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初步認識說課稿
核心提示:
1、學生用橡皮筋畫圓,我覺得不妥。我認為違背學生的思維模式,有點畫蛇添足之嫌。
2、探究圓心和半徑的作用,老師在這部分沒有講到位。我認為數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她的認識已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如今,與其說數學是一些結論的組合,毋寧說她更是一種過程,一種不斷經歷嘗試、反思、解釋、重構的再創造過程。
因而對于圓。
1、學生用橡皮筋畫圓,我覺得不妥。我認為違背學生的'思維模式,有點畫蛇添足之嫌。
2、探究圓心和半徑的作用,老師在這部分沒有講到位。
我認為數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她的認識已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如今,與其說數學是一些結論的組合,毋寧說她更是一種過程,一種不斷經歷嘗試、反思、解釋、重構的再創造過程。因而對于圓的特征的認識,我并沒有沿襲傳統的小步子教學,即在亦步亦趨的“師生問答”中展開,而是將諸多細小的認知活動統整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領學生經歷了一次“研究與發現”的完整過程。整堂課,“發現與分享”成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創造與分享的過程得以自然建構與生成。
“圓”,這節課不僅要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而且還要滲透“在平面內,到一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這樣一個圓的概念,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圓打下基礎。所以整節課的設計是將學生自己觀察生活中的圓,自己動手操作畫圓,學生自己演示,通過自己語言表達及小組內合作交流結合在一起來認識圓。所以我的課基本上是按六個步驟:
1、嘗試用各種工具畫圓;
2、嘗試用圓規畫圓,并認識圓心、半徑;
3、嘗試指定半徑是3厘米的畫圓;
4、探究同圓半徑相等;
5、探究圓心和半徑的作用;
6、最后用圓還可以設計出許多美麗的圖案。特別在第5個步驟進行很大的變化。我準備請學生在一張紙上任意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并問:看了這兩個圓你有什么想法?再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圓,再問:看了這兩個圓你有什么想法?并讓學生交流。得出圓心決定了圓的位置,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
總之我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中層層鋪染、不斷推進,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于學生的心間,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泉,讓數學課堂擺脫原有的習慣思維與陰影,真正美麗起來。
【圓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滬教版《圓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9-12
圓的初步認識教案12-09
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說課稿04-15
滬教版《圓的初步認識》說課稿范文10-10
《圓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07-05
《圓的認識》的說課稿04-14
《圓的認識》說課稿04-14
圓的認識的說課稿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