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29 17:34:1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關于《理想》教學設計(通用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理想》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理想》教學設計(通用8篇)

  《理想》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的凝練、優美,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字斟句酌,細心研讀種種哲言睿語。

  2、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闡述、贊美理想的熏陶感染中,凈化靈魂,提高人生境界。

  2、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1、朗讀訓練

  2、通過關鍵的詩句,探究全詩的脈絡

  3、理解詩歌蘊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構思精巧、語言精美的特點。

  2、理解詩中的意象。

  3、聯系生活體驗,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聯想想像法、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理想”兩個字我們從小就聽說過,并且從小到大老師一直會問,你們的理想是什么?現在,我們暫且不討論大家的理想是什么,一起來用這個詞造個句。

  師:理想是種子,讓貧瘠的心田變成綠洲。

  理想是船漿,蕩起駛向彼岸的生命之舟。

  理想是翅膀,承載起翱翔于藍天的力量。

  現在請同學們來試一試,發揮想象,每人造一個句子。

  生:...........

  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把這些句子連接起來,我們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一名詩人了。在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王家新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流沙河的一首關于理想的詩,看看詩人筆下的理想有著怎樣深厚的含義,看看這兩首詩是否有某些相通之處。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我們來聽一段范讀,同學們可以根據范讀,劃分詩句朗讀節奏,也可輕輕地跟著默讀。

  二、朗讀

  1、師播放音頻文件范讀

  2、再次播放范讀,生跟讀一遍

  師:下面我再將范讀播放一遍,請同學們注意聽其中的語調、音律和詞語的輕重緩急,自己輕聲地跟著朗讀一遍,體會詩中的情感和韻味。

  (生有感情地跟讀)

  3、正音、正字。

  師:將書P29的字詞齊讀3遍

  4、自讀

  師:好的,剛才已經聽了兩遍范讀,前幾個星期我們已經反復地強調過,朗讀要根據文中內容和情感的變化來調整語氣和節奏。在這首詩中,共有12個小節,根據內容和情感的轉換,我們要注意對朗讀語氣作這樣的把握:第1小節,明朗堅定的語氣,2~7小節,悲壯沉思的語氣,8~11小節,勸告警醒的語氣,12小節,歡快奮發的語氣。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訓練,揣摩這些語氣的不同。

  5、分小組朗讀

  師:下面,我們要進行一個小型的詩歌朗讀選拔賽,每組讀3小節,其他三組做評委,對朗讀的這一組做出點評,看看哪一組讀得最好。

  6、各小組作朗讀點評

  師:通過剛才的朗讀比賽,同學們的朗讀已經取得很大進步了,很好。我們反復強調,語文,尤其是詩歌,只有通過不斷地朗讀,背誦,才能逐步理解詩句的含義,品味作者的情感。下面,我們具體來探討每一小節的詩句。

  三、精讀研討

  1、品讀第1節

  師:這是一首哲理詩,現在再將第1小節的詩齊讀一遍,四人小組討論、思考:

  a)這一小節的四句詩有什么特點?

  b)這一小節的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c)“路”、“黎明”指的分別是什么?

  生:第一節詩句之間好象是一個連環套,一句扣一句,讀起來很有氣勢。

  師:對了,在這一小節中,下一句詩的開頭就是上一句結尾的詞。這種“以上句末尾的詞語作為下句開頭的詞語”的修辭方法叫做“頂針”,又叫“頂真”。我們還可以形象地稱作“蟬聯”、“接龍”、“連環套”等。那么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是什么呢?

  生:使得句子之間環環相扣,氣勢連貫。

  師:很好,今天我們又學了一種新的修辭手法。那么在這一小節中,詩人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

  生:用了4個比喻,分別把理想比作“石”、“火”、“燈”、“路”。

  師:很好,這里運用了4個比喻,使“理想”這一抽象的概念變得形象生動、通俗易懂。那么,這里的“路”和“黎明”又分別指什么呢?哪位同學來說一下。

  生:“路”指人生前進的方向,“黎明”指理想境界。

  師:很好,把這個意義加進去,詩句就變成了“理想照亮了前進的方向,引你走到理想世界。”這里用了四個比喻,重點放在后兩句,生動形象地告訴人們,理想是前進的方向。這一小節起到一個總領全詩的作用,總說理想的意義。下面幾個小節,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理想的意義作出詮釋。

  第二課時

  一、精讀探討

  1、品讀2~7

  師:上節課,我們舉行了一個小型的詩歌朗讀比賽,這節課上,我們要舉行一個詩歌評論會,請同學們再次展開討論,說說你們最喜歡哪句詩,或者哪一小節的詩,為什么,好處體現在哪里?每位同學做一個小小詩歌評論家。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

  生:

  明確:

  ①第2節: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想。

  理想具有時代性、層次性,社會不斷進步,理想也不斷提高。(也運用頂針,從生活狀況、社會秩序兩個角度說。)

  ②第3節: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珍珠鏈”:把理想比作珍珠,從古到今,人類的理想有如串起來的珍珠鏈。

  “脊梁骨”:一代一代人的理想,使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理想是人類不斷奮斗的精神動力。

  ③第4節:重點在后兩句,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艱巨性和長期性。

  羅盤,導引方向——理想使人明確方向

  船舶,載你遠航——理想必然能夠實現

  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理想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④第5節:理想給人力量

  微笑地觀察生活——理想使人樂觀

  倔強地反抗著命運——理想使人充滿斗志

  使你忘記鬢發早白——理想使人充滿活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⑤第6節:為崇高的社會理想奮斗,往往要犧牲個人利益

  理想應是崇高的社會理想,而不是“黃金夢”

  犧牲:黃金夢的破碎,個人利益;

  獲得:自私心得到洗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后的喜悅。

  ⑥第7節:為理想而奮斗的人,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到反對,從而使奮斗者陷入寂寥的境地。

  寂寥里的歡笑——享受斗爭的歡樂

  歡笑里的酸辛——遭人誤解、反對

  第三課時

  一、精讀探討

  1、品讀8~11小節

  師:后面幾個小節的詩句較難理解,我給每個小節設置了一個問題,同學們只要理解了這幾個問題就可以了。

  a)第8節中“大寫的人”是指怎樣的人?

  b)第9節中,詩人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說明了理想具有什么作用?

  c)第10節中,請你舉一個例子,說明理想被“玷污”或“扒竊”,“考驗”指什么?

  d)第11節中,為什么說英雄“可厭”、庸人“可笑”?

  明確:

  a)大寫的人——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b)比喻,理想能讓罪人恢復正常人的靈魂,引導浪子走回正軌,理想的教育引導作用。

  c)“十年”間,共產主義理想被玷污,共產主義信念被動搖(扒竊),考驗你是否能識別真假,對真正的理想堅定不移。

  d)英雄夸耀當年,不再立新功,躺在功名簿上爭名奪利,因此可厭;庸人不愿意為改變眼前的環境而奮斗,因此可笑。

  二、品讀第12節

  師:“理想開花”、“理想抽芽”比喻的是一種怎樣的現象?

  生:今天的理想之花,結出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長成明天的濃蔭。

  師:很好,概括起來,也就是說,樹立了理想,不懈地為之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結句為什么這么寫,而不是照應開頭?形容的是怎樣的一片景象?

  生:象征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理想的最好時代。

  師:很好,以這樣的詩句做結,詩人是在鼓舞我們樹立理想,并為之奮斗。

  下面,我們將這首詩的脈絡再做一次梳理。

  板書:

  (1)總說理想的意義

  (2~3)理想的歷史意義

  (4~7)理想的人格意義

  (8~11)理想的人生意義

  (12)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全詩贊揚理想的意義,鼓舞人們,人生一定要有理想,并為之奮斗

  三、練習研討

  師:看課后研討與練習一(3)

  《在山的那邊》: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進取的心。

  以上詩句都說,到達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四、作業布置

  1、模仿第一段,寫一段詩句,以愛心、親情、生活、追求等為客體。

  2、同步練

  《理想》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2、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3、樹立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重點:

  1、朗讀訓練。

  2、理解詩歌的主旨。

  3、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主旨。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過程與內容

  第一課時:

  1、先叫學生標出段數,12段。(2分鐘)

  2、檢查預習作業。(10分鐘)

  “拿出堂上練習本”請3位同學上黑板注音,加分,并要求其他學生在課文找出并注音。翻到第29頁,把生字朗讀一遍。

  3、聽課文錄音。要求:認真聽,注意語調。(5分鐘)

  4、先端正坐姿。學生朗讀課文,先讀1-3段。(3分鐘)

  5、串講1-3段(15分鐘):

  來,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梳理1-3段的意思。教師先讀一遍第一段,“這里運用了修辭手法了嗎?什么修辭手法?分別把理想比作什么?”然后板書。

  板書:另附紙。

  第二段,同學們先讀一遍。同學們注意一下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有什么特點?“是不是前面一句的“溫飽”是后面一句的開頭呀?有同學知道

  這是什么修辭手法嗎?”然后板書。

  第三段,同學們先讀一遍。“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分別把理想比作什么?”

  放映第四頁幻燈片。“1-3段分別用什么形象比喻理想?”

  布置作業:

  1、星期五布置的預習作業,沒有完成的同學回去完成;完成的同學可以補充一下作業,使作業更加完整。

  2、練習冊、抄生字。

  第二課時:

  1、回顧板書內容。(2分鐘)

  2、學生朗讀4-7段。(3分鐘)

  3、串講4-7段。(12分鐘)

  第四段:“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分別把理想比作什么?”解析一下后兩句。(但是理想有時候是海天相接的那條彎彎的線,我們只能遠遠地看見,而靠近不了,這里不是說理想不能實現,而是說理想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然后板書。

  第五段:“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板書。

  第六段:“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板書。“最后兩句怎么理解?好,我們看完第七段再來分析。”

  第七段:“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板書。“好,回到剛才那個問題,獲得是什么?收獲是什么?”播幻燈片第5頁。

  4、串講8-11段。(10分鐘)

  第八段:“前2句,在理想實現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和不幸,但是理想的信念又使這些不幸者重新找到希望和出路。大寫的人是指什么?是指偉大的人。所以這里說了理想可以讓平凡的人變得偉大。”然后板書。

  第九段:“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理想讓罪人、浪子重新做人。”板書。

  第10、11段:學生先朗讀一遍。“理想有可能被玷污、人們甚至會失去理想。失去理想之后,英雄會退化成庸人,庸人失去理想之后只能一輩子忙忙碌碌、平平淡淡又無所作為。所以這2段告誡人們要堅守理想。”板書。

  5、串講12段。(5分鐘)

  先朗讀一遍“一二句說明了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濃陰。也就是說人們樹立了理想,并為之奮斗,最終理想會變成美好的現實。最后2句描寫了光輝的前景,鼓勵我們樹立理想,并為理想而奮斗。”

  6、放映第6張幻燈片。(5分鐘)

  “同學們在第一段的末尾寫上分段符號,如此類推。”“抄完筆記,請聽老師說一說老師的理想,老師在高中一年級的時候,大概是06年的時候就確立了當老師的理想,我憑著這個理想,考上了大學。我認為教師就是我夢寐以求的職業。現在老師也在努力地當好一個老師。這就是老師理想的故事。心里一直想著這個目標,并做出符合這個目標的行為,你的理想最終會實現的。”

  布置作業:

  1、練習冊

  2、預習第七課《短文兩篇》,抄生字,抄課文注釋的四字詞語及解析。

  3、收堂上練習本。

  若時間有多,就講堂上練習本上的三、四題。放映幻燈片。或放映幻燈片第七頁(比較閱讀)。

  《理想》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理想》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1篇課文。本單元課文側重于理想和信念,《理想》一課詩人從多角度贊美理想,用種種意象,打種種比方,闡明理想之于人生的決定意義,富有哲理性。教學中應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領悟哲理,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依據新課標和散文教學的特點,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句和掌握修辭方法,引發學生對理想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教學目標:

  ①朗讀、背誦課文,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②研讀課文賞析詩歌精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

  ③樹立為遠大的理想而奮斗的信念。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訓練, 賞析詩歌精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的意象,聯系生活體驗,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教法設計:

  1、朗讀法。

  2、聯想想象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理解詩歌的豐富內涵,啟發對人生和理想的深入思考。

  3、啟發點撥法。用于對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學法指導:

  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相互交流,相互啟發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教學流程:

  (—)整體感知

  閱讀課上教學生學課文,首先要有“文”的整體觀念。因此,我教學的第一個板塊設計為整體感知,反復朗讀這首詩歌,把握詩歌的結構,討論、理解詩歌的主旨。

  一、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個人就會不畏勞苦地向著一個目標前進。那么,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今天一起來學習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

  2.簡介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二、朗讀課文

  1. 學生配樂誦讀。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2.自主學習生字詞

  寂寥,就是寂靜、空曠。浪子回頭 碌碌終生 絕處逢生 可望不可即

  3.學生默讀,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從哪可以看出來?

  4.分析詩歌的結構。

  (二)研讀賞析

  1.請找出你最喜歡的、感受深的詩句,如果能簡單說出理由。

  2.這些詩句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學生默讀后,小組討論交流。

  如第1節,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3.仿照同學提出的句子句式造句。用上比喻等修辭方式。其他學生評論運用是否得當。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揣摩具有表現力的詞語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初一學生語言分析能力較弱,應加強引導,積極鼓勵。

  (三)體驗反思

  1.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2.暢談自己的理想。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舉出實例,聯系古今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例子談自身的理想,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3.背誦全文,選喜歡的詩節,自由組合并設計表演朗誦。

  作業設計

  寫300字的隨筆,談談自己如何看待理想。

  《理想》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熟讀詩歌,感受語言。

  2、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3、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1、朗讀訓練,理解詩歌的主旨。

  2、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2、熟讀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的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老話題,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才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二、整體感知。

  1、自一由朗讀詩歌。

  2、理清詩歌結構。

  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理清詩歌的結構:

  板書:

  理想的意義(1)

  歷史意義(2、3)

  人格意義(4、5、6、7)

  人生意義(8、9、10、11)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12)

  教師講述:詩人在詩中告訴我們,理想為一個人起到路燈的作用。人類歷史上,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理想,正是這些理想推動了歷史的進步。一個人有了理想,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人格更有魅力。因而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那么現在,讓我們以我們理解到的意思,以充沛的感情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詩節。

  三、研討與賞析。

  1、詩人說“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看來有理想有時就要吃苦頭,而末尾又說“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你同意詩人的觀點嘛?既然有理想要吃苦頭,那我們還不如沒有理想。你是怎么理解的?能不能聯系自己的見識經歷來談一談?

  討論后教師引導:今天的社會也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多元的社會。沒有高尚的理想也并不是犯罪,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過得好一點的理想,也可以選擇為大多數人謀取利益的理想。但不管怎樣,決不能樹立為了使自己過得好一點的生活就放棄做人的尊嚴甚至于違法犯罪。如果我們選擇了為大多數人謀取利益的理想,人民會永遠記住我們的。正如那些歷史上的偉大的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們是一群“大寫的人”雖然他們的生命已經結束,但他們卻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受到世世代代人們的祭奠,尊崇。你們想做一個怎樣的人呢?

  2、品析語言。詩歌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分別有什么作用?

  仿寫: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例句: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

  例句:時間既是走向成功的保證,時間又是虛度年華的見證。

  四、結束語。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理想》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暢談理想,展開想象,對自己的未來進行美好憧憬。指導學生從“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三個方面介紹自己的理想。

  2.認識到人生早期樹立理想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情感。

  3、培養學生列提綱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有條理地表達的意識和能力。

  學情分析:

  口語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傾聽,并鼓勵他們相互進行評價。老師不要過多地從講的技巧方面去評價,要從內容方面多與學生作溝通與交流。同時要多肯定,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調動他們交流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從“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三方面把自己的理想介紹清楚。

  教學難點:

  培養寫習作提綱的習慣,練習有條理地表達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1、 收集關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2、收集關于名人的理想故事

  3、收集關于理想的作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同學們,課前老師叫你們去搜集喬丹、周杰倫、楊麗萍、錢學森等成功人士的資料,誰來說一說他們的故事?(生說)

  2、他們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生說)是啊,正是他們的理想激勵著他們,并通過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今天這節課,我們在前一節口語交際課的基礎上繼續一起來暢談自己的理想,并寫下來。(板書:我的理想)

  二、暢談理想,放飛夢想

  師: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感受到了李大釗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了自己;郝副營長為了孩子們能在等光下學習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張思德為了報效祖國、拯救戰友被埋在窯洞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為了祖國簡樸地生活、勞苦地工作!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奮斗,甚至獻出了一切!

  1、同學們,有人說: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燈塔,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你能說說你的理想是什么嗎?(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

  2、一個人的理想,往往不是憑空產生的,也許是緣于一個感人的故事;也許是受一個人的影響;也許是因為看了一本書;或許是因為一則新聞;甚至是一句話受到了啟發??你怎么會有這樣的理想的呢?

  (在學生說時指導說具體,詳細敘述事情的經過,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尤其是心理活動描寫,心理的變化來說。)

  3、學生暢談會有這樣的理想的原因。(老師隨機提問)

  三、實現理想,努力登攀。

  1、你們的理想真好,美而且遠大,老師收集了幾句關于理想的名言,和大家共同分享(出示課件,生朗讀)。知道老師收集的這些名言.要告訴你們什么嗎?(利用課件,引導學生發言。)

  2、對了,你的理想是多么的美麗。可是現實生活又是多么的多變,你想到在你為理想而努力奮斗中,你會遇到那些困難呢?(小組交流)

  3、教師總結:實現理想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知識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多,要做的要學的也多。怎么戰勝他?(不斷充實,虛心學習)

  社會環境變化,陌生的環境,社會的吸引力,網吧,游戲,金錢等誘惑。怎么戰勝他?(面對誘惑,學會自勵 。)

  所以說,你的美好理想能否實現取決于你的態度,需要很多人的幫助,更要靠自己的努力。

  四、快樂作文,擬定提綱

  1、剛才同學們談了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把這些內容整理好寫下來就是一篇作文。那么這次的作文有哪些要求呢?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習作要求。(課件出示習作要求)誰來讀一讀?(生朗讀)

  “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以《我的理想》為題,完成一篇習作。要寫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以及準備怎樣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注意運用從其他學科學到的材料,以豐富習作內容。”

  2、指導學生列提綱:

  (1)明確主要分三部分來寫:“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

  (2)重點指導“為什么”和“怎樣做”兩部分。

  師讀范文,指導學生要說明有這樣的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一個或兩個原因。還要寫清楚要實現自己的理想的一系列的途徑、做法。

  (3)學生列出簡單的提綱。

  (4)交流提綱,重點聽“我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和“我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這兩部分,引導學生點評、補充、修改。

  四、起草習作,交流習作:

  1、按提綱口述習作,小組交流,互幫互評。

  2、指名口述,集體點評。師點撥,注意根據行業的不同來寫自己怎樣做。

  3、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全班交流評議,指出有共性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課件出示修改要求),注意運用其他學科的材料,以豐富習作的內容。

  5、學生根據要求,對照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五、總結

  師:風帆不掛上桅桿,那是一塊無用的布;理想不付諸于行動,那時虛無飄緲的霧。希望同學們能向著自己的理想,努力奮斗!課后進一步修改、完善習作。

  六、作業:修改、完善習作《我的理想

  板書設計

  習作我的理想

  要求:

  1、以《我的理想》為題。

  2、要寫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

  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

  3、注意運用其他學科的材料,以豐富習作的內容。

  教學反思

  本次習作的目標是將口語交際與習作指導緊密結合在一起,創設寬松自由的口語交際環境,通過學生互相傾訴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繼續培養學生傾聽、應對和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理想觀。

  “我的理想”是一個很空泛的話題,學生往往都會說些大話、空話,為了避免步入這樣的困境,我以口語交際課為依托,激發學生興趣,抓住三個話題,即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想?為實現理想,我該怎么做?教學時,我首先用故事感染激發學生,讓他們明白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理想是崇高的;接著交流關于理想的名人名言;最后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我該怎么去做?就這樣,從聊天似的談話入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打開學生思路,為后面的寫作奠定基礎。

  習作指導不單是在技巧上,而是在拓展學生的思路上著力,從內容上入手,寫作的思路開闊了,就不愁“無米下鍋”了。

  《理想》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運用前兩部分學習中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理想篇中的三首古詩,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通過對理想篇的解讀,進一步認識、了解、親近李白,追尋李白的傲骨與精神,理解他“大鵬一日同風起”的人生抱負。

  教學重點、難點:

  1、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追尋李白的足跡,體會他蘊涵在作品中的傲骨與人生抱負。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主題。

  寄情山水的李白飄然若仙,情牽友人的李白愁心膺月。那一生以大鵬自喻的李白,又有著怎樣的政治抱負呢?

  二、自讀古詩,掃清障礙。

  讀正確流利。

  指名朗讀。(師生相機正音)

  三、借助資料、注釋理解詩意。

  1、明確要求,自學古詩。

  借助預習時查找的資料以及課文中的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歌的大概意思。

  2、小組討論,交流學習體會。

  3、全班交流。

  A、《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大鵬,傳說中的鵬鳥。扶搖,由下而上的旋風。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扇,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干。這里極力夸張這只大鳥的神力。

  “時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顯然包括李邕,殊調:發表不同常人的言論。

  丈夫:對成年男子的尊稱,這里是稱李邕。年少:李白自稱。

  B、《秋浦歌》

  “三千丈”的白發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發,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似重復又非重復,它并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發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

  C、《行路難》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佳肴,收費萬錢。胸中郁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顧四周,我心里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經封山。象呂尚垂釣,閑待東山再起,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世上行路多么艱難,多么艱難;眼前歧路這么多,我該向北向南?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四、體會意境,追尋李白。

  如果說在山水篇與友情篇所選的詩歌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浪漫而重情的李白,那么在理想篇部分的這幾首古詩中,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白呢?

  預設點:

  1、“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一個自信進取的李白。

  李白用來自喻的大鵬,非僅《莊子》中逍遙以自適的大鵬,更是奮飛以引起震動驚怪的大鵬。在這不凡的浩大氣勢里,體現的是自信與進取的志向和傲世獨立的人格力量。李白之詩所以驚動千古者亦在此。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一個氣度不凡的李白。

  權貴們見我和他們政見不同,與他們唱反調,對我的豪言壯語,往往報以嘲諷譏笑。李白與眾不同,冷笑刺傷了他的自尊心,因而他予以反擊。直抒其事,氣度不凡。

  2、“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一個怨憤和抑郁的李白。

  愁生白發,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嘆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教師相機引導,介紹背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發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識其悲憤。)

  3、“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一個內心的苦悶抑郁的李白。

  “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4、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倔強、自信的李白,對理想的執著追求的李白。

  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五、小結。

  通過三個篇章的學習,相信大家對李白有了更深的了解,能說一說李白給你的印象嗎?你更喜歡哪個李白?通過學習受到了什么啟發?

  六、布置作業。

  繼續搜集有關李白的資料,試著體會李白在坎坷和磨礪中愈挫愈堅的執著理想,感受他作品中劍魂月影的獨特魅力。為閱讀鏈接做準備。

  《理想》教學設計 篇7

  設計思想:

  我努力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注重知識的積累和學生習慣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注重讀的訓練,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感情,在讀中質疑,評中解惑,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同時充分利用課件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與“小伙伴”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以及這些風箏的含義。

  2、結合課文體會“理想的翅膀”的含義,初步樹立自己的理想,并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升華。

  教學重點:

  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激發學生初步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之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體會課題“理想的翅膀”的含義。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欲望

  同學們,春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你看春天向我們走來了,課件一:出示春天的美麗景色。你們能用平時積累的關于春天的詞語來描述這些圖片嗎?(生答:冰雪融化、鳥語花香、滿園春色、欣欣向榮、鶯歌燕舞等)那么美的景色,這樣迷人的季節,你們最想到外面干什么?(生答:放風箏)對,“放風箏”是一項很好的戶外活動,風箏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放風箏不但能強身健體,還能預防近視眼呢?課件二:出示戶外放風箏的畫面。看完畫面后你想說什么?(他們放的風箏各不一樣都是誰在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春天放風箏的文章。(板書課題)(聯系生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去觀察、思考。)

  二、學生質疑,導入課文

  請同學們看老師板書,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理想的翅膀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是小朋友在放風箏,為什么題目叫理想的長翅膀?)

  過渡:是啊,春天是美好的季節,同學們最喜歡放風箏,這么多的風箏在天空中翩翩起舞,這些天空中飛的風箏都是我們理想的翅膀。那么,他們的理想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學習課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完了課文,你們知道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嗎?(生答:寫了“我”和小伙伴們在春天一起放風箏的事。)同學們的表現可真棒!

  2、剛才,同學們的表現真精彩!那么下面就請默讀課文,思考:文章中的“我”和小伙伴們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呢?

  3、指名回答。

  請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吧!

  四、品讀語言,體會情感

  1、出示導讀提綱,同桌合作學習。

  (1)認真讀課文3-6自然段。

  (2)根據文中的內容填寫下列表格。

  (3)交流學生喜歡的段落,在讀中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邊讀邊出示課件三:你看,我的風箏像一頂水兵帽,后面還飄著兩根飄帶,因為我長大想當海軍。此刻,我似乎看見了無邊的大海和涌起的浪花。(學生品讀語言,想象畫面。通過一個比喻句寫得形象、生動。)在這個句子中,作者把風箏比作成什么?讀了這個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下面請同學們帶著你的想象讀這個句子。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示范讀、賽讀等形式。

  出示課件四:瞧啊,一只美麗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piān)翩(piān)起舞,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樣,當個昆蟲學家。生活中你用“翩翩起舞”形容過什么事物?生可能說:蝴蝶、落葉、跳舞跳得非常好的人、鳥、雪花……)

  還有誰在放風箏?放飛的是什么風箏?(生答)

  出示課件五:還有,那瓦片風箏是未來的建筑大師二喜的,那雙體花瓶風箏是雙胞胎蘭蘭和紅紅的。所有的風箏中,要數小音樂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架豎琴。說實話,見了他的風箏我才知道豎琴是什么樣。風箏上掛的兩排風鈴可真好聽:“得啷啷,得啷啷!”把帶著鴿哨的鴿子都引來了。(同學們,見過豎琴嗎?課件出示。豎琴美嗎?表現在哪里?(生答:“把帶著鴿哨的鴿子都引來了”)怎樣才能讀出它的美呢?試著讀一讀“得啷啷,得啷啷!”)

  誰的風箏最有意思?表現在哪里?出示課件六:最有意思的風箏要數芳芳的了。她直到現在還沒決定長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自己的樣子做了個風箏,讓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風箏的后腦勺上還拖著一條馬尾巴似的長辮子!(這段話中那一句寫的最形象、生動?試著讀一讀。)

  重點指導學生喜歡的一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位、體會。在品讀語言的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努力達到能夠背誦的程度。(在讀中積累語言,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2、他們放飛的風箏為什么不一樣呢?課文中有一句話一下子就把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了,這叫概括句。你們能夠找出來嗎?請默讀課文把這句話勾畫下來。(生讀課文,勾畫)是的,出示課件七: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zā)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

  那么,通過剛才的讀,同學們理解了“理想的翅膀” 指的是什么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匯報交流、評價。

  他們是在單純的放風箏嗎?(生答:他們是在放飛自己的理想)(板書:理想的翅膀——風箏——放飛理想 )你從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來的?(課文第2、7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文中“我”和小伙伴都放飛了代表他們各自理想的風箏,那么你們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哪?(生發表自己的看法,練習把話交代清楚。)學生說句子交流、寫句子。(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課件出示:我想放飛 的風箏,因為 。(課堂有限的時間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發言,通過寫句子、交流就彌補了這一缺陷)(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從而促進學生讀寫的結合。)

  想知道老師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嗎?(師:我想放飛一支神筆風箏,因為老師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當然,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現在就應該努力學習,積累知識,增長才干,才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暢所欲言)

  結束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聽了你們的介紹,老師似乎看見這些風箏帶著你們的遠大理想在天空中展翅飛翔;老師也相信你們經過努力,若干年后,你們的理想一定能成為現實,祝你們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理想》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本文描繪了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理想扎出了不同樣式的風箏,并將風箏放飛上天的情景,表現了春日的童趣,也表達了孩子們遠大的理想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作者按照視線的轉移展開了文章的思路:先寫地面上,孩子們都在放風箏;再寫空中,各式各樣的風箏帶著大家的理想在飛翔;最后再回到地面,寫帶著理想的風箏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文章語言富有兒童特色,淺顯易懂,而課題“理想的翅膀”卻寓意深刻:它雖指風箏,但代表了孩子們的理想,寄托了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進一步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掌握識字的方法。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和小伙伴都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以及這些風箏的含義, 初步樹立自己的理想。

  3、有感情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課題的含義,初步樹立自己的理想。

  教學難點:

  用一句話概括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趣揭題。

  春天到了,同學們最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么?(放風箏)你見過什么樣的風箏?(例舉各種各樣的風箏)。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篇課文里也介紹了很多風箏,想知道它們是什么樣式的風箏嗎?趕快打開書,看看書中是怎么寫的。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的序號,運用多種方法認識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交流好的識字方法。

  3、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生互評。(請同學們評價一下,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

  5、師根據評點情況,板書生字并正音。

  6、同桌互讀。

  7、聯系上下文釋詞(大家一起來讀讀小黑板上的詞;找找看課文中哪里出現了這些詞,那你知道它在課文中的意思嗎?)

  8、讀詞,指名讀、開火車讀。強調:翅膀翩舞勺的讀音及字形。

  9、指導書寫生字:

  ①學生觀察生字,提出難寫的字。

  ②指導寫“翩、豎、薇、舞”等。

  (三)感情朗讀,給文分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帶著課后思考2,給課文分段。

  3、全班交流分段情況,說說為什么這樣分?

  4、學生概括段意。

  5、師小結:課文按先寫地面—再寫空中—再回到地面的順序寫的。(引導學生在寫作中也按一定的順序去寫,這樣顯得很有層次感。)

  (四)布置作業,鞏固知識。

  1、抄寫詞語3遍。

  2、思考課題的含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鞏固舊知。

  這篇課文主要講件什么事啊?(我和小伙伴在放風箏)

  (二)精讀課文、體會感悟。

  1、下面請你們默讀課文,畫出“我”和小伙伴都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

  2、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師隨機板書。

  3、小伙伴們扎出這么多的風箏,咦?為什么他們扎出的風箏不一樣呢?你能從書中找出答案嗎?(出示句子:“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

  4、結合課文思考:“我”和小伙伴們放飛了什么樣的理想,以及這些風箏的含義。

  5、老師想知道“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誰能給大家表演一下?

  6、咱班肯定有和這些小朋友的理想一樣,那么挑選你喜歡的段落,自己練習朗讀,指名讀。(學生怎么理解,就怎樣的讀,讀出對理想的憧憬即可)

  7、小結:同學們,這些風箏就代表我們的理想,它寄托著我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三)放飛理想,拓展延伸。

  1、學生討論:你是怎樣理解課題“理解的翅膀”?(風箏)

  2、說說你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為什么?

  3、同學們,要想讓象征自己理想的風箏越飛越高,現在應該怎樣做呢?

  (四)結合實際,總結全文。

  希望同學們課下也扎一個象征你理想的風箏,到戶外去放一放。老師也希望你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

  (五)作業超市,自主選擇。

  選擇其中的兩項完成:

  1、自己試著扎一個象征自己理想的風箏,到郊外放一放。

  2、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

  3、積累好詞、好句。

  4、習作小練筆:《我的理想》。

【《理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理想》教學設計07-15

《理想》教學設計02-24

《理想》教學設計11-01

理想的教學設計10-11

理想-教學設計10-11

《理想》教學設計精選10-11

《理想》的教學設計10-11

《理想》教學設計10-02

理想教學設計10-02

《理想》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日本精品一二区性爱区 | 亚洲1级欧美高清 | 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 | 亚洲特黄在线免费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