笑盈盈地呈現給我們,有時又悄悄地偷偷進云層,似乎害羞似的,似乎要悄悄地向云姑娘訴說自己的憂傷。而最終,它總會開心起來,一次次用圓圓地臉蛋感染著我們,讓我們擁有美好的夜晚,甜蜜的心情……小船、鐮刀、眉毛……)

  6、交流,配樂朗誦月的暢想。

  六、總結課文,感受課文的美。

  1.師誦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我久久地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提問:你覺得作者會想些什么呢?(思念家鄉、親人、妻子、同學)

  2.我或許會想到那美麗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吧;我或許會想到幾千年前,與我同站在月下的大詩人李白吧;我或許還會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吧!總之,月夜已經美美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了!這一個小小的省略號可以給我們多少遐思啊!讓我們把這美妙的月色永遠留存在自己的記憶里吧!

  七、作業:

  1、課后搜集寫山或水的詩、文章閱讀積累。

  2、觀察月,感受月,寫觀察日記。

  第二課時

  設計者:李筱靜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2、品讀課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獨特、充滿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語句的語言美、形象美和意蘊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4、進行遷移練習:還可以將月亮比作什么?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都喜歡吟誦月亮,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讓我們也喜歡去品賞玩味。我們喜歡從小就熟背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們喜歡在蘇東坡的詩句中追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們喜歡在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詩句中體會鄉愁的味道;我們喜歡清幽曠遠的江景——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我們喜歡在——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中品析張繼的孤獨;我們更喜歡用——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來表達離別時對親人的思念。

  2、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不同人望月(板書課題),會有不同的體會。唐人張若虛寫得好——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對于古人眼中的月,我們只能從詩歌中體會了。板書:詩中月。

  今天,就讓我們走入著名作家趙麗宏的筆下,一起去體會現代人的望月之美。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

  (一)1、同學們,這篇散文中,寫的是誰望月?板書:舅舅、外甥。

  2、好,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思考:對于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的月亮,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同時,對文章進行批注。

  請同學來說說怎樣作批注?

  3、學生默讀課文,進行批注。

  4、討論。

  (1)討論品析作者眼中的月亮

  1) 生1:安詳,月光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

  結合學生回答,還有哪些讓你感到美的詞語。反復讀。個讀,齊讀。

  師。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2:迷人,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師:對啊,我們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就是要抓住詞語去體會文字背后的內涵。這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誰再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誰再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生3:朦朧,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 生4: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同學們,你能否將這里的鍍字換成其他的字?(灑、鋪、罩、蒙)

  同學們,你們覺得是鍍字好,還是其他字好呢?將你的感受讀出來。

  不能,人情味,擬人的寫法,表達了人們對月亮的喜愛。誰能將這種傳遞出來,誰來讀一讀這美麗動人的月色。

  (真清幽,真安詳。真美麗。真靈動。)

  2)太精彩了,讓我感受到了那寧靜曠遠的美麗。你們想將這優美動人的月色記在心里面嗎?請同學們小聲自由背誦課文。指名背。配樂。配樂齊背。

  (2)品析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1)生5:“像眼睛,天的眼睛。”

  a)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同學們,你們真有一顆可愛的童心,請問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從不假思索你體會出了什么?真好,能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嗎?指導朗讀。注意指導朗讀一定要指出孩子的不足,要引導孩子去讀。

  2)生6:“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

  3)“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是啊,引讀,小外甥和繪聲繪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小外甥充滿幻想的描述,本身就是一個童話。指名讀。齊讀。(有聲有色、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不能平淡無奇)

  4)同學們,從作者和小外甥的對話中,我們體會到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多么的調皮可愛啊,他們對話是多么有趣啊。讓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文章的14-20段,女同學讀小外甥的話,男同學讀作者的話,老師來讀敘述部分。

  (二)我們剛才一起品味了作者和小外甥眼中的月色,都很美麗,他們眼中的月亮一樣嗎?

  (三)有什么不一樣?

  指名答。相對客觀。童話的,擬人的。

  四)舅舅和小外甥的眼中月為什么不同呢?板書:成人(現實的態度)、孩子(詩意的態度)

  (五)通過剛才的讀書、交流,我們充分地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美麗,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那么的有趣,讓人充滿了幻想,每個人眼中的月亮是不一樣的。此時,我們再這來讀那些古人描寫月亮的古詩,相信大家肯定會有更深的感受。

  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古詩?

  引讀: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三、遷移仿寫,升華感受

  1、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在詩和月光的沐浴下,在小外甥充滿童趣的想象的啟發下,引讀——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

  2、板書:心中月。此時,作者的心中月是什么樣的?是和開頭眼中的月的景致是一樣的嗎?

  3、幻想,是成年人早就忘卻的。小外甥給一個成年人插上了幻想。所以,亞圣孟子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板書:赤子之心。連舅舅都受到影響了,何況我們呢。同學們,請你也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到的月亮的景象,想象一下還可以將月亮比做什么?指名說。

  完成評價手冊上的仿寫。

  像什么?交流。

  四、總結全文。

  結合板書,同學們,我們在清幽曠遠的月色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千古傳誦的的詩句當中感受到對詩的樂趣,我們還在無盡地想象中感受到一種創造的快樂,寫出了我們的心中月。

  五、布置作業。

  拓展李白關于月亮的詩。

  在古代大詩人中,李白對月亮似乎情有獨鐘,不僅生和月亮有緣,死也和月亮有關。生時,其母夢見長庚星(又稱太白金星)入懷而生下李白;死時,又傳說他去捉月亮而墜入水中。他一生寫了許多關于月亮的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幻燈出示。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同學們,將來你們也會像老師像父母親一天天的長大,你們一定記住我們今天在課堂上賞月的快樂、我們對詩的快樂、我們寫詩編故事的快樂;不管我們長得多大,只要我們像大詩人李白一樣,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就一定會永遠做一個快樂、幸福的的小孩!

  搜集并背誦有關月的古詩,看誰背得多。

  板書:

  舅舅 現實

  眼中月 赤子之心

  小外甥 詩意

  望月 詩中月

  心中月

  灰椋鳥

  教學要求:

  1、學習和欣賞本課描寫灰椋鳥歸林時、歸林后情景的優美句段,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學習造比較復雜的比喻句:好像……,又像……;似……,如……。

  3、學習本課作者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造林工人的贊頌之情;增加保護鳥類、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能理解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教時

  一、課件聲像導入課堂

  1、課前課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頂鶴的圖片,并播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上課問好后,提問學生是否知道這首歌,是否知道為救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而犧牲在黃海灘涂的姑娘徐秀娟。

  2、教師講述:這是一位愛鳥的姑娘,她17歲那年隨父親在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當臨時工,僅用三天時間就識別了所有鶴的生年、編號,把不同年月、不同種類、不同脾性的鶴兒分類圍圈起來。1986年,她剛從東北林業大學深造結束,就接到鹽城自然保護區的聘請,到這里開展越冬地鶴類馴養繁殖與研究工作。僅僅一年之后,這位來自東北的姑娘失蹤了,她為了救護失蹤的丹頂鶴黎明沉入河底,永遠地失蹤了……但是,她對丹頂鶴的關愛,對鳥類的熱愛以及無私的自我犧牲精神卻永留人們心田,這首《一個真實的故事》就凄婉地訴說著一位化鶴歸來的美麗精靈……

  3、導入課文:就是這位徐秀娟,在鹽城工作期間,創作了一篇優美的散文《灰椋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徐秀娟對鳥類的熱愛盡在其間。

  二、設疑對話初讀課文

  1、解題感知灰椋鳥的樣子: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會說話的鳥兒?八哥,就屬于椋鳥的一種,椋,古書中所講的一種木質堅硬的樹,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在我們鹽城呢,多的是灰椋鳥,大家知道,為什么叫灰椋鳥呢?你從哪兒知道的?給大家讀一讀,大家集體讀,(課件展示)這就是灰椋鳥的……(樣子)

  2、感受灰椋鳥的愛叫:這種椋鳥會不會說話?但它也有一個跟嘴巴有關的突出的特點,大家知道不?能不能把它愛叫的句子找出來給大家讀一讀?(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同學們集體讀一讀。

  3、設疑提示文章重點:現在老師有一個疑問,想請大家給老師解決一下,既然灰椋鳥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么寫頭?如果一下還有困難,不妨……(作讀書狀)這時候采用默讀的方式比較好,靜思默想其義自現。(歸林壯觀,入林熱鬧)那些內容描寫了壯觀和熱鬧的場面?(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和圖片,引導觀察和集體朗讀,注意相機為橢、棲、喧進行正音、辨形)

  4、提問:現在,能不能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注意要簡潔。思考一下再回答。

  三、理清明暗兩條線索

  1、分段:讀到這個份上,大家知道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尋找心理線:作者喜愛灰椋鳥嗎?是啊,老師多問了,不喜歡會寫嗎?那么,課文中有沒有明顯的詞語寫出了作者對灰椋鳥感情的變化?(有什么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果然,情不自禁地歡呼)

  四、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

  五、1、默寫本課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你最喜歡哪些寫鳥的句子?先抄下來,再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第二課時

  一、導入(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灰椋鳥》這篇課文,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是作者徐秀娟在鹽城自然保護區工作期間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主要寫了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后的壯觀景象。

  你們有沒有親眼看見灰椋鳥歸林的場面呢?

  老師也沒有,那么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跟隨作者的語言文字,去欣賞一番,好嗎?

  二、 讀文感悟

  過渡:要看得真真切切,同學們還得帶三件寶物。第一,你們的眼睛,用眼睛仔細地看;第二,你們的耳朵,用耳朵認真地聽;第三,你們的心,讓你們的心靈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膽地想象。

  (一)學習第四自然段

  1、教師談話:請同學們打開課文106頁,自己輕輕地讀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鳥是怎樣歸林的呢?把關鍵詞語圈出來,然后一邊讀一邊用心想象畫面,開始。(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

  教師談話:同學們,讀了這一部分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圖畫? (打出第四自然段前四句)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描述,點出“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列隊、一批一批”)

  3、教師談話:那你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歸納一下,它們是怎么歸林的呢?

  成群結隊(板書)

  4、教師談話:正因為是成群結隊的歸林,所以才有這么壯觀的場面,這一小節中哪些詞語寫出了壯觀的場面?

  (學生答:浩浩蕩蕩、排空而至。)(點擊:“浩浩蕩蕩、排空而至”)

  誰能把這兩個詞語讀一讀,讀出壯觀的景象?

  (賽讀、齊讀)

  5、那么,我們能不能連起來把整個句子讀出它壯觀的景象呢?

  好,大家自己繼續練習一邊讀,一邊想象它的畫面。 (學生自由練習)

  愿意讀的同學一起站起來讀,自告奮勇地站起來。

  一開始要讀得怎么樣?(輕)(師生有感情地齊讀)

  6、教師談話:這是我們通過語言文字看到的畫面,你還聽到了什么呢?(生答)

  灰椋鳥的叫聲在作者聽來可豐富著呢!(打出:第四自然段第四句到結束)(引讀: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又像……后到……邊讀邊點擊“好像……又像……”)

  7、教師談話:

  你聽,鳥兒叫得好歡呀!(放鳥叫聲)

  同學們如果你現在就在林中,你就是其中一只灰椋鳥,此時此刻,你向你的同伴傾訴哪些見聞和收獲,你回怎樣呼喚和應和自己的同伴和兒女?讓你心靈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膽地想象吧。(點擊傾訴、呼喚、應和)

  同桌兩個同學互相練一練(學生自由練習)

  好,現在我們來到了林中?(請學生答)

  教師:說得真好!送點掌聲給他們。“把掌聲送給別人,要把信心留給自己。”

  8、評價小結

  9、 打出:練習:

  剛從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好像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好像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10、教師談話:那么,這樣一幅歡樂的景象,這樣一個壯觀的場面,這是一幅什么圖?

  [學生答:歸林圖(板書)]

  11、教師談話:很好,請同學們拿好課本,我們一起來完整地欣賞一下。(有感情地齊讀第四自然段)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

  1、過渡。

  教師談話:夕陽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時此刻,又是怎樣一幅畫面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面自學第五自然段,對照課文插圖,找出你喜歡的寫鳥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然后交流一下你喜歡的原因。

  (1)學生自由組合小組自學課文。

  (2)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

  (1)、打出“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

  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A、學生自由說理由

  B、老師這里有一首曲子(放《百鳥朝鳳》)

  C、你聽到什么?(自由說)(板書:百鳥爭鳴)

  D、真像課文所說:樹林內外……(女生讀)

  E、誰會用這種句式來說句話?__________________,似 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

  (2)打出“它們的羽毛全變成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把灰椋鳥寫得很美,那是由于在晚霞的映照下,還用了一個擬人句,這樣把灰椋鳥當作人來寫,感覺和真的一樣。

  (3)打出:“這上萬只灰椋鳥是在舉行盛大的聯歡會,還是在慶祝自己的節日?要不怎么會這么熱鬧?”

  (4)、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同學們,如果你是作者的話,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指名學生說。學生想象說話:①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啊!這場面真壯觀!灰椋鳥成群結隊歸林的樣子,猶如大海的波浪,一浪接著一浪,朝著樹林涌來,在夕陽的余暉斜照下,灰椋鳥的羽毛格外的美麗。這么美麗可愛的灰椋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們,讓這片美麗的樹林永遠成為灰椋鳥的天堂。②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灰椋鳥回家了,樹林就是鳥兒的家。③我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我真的看見灰椋鳥是怎樣回家的了。我們要保護樹木,參加植樹造林,讓鳥兒有家可歸。)

  3、有感情地朗讀

  4、教師談話:那么,這又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生答:鬧林圖(板書)]

  三、課后延伸,學習最后一自然段,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學習結尾)

  1、教師談話:作者在興奮、感慨之余,她又陷入了深深地沉思。請一位同學把最后一節來讀一下。打出最后的一段

  2、把最后一句話改為陳述句

  3、師:是啊,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為鳥兒提供這么好的生存環境,我們又怎會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我們得感謝林場工人,但同時我們也要感謝——作者。是她讓我們看到了鳥兒歸林的壯觀景象。

  4、學了課文,你覺得作者是個怎樣的人?[生答:熱愛大自然、愛鳥(板書)]

  5、認識作者:(顯示)

  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養鶴世家。1986年大學畢業后應聘來到我們鹽城丹頂鶴自然保護區工作,創建了江蘇省第一個鶴類飼養場。

  (1)教師談話:(點擊)可是就在1987年9月16日,她為了救一只走散的丹頂鶴,而獻出了年僅23歲的生命。人們為了懷念她,歌頌她,于是創作了一首《一個真實的故事》,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下。

  (2)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會唱的一起唱)

  聽完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呢?

  三、總結拓展

  教師談話:好的,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通過一邊朗讀課文,一邊想象畫面,跟隨著作者來到了林場,一起觀賞了鳥兒歸林的兩幅不同畫面。

  這一種讀書方法對我們讀書很有幫助,你說我們祖國有許許多多的景象,我們不可能都親眼目睹。但是,有許多的作家為我們把這么多的美景都寫出來了,所以我們只要這樣入情入境地來朗讀課文,就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作業:

  1、設計兩句愛鳥的公益用語

  2、背誦四五小節

  板書設計

  歸林圖 成群結隊

  灰椋鳥 (愛鳥)

  鬧林圖 百鳥爭鳴

  新課標第一網

  水

  教學資源分析

  《水》系蘇教版國標本第十冊的一篇課文,原文題目為《餓水》。課文敘寫了“我”出生的村子嚴重缺水,人們愛水、盼水、節水。回憶孩提時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無比珍貴。兩處細節描寫:下雨時,在雨水中洗澡;炎熱時,母親用“一勺水”為“四兄弟”消暑納涼,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課文采用反襯的寫法,通過村民洗澡時的“痛痛快快”、“舒服”,襯托出水的珍貴,缺水的苦澀,并以此警示今人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教學目標

  ⒈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

  ⒉課文中反襯手法的運用,以有水之樂反襯無水之苦。

  ⒊ 體會缺水時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讓學生體驗缺水之艱難,要珍惜水資源。

  教學難點

  課文中反襯手法的運用,以有水之樂反襯無水之苦。

  教學重點

  體驗缺水時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體會水的珍貴。教育學生珍惜水資源。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設計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緊緊扣住“水的珍貴”展開,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讓學生感悟到這是一個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別珍貴;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做到生活中節約用水。在品讀課文時,以讀為主線,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上節課咱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第一小節,一起深切地感受了村里人挑水的艱辛。“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那個缺水的村子,感受水的珍貴。

  二、學習課文第二小節

  打開書看課文第二小節,下雨天是村里人最期盼的日子。(板書:盼 下雨)村里人為什么盼下雨?

  交流:

  1.“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板書:感 痛痛快快)

  ①小孩子是怎樣痛痛快快洗澡的?

  出示:“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得的,……去吃來自天空的水。”

  (創設情境引導孩子體會村里人無雨時節的痛苦,從而體會水的來之不易。)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你能把這種痛快讀出來嗎?)

  ②大人們是怎樣痛痛快快洗澡的?(師引讀)

  2.只有下雨的日子才能儲水。

  出示水窖的圖片,師講述水窖與水井的不同。

  小結: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洗上一次澡,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儲水,水是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三.學習課文第三小節

  這樣的日子在我們那里多嗎? 你從哪兒看出來?看課文第三小節。

  ①講解重點詞語“風干”

  ②講解重點詞語“曬干”

  ③體會四兄弟像狗尾草一樣需要水的心情,從而體會母親腰帶上那把鑰匙的意義。

  四.學習課文四~五小節

  母親給了我們四兄弟珍貴的一勺水(板書: 一勺水)淋浴,我們四兄弟在一勺水的淋浴中感到了快樂,默讀課文四~五小節,畫出描寫四兄弟快樂心情的句子,感受最深的詞加圈,寫下你的感受。

  ① 學生自讀,寫感受。

  ② 交流重點語句,指導學生在感悟中讀課文,體會有水的快樂。

  ③ 引導學生明白四兄弟為何如此快樂。能透過文字看到那無水的痛苦。(相機板書: 舒服)

  小結:課文寫了兩次樂,雨天洗澡的快樂,一勺水淋浴的快樂,這樂的背后都是無水的苦。作者不寫苦,反寫樂,以樂反襯苦,更見出水的珍貴。

  五.學習課文最后一節

  ①指名讀課文最后一節

  ②體會母親為什么將“渴”說成“餓”?

  六.升華

  課文學到這有什么想說的嗎?

  (引導學生明白節水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26 水

  盼 感

  下 雨 痛痛快快

  一勺水 舒 服

  練習7

  教學要求

  1.培養學生用詞得體的習慣,知道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

  2.通過誦讀幫助學生積累詞句。

  3.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4.練習口語交際,敢于發表意見,說話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

  語文與生活、口語交際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課時

  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實際安排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學生讀句子,看看瑩瑩寫給姑媽的信用詞得體嗎?問題出在哪、

  (2)通過一讀二思三議四改的步驟,指導學生知道如何用詞得體。

  (3)小結。

  2.教學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用詞得體,體現文明與禮貌。讀下面的詞,你知道它們用在什么場合嗎?小芳日記。

  (2)學生讀詞。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話》,讓學生誦讀。

  3.教學第三部分。

  (1)從上面的詞語中選擇合適的填入括號里。

  (2)集體交流,評議。

  (3)總結。

  二、誦讀與積累

  1.出示與春夏秋冬有關的“準韻文”。

  2.學生練習流利朗讀12個詞語。

  要求:讀準字音,嘗試理解詞語。

  3.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所理解詞語的意思。

  4.練習。

  (1)練習誦讀,學生自練,再分組練習。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三、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指讀題目,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要求學生朗讀這段話,指明這段話選自《大江保衛戰》。

  (3)引導學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讓學生說出哪此字與相鄰的字的繁簡相差較大,筆畫間架要勻稱。

  (5)教師重點指導“軍旗、軍徽”等詞的間架結構和整體布局。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教師根據描紅情況及時小結。

  四、口語交際:七嘴八舌話環保。

  1.審題。

  (1)學生讀題,并說說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教師略加講解:為環境保護提建議是用來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維護公共的利益,提建議時應全面考慮。

  (3)同學之間互相幫助著提出各自的建議。

  (4)學生在小組中說出自己的建議。(想一想為什么提這樣的建議)

  3.練習。

  習作7

  教學要求

  1.晴朗的夜晚,遠眺皎潔的月亮,張開想象的翅膀,進行美妙的遐想。

  2.想象要合理,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文體不限,根據想象的內容確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給習作配上圖片。

  4.根據想象的內容,確定習作的題目。

  教學重、難點

  想象要合理,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關于月夜的插圖。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想象。

  1.談話,創設情境,同學們,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月缺月圓、繁星點點、流星飛逝……你們還看到哪些有趣的現象呢?(學生交流談話)

  2.描述,激發想象:美好的情景總能激起人無限的遐想,面對浩瀚的星空和皎潔的月色,我們不禁沉醉其中,張開想象的翅膀,飛啊飛……

  二、激發情感,放飛想象

  1.陶冶情感:配上不同風格的樂曲,讓學生看月夜星空圖,進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飛想象:學生在想象中思考、編撰故事。

  三、激發練說,追求個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潔的月色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我們把自己想到的內容說出來,好嗎?

  出示要求:想象要豐富,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連貫。

  2.學生自由口述。

  3.指名口述故事。

  4.組內互相交流、評議。(想象要合理,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指導寫法,練習寫作

  1.學生自主構思,動筆寫作。

  2.根據想象的內容,確定習作的題目,文體不限。

  3.根據想象的內容確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給習作配上圖片。

  4.完成習作后自讀,發現問題自行修改。

  5.請同學們把習作讀給自己的好朋友聽,和他們一起修改。

  五、學生修改,最后謄寫

  1.老師采用“對比評改”的方法,選擇一篇較好的,一篇較次的習作,讓學生論比較,從中獲益。

  2.學生自查自改,最后謄寫。

【古詩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古詩教學設計范本05-25

《江雪》語文古詩教學設計07-19

小學語文古詩復習課教學設計09-17

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05-24

語文《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05-25

古詩教學設計06-20

古詩教學設計05-24

古詩教學設計08-06

古詩的教學設計03-29

古詩訪隱者不遇語文教學設計07-1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首页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jizzjⅰzz妇女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 亚洲精品中文无线乱码 | 日韩激情乱码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