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的校園的美術說課稿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二單元《多彩的學習生活》第一章《優美的校園》活動一:學習與研究——透視法。其主要內容是:透視知識的學習,是活動二:寫生與表現必備的造型基礎之一。透視知識的學習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美術語言,提高學生的空間表現能力,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力,發展學生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美術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對透視知識的'學習與探究,使學生了解多種空間表達法,掌握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法來表現校園的空間。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體驗、交流、總結和運用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和空間表現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透視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學會運用透視知識美化我們的生活,表現校園的空間之美。
3.教學重點、難點及依據
根據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視的規律、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知識
難點:如何運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表現空間的變化
【說教法學法】
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透視知識的學習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和理性,學習的難度較大。如果還是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會讓學生覺得學習困難,而且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課設計了三個活動,更多地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同時結合教師的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以便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得出結論——練習、反饋應用。
【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通過一個提問——黑板是什么形狀的?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因為學生會覺得奇怪“黑板不是長方形的嗎?老師怎么會提這么簡單的問題?”接著進行活動一:讓幾位學生通過對黑板正面和側面的觀察并討論,了解到黑板會由于空間的變化呈現出梯形的形狀,即原本相等的兩條邊會產生“近大遠小”變化。
2.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得出結論
活動二:探究第1個問題 “透視”現象。播放幻燈片:當我們站在寬闊的馬路上,放眼往遠處望的時候,馬路兩邊的景物會產生什么現象呢?學生觀察很容易得出結論:馬路越來越窄;兩旁的樹木越來越小,越來越密;行人、車輛越來越小,越來越密。看到物體時產生的這種近大遠小、近疏遠密的現象就叫透視現象。
探究第2個問題 “平行透視”及其消失規律。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理解:什么是平行透視以及它的消失規律。
探究第3個問題 “成角透視”及其消失規律。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理解:什么是成角透視以及它的消失規律。
3.練習、反饋應用
活動三:把學生分成三小組,中間一小組運用平行透視法對講臺上的課桌進行描繪,兩邊兩小組運用成角透視法對講臺上的課桌進行描繪。
通過這個活動,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和深化透視知識的學習。在這個環節里,學生也許可以根據透視規律來畫出課桌,但許多學生畫的桌子會出現傾斜的現象,原因在于學生把豎直線畫得不垂直于視平線。此時可以啟發學生:這與如何寫字端正是一樣的道理。
【優美的校園的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優美的校園》說課稿02-24
七年級美術《優美的校園》說課稿11-03
培養審美的眼睛美術說課稿05-17
七年級美術《優美的校園》說課稿范文08-04
七年級美術《優美的校園》說課稿范文11-27
關于優美的校園的美術教案06-19
校園二三事作文「優」12-07
七年級上冊美術《優美的校園》說課稿范文11-10
美術說課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