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英語戲劇課程的實施與反思論文
1 課程實施的背景
教育不能停留在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層面,而是要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我國對學科教育和英語課程的要求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1.1 我國對學科教育和英語課程的要求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
出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2)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也提出學生要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一定的英語文學作品。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2 英語戲劇課程開設的依據
首先經典戲劇著作是人類文化的精髓,是語言典范,能滋養心靈。而戲劇表演融音樂、視覺藝術與口頭表達為一體,是文化的直接表現。
研究表明,英語戲劇課程對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創造力和表達力、文學鑒賞能力、藝術素養、人文素養等方面都很有幫助。因此新高中英語課程人教版教材就在必修三、選修八和選修十模塊中分別開設了《百萬英鎊》、《窈窕淑女》和《李爾王》三個戲劇單元。同時英語戲劇課程的實施也符合現代流行的幾個外語學習理論:如強調語言輸入的輸入假說理論,提倡在體驗中學的體驗式學習理論,以及倡導應用的金字塔學習理論等。
2 課程的具體實施
2.1 英語戲劇課程的目標
(1)能讀懂英文名著,說出名著的創作社會背景、作者、故事情節、人物關系等,并體會到名著的魅力。
(2)能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根據故事情節改編或創作劇本。
(3)能用正確的語言、適合的語氣,動作等戲劇表演技巧表現人物沖突。提高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戲劇表演能力和藝術素養。
(4)能加深對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學鑒賞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陶冶情操,學會寬容,善良,提高人文素養。
2.2 具體操作過程
1)充分發揮備課組力量、讓學生自主選材。
教研組備課組集體討論確定候選書目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選擇,確定劇目。
2)采取任務驅動的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和實踐的能力。
為了順利實施課程,我們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任務就是各班要通過課程的學習在全年級進行匯報展演。以任務為驅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實效性。
①閱讀原著。
②讀后感,手抄報評比、展示交流以檢驗閱讀效果。
③戲劇及影視作品欣賞,學生學習模仿。
④自主選角,小組分工合作。學生根據自己特長、愛好并綜合小組整體需要,選擇導演、編劇、演員、服裝、道具等任務,分工合作、研討改編、創作劇本
⑤教師指導、加以提升。教師對劇情、規范語言、發音、語音語調、情感表達,動作表情、等戲劇表演技巧進行系列訓練和指導。如戲劇表演中的無實物表演和想象法等的訓練。
⑥班級展演。班級各個小組匯報表演,大家相互借鑒,切磋經驗,并評選出優秀小組參加年級展演。
⑦年級展演各班推舉出來的創作小組在年級中展演。其中,為了保證展演順利實施,需要演員和幕后工作同學的相互配合,如服裝、道具組、燈光音響組、主持、攝像等。
3)評價方式。
①教師、專家、學生和家長組成綜合評審團體現公平,公正,民主。
②注重整體評價,鼓勵多元化的評價。重視對團隊的整體評價,設了優秀班級獎,此外,還設立了多元化獎勵,如“最佳劇本”“最佳舞臺表現”“最佳口語表達”“最佳服裝搭配”“最具創新獎”“最具表演潛質獎”“人氣王等”。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多方位、多角度地鼓勵學生發揮特長,獲得成就感。
3 課程實施的效果
在英語戲劇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很驚喜地發現不論學生還是老師,不論家長還是學校都是受益匪淺的。
3.1 學生層面
學生的收獲不僅是知識層面的,還有改變學習方法、提高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獲得自信和成就感、提高人文素養、藝術素養、責任意識、表演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1)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并初步嘗試了團隊學習的學習模式。學生會主動查閱字典以了解原著、模仿影視作品以更好地表演,還會廣泛閱讀相關書籍以了解戲劇創作背景,主動學習表演技巧,對于把握不準的方面還會主動向老師請教。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比如餐廳、操場等地方,都隨處可見富有創作熱情的同學們或者在談論劇本,或者在排練,或者在制作道具,甚至在微信和QQ 上同學們依然在討論戲劇,學習熱情大大提高。
2)知識層面學生的詞匯量、語法點等大大增加。學生在閱讀和表演中積累和學習了許多詞匯、語法、句型,這些語言知識的習得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并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學習和在具體操作中學會的, 同學們的詞匯量大大提高。
3)聽說讀寫各方面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有所提高。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如:提高了閱讀能力, 閱讀速度, 訓練閱讀技巧--“猜詞”、“略讀”和“跳讀”等、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聽力理解等能力。
4)提高了核心素養和實踐能力,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①挖掘了學生潛力。
②學生興趣特長得以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
③使學生開闊視野,初步形成跨文化交流意識。
④增強學生自信,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⑤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表現力和藝術素養。戲劇表演不僅要看明白,還要能很好地表現出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藝術素養得以提高。如形體美、語言美、在舞臺上的站位等。
⑥訓練了學生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學生在課程感想中寫道:“夏洛克固然吝嗇、殘忍、唯利是圖,但是歐洲當時新型的資產階級對猶太人的歧視也給自己買下了禍根,人生而平等,沒有貴賤之分。人與人交往只有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才能有團結友愛的和諧社會。”說明學生已經樹立了如尊重、平等的人生觀念,這種批判性思維、人生觀念、鑒賞能力和人文素養是其他任何一種課程都不能獨自實現的。
⑦增加情感體驗,增加體驗人生的機會。在演繹過程中,學生更深入地進入角色內心,可以給他們更多的體驗人生的機會,為將來發展做好準備。
⑧培養責任意識,合作精神、團隊意識,促進學生間交流和深入了解,增進友誼的機會。要想表演成功,每名同學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誰也不想因為自己的失誤影響了整個團隊。合作能力是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素質,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學會了溝通,也更加深刻地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⑨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創作劇本時加入了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增加刪減或是改變一些情節。對于服裝、道具、化妝以及展演時遇到的問題,同學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戲劇表演課程可以鍛煉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教師層面
課程的開設,受益的絕不僅是學生,老師也收獲頗豐。
1)提高教師綜合素養。戲劇課程對于許多教師是個新的嘗試,在開設過程中,教師也在不斷地學習各種知識,如戲劇表演、舞臺效果等,提高了教師綜合素養。
2)教師重溫經典,提高了人文素養,陶冶情操,提高藝術欣賞水平。
3)改善師生關系。戲劇課程給教師和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合作和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橋梁。以前嚴厲的教師變身成了導演,以前懶惰的學生成了主創人員。教師和學生合作共同完成一個任務,交流多了,理解深了。教師會為學生以前不為人知的表演才能和想象力震驚,學生也會為老師的技高一籌,精彩指導而折服。在相互欣賞中,戲劇為師生打開一扇窗,通向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
4)開辟了英語教學新途徑,思索以任務驅動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
5)促進團隊合作。戲劇課程不僅需要英語老師的合作,還需要學校各部門老師的合作,如電教、音樂老師、語文老師、美術老師等的協助,還需要班主任和其他科目老師的配合。這些都促進了團隊精神的進一步培養。
4 課程實施的反思
英語戲劇課程不應該是一門單獨的課程,它可以和英語日常教學相結合,如在講第四模塊第三模塊的“A tasteof English humor” 這個單元時,教材介紹了卓別林以及許多和表演相關的知識,如默劇,無聲藝術,有聲藝術等,我們也嘗試著把這一單元和戲劇表演課程相結合。第四模塊第四單元的“Body Language”時,我們利用講授身勢語這一語言以外的另一種強有力的表達方式來訓練學生如何利用戲劇表演中的表情和動作這些肢體語言來傳達內心情感,如何把內心情感通過動作表情與語言有效結合,達到最佳表演效果。今后我們還要在把普通課程和戲劇課程相結合方面繼續研究,繼續挖掘戲劇課程更深層的教育意義。
總之,在開設英語戲劇課程的過程中,有很多收獲,我們會在提高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路上繼續前行。在路上,可能經歷風雨;在路上,也許有些坎坷。但,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淺談高中英語戲劇課程的實施與反思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齊如山的戲劇觀念論文06-19
戲劇翻譯原則的反思論文09-18
淺析戲劇影視表演的課程教學論文06-26
淺談國外戲劇表演教學模式及啟示論文07-26
淺談新課程標準論文07-12
淺談數學新課程能力研究論文06-22
淺談小學科學課程的論文06-28
淺談高中英語的聽說教學論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