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語文讀本》促進遷移學習 (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2-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wjzym

《語文讀本》(以下簡稱《讀本》),是新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使用的語文教科書中與必修教科書《語文》配套使用的輔助性材料。在實際教學中,師生很容易忽視它。或棄置一旁,不聞不問;或始讀而終棄,不能持之以恒;或讀而無獲,效果不佳。我認為這是一套值得重視并應該充分利用的好書。

一、《語文讀本》的特點

綜觀六冊《讀本》,選文除了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美等特點外,至少還有以下三大優點:

1、補充

《讀本》同《語文》呈單元對應,以第二冊為例,從選文篇數看,它是《語文》的兩倍多,《語文》選文六個單元:中國現當代外國小說、雜文、科技文、文藝隨筆、漢魏晉散文、唐代散文等,每單元4篇文章,共24篇,《讀本》也按《語文》體裁的體例,又分內容選入與《語文》課文相關的文章65篇,補充《語文》課文知識。這些文章,從內容看,補充了《語文》由于篇目所限未能編入的大量有價值的文章--鐵凝的《哦,香雪》,班固《蘇武牧羊》;補充了有關語法、語匯、作文方面的專業知識。如第三冊選了《句子的理解》、《修辭格的運用》、《巧妙安排篇章的層次》、《銜接與過渡》、《怎樣寫小說》等6篇關于語法方面的知識短文和9篇關于寫作方面的知識短文,第六冊入選13篇高考佳作和關于立意與選材、思路與結構等方面的文章;補充了具有時代氣息的時文和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第二冊卡爾薩跟的《為地球呼吁》、第六冊《電腦能思考嗎》、比爾蓋茨《一場革命開始了》,第三冊章培恒《中國古代散文》、第四冊《微型小說探勝》等;還補充介紹了有關文學史、文藝理論方面的知識--第二冊《魏晉風度》,第五冊《元曲》、《明清傳奇》、《意識流小說》、《中國戲曲的虛實相生之美》、《漢代藝術的美學風貌》等等。

2、拓寬

《讀本》選文多,內容廣,涉及各個領域,有植物學知識--《馬鈴薯》、生物學知識--《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美學--《夢娜麗莎之美》、哲學--羅素《東西方幸福觀》、文學兼美學--《散文的聲音節奏》、影視文學藝術--《影視藝術》等知識,把語文知識和其他各科知識聯系起來,是對《語文》的拓展和延伸。

另外,古今中外名著浩瀚繁多,大部頭名著又長達幾十萬字,《語文》選文只是滄海一束,或只能節選名著的一個章節,《讀本》選進了由于《語文》篇目所限,無法選入的名家名篇--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李斯的《諫逐客書》、司馬光《赤壁之戰》、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曹禺《日出》、易卜生《玩偶之家》等;還介紹了《語文》沒有涉及到的中外名著--《世說新語》、《家》、《巴黎圣母院》等。又如第六冊《語文》入選了《紅樓夢》、《史記》兩個專題,其中《紅樓夢》選了《訴肺腑》、《寶玉挨打》、《香菱學詩》、《抄撿大觀園》4篇文章學習,配套的《讀本》選了《曹雪芹與〈紅樓夢〉》從整體上對《紅樓夢》作了介紹,又選了《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探春結社》、《鴛鴦抗婚》、《黛玉焚稿》等9篇文章,從各個角度拓寬對《紅樓夢》的閱讀與了解,還選了《〔紅樓夢〕詩詞鑒賞》、《〈紅樓夢〉人情世態》、《豪興俊才厄運》-談談《紅樓夢》中的史湘云三文分別對《紅樓夢》的詩詞、人情世態、人物等方面作了拓寬介紹,為學生更好地理解《紅樓夢》的主旨及對《紅樓夢》作進一步了解,進一步深入閱讀作了拓寬和正確的導向。

3、印證

《讀本》中有許多選文還與《語文》相印證,或為提供背景--《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為《物種起源》的背景;或為同一范疇、同一論題--《蒙娜麗莎之美》與《米洛斯的維納斯》都寫出了神秘的、捉摸不定的藝術作品能給予欣賞者想象之美的特點;或寫同一人物--《烏江自刎》與《鴻門宴》都是《史記項羽本紀》的節選,它們都以項羽為故事主人公。學習《語文》,可以把這樣的文章互相對照,使材料相互印證,進而引導學生比較學習、深入思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作家的觀點,深入體會文章主題。

二、充分利用《讀本》這套書

語文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學習者對大量的閱讀材料進行誦讀、分析、理解、鑒賞,潛移默化地提高語文能力。《語文》給我們提供了大量范例,但遠遠不夠。語文現象中沒有一成不變的公式,同樣一個題目,因為寫的人不同而顯示出千差萬別,大到謀篇布局的思路,小到遣詞造句的習慣都因人而異。學生學習一詞一句,一種表達方式,一種文學體裁,都必須在不同語境中多次見到,才能有所比較,有所發現,從而獲得牢固的記憶效果,并內化為自己的語文功底。

葉圣陶說:“在課堂上教語文,最終目的要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這樣一種能力,不待老師講,自己能閱讀”。選編《讀本》套書,大綱和編者的意圖是十分明確的,即通過課堂《語文》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進而在《讀本》書的學習上遷移運用,以提高自讀能力,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所以,它為學生提供了自學實踐的重要素材,它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鞏固《語文》教學的成效,另一方面又為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作了準備,同時又成為教學從“扶”到“放”的橋梁。《讀本》作為教材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閱讀使用不是可有可無的事。

怎樣充分有效地運用這套書,使之發揮應有的作用?下面談一點自己的粗淺看法,以求方家指正。

一、思想上要重視

既然《讀本》是一套很好的書,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應該在思想上重視它。思想上不重視,《讀本》的學習很容易形成自流無序狀態。只有思想上重視了,才會安排時間去學習,才會認真有效地進行學習。所以,師生雙方都要把它作為學生自學的重要實踐園地,把它看成是鞏固《閱讀》教學成效、促進課外遷移學習,提高課外閱讀效率,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的橋梁。

二、教師要作指導

思想重視,保證了學習時間的分配,但是讀而不得法,讀而無獲,等于不讀。要使學生讀而得法、讀有所獲,教師必須給學生作必要的學習指導,為學生從《語文》順利走向《讀本》搭橋鋪路。

1、激起興趣,觸發動機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對《讀本》的興趣,觸發他們的閱讀動機。開學伊始,教師可以請同學瀏覽目錄,向他們介紹選文的三大優點,讓學生對選文有個大概的了解。還可借助有聯系的篇目,進行比較閱讀,如《蒙娜麗莎之美》與《米洛斯的維納斯》觀點有何異同,借此向同學介紹《讀本》知識,把《讀本》知識滲透到《語文》課文的教學中,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引導他們閱讀《讀本》的動機。

2、授之以漁,促成遷移

學習方法是學習效果的保證,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影響知識遷移的一個活躍因素。學習方法得當,就會產生較大的“正遷移”。語文學習方法很多,比如,精讀與略讀、聯想與想象、閱讀與質疑;梳理歸納法、比較閱讀法、討論法、賞析法;理解語言“詞不離句,句不離章”……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各種學法,讓學生掌握各種不同學習材料的不同方法,使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讀本》“怎樣學習”導向,使學生學會自學。另外還可開設專門的學法指導課,向學生介紹最基本的讀書方法,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章可循,以便把剛從《語文》學得的知識和技能,有效地應用于新的學習材料,促成知識的正遷移。教師為遷移而教,那么學生才會盡快地進入“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佳境。

3、培養習慣,提高能力

“好習慣,終身受益。”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閱讀能力,語文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良好的語文習慣包括:讀書讀前言、目錄;讀文章讀題審題;讀作品先瀏覽,后精讀;讀書過程中養成質疑解疑、圈點、批注、摘抄筆記、寫讀后感、讀書心得等習慣。另外,也應養成跟隨語文老師教學的進度及時閱讀《讀本》相關課文、及時閱讀老師在上課時提到的一些名篇名著的習慣,這樣才能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三、檢查措施要落實

教師指導,改變了學而不得法、學而不獲的狀況,沒有檢查,學得怎樣,還是個未知數,檢查則可避免學而不知獲的困擾,因此必須落實檢查措施。檢查措施和方法可靈活多樣,諸如:教師呈。檢查措施和方法可靈活多樣,諸如:教師出卷考查,學生自查、互查,布置寫讀書心得,開讀書報告會,辦讀書筆記展,等等?br>

總之,思想重視是前提,它保證了閱讀時間;教師指導是關鍵,它促成了知識的有效遷移;檢查是手段,它使獲得的知識得到檢驗、肯定和運用,并使整個閱讀過程處于良性循環狀態。

作者郵箱: wjsfzhyumi@163.com

[利用《語文讀本》促進遷移學習 (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新語文讀本》讀后感

2.制定學習計劃如何高效利用時間

3.利用網絡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局限論文

4.利用分歧造句

5.情感讀本讀后感700字

6.文化研究讀本讀后感

7.關于教師人文讀本的讀后感

8.《中國文化讀本》讀后感

9.利用嚴寒造句

10. 合理利用資源的口號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首页在线播放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美女牲淫视频片 | 午夜天堂亚洲精品在线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