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復備—備課時的營養餐論文
【內容摘要】好的備課不僅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更重要的是備教藝,備屬于自己的科學的、先進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學理念。復備是讓備課更優質的一種方法,是教師關注自身教學藝術水平、教育教學方式的平臺。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案例,闡述了復備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水平的提高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復備可以引領教師更加有效的解讀教材并超越教材;可以促使教師更加關注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可以提供教師更多的機會提高教學藝術水平。
【關鍵詞】 備課;復備;作用
師者知在先,要讓自己設計的教學方案適合于學生的經驗、興趣、知識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發展的現狀與要求,為學生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教師必須學會優質的備課。好的備課不僅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更重要的是備教藝,備屬于自己的科學的、先進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學理念。復備是讓備課更優質的一種方法,是教師關注自身教學藝術水平、教育教學方式的平臺。在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在備課時堅持對教案進行復備,嘗到了復備帶給自己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復備對自己教學工作提高所產生的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復備,引領教師更加有效的解讀教材并超越教材。
對照教學參考材料理解分析教材,很多時候會覺得如此簡單的內容,不用上課學生都能靈活運用了。40分鐘的課堂學生到底該學習些什么,這是值得老師思考的問題。要讓學生在短暫的時間里面更加有效的開展學習,教師有效的解讀教材是很重要的。同一篇教材進行初次備課和復備,對教材的理解和挖掘是截然不同的。初備一節課,對教材的有效資源往往更注重于知識點本身,對教材內容在課堂中的動態生成過程難以估計和判斷。而對同一教學內容進行復備,在教學設計方案中加入對教材的進一步的理解或加入來自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料,教學設計便會豐滿許多,這樣的復備內容為教師更加有效的解讀教材并超越教材提供了參考的依據。
案例一:通過復備,找到了數學教材中隱含的文化底蘊
初備《自然數的認識》一課內容,分析教材發現上課的內容非常簡單,學生在生活中對自然數的應用已經很多,對自然數已經耳聞目染了。這么簡單的教學內容,怎樣才能將課上的充實,學生喜歡呢?硬著頭皮,參考各種教學資料寫下的本課教案的初備稿,卻總是覺得這樣的備課內容無法得到高質量得教學效果。于是向學校里的老教師請教,經過老教師的點撥和自己的思考,在上課之前推翻了自己的初備教案,進行了課前復備。在復備的過程中,我將自然數的認識這一內容進行拓展,在開始認識自然數之前先補充了相關的課外知識:自然數的來源,古人對自然數的應用:最早的人們還沒有數字1、2、3…,他們采用繩子打結的方式來記錄生活中出現的數據等等知識,豐富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也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說出自己在生活中用到的、見到的自然數。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感受到數學知識里也隱含著豐厚的文化知識。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鉆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鉆研、解讀和思考,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書本中的知識,教師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就書本知識上課,長次以往,只會讓學生厭煩學習的過程。復備,為教師創設了更加有效的解讀教材的空間,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趣味。
二、復備,促使教師更加關注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備課不能停留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而應將重點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么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
案例2:復備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平臺。
在教學《認識小數》一課,考慮到了小數在生活中運用的較多,尤其是學生在購物的過程中常常與小數打交道的情況,在備課時,便設計了課前調查活動:逛一逛超市,尋找超市中的數學問題或數學知識這一環節,學生饒有興趣的去開展了調查。但在上課時,讓學生匯報前一天的數學調查活動,卻發現調查結果無法達到預設的效果,備課時預設的教學環節也因為本環節數據的不足,影響了整節課的學習。課后,我對學生開展的逛超市調查活動進行了了解與效果分析,發現由于在布置活動時任務指示不夠明確,導致學生在調查活動時目的不明確,影響了數據的收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一些超市中用小數標注物品價格不規范。在了解了原因之后,馬上對教案進行修改,開展課后復備。首先對課前調查的環節提出了更加具體的活動任務:1、逛一逛超市,要求記錄下超市中的標注商品價格的數據;二、想一想還有哪些地方也有這樣的數,并記錄下來。同時對小數的數位順序表的認識這一教學環節也進行了修改,將探究小數的數位順序表這一教學過程與學生的課前調查的數據緊密聯系,把物品標價中的兩位小數與價錢的元、角、分聯系,創設學生自主探究相鄰的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這一知識點的空間。后來再次上本節課的內容時,我充分利用復備后的教學資源進行備課,發現課堂上學生學習狀態非常好,反饋收集的資料時是那么的自信,探究數位順序表的知識點時是那么的主動。學生感受到了自主探究新知的巨大空間,學習也變得更加主動和熱愛了。
教學內容經過了復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創設更大的學習空間,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教學內容經過了復備,課堂教學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教育的真實,回歸生命發展的自然。
三、復備,提供教師更多的機會提高教學藝術水平。
備課、寫教案固然很重要,但是課后反思,進行復備,更有利教師專業成熟與提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一旦開放,真正活起來,就會有很多突如起來的可變因素,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發難”、一個突發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教師在課后及時的將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并進行及時的復備,則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和積累經驗,形成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系和本領。
案例3:復備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素質的方式。
都說上一節公開課是自身教學素質的極大提高。我深深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分量。經歷多次的賽課活動的教師,對教材的分析能力與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而最大的提高應該是自身教學素質的提高,從課堂語言的表達、學生反饋信息的處理,甚至小到教師一句簡單的評價語言,都成了教師的關注點。在準備《方程的認識》一課的比賽中,自己就為教學語言進行了仔細的復備,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到講話抑揚頓挫,吸引學生;針對教學對象是中年級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恰當的評價語言;作為數學老師,如何在教學時準確的表達自己的問題等等,在初備本節課教材時,很少關注到以上問題,更注重的是對知識本身的一種詮釋,然而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試教,經過同行老師們的指點后開展對本節課教案一次又一次的復備工作,在后來的備課中,便情不自禁的加入了除知識點外的內容的備課,如教學語言的重點設計,每個教學環節之間導入語的設計、恰當應對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學習資源的能力訓練等。正因為有了備課時復備的過程,我才會在備課的過程中關注自己的素質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停留在備教材內容的水平上。
賽課,確實帶給了上課教師一次巨大的水平飛躍。也許是賽課的氛圍鍛煉了上課老師的膽量,但我覺得更重要的鍛煉是來自賽前那無數次的對教案的修改、復備的磨練過程,是一次次的復備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倘若我們在備每節課時,都能有對待賽課那樣認真的態度,進行不斷的復備,那么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必然的。
充分備課,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復備,是教師充分備課的好方法。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復備可以有效的結合教師的思與學的行為,并將思與學的結果轉化為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在備課過程中,發揮復備的作用、領略復備的魅力,猶如備課時吃了一頓豐盛的“營養餐”。
參考文獻:《中學教育學》 班華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國教育現代化》2004-1
【復備—備課時的營養餐論文】相關文章:
備餐崗位職責04-14
備餐管理制度04-21
備餐間管理制度04-23
備孕計劃如何備孕06-28
備餐管理制度6篇04-21
備餐管理制度(6篇)04-21
幼兒園備餐留樣制度(精選5篇)05-27
備年貨的詩句01-20
集備教研總結01-12
備年貨日記范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