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學生對工學結合的正確認識的論文
【摘要】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方向與基本路徑,本文結合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對工學結合的探索和實踐,分析了當前工學結合的主體——學生對于工學結合的錯誤認識,并提出了要正確引導學生,必須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對工學結合的正確認識及具體對策。
【關鍵詞】 高職教育 工學結合 模式 對策
1 工學結合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與基本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有效開展工學結合,遠離形主義,提高合作質量,是擺在當今全國1100多所高職院面前、具有挑戰意義和戰略價值的一道“難坎”。2006年,《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把工學結合作為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和建設,引導課程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惫W結合在職業教育中的意義和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概括:
(1)可以高效促進學生職業技能和態度的形成。
(2)切實推動“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3)有利于打通學生就業與企業用人的綠色通道。
(4)有利于大大提高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效益。
根據教育部[2006]16號文件和我校的實際情況,我院積極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我系率先實行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經過2004級、2005級、和2006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實踐,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企業和社會的認可,學生在經過頂崗實習之后,在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確實遇到了許多困難、阻力,這些困難、阻力除了來自于社會、企業之外,更多的來自于工學結合的主體——學生,他們對于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不理解,造成了他們對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抗拒,抵觸,痛恨,認為學校收了他們的學費,卻把他們拿去做苦力,加上不能很快適應由學校到企業的過渡,使得頂崗實習在實施和管理起來都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使今后的工學結合能夠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并積極參與其中,以減輕我們目前的管理壓力,以下是我從我系的改革實踐中總結得到經驗和看法。
要想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必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其根本途徑就是從平時的教學中向學生滲透和灌輸頂崗實習、工學結合的概念和理論,使學生逐漸了解和理解,并接受,這樣他們才會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所準備,不會憑個人的想像或道聽途說來理解工學結合,而是在一個正確的引導下做出自己的判斷,在心理和專業上都為頂崗實習做好準備,不會再為由學校到工廠的過渡感到茫然和恐懼,而是想辦法積極地去面對。
2 學生對工學結合的錯誤認識
在提出應該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之前,我們應該了解目前學生對工學結合的認識水平,這樣我們才能針對性的提出問題的解決辦法。通過了解,我認為目前學生對頂崗實習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錯誤認識:
(1)頂崗實習就是提前畢業
在和學生的聊天中,一提到頂崗實習,尤其是大二的學生,大家都說:“老師,我們就要下廠了,一天工作10個小時,三年的大學生活兩年就結束了!笨梢娝麄冋J為大學生活三年變兩年,自己已經被迫提前畢業了。
(2)下廠實習,和普通的工人有何區別
許多學生都會問這樣的問題,對自己頂崗實習做什么不了解,認為自己純粹就是一個操作工,和沒學歷的工人沒有區別,因此不愿意參加頂崗實習,也對自己的前途沒有信心。
(3)學校收了我們的學費,卻把我們放在工廠做苦力,不公平
我們交了學費,卻把我們放在工廠,學校這樣做不公平,這也是學生的一個普遍看法。
(4)把工資待遇作為頂崗實習的一個條件
一個月掙多少錢,工作幾個小時,有沒有加班費等都成了學生是否到某企業頂崗實習的衡量標準,錢少了不去,工作累了不去,儼然忽視了頂崗實習是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一部分,而是變成一年的打工賺錢。
(5)我們是大學生,拿的工資為什么比那些初中生、高中生要少
這是學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認為我們都是大學生,憑什么還不如別人掙得多。這也使得學生不愿意頂崗實習的一個心理誤區。
3 加強學生對工學結合正確認識的具體措施
上面我分析了學生對頂崗實習的一些錯誤看法,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們的學生并沒有理解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因此為使頂崗實習順利進行,我們必須改變學生的認識,正確引導學生,只能從前兩年的平時教學中抓起,每位老師都要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和介紹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正確引導學生。
(1)頂崗實習是我們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完成頂崗實習才能畢業。
給學生解釋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概念,將我們對頂崗實習的考核標準,學生在此期間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告訴給學生,使他們知道頂崗實習是我們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所謂的提前畢業,更不要把工資待遇放在首位,而應該把提高自己的專業和實踐能力放在首位。
(2)教育學生正視工廠和學校的`區別,順利從學校過渡到企業
學生在剛剛來到工廠,都會將工廠和學校做一個比較,而往往會把工廠對工廠的不適應擴大化,一下子在心理上產生很大的落差。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后,有的學生這樣對我說,“我們已經適應了,和廠里的老員工住在一起,也習慣了,大家有說有笑的”。 因此,我們應教育學生正視工廠和學校的區別,順利從學校過渡到企業。
(3)要學生理解學校和系里為頂崗實習所做出的努力
在校學生還沒有走向社會,對社會還了解不夠,往往憑自己的主觀看問題,因此,讓學生在假期或平時自己試著去找實習單位,親自了解社會和企業的行情,通過親身體驗來了解學校、系里,為聯系實習單位所做的努力,使他們明白,并不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他們去做“苦力”。同時老師在平時的講課和聊天時也要向學生講述學校和系里在聯系實習單位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工作,使學生了解當前企業對人才規格需求的標準。這樣學生就不會對學校聯系的實習單位盲目抵觸和反對,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對實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會馬上逃避,而首先想到應該如何去解決和面對。
(4)經常邀請頂崗實習中的優秀學生回來做報告,和學生面對面,講述自己的實習經歷、心得、收獲以及思想變化,這樣更有說服力,學生也容易接受。
不定期邀請已經畢業或正在頂崗實習的優秀學生回來作報告,用他們的親身體驗去感染學生,對學生的引導具有積極的作用。
學生是工學結合的主體,如果不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工學結合很難進行,即便實施了,也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以上是我從我系的改革實踐中得到的一點看法和總結,很粗淺,但卻是我對工學結合的一點思考。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向學生灌輸頂崗實習、工學結合的理念,使學生首先知道、了解,不至于到下廠的時候感到很突然,沒有思想準備,而且要他們知道工學結合是我們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是本文的主要看法。
參考文獻
[1] 謝建平,職業教育研究[J].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研究,2008,12.
[2] 程云燕,劉永福.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管理體系探究,2009,5.
[3] 余斌,劉遠東.教育與職業[J].工學結合模式下實踐教學效能評價的探索,2009,3.
【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學生對工學結合的正確認識的論文】相關文章:
機電技術工學結合教學論文08-30
加強體育教學中的美育的論文07-05
工學結合的高職教學管理研究論文12-24
俄語教學中如何加強聽說訓練論文05-12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論文01-18
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教學改革論文11-28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教學管理困境分析論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