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對稱圖形說課稿范文
說課稿對我們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讓我們掌握老師所講內容中的重點知識,這樣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采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軸對稱圖形說課稿范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范文(1)
一、說教材
《軸對稱圖形》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進而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為學生今后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特性,把握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系打好基礎。教材先通過天安門、飛機、獎杯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分析他們的共同特點,引出“對稱”的概念。接下來教材將這幾樣物品抽象為平面圖形,引導學生通過對折發現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會識別軸對稱圖形,并初步知道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識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三、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注重豐富學生對形狀的感受和認知,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采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四、說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折一折、議一議、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動中感知對稱的特征。
五、說教學程序
。ㄒ唬、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天安門、飛機、獎杯圖片(注意不同角度的對稱),引導學生觀察歸納這些物體的共同特征,接著通過多媒體演示將這些物體抽象成平面圖形。最后通過課件演示這些圖形的對折,讓學生觀察這三幅圖的左邊和右邊或上面和下面,它們的形狀、大小怎樣?通過觀察,估計學生能發現圖形的左邊和右邊或上面和下面形狀大小一樣,從而自然的引出課題。
。ǘ、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折一折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天安門、飛機和獎杯三個圖形,動手對折,引導觀察發現。
2、說一說
操作后引導學生交流,根據學生的表述,抓住時機,引導理解“對折”、“重合”、“折痕”等關鍵詞,引導學生采用比較法區分“重合”與“完全重合”的區別,適時幫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知道對稱軸。
3、辨一辨
結合“試一試”,讓學生從學過的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中識別其中的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判斷,操作驗證,說理由,對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展開討論,辨析,結合直角三角形和菱形,讓學生明確要針對“這個三角形”或“這個平行四邊形”進行辨別,體驗數學的嚴謹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初步思想。
4、做一做。(創造軸對稱圖形)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制作軸對稱圖形,通過制作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兩邊能完全重合。學生制作的方法是多樣的,畫、剪、圍、拼……都可以,制作方法雖然不同,原理都是相同的,都在制作對稱軸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在這里我引導學生一邊制作一邊體會,相互說說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為什么說做成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以達到制作的目的。
。ㄈ╈柟叹毩、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系,做到形式均勻,層次分明,我設計以下幾組練習題。
1、基礎練習:“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2、5、6題。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一步的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能準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2、拓展練習“畫一畫”“猜一猜,連一連”!跋胂胱鲎觥钡3、4題。
。ㄋ模、全課小結
課的最后,讓學生說說收獲和體會,以學生自我回顧的方式進行小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掌握,培養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節課的學習。
。ㄎ澹┬蕾p圖片,情感體驗
課件播放:生活中的對稱。
設計理念: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的美,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五、說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完全重合——軸對稱圖形
對折
折痕——對稱軸
設計理念: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了然。
六、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能夠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大膽挖掘創造使用教材。教學過程中能夠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采取“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一)、新授新穎,注意學生動手操作。
在新授部分,通過出示天安門圖形、飛機圖形、獎杯圖形,讓學生動手折一折去發現對稱軸,讓學生去自己做一個軸對稱的圖形,這樣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并且找出關鍵詞:對折和完全重合。讓學生記憶深刻。
二)、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我把學習的權利放給了學生,從一開始的感知,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空間下,和諧發展,真正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為學生樂學創設了一種情境,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審美情趣。
學習數學的過程應當成為積極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過程。本節課從導入到新授,到練習操作,學生動手“做”出軸對稱圖形,又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值得探討的問題:
1.《軸對稱圖形》一課,就教材特點來說,很容易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但本節課有點欠缺,就是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對折后完全重合)強調的不夠。
2.探究新知的教學環節有點零亂,應做適當的調整。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范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對稱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書分為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兩部分講述!拜S對稱和軸對稱圖形”這一節是在學生小學學過對稱的基礎上,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以及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前安排的一節內容。它是前面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后面學習中心對稱的重要的基礎知識。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訓練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和初步的圖案設計操作技能,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所授班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發散,歸納總結能力弱。根據學生小學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據課標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
、倮斫廨S對稱圖形,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概念。
、诹私廨S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對稱軸、對應點。
、哿私廨S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區別和聯系。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學習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進一步認識幾何圖形的本質特征.(因為后面在研究很多幾何圖形和函數圖像時,對稱性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谕ㄟ^學習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別和聯系,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學習,讓學生關注生活,學會觀察,增強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3、教學重點: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概念。
難點: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區別和聯系。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正確區分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兩個不同概念,原因有兩點:
。1)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比較熟悉,但往往不能夠完全掌握它的定義。
。2)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聯系,體現了中學數學中的整體思想,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這對于初二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轉換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學生今后處事必備的。
二、教學方法與教材處理
鑒于教材特點和學生模仿能力強,思維信賴于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我選用的是引導發現教學法,充分運用教具、學具,在實驗、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引導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思維,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利用圖片的不同顏色的對比來啟發學生,運用投影儀提高教學效率,動態演出直觀生動的教學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應用意識。
三、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
首先,為學生展示多幅彩色圖片,為學生創設優美的學習情境,根據學生好動、好奇、好問的心理特征,設置懸念:它們很漂亮、美觀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觀,并進一步設問:它們美在何處?它們有何共同特征?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這些圖形都具有對稱美。通過設問和學生發現的結果,揭示課題—本節課學習軸對稱圖形。
2、動手操作
在引入課題的基礎上,講授新知識,運用教具演示,并讓學生觀察老師手中的紙蝴蝶,并根據觀察總結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和性質。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引導學生發現軸對稱圖形定義中的兩點:一是它是一個圖形能沿某一直線折疊。二是直線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這兩個特征作為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標準,有幾條直線,就有幾條對稱軸(投影顯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
前面已經分析過,正確區分軸對稱與軸對圖形這兩種不同的概念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我抓住突破難點的關鍵。一是加強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定義的理解;二是通過復習軸對稱的定義,引導學生找出定義中的不同點;三是利用投影的直觀演示,啟發學生分析討論,從而使難點化解,并在化解難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具體做法是:在強化學生在理解軸對稱圖形定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復習軸對稱定義中的兩點:①有兩個圖形,能夠完全重合即形狀大小都相同:②對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們的位置關系必須滿足一個條件:把它們沿某一直線對折后,能夠重合。然后引導學生把兩種不同概念中的兩點加以對比,學生便容易發現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
(1)軸對稱是說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是說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
。2)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軸對稱圖形是對于一個圖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有何聯系呢?這是學生學習的又一個難點。此時,便利用PPt演示雙喜字,畫好對稱軸的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學生們會發現:如果把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那么這兩個圖形就是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反過來,如果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投影顯示區別與聯系)。
3、聯系實際,加強訓練
為了及時鞏固,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聯系學生學習實際,讓學生辨認熟悉的幾何圖形和較復雜的標識、圖畫,其次設計了有梯度的訓練題,初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
4、發揮想象,感受對稱美
通過本節課的觀察實驗,學生們發現了生活中很多軸對稱圖形非常美麗,請同學們發揮想象。這樣,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升華,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麗,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其強烈的學習情感。最后通過配樂欣賞生活和自然界中的軸對稱,讓學生站在更高層次上欣賞對稱美,感受對稱美。
5、課后反思
。1)因課堂主要內容都在板書中,所以學生小結很順利的說出了課堂主要收獲。這說明課堂對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訓練有效果。
。2)利用雙喜字讓學生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軸對稱的聯系,化解難點。
。3)所有學生都對軸對稱概念有了一定認識、理解,程度較好的學生對軸對稱的性質有了初步發現和想法,這在下一節性質的教學中得到了體現。
。4)學生歸納概念訓練不夠。第一個概念是有老師引導得到的,第二個概念可由學生自己模仿總結得出,但老師不放心,還是引導得出的。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范文(3)
一、學習目標:
1、經歷探索簡單圖形軸對稱性的過程,進一步體會軸對稱的特征,發展空間觀念。
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有關性質。
二、學習重點:
1、角、線段是軸對稱圖形。
2、角的平分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有關性質。
三、學習難點:角的平分線、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有關性質。
(一)預習準備
(1)預習書123~126頁
思考:角平分線有什么特征?線段垂直平分線有什么特征?
(2)預習作業:
1、下列圖形中,不是軸對稱圖形的是()。
A、角B、等邊三角形C、線段D、平行四邊形
2、下列圖形中,是軸對稱圖形的有()個。
、僦苯侨切危诰段,③等邊三角形,④正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圓,⑦直角。
A、4個B、3個C、5個D、6個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軸對稱圖形是兩個圖形組成的。B、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
C、兩個全等的三角形組成一個軸對稱圖形。D、直角三角形一定是軸對稱圖形。
4、如圖,CD⊥OA,CE⊥OB,D、E為垂足。
。1)若∠1=∠2,則有___________;
(2)若CD=CE,則有___________。
。ǘ⿲W習過程:
1、角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_______,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_______。
2、線段是軸對稱圖形,它的一條對稱軸是_______,另一條對稱軸是線段所在的直線。
3、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_______。
回顧小結:
(1)角是圖形。
。2)角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相等。
。3)線段是軸對稱圖形。
。4)垂直并且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簡稱中垂線。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的距離相等。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相關文章: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08-20
《軸對稱圖形》 說課稿04-07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04-25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04-25
軸對稱圖形的說課稿04-11
《認識軸對稱圖形》說課稿10-03
認識軸對稱圖形說課稿04-15
《簡單的軸對稱圖形》說課稿06-22
簡單的軸對稱圖形說課稿11-04