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對師范生教育素質培養的作用論文

時間:2021-06-21 08:45:56 論文 我要投稿

案例教學對師范生教育素質培養的作用論文

  一、案例教學的概念及特征

案例教學對師范生教育素質培養的作用論文

  (一)教學過程是以案例為載體的師生互動的過程

  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為:第一,案例教學準備階段。教師精心準備既有理論高度又緊密聯系當前教育教學實踐的高質量的教育案例。第二,案例教學進行階段。包括學生分組、案例研讀、分析討論、交流共享、歸納總結。由此可見,案例教學的教學過程是以案例為載體,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的過程。在參與者的地位上,案例教學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這也是案例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方法的最鮮明特征。

  (二)教學評價多元性,鼓勵學生求異思維

  與傳統教學方式注意知識的確證性不同,案例教學更強調知識的生成性特征。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張揚個性的開放式的教學氛圍中,統一性的標準化答案被摒棄。只要學生能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合理化辯護,每個思維成果都具有閃光點。

  二、案例教學對師范生教育素質培養的作用

  師范生的教育素質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和與人溝通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相對于傳統教學方式而言,案例教學在培養師范生教育素質方面更具優勢。

  (一)案例教學有助于提升師范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智慧

  真實、典型的案例呈現,讓未來的準教師們仿佛親臨教育現場。案例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相關理論知識,通過對案例個性化的解讀,使理論知識真正內化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切實提升其理論素養。對案例解決方案的研究,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轉識成智”的能力,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智慧的共同提升。

  (二)案例教學有助于培養師范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對于同一個教育教學案例,切入點不同,則會發現各種各樣不同的問題。即使對于同一個問題,由于每個人的價值觀、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各異,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案例教學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尊重每個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追求個性化而非同質性的案例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性化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有助于加強師范生與人合作和溝通的能力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從臺前退居幕后,學生成為課堂主角。在討論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碰撞或共鳴,探討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要學會傾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和溝通能力是未來教師的必備素質,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能夠進一步加強師范生合作和溝通的能力。

  三、在案例教學中培養師范生教育素質的策略

  案例教學讓學生從教育案例中感受理論的價值與魅力,學會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素質,發展成為高素質實用型師資。有效地實施案例教學,需要解決好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精心準備有價值的教育案例

  這是所說的有價值的案例是指具有真實性、時代性、啟發性、故事性和答案多元性的教育案例。案例教學旨在彌補學生實踐經驗的不足,培養學生處理真實的教育教學問題的實踐智慧和能力,這就要求案例具有真實性和時代性。案例作為案例教學的基本內容載體,在課堂上分析、探討,應具有啟發性和分析價值。漢森等人在談到案例編寫時曾說:“從案例作者的角度看,我愿意把案例說成是對真實事件的描述,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要能夠足以引起大家思考和爭論的興趣,并且富含啟發性。”[1]案例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案例包含一個或多個教育的疑難問題或矛盾沖突,并且解決方案不是唯一的。同時,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材重點和難點選擇恰當的教育案例。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的前提下,精心選擇和準備教育案例,對案例的相關信息進行詳細分析,包括主題、背景、學生學習和討論過程可能出現的反應、有針對性的引導策略等。只有精心預設才能精彩生成,既使學生深刻領悟到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又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否則不僅達不到案例教學的目標要求,反而浪費了教學時間,甚至對學生理論學習產生誤導。

  (二)合理定位教師角色和職責

  案例教學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好教師就是精于教給學生過多結論性知識、真理性規律、正確性原則”的教學觀念,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和知識相遇的情境,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和建構知識,在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教育智慧。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角色應合理定位并發揮相應職責。

  1.與學生平等的教學主體。案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秉承“主體間性”的教育哲學理念。“主體間性”理論視閾下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我—你”交互主體性的交往關系,彼此相互理解、尊重、對話和交流。教學由過去教師“一言堂”式的“獨奏”變成了“合奏”,教師成為樂隊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參與案例分析、討論,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

  2.教學進程的引導者。在就案例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討的.環節中,教師是與學生地位平等的參與者,但是就整個教學過程而言,教師又是設計者和引導者。不僅要參與學生的分析討論,更要引領和把握整個案例分析研究的合理導向,在學生陷入困境或“誤入歧途”的時刻,教師要適時適當地給予提示或指引。既要鼓勵學生開拓思維和靈活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又要保證使學生對案例的研究探討不要偏離主題。在研討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發展態勢,不失時機地設疑或追問,拋磚引玉,引導學生對案例中隱含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抓住問題精髓,提煉理論精華,真正實現案例教學“借助案例學習理論,運用理論解決問題”的目標。

  3.良好氛圍的營造者。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是案例教學有效開展的關鍵因素。如果課堂氛圍單調沉悶,那么即使案例選取得再有價值也無法實現案例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感覺到自己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能夠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案例,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合理處理師生關系,像朋友一樣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采用合理的引導方式等。同時,教師要保護和支持學生的個性觀點,特別是對性格內向、不擅表達的學生給予鼓勵。

  (三)處理好系統的理論學習和案例研討之間的關系

  與傳統的講授法相比較,案例教學縮小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情境之間的距離,案例作為一種“準教育實踐”,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地感受教育教學問題,通過對案例的準實踐性分析,實現了知識學習由被動接受向自主建構的轉向。案例教學真正實現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育理念,分析研討的過程培養了師范生綜合運用教育學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溝通交流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師范生的教育教學素質,這是靜態的傳統課程無法比擬的。但是,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案例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案例選編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間難于掌控,對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要求較高,同時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案例教學在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方面稍顯遜色。因此,案例教學的運用需要慎重,防止形式化傾向。案例不能取代系統理論知識的講授,二者應該有機融合,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共同實現培養師范生全面的教育素質的教學目標。

【案例教學對師范生教育素質培養的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論文07-05

師范語文教學及師范生人文素質培養論文07-22

教師教育素質的培養與教學能力的提高論文07-03

禮儀教育在高職素質教育的作用論文09-25

語感素質培養淺說教育論文06-30

音樂教育對素質培養的影響的論文06-29

關于教育技術素質及其培養的論文02-18

師范生教育科研素質培養必要性探析論文01-23

語文教學與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教育論文07-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嫩草影院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日本人妖一区视频 | 五月天婷婷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亚州成a人在线观看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