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第一課時說課稿

時間:2021-07-11 18:50:00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林海第一課時說課稿

  【教材分析】

林海第一課時說課稿

  《林海》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人教版)第十一冊。這是一篇名家作品。文中景美、情美、語言美、意境美。課文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寫了大興安嶺美麗的景色特點和作者由此展開的聯想。大興安嶺以它的美麗與人們的自由歡樂,相互映襯,共同構成了一幅天堂般美麗的畫卷 。可以說,《林海》是一曲自然與生命的贊歌。

  文章語言優美,平實中不乏生動,不乏色彩,學生在反復閱讀中可充分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這篇文章很適合讓學生感悟、吟詠和積累語言。文章脈絡清晰,學生易懂愛讀,但要體驗出平實文字中所蘊涵的豐富情感,對部分學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難的。此外,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很多學生沒有見過。因此,引導學生根據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借助現代教學手段,注意課文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是這一課教學的重點。

  【學校與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鄉鎮學校,這里綠樹成陰。近年來,為了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配建了一些現代化教學設施,如多媒體教室等。另外,學校的生源都來自農村,鄉村學生的文化底子是落后的,學習能力不夠強。我與班里的學生在一個多學期的學習生活中相學相扶,我自己特別愛朗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所以在我的熏陶下,班內學生也對朗讀情有獨鐘。在課堂上,他們常常能讀得入情入境,讀得有滋有味,且思維活躍,發言積極,相當自主。這正是我進行教育教學的優勢所在。

  【設計依據與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節課的設計,就是要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每一位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都能獨立思考,并在此基礎上讓每位學生個性思維的火花在交流中產生碰撞,進而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同時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及本文的特點,本課教學還應以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驗文中的情感為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理解及體驗的過程中感悟美意境,欣賞美的語言,從心底里萌發出對大自然的熱愛及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綜合上述,本課教學設計的整體思路體現在一點:在探究中發現美,在探究中欣賞美。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和諧統一。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領略大興安嶺景色美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部分內容。

  【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森林錄像、生字卡片、地圖。

  2、鼓勵觀察校園綠樹林美的特點。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談話導入,誘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1、板書課題:林海

  2、講一講“林海”的意思。(森林像大海一樣)

  3、師啟發:這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

  4、拓展思維,大家講幾個含有比喻關系的詞語。

  ( )海 ( )海 ( )海

  (燈)、(火)、(書)、(云)、(人)、(花)、(星)……

  5、師肯定:大家三言兩語就把我們的生活說得波瀾壯闊,現在我們走進老舍先生寫的茫茫林海去看一看,看完告訴老師你獲得了怎樣的印象?

  6、播放森林錄像。

  7、生說印象(這里學生只要能真切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即可):比如美麗、廣闊、蒼茫、壯美……

  8、出示地圖,師引導生認知大興安嶺在黑龍江省。

  (這一環節設計的根本是聯系鄉村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的,從課題入手,適當地運用現代化教學課件,引發學生對“林海”一詞的討論認知。這里師生平等地交談,鼓勵學生充分發表個人意見。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題質疑。由于提供的話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產生了碰撞與共鳴,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愿望十分強烈。)

  9、師:我們了解了大興安嶺有關的森林資料內容,現在同學們不妨說說自己想知道的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大家帶疑問來讀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懂。看看,讀了之后,說說文中寫了大興安嶺哪幾方面景物的美麗的`?

  [這里依循文章的主線索(大興安嶺給了作者親切、舒服的感受)尋找教學的切入點——大興安嶺的景色為什么給作者以親切、舒服的感受?由此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生自由讀書,師相機正音。

  3、生匯報,師歸納內容板書:嶺、林、花。

  三、獨立閱讀,自主探究。

  圍繞“大興安嶺的景色為什么給了作者親切、舒服的感受”這一話題作進一步研究。

  師啟發:請同學們讀書,你對課文描寫的景物內容中的哪一部分最感興趣,這部分內容就是你研究的重點。讀時,用筆畫出關鍵的詞句。邊讀邊想:它為什么給了作者親切、舒服的感受?

  [這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這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寬廣的學習時空。生圍繞研究的主題,自己確定重點研究的內容(嶺、林、花),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文中攝取相關的語言信息。]

  四、小組合作探究

  師引導啟發,并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交流。

  (小組里,學生圍繞研究主題進行分工與合作。在這一時段里,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調試,思維相互碰撞,課堂上閃現著智慧的火花。)

  五、集體交流,共同交流研究所得(這里以學生自己感興趣的文中描寫一處景色的內容部分為課時學習目標)

  1、如果學生從第1、2自然段(描寫“嶺”的內容)切入,教學思路如下:

  (1)生讀,邊讀邊想:這個“嶺”是怎樣的親切,舒服?

  (2)生讀后討論匯報。(師相機完成引導任務)

  A、大興安嶺的“嶺”跟秦嶺的“嶺”可大不一樣。

  ①師引導:這是用了什么寫法?不一樣體現在哪?讀一讀有關的語句。

  秦 嶺 大興安嶺

  云橫秦嶺

  孤峰突起

  盛氣凌人 嶺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的,矮點兒的,長點的,短點兒的)

  嶺溫柔(長滿了珍貴的樹木)

  ②讀一讀,想一想各用一個詞語概括秦嶺與大興安嶺的特點。

  秦嶺(險峻) 大興安嶺(溫柔)

  ③該用怎樣的口氣讀。

  個別讀、 小組讀、 全班讀。

  注意點:a、輕聲讀法:比如“橫著的,順著的……”

  b、兒化讀法:比如“高點兒的,矮點兒的……”

  ④生讀后,師引導用簡筆畫一畫秦嶺和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 秦嶺

  ⑤生畫完展示自己的簡筆畫后,師相機引導生用三張寫有“云橫秦嶺、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的生字詞卡片相應貼在畫上,以恰當地表達理解詞語意思。

  ⑥師抓住時機完成引導朗讀任務。

  a、此時,大家心中對大興安嶺涌起了怎樣的感覺?

  (親切、舒服、柔和、像母親的懷抱……)

  b、這里作者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熱愛大興安嶺)

  師在這時即可完成引導朗讀任務,讓學生明確用熱愛的語氣朗讀以表達情感。

  ⑦生融情配樂朗讀,深入感悟。

  (引導學生感受大興安嶺的溫柔的美感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展開想象,通過畫與讀的方式,使文中的語言變成形象的畫面,體會重點詞“溫柔”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大興安嶺的親切、舒服。)

  2、如果學生的興趣首先是研究描寫“林”內容的第3、4自然段。教學思路如下:

  師出示教學掛圖,生自學后當導游介紹3、4自然段,師相機引導,完成下面幾個方面的學習(模擬教學):

  (1)生導游:……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這么多的綠顏色來呢!

  a、師相機引導生指圖講顏色并朗讀有關綠色的句子。

  b、找出比喻句,畫大海的波浪并配上顏色。

  森林茫茫如大海

  c、師指導朗讀。

  (2)生導游: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夸落葉松……

  師相機出示掛圖,配合學生的講與讀。

  句子①:是的,這里是落葉松的海洋。

  (配合講與讀:用上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落葉松的多,朗讀時要帶驚嘆、自豪的口氣。)

  句子②: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

  (反問句,要讀出愉快、驚訝來)

  句子③: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反問句,讀出美感)

  (3)美讀(教師為學生學生配上音樂和畫面),深情體會

  (4)拓展加深:這林啊,又 又 ,所以大興安嶺被稱為林海。

  (“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協作學習里頭的氛圍,感悟所帶來的歡愉,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種質的飛躍,彌足珍貴。課堂在自由、平等、民主、寬松的氛圍中,形成了生生互動的可喜局面。教師作為學生的合作者,信息的調控者,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潛力,使教學顯人性美。)

  3、假如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描寫“花”內容的第5自然段,教學思路如下:(方法可用第2個教學內容的教學思路)

  生導游去看“花”。

  師在生介紹景物時相機引導完成如下幾個學習任務:

  ①a、兩山之間……

  b、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師引導:指掛圖,找“繡花鞋”。

  (指的是樹與樹之間,河岸上的花及小紅豆)

  ②指導朗讀

  ③認識擬人手法,這樣寫好在哪?

  a、將大興安嶺當作人來寫,寫它會打扮自己,這樣就生動、形象地將在興安嶺的天然美展現給讀者。多美啊,好象是經過了精心打扮,實際是秀美天然成。

  b、擬人化的作用還拉近了人與大興安嶺的距離,使得大興安嶺看起來,顯得更親切、柔和,使人更舒服。

  (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口語表達的動力源。在這里模仿當導游向游客介紹景物特點的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情動而抒發”。)

  六、總結本課研究成果,引發進一步的探究。

  [課后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體會到:當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改變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也會隨之發生轉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教學指令的發布者,而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激發者、引導者與促進者。教師對學生的充分尊重,教師與學生人格意義上的平等不僅表現在語言、體態、表情上,更重要的是,教師把學習的時空、學習的主動權(包括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方式的確定等)還給學生。課堂上有爭論、有共鳴、有靜靜的沉思,還有跳動的火花。教師隨時都可以點燃每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發現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潛能,與學生共同進步,課堂也會處處涌動著生命的活力。

  【評 析】:本設計主要采用“學生獨立閱讀,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共同交流研究所得”的方式,讓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閱讀文本發,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還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本設計中,教師致力于創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學習探究實踐的機會,搭建了一個交互式的學習平臺,提供了廣闊的學習時空,讓學生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發表和交流自己的建議,充分地展示了自我。在設計中,教師讓學生把閱讀文本后最感興趣的部分做為研究的重點,然后圍繞研究的主題,自己確定重點研究的內容,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文中攝取相關的語言信息,接著教師引導啟發,并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交流。在小組里,學生圍繞主題分工合作,對學習過程進行了自我調控,思維相互碰撞,課堂上閃現著智慧的火花,最后是集體交流共同研究所得,這些環節的設計,重點突出了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轉變。

  總之,整個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和諧統一,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林海第一課時說課稿】相關文章:

《林海雪原》第一課時說課稿02-23

《林海》說課稿11-26

林海說課稿精選04-23

《林海》說課稿02-06

林海說課稿12-14

《林海》說課稿10-31

林海》第一課時教案07-15

林海 課時教案教學設計05-21

林海說課稿范文04-1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 | 尤物在线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 野狼第一区精品aⅴ | 久久久国产精品天天影视 | 在线观看片a免费不卡看片 麻豆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动漫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